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立醫院轉為營利性醫院面臨的考驗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最近一兩年,江蘇省宿遷市的一些經由公立醫院改制而成的非營利性醫院已經悄悄地改成營利性的了,有關這個問題爭議很大。公立醫院是否能夠改制成為營利性醫院,在當前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有一些政策壁壘需要突破。
首先需要解決的是醫保定點問題。我曾經建議社保部門,無論醫療機構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質,只要符合醫保定點的相關規定,就應該有資格被納入醫保定點?,F在,這個觀點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認可,但要變現為政策,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從養老保障來看,參照歐洲的經驗,社會保障應該只保基本,即政府發給所有公民的養老金數量應該是一樣的。這筆錢用于保證公民有尊嚴地活,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但不可能活得很好。
如果你想獲得比基本的社會保障更多的養老金,需要通過市場化的渠道解決。比如商業保險,企業、事業年金。
轉換到醫療保障體系,如果醫保部門要求所有醫保定點醫院必須執行相關的醫療服務和藥品、檢查定價,不是在逼著民營醫院也去大檢查、拿回扣么?
最簡單的辦法是,比照同級別公立醫院的收費水平對民營醫院進行醫保支付。比如一個剖宮產,醫保就為患者支付3000元。患者愿意選擇在服務水平高的私立婦產醫院生產,總費用需要73000元,醫保仍然只支付3000元,剩下的70000元由患者自付。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土地性質問題。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如果資方舉辦非營利性醫院,土地是可以免費或優惠地提供給醫院使用的。但公立醫院改制為營利性醫院,土地應該屬于何種性質?
按照現在的土地分類,商業用地價格很高。如果按商業用地來購買,資方肯定不干;工業用地可以享受優惠政策,因為地方政府希望通過稅收來支撐財政收入。但如果按照工業用地減免,有些地方政府卻難以接受。后者會想,營利性醫院上交的那點兒稅收遠沒有工廠上交的可觀。
但是,我要對地方政府的領導們講,你的賬算得不對。如果本地沒有高品質、收費合理的醫療機構吸引患者,大量本地患者便會流到外地。他們帶走的是大量的當地醫保資金。如果將流失的大筆醫保資金以及患者自付費用留在本地,轉換成醫務人員的收入,醫務人員再在當地消費,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也便漲上來了。所以,發展社會性事業同樣可以給地方創造價值。
與此同時,就業也是地方政府關注的問題。醫療機構不僅可以提供可觀的就業崗位,還可以在服務的上下游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比如慢病患者和老年患者的護理等。
當然,在實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強化行業監管之外,其他一些政策也要與之配套,比如將生產型稅種調整成為消費型稅種。任何改革舉措的推進都需要全盤考慮才可能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