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園環境中大學生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管理創新的新思路
(一)加強制度建設
在大學生管理中,制度化管理是必要手段,因為大學生還處于心智發展不健全階段,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確立、思想不夠成熟,自我管控能力較差、易受一些歪風邪氣侵襲,需要制度去引導他們的思想,規范他們的行為,從而順利完成學業。學生管理工作制度要具有邏輯性、創造性和現實性,既能規范學生行為,又能激勵學生;既要使學生受到約束,又要讓學生在約束下有充分的自由。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既要注意嚴謹,又要關注細節。管理制度不能成為約束學生的枷鎖,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管理者不單是學生盡義務的監督者,更是學生享受權利的服務者。在制定制度時,學校應該廣泛聽取多方的建議和意見,結合本校實情,從而使其科學、規范、合理、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學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執行制度的時候,始終要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無論誰都不應該有特權和例外。只有嚴格執行的制度,才有生命力。嚴格按著規章制度和程序辦事,也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使管理易于被學生、家長和社會接受,使教育目標更容易實現。
(二)構建校園環境
作為大學文化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和途徑,校園環境的美化和建設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使學生心情舒暢,能夠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和學習中。校園環境包括園林景觀和校園建筑,優美的校園建筑園林融多種藝術為一體,將各種藝術的美學特質滲透、交匯、同化,它體現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高校的園林設計應該既美觀大方又優雅清凈,高校的建筑設計既要寬敞明亮,又要體現大學的文化底蘊。綠色環保的校園環境為學生提供了溫馨的生活場所和舒適的學習氛圍。
(三)營造文化氛圍
濃郁的文化氛圍是大學特有的精神文化。校園的文化氛圍包括學校的傳統風俗、學風校風、心理環境、文化品位及活動構成的氣氛。開展豐富多彩、多元化的學生集體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親切感和凝聚力,引導學生適應,促進學生成才。學校可以完善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建設學生活動中心,充分利用各種文化陣地和宣傳手段,開展專家講座、創新設計、才藝展示、文藝匯演、書畫攝影展及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科學嚴謹、自由開放的人文環境,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還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暢通溝通渠道
大學生從中學時期就處于父母的監護下,有不少學生學習成績優異,而生活能力、應變能力、自我設計能力極差。這些缺點在中學時代表現得不太明顯,而一旦進入了大學,離開了父母,他們就變得異常脆弱,面對學習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就業等方面的壓力,造成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增多,輔導員或教師要經常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傾聽學生內心深處的聲音,對他們進行積極規范和引導,規避不合理的需求,引導合理需求向高一層次提升,將學生的活力與動力激發出來。暢通溝通渠道可以幫助正處于轉型期的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保持良好心態,塑造健全人格,幫助學生保持積極情緒,疏導調控不良情緒,實現心理健康。
(五)鼓勵自我管理
大學生是學校的被管理者,同時也是自我管理的主體。在高校學生管理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想法,引導他們參與學校的決策和管理,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和參與權,給學生更多發揮才能的機會。要重視班團干部的選拔和任用,允許學生干部對管理和決策提出批評建議。自我管理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增強了自尊心與自信,培養了能力,激發了學生的熱情。鼓勵學生自主管理并不意味著將學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性地引導學生管理自我、喚醒其自主意識。
(六)運用現代手段
隨著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信息網絡已經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任課教師、輔導員可以通過手機短信、飛信、QQ、微信等媒介將信息告知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學生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還可以利用學校網站,及時公布規章制度、校園新聞、校園活動。校園網既是學生獲取知識、傳遞信息的媒介,又是他們表達思想、宣泄情感的平臺。不僅如此,通過充分發揮網絡的互動特性,學校各部門,例如教務處、圖書館、后勤、學工部,可以在網上征詢學生對教學、管理等的反饋意見、建議,便于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交流平臺,使得學生管理信息更加暢通,保證了學生管理工作的公開透明,實現了多樣化管理的目標。
二、總結
高校教育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塑造學生性格、完善學生生存技能的重要階段,通過健全的管理制度,規范的管理方法能更好地管理大學生,培養他們真正的成人成才,從而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作者:蔡洪濤單位:青海大學昆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