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園文化建設人才培養重要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校園文化建設在培養復合型人才中的重要性
1.引導作用
高校階段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不僅要學習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也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能,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中,校園文化建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首先一個就是引導作用。高校的校園文化都是反映著學生主要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體現學生的主流思想。高校的校園文化也是學校的傳統、經驗的總結,它反映著學校的方方面面,從校園管理到校園建設,都體現在校園文化中。所以校園文化也深深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就是校園,無時無刻不感受著學習的氛圍和文化,在不知不覺中難免會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所以,如果高校有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那么也會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
2.凝聚作用
在校園文化的作用中,還有一點就是對學生的凝聚作用。每個大學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圍,校園文化反映的是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崇高思想。同時,校園文化代表著學校的主流思想,代表著學校的辦學精神。而這些則能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學校的思想和內涵,讓學生在感受校園文化的同時也生出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學生對于自己生活的學校會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這在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凝聚力,讓學生可以團結在一起,為學校的建設出謀劃策。在學校文化的感染中,學生的自我目標和學校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和學校不再是兩個獨立的群體,而是一個整體。校園文化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同時也減少了學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對和諧校園的創建和維護起到深遠的影響。
3.鼓勵作用
校園文化不僅是高校思想的代表,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思想環境,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正確的思想觀念。校園文化滿足了學生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精神上的充實。在校園文化中,學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圍和文化背景。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和觀念都會受到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因為在校園文化中有著很多的激勵因素,這些激勵因素讓學生可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通過學校文化精神的影響,學生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且讓自己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這種校園文化起到一種很好的驅動作用,可以激勵學生展現更好的自己,完善自己。
4.約束作用
校園文化在激勵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的同時,也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前文我們曾經分析到,校園文化對學生有一種凝聚力,可以讓學生團結起來,共同建設校園。與此同時,校園文化所代表的價值觀念、思想觀念、人生理念以及行為規范等,把學校和教職工的思想、目標緊密聯系起來,無形中影響并且改變著學生和教職工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每個學校的校園文化都有一套標準,讓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校園文化一般都提倡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標準,反對學生之間出現的不好的思想和行為,所以校園文化得到大多數學生的擁護。校園文化約束著學生的思想觀念,規范學生的行為,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二、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高校沒有很好地認識到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和深入,還有社會時代的迅猛發展,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緊跟改革的浪潮,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地方,更是學生學習正確做人、正確做事的地方。所以,在校園建設中,除了滿足基本的硬件設施要求,還要建設好學校的軟設施。即文化建設。當然,社會是有兩面性的,學校也是有兩面性的。學校可能受到好的方面的影響,更有可能面對不好的方面的影響。因為學校也是一個開放性的小型的社會。學生接觸的世界不再局限于學校和家庭,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渠道例如網絡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且受到不好因素的影響。所以學校教育要發揮它的重要的影響力。因為大學生不再是以學習為主,沒有長大的孩子,他們漸漸也有自己的主見。高校的領導以及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教學生如何做人。校園文化無疑是很好的途徑之一。高校教育者要著力校園文化的建設,發揮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創造一個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2.不同的學校沒有自己的特色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高校在自己的校園文化建設上,最突出的一個現象就是沒有自己的特色。每個學校的文化建設都大同小異,沒有什么區別,缺少亮點和特色。高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照搬其他學校的文化建設,盲目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高校對于自身的校園建設要突出特點,有針對性,這樣才能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例如如果是理科學校,學校就可以發揮本校的理科優勢,推崇理性辯證的思想觀念,嚴謹完善的行為習慣,創造一個嚴肅活潑的校園文化氛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不要拘于形式,要聯系本校的實際,更好地展現學校的精神文化風貌,培養綜合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3.校園文化建設重心偏移
在高校活動中,學生都比較愿意參加趣味性、娛樂性的活動。大學生不再滿足于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提升,他們在課余時間更喜歡參加娛樂性的活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較高。因為娛樂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相對地,一些思想教育活動例如講座和學術性活動卻沒有多少人參加。大學生對于這類活動的興趣度都不高。其實,著并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很多高校為了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較多地開展一些娛樂性、有趣味的文化活動,而思想學術活動卻開展得很少。這樣并不利于校園文化的建設。如果學生一味熱衷于娛樂活動的參與,而忽視掉思想學術活動的參與,那么學生就不能在校園文化中感受到正確的思想,也不利于自身的全面發展。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高校要多開展一些思想、學術性的文化活動,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復合型人才
1.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不同的文化底蘊
大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學生不僅學習到了專業知識,同時也樹立起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大學不僅體現當代的精神文明面貌,同時也反映歷史文化和底蘊。大學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也通過其獨特的文化氛圍和標準要求大學生,讓大學生可以修正自己的思想觀念,形成良好的品格。而這個培養學生品格的過程,也是傳承和宣揚歷史文化的過程。校園文化只有注入了歷史文化和歷史傳統,才能發揮它的魅力。不僅是教書可以育人,環境同樣可以育人。大學即文化,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同的學校體現的是不同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也在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學生只有感受到歷史的文化,才能真正轉變思想,發展自己。這是培養復合型人才所必需的。
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大學生處在這一階段,受到的影響比較多,有來自學校,有來自家庭的,也有來自社會的。同樣地,學生的價值觀念也有可有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階段是個人形成價值觀的關鍵階段,而這一階段學生的經驗比較少,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所以,校園文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要融入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校園文化的魅力。對于學生在樹立價值觀方面遇到的困惑,學校要安排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并且積極引導學生摒除不良誘惑的影響。高校要把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作為校園文化的重點,通過校園文化的特殊作用,學生可以認識到自身思想觀念上的不足,在教師的指導下,改進自己的不足,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3.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科學和人文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僅要改進學生思想觀念,還要對學生開展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高校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教授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培養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這樣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這里所說的科學和人文,具體來說,科學就是學生要有辯證的思想、理性的思維,在對待問題時要冷靜處理,不能感情用事,在學業也也要追求嚴謹,尊重事實,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人文是指學生要有愛國主義情懷,要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優秀文化,要有卓爾不群的氣質。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需的品質要求。所以,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不僅僅是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還要體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復合型人才培養正好滿足了這一需要。為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除了傳承歷史文化以及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高校還要在開展的文化活動中體現科學和人文,讓學生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認識到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性,并在自身的發展中培養自己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4.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提高師生的素質
學生是校園活動的主體,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校園文化不僅體現在校園的管理和建筑上面,也體現在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言行舉止當中。所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也是校園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而教師作為學校的另一主體,不僅有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同時也體現著校園的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充分利用好教師的作用,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素質也是文化的體現之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優秀文化是否得到傳承,首先就要看這個民族的整體素質。素質也體現在個人能力上。一個素質低下的人,是不可能有全方面的發展的。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要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理念,發揮學生的個性,以學生的理念為主,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和素質。
四、總結
現在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不再需要知識型的人才,而是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在學校期間不僅要學習好文化知識,還要發展各個方面,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而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很好地發展自己的載體。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社會多培養復合型人才。
作者:羅強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