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汶川災區短期圖書館信息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結合四川省汶川地區地震受災的情況,以“5·12”地震災后圖書館恢復重建研究為基礎,從地震災區臨時圖書館信息服務管理的重建重點和主要內容兩個方面,對汶川災區臨時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管理進行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圖書館;災后重建;信息服務;管理
本文結合四川省汶川地區地震受災的實際情況,以“5·12”地震災后圖書館恢復重建研究為基礎,從地震災區臨時圖書館信息服務管理的重建重點和主要內容,對汶川地震災區臨時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管理進行探索與研究。
一、災區臨時圖書館信息服務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恢復重建過程中,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的建設,滿足災區人們的物質需求,同時也需要精神家園的建設。圖書館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是慰藉災區人民心靈的場所。在新館還沒建成之前,臨時圖書館的搭建以及它所承擔的信息服務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1.臨時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可調節災民的情緒,撫慰心靈
根據受災群眾的心理特點和文化需求,災區臨時圖書館可用文化服務調節情緒、撫慰心靈、疏導心理、安定人心;用文化活動舒緩焦慮,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用文化藝術作品堅定災區群眾自強不息、重建家園的信心。
2.臨時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能夠提升災區群眾民心士氣
讓災區群眾生活好,這一點較容易做到,而讓他們盡快走出災難的陰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卻需要耐心細致的精神宣傳和鼓勵工作。此時臨時圖書館的工作和服務不僅對減少災區群眾的痛苦,增強他們的生活信心大有益處,同時也為他們盡快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提供了精神支持。臨時圖書館的工作在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通過精彩的文藝匯演、切合實際的宣傳資料、現場的咨詢問答等靈活多樣的文化活動形式,為受災群眾送上精神食糧,不僅可以激發災區人民頑強不屈、奮發向上的重建精神,更是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
3.臨時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是新館建設的過渡和保障
地震過后,社會各界捐贈十分踴躍,對于個人、高校、企業和政府等捐贈的書籍、設備與物資,臨時圖書館通過代存代放,為新館的建設提供物質保障。臨時圖書館開展的信息服務,如心理咨詢、送書下鄉、流動圖書、共享工程等多種服務方式是新館開展工作的過渡。
二、災區臨時圖書館信息服務管理的重建重點
在地震受災之后,災后恢復重建新的要求,使汶川地區圖書館的重建面臨更大的困難與挑戰。
1.主要困難與面臨的問題
汶川地區圖書館災后信息服務管理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圖書館館舍:在汶川大地震中,汶川災區的圖書館破壞嚴重,館舍建筑受損坍塌。地處重災區的汶川縣圖書館“館舍嚴重毀損”,北川縣圖書館“館舍全部倒塌”,青川縣圖書館“只剩下了殘垣斷壁”。四川省高校有34所圖書館在汶川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損,其中有10余所圖書館損毀嚴重。
(2)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大量的書刊資料在地震中被損毀。汶川、北川和青川等縣市公共圖書館的圖書損毀上百萬冊,四川省高校災區圖書館毀壞圖書資料達數十萬冊。災區圖書館藏書的損毀,給汶川災區的圖書館館藏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3)圖書館設備:災后的圖書館各種物資設備損壞嚴重,書架桌椅損壞,計算機等技術設備損壞,有的圖書館服務器也不能使用等。這些嚴重影響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管理。
2.恢復重建與工作的重點
災后圖書館信息服務管理恢復重建與工作的重點是:
(1)籌建臨時圖書館。在籌建中,汶川災區圖書館的同仁們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科學重建的原則,籌建臨時圖書館,積極地開展圖書館災后恢復重建的自救工作。在汶川災區,臨時圖書館的籌建顯現多元化趨勢,有板房圖書館、帳篷圖書館和流動圖書館等多種形式,面向汶川廣大受災地區,方便災區民眾利用圖書館資源。
(2)籌集書刊文獻資源。在圖書館文獻資源的籌集中,一是奮力搶救在地震中被埋的書刊文獻;二是及時地收集與整理在災后恢復重建中接受到的捐贈書刊文獻;三是組織人力收集與編輯汶川災區珍貴的地震文獻。通過籌集書刊文獻資源,受災后的各個圖書館努力為向汶川災區人民提供優質的圖書館服務創造條件,保證汶川災區人民的知識需求。
