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域性人力資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區域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現狀分析
1.地區間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速度失衡隨著國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順利實施,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科技教育、投資環境等基礎建設初步改善,經濟運行步入良性循環,我國中部和西部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東、中、西部地區就業人數平均增長速度為1.64%、0.3%、-0.03%,說明我國東部地區就業人數將持續增加,而西部地區將逐漸減少。我國東部地區人力資源多,就能有力的推動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經濟增長越快,綜合實力越強,東部地區就越能吸引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又更有力地促進經濟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總的來看,各地區各產業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就業人數的增長速度,區域性人力資源失衡的趨勢將會擴大。
2.地區間單位人力資源的產出效率失衡,我國各地區的單位人力資源產出效率都在增加,說明人力資源不僅在數量上增加,更重要的是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特別是西部地區單位人力資源產出效率從2014年的增加到2015年的3.09,提高1.4倍。橫向比較,東部地區的單位人力資源產出效率大約是中部的1.9倍和西部的2.3倍。東部地區在經濟、政治環境,特別是科技環境都具有中、西部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這種優勢使得東部地區在捕捉、接受、消化、吸收高新技術的能力就比較強,就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從而單位人力資源產出效率較高。我國現階段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并且有擴大的趨勢,隨著這種不平衡的擴大必將導致區域性人力資源失衡程度趨于嚴重。為了進一步分析我國區域性人力資源失衡的發展趨勢,接下來運用成分數據預測模型對我國區域性人力資源的發展規律進行預測分析。
3.區域性人力資源失衡測度模型人力資源的失衡體現在各地區各產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和供給上的不平衡。每個地區的不同產業在當地的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因此在地區人力資源失衡的測度中,根據各產業所占的比重的不同,人力資源失衡的重要程度需要加權平均。其次,確定各地各產業的重要程度。由于各地每個產業的重要程度有所區別,所以用各地各產業的重要程度做權數,可以更準確地對人力資源失衡的現狀進行測定。各地各產業的重要程度可以用該產業占本地GDP總量的百分比刻畫;這一比例可能隨著本地經濟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在計算各產業的重要程度時,將距離當前年度最近的年份賦予較高的權重,對該產業占本地區GDP總量的比例加權,比如選取4年,第t年賦0.4,第t-1賦0.3,第t-3年賦0.2,第t-4年賦0.1;可以得到第j個地區三大產業的重要程度,個地區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人力資源失衡程度,i=1,2,3分別表示東部、中部、西部地區。Ni表示第i個地區包括的省、自治區、直轄的個數。當η1,i、η2,i、η3,i取值接近于0時,表明該地區人力資源配置比較均衡,越大表明該地區的人力資源失衡程度越顯著。
二、實證分析
1.區域性人力資源分布預測本文利用1985-2009年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三大產業的實際就業人數比例,建立成分數據模型。分別用Logratio變換方法、球坐標變換方法和模型改進的方法,驗證2008-2009年的數據;選擇三種方法中相對誤差最小的模型,預測2010-2015年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三大產業的實際就業人數比例。表1即是三種預測方法真實值與預測值之間的相對誤差,ARIMA(p,d,q)模型改進過的方法預測的相對誤差基本上為0,球坐標變換方法的相對誤差較小,Logratio變換方法的相對誤差最大;這是因為球坐標變換方法后的數據比較平穩,用回歸方法擬合有很高的擬合優度;而平穩的時間序列更適合用模型進行分析,因而第三種方法的相對誤差最小。綜上所述,本文將運用模型改進過的方法,預測2010-2015年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三大產業的實際就業人數比例,結果如表2所示。
2.中部地區人力資源失衡的測度本文以2015年中部地區為例,用人力資源失衡模型對中部地區進行分析。2015年三大產業實際就業人數采用ARIMA(p,d,q)模型改進的成分數據模型估計得到,而各地需求的實際就業人數須在實際統計調查的基礎上獲得。由此可以得到2015年我國中部地區三大產業人力資源失衡的程度的測定值:中部第一產業為2.7%,第二產業為10.3%,第三產業為9.8%。中部第一產業失衡程度并不明顯,而第二和第三產業失衡程度比較嚴重。由于中部地區的需求的就業人數是模擬產生的,在此僅為說明人力資源失衡的測度方法。
三、結論
本文基于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三大產業的實際就業人數,運用成分數據預測模型分析三大產業實際就業人數的內在變化規律,預測實際就業人數情況,并未考慮區域內外有關人力資源開發的各種信息資料。若考慮到宏觀經濟發展形勢、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勞動力市場和人才流動、人力資本投資和政府的有關政策法規等信息資料,結合定性和定量統計方法,預測未來區域人力資源發展變化的趨勢就會有更廣闊的運用空間;區域性人力資源失衡的測度模型從定量的角度測度了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人力資源失衡的程度,這有利于各地區對人力資源的失衡程度進行控制和規劃。制定人力資源開發目標規劃是改善區域型人力資源失衡的方法之一,各地區在政治人文、經濟基礎和自然資源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在人力資源開發中應該深入發掘和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明晰不利于加快區域人力資源開發的制約因素,改革觀念、政策、體制、管理和環境等方面的障礙,化不利為有利,才能從根本上扭轉人力資源失衡的情況。
作者:鞏宿裕單位:暨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