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營企業發展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前,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甘肅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也是市場經濟中最有活力的組成部分,成為推動甘肅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經過多年的發展,甘肅民營企業表現出許多喜人的特點,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必須對特色產業中的民營企業發展進行深入探討,尋求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對策,為民營企業的良性循環創造條件。關鍵詞:甘肅;特色產業;民營企業;現狀;策略
1甘肅民營企業經濟發展的現狀
依托本省優勢,借助政府支持,甘肅民營企業近年來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1)民營企業經濟總量快速增長,成為甘肅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2005年甘肅省共有民營企業3.8萬戶,注冊資金達478.13億元,年營業收入超過千萬的民營企業有270家。2005年,民營經濟實現GDP698億元,占甘肅省GDP的36.1%。全年上繳稅收19.2億元,占甘肅省各項稅收收入的20.8%。據統計,從2000年到2005年,甘肅民營企業年均以17.4%的速度增加并已成為甘肅省的就業主渠道,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由1988年的32萬人,增加到389萬人,增幅遠遠超過了同期全社會從業人員的增長水平。
(2)民營經濟結構得到優化,企業規模和檔次迅速提高。
目前民營企業從業領域由早期的建筑、農產品加工等主要行業,逐步延伸到儀器儀表、生物醫藥、納米技術、現代農業、新型材料、水處理技術等領域。2004年甘肅有5家企業進入了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行列,兩家民營企業以直接上市的方式,進入證券市場。
(3)園區開發勢頭強勁,工業支撐作用日益增強。
工業園區在甘肅特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從2000年始,甘肅已相繼建立了臨洮、天水、酒泉、張掖、榆中、白銀、臨夏、金川、嘉峪關等10個工業園區,初步培育起一批重要特色優勢產業。
(4)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
甘肅民營企業國際化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對外貿易區域已擴展到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立陶宛、烏克蘭、瑞典、芬蘭、韓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地區。2005年甘肅省民營企業進出口額為2.62億美元,占甘肅省進出口額的10%,其中占出口總額的20%。民營企業是甘肅特色產品走出國門的重要的推動者。
2甘肅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甘肅民營經濟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發達省份相比,仍然非常落后。目前中國民營經濟已占到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而甘肅還不足40%。應該看到,甘肅民營經濟發展基礎薄弱,后勁不足的現實。
(1)大部分企業創辦時間較短且類型單一、規模較小,壽命不長。
據統計,我國民營企業中大約60%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而甘肅民營企業的壽命平均不到2年。從實際發展情況來看,甘肅民營經濟規模小,競爭力弱。甘肅省大部分民營企業創辦時間都比較晚,多為2000年以后創建,現戶均注冊資金僅為110萬元,戶均雇傭工人數13人,人均資本金僅有8.46萬元。由此可見,民營資本的資本盤子小,運作主要以家族式作坊式為主,適應市場的能力弱,壽命通常都很短。
(2)產品檔次較低,缺乏創新能力。
甘肅大部分民營企業還處于資本積累和發展的初級階段,中小規模企業居多。產品科技含量不高,企業對科技創新并沒有自覺的意識和普遍的認同;加之資金和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從1999年至2003年,在西部十二省區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排名中,甘肅除2001年排名有所上升外,其余年份均位居第九位。
(3)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特色產業缺乏名牌產品作支撐。
從甘肅民營企業行業分布看,2004年營業收入總額超過1000萬元的234家企業中,有178戶企業分布在第二產業,其中建筑企業55家,超過兩成。分布在第三產業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商業服務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等,公用事業等壟斷行業仍處于空白。面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以低技術含量、勞動密集為主要特征的民營工業無論從利潤、科技含量、規模、信息化基礎還是國際環境來看,甘肅民營企業及其品牌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信譽度和影響力都微乎其微。民營企業缺乏在某一專門產業領域深挖細鑿、做精做透的基本能力,更不具備做“百年老店”的耐心和雄心。因此,大多數企業不愿意在品牌樹立上多花資金和精力,寧愿占據小塊市場,只圖眼前盈利。
(4)經濟外向度偏低,融資渠道不暢。
甘肅地處西北,自然環境惡劣,是經濟欠發達省份,民營經濟引進外資的渠道不夠暢通。融資難問題仍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再加上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準入標準提高后,很多企業貸款更難。但同時甘肅省有900億元的存貸差躺在銀行,不能有效啟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企業規模小、檔次低,缺乏直接融資的能力;二是民營企業尤其是流通行業多為租賃經營,因而無產抵押用于貸款;三是民營企業擔保機構少,擔保品種單一,尋保困難;四是企業資信等級偏低,缺乏良好的資金信譽,銀行貸款難度大。以上種種限制了甘肅民營企業,使他們在科技創新,市場開發和自我宣傳方面都缺乏必要的資金來源。
(5)行業協會、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偏弱。
行業協會,作為服務于企業與行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連接政府、企業、市場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承接政府職能轉變的載體。截止目前,甘肅省登記在冊的行業協會約953家,其中大部分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小、發展水平低,作用十分有限。在會員結構方面,很多行業協會的會員主要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其他經濟成份的會員單位所占的比例小。一些行業協會對自身的職能定位認識不清,為會員提供服務意識不高,協會自律、協調、服務及行業管理職能發揮不夠,使協會缺乏親和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政府層面上,國家政策落實不到位。對于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政府及相關部門給予的資助和扶持不夠。各種審批環節,審批手續復雜以及政府在科技規劃中不能考慮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動,政策制定時對民營企業不能一視同仁等問題的存在,也極大的挫傷了民營企業發展的積極性。