(3)創辦臨時圖書館信息服務管理體系。在汶川災區恢復重建中,各受災圖書館面對困難,積極自救,恢復圖書館工作,結合汶川災區的實際情況,以汶川災區人民、受災學校師生、抗震救災部隊、援建人員和志愿者為服務對象,以汶川災區抗震救災與恢復重建工作為服務重點,以汶川災區地震知識服務為服務特色,以汶川災區臨時圖書館為服務中心,以提供及時、高效、優質的圖書館知識服務為服務目標,創辦臨時圖書館服務體系,積極為災區民眾服務。
(4)圖書館新館的規劃。新圖書館的設計與構建是圖書館恢復重建工作的大事。在圖書館恢復重建工作,圖書館新館的規劃要納入汶川地區的整體重建規劃中,結合災區圖書館的實際情況,科學規劃。
三、災區臨時圖書館信息服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1.地震知識特色服務
地震知識特色服務是圖書館開展災后信息服務的重點。在地震知識特色服務時,圖書館注重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根據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特點與要求,有重點地開展災后地震知識特色服務。特色服務的內容是:開展地震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的知識服務,有針對性地進行防災、避災和減災知識的特色服務,保證汶川災區恢復重建工作的進行,充分發揮圖書館在汶川地區抗震救災中的重要作用。
2.災后流動閱覽服務
災后流動閱覽服務是圖書館開展災后自救服務的主要方式。流動閱覽服務主要是為抗災軍民、來自全國各省市的援建人員和志愿者提供圖書館流動閱覽服務。在汶川圖書館設立了汽車流動閱覽室,輪流到地震災區各個安置點,提供流動閱覽服務;北川圖書館建立了流動圖書車,積極開展災后流動閱覽服務等。通過圖書館災后流動閱覽服務,主動地為災區人民送情、送書、送愛心,讓圖書館的流動閱覽服務深入災區,走進災民家中,豐富災區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書刊文獻借閱服務
在災區,圖書館利用在地震災后搶救的有限書刊和接受捐贈的書刊,及時地籌建書刊資源,以災區的社區、鄉村居民安置點為服務中心,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種閱覽室,開展愛心書屋借閱服務。臨時閱覽室的形式多樣,有板房圖書室、帳篷閱覽室、愛心小屋、農家書屋等。愛心書屋,情暖災區人民的心。在愛心小屋中,災區的廣大讀者可借閱各種圖書資料。通過愛心書屋借閱服務,臨時圖書館為災區人民提供書刊借閱、書目查詢、參考資料等多元化的知識服務。
4.讀者讀書導讀服務
針對災區實際情況,結合圖書館的特點,在災區開展系列讀書活動。讀書活動豐富多彩,有大型的讀書導讀活動、流動讀書服務;辦有讀書樂園、學習園地等開展讀者讀書活動。通過指導災區讀者讀書,營造科學的知識環境、學習風氣與文化氛圍,活躍汶川災區讀者讀書的氛圍,提高汶川災區人民文化活動的能力,促進汶川災區恢復重建工作。
5.專題講座宣傳服務
配合抗震救災工作,了解災情,報道地震受災情況,積極為開展抗震救災進行專題講座宣傳服務,這也是圖書館開展災后信息服務的主要任務。圍繞抗震救災的重點工作,圖書館舉辦各種各樣的專題講座,宣傳防震減災知識。收藏、整理與編輯有關地震知識宣傳資料:地震知識宣傳手冊、防震減災知識小冊子和心理咨詢宣傳資料等,及時地提供給廣大災區人民,配合抗震救災專題講座宣傳服務。同時,結合災區的特點和災民關心的熱點問題,舉辦抗震救災知識、科學教育、農業技術、民俗文化、心理咨詢等各種專題展覽,引導災區人民科學致富,重建家園。如舉辦災后重建大型圖片展等,展示汶川災區災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宣傳災區人民不屈不撓的抗震救災精神。通過宣傳,引導災區人民充分利用圖書館的寶貴信息資源。
6.個性化信息咨詢服務
在災難面前,結合災區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和信息的需求,圖書館主動地開展災后個性化信息咨詢服務。在信息服務中,圖書館以新書通報、期刊介紹、知識咨詢和信息推薦為重點,強化個性化服務,不斷創新災區個性化信息咨詢服務,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層次的圖書館服務。
7.珍貴地震文獻服務
結合圖書館的實際情況,深入災區,進行實地走訪和調查,及時地收藏、整理與編著“5·12”汶川地震災區資料,為災后汶川災區恢復重建與地震災害研究提供汶川地區珍貴的地震文獻與參考資料等,主動地進行汶川災區珍貴的地震文獻服務。
8.組織愛心活動服務
在抗震救災中,根據臨時圖書館工作的特點,組織獻愛心活動服務,是圖書館開展災后自救服務的重要任務。圖書館人員與災區人民心連心,積極組織愛心活動,主要有:獻愛心捐贈活動、捐款活動、捐贈書刊活動等,爭取社會資助。通過機構、團體與個人的大力支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多渠道地接受各種捐贈、捐助和捐獻,配合汶川災區開展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
“5·12”地震災后,汶川地震災區圖書館恢復重建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系統工程。汶川地震地區圖書館災后恢復重建信息服務的管理工作任重道遠,但是只要我們圖書館同仁團結努力,克服困難,就一定能夠戰勝特大地震災害,不斷推進四川省汶川地區災后圖書館事業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