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數學課堂教師語言藝術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數學課堂上許多教師的語言不能說沒有科學性、邏輯性,但教學效果卻不理想,原因之一是教學中語言缺少藝術性。數學教學語言中將情趣性、啟發性、動態肢體語言、科學性相結合,將會有效培養教學藝術語言,提高數學教師的語言藝術。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師;語言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隨著課堂教學的發展和要求不斷提高,高效的課堂成為教學的必需,數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為廣大教師所重視,課堂教學語言是否具有藝術性成為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生動活潑的藝術語言能讓學生在聽覺、視覺和心理上產生美感;同時能給學生在情感上帶來波動、心理上帶來愉悅;能使教學情境再現,教學內容深入淺出;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怎樣才能使數學教學的語言富有藝術呢?
一、藝術的語言應當富有情趣性
教師的語言應當根據兒童的認識特點,不但要善于說理,而且要生動活潑,富有情趣。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的教師借助于形象的比喻、繪聲繪色的描述,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如把單位“1”比作孫