3甘肅民營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該發揮在政策上的支持引導作用
民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已經發生根本轉變。但仍需進一步抓緊清理有關政策,在市場準入、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技改立項、用地用電、銀行信貸、發行股票債券等方面,對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主動為民營企業搞好服務,加強對民營經濟的宏觀指導。努力拓寬融資渠道,改善金融服務,探索建立以政府財力為引導,以專業擔保機構為主體,以商業銀行網絡為基礎的信用擔保體系。按照組織網絡化、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運作市場化的要求,積極培育中介服務市場,形成完善的中介服務體系。
3.2加強民營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提高企業用人水平
(1)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
充分發揮工商聯和行業協會的作用,通過適當的培訓提高民營企業決策者的水平。要大力創造條件,組織民營企業家參加有關企業經營管理、外貿、法律等知識講座或培訓班,組織企業家外出參觀考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尋找差距;要增強民營企業家的愛才、用才意識,實現由家族式管理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靠完善的制度約束人,有效的機制激勵人,豐富的文化凝聚人,調動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民營經濟競爭力。企業家應當關注資產經營、資本經營決策,對明顯不符合市場運行規律的決策應盡量避免,對可行的決策應積極聯系專家進行縝密的論證,可選擇一些優秀企業家進行重點培訓,并通過新聞媒體的宣傳,使之成為著名的民營企業家,成為民營企業學習的典范(2)重視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有效使用。民營企業需要轉變理念,在對待人才方面要采取更開明的態度,采取物質的和精神的手段留住人才、引進人才,并將各類人才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企業應注重人才的微觀培養。除了組織員工參加各種專題學術講座、技術交流、政策法規培訓、出國考察和直接派往國外大學進行深造外,還可舉辦青年干部沙龍、集團核心組會或總裁辦公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為他們提供參與決策的機會和場所。此外,企業還要營造全員的創新環境,采取不同手段激勵廣大員工的創新激情,在注重傳統的物質和精神鼓勵的前提下,要積極探索采用創新收益分成這一新的激勵措施。
3.3甘肅民營企業應該確定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戰略發展方向
蘭州的科技實力雄厚,有包括蘭州大學在內的高等院校13所,有包括中科院蘭州分院在內的全民所有制科研部門8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8家,國家級、省部級實驗室13家。已建成工程技術中心和中試基地28個。目前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約25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甘肅民營企業應充分依托這些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加強橫向合作。進行“校企聯合、資源共享”,共建研發中心。加強產品研發管理,推進企業現有產業技術進步。要盡快地從粗放式增長向集約型、品牌化、高附加值、強競爭力的產業模式轉變。
3.4注意把握產品出口方向,開拓新市場
從過去主要依靠國內資源和國內市場,向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轉變,主動積極的與國際市場接軌。民營企業還應盡快融入世界通行的“游戲規則”,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全球意識和市場抗風險能力。民營企業要“走出去”到境外上市和投資辦廠,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在具體措施上,民營企業應著重在擴大出口范圍、更新出口品種,優化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這三個方面尋找突破口。
3.5積極采取措施化解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困境
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需要標本兼治,主要出路和措施在于提升市場經濟體制下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經濟的競爭實力、轉換銀行經營機制、優化投資環境等。
(1)加大商業銀行支持非公經濟中小企業信貸規模,建立以非公經濟中小企業為主體的信貸格局。銀行可考慮專門對中小企業信貸設定一定比例的風險損失率,以贏利補虧。還可考慮在現有基礎上合理下放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的審批權限,建立專門的非公經濟中小企業信用評分系統,較好地解決金融機構與非公經濟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對企業實行較好的監控。
(2)是積極開拓新的信貸業務品種,篩選出好的項目,增加信貸投入。在政策、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加快業務創新,發展中間業務。發展融資租賃。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3)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首先是應加快誠信政府的建設步伐。政府要積極創造條件組建中小企業擔保中心,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減輕金融部門融資壓力。可以考慮成立中小企業管理局,制定一系列宏觀調控機制和政策,引導資本向中小企業流動。
參考文獻
[1]羅殿軍,冀田.產業群共生環境下民營企業發展戰略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6(4).
[2]賈生華,疏禮兵,鄔愛其.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其差異分析[J].管理學報,2006(1).
[3]吳文潔,郭芳.基于民營企業發展的視角健全和完善行業協會[J].集團經濟研究,2007,(1).
[4]李春瑜.民營企業品牌競爭力與多元化戰略[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7,(1).
[5]黃孟復等.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2005-2006)[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6]張國云,劉利.以制度創新促進非公經濟發展[J].宏觀經濟研究,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