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創新創業教育藝術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對課程體系的重建專業群的課程建設
本著以市場需求為服務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方針,旨在培養懂專業、會操作的高端技能型設計人才,構建以藝術設計的基礎設計能力、專業設計軟件操作與應用能力為根本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是以電腦藝術設計為課程群核心,結合服裝設計、室內設計、影視動畫設計和旅游工藝品設計等專業方向的模塊化、雙證書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通過建立課程共享平臺、實踐操作訓練題庫以及虛擬實訓等多項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生產與工藝、職業與專業等職業素質,不斷深化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建立以電腦藝術設計為重點的專業教學平臺,使教學與學生的需要直接相通,為下一步頂崗實習打好基礎;通過生產性實訓、專業軟件操作實訓、頂崗實習等一系列實訓環節,通過模塊化教學把專業知識通過滲透式的方式與生產相結合。在專業群的課程構建中,根據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要求,將專業群內課程進行模塊化劃分。課程共享平臺既可以服務于本專業群的學生,又可以為全校學生提供設計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公開視頻課。初期共享課程的建設應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做起,整合專業群內優秀的教學資源,更新職業教育觀念,豐富教學內容,嘗試教學改革,進一步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斷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后期共享課程的建設要注重課程資源的系統性與完整性,通過校園網上的共享平臺和選課制度向專業群學生和其他校內學習者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服務,服務于學習型社會建設。
2.對實踐環節的完善
根據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省內外企業緊密合作,共同開發實用性、創新性的課程,聘請企業專家和生產一線的設計師共同研討,經專業指導委員會論證,構建課程體系。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群崗位能力的培養需求,系統設計不同的項目包,以此構建實訓體系,整合以電腦藝術設計為核心的藝術設計專業群的實踐教學資源,分類組建實訓基地。
(1)設計認知實習安排在第一學期學生軍訓后進行。主要是在校內實訓企業和部分校外實訓基地實習,為期一周。該實習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生產、設計及本專業應掌握的基本知識與具備的能力有初步認識,接受職業氛圍與企業文化的熏陶。
(2)基礎能力實習實訓于第一和第二學期安排在基礎實驗室進行。主要包括基礎藝術設計基礎技能實訓等。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設計能力、相應設計軟件操作能力等。
(3)應用能力實訓于第二、第三、第四學期安排各專業核心實驗室進行。主要包括圖文印刷設計、家庭室內裝修、服裝縫紉、水晶雕刻等幾個崗位的實訓。目的是使學生熟練掌握本專業的核心技能。同時將職業技能培訓融入教學計劃,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使其取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
(4)拓展能力實訓安排在第四、五學期,在拓展實驗室進行。目的是使學生開拓專業知識視野,為拓展學生的就業領域打下基礎。
(5)頂崗實習主要安排在第五、六學期,時間為6個月。學校與行業企業專家一起制訂實習計劃,實習企業任命有經驗的工作人員為指導教師,負責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的實踐,提高其職業能力。專業群中各專業的實驗室進行優化組合,設計出校內實驗室框架。在此基礎上,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校內進一步完善電腦藝術設計群實驗室,使之能夠起到學生專業實訓中的核心作用;使產學研基地引入的公司和工作室共同起到促進學生專業實訓與企業直接對接的作用;成立實訓基地工作部,為學生校外成功實習提供服務保證;校外簽約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的崗位。
3.建立跨專業工作室創辦
由不同專業負責的工作室,如旅游紀念品研發創意中心工作室、影視后期工作室等。工作室在運作上以專職教師為主,企業兼職教師為輔,負責教學計劃內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工作,引導學生開展設計實踐。整合各藝術設計工作室,在學期初由院部下達相應的項目課題和課程內容。項目類型分為虛擬項目和企業項目,學生在虛擬項目中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使學習和工作融為一體;學生在企業項目中真正參與社會實踐,熟悉各個環節,體會由學校到職場的身份轉變。藝術設計群內各專業工作室可以交叉選擇,使得不同教學團隊、不同科研項目、不同企業的優勢同時被整合在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和特長進入不同的工作室,可以打破原專業的視野限制,了解最新的設計資訊和前沿的科研成果,參與企業的團隊合作和市場營銷。在工作室的各種項目實踐中,學生進行學科之間的補充與擴展,成為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這些工作室中最有核心專業特點的是旅游紀念品研發創意中心,其以連云港市旅游文化為切入點,專業從事具有地方旅游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制作與市場開發,并以此為平臺,帶動專業群中其他專業積極參與相關專業設計的市場開發與研究,真正做到產學研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應用。電腦廣告設計專業負責設計圖和包裝,旅游工藝品專業負責產品的加工,服裝專業負責旅游工藝品的編結、扎染與刺繡。如,西游記系列工藝品的研發與銷售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產品在連云港本地的旅游市場上廣受歡迎,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完美體現。
4.其他促進就業手段
第一,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大賽與創意創業競賽,將競賽主題引入課程實踐項目,將專業知識傳授與創新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并貫穿于教學中,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體現對其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第二,重視暑期社會實踐,由專門挑選出的熟悉一線實務的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專業實踐訓練,在強化學生社會活動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奠定學生的創業基礎。第三,結合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挖掘有潛力的學生和好的創意主題,讓有創業志向的學生聚集起來,利用項目經費資助學生的創業起步。第四,依托學生專業社團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氛圍。社團由學生創辦和領導運作,專業教師予以適當指導。目前,已有油畫社團、動漫社團、微電影社團等,作品多次參與展銷活動,受到了廣泛好評。第五,利用學院特色學生活動——“周末論壇”為在校生與用人企業、創業成功的畢業生提供交流的平臺,使學生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創業成功的畢業生的創業經歷;使企業有展示企業精神的平臺,與大學生面對面交流,吸引優秀人才加入企業隊伍;使創業成功的畢業生有回饋母校的機會,與師弟師妹分享成功經驗。
二、結語
我國要實現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為此國家出臺更多的創業政策,創新創業大賽的舉辦逐漸日常化。營造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高職院校作為高等人才培養的園地,更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成為創業人才的孵化基地,不斷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創新創業人才。
作者:龐瑾 單位: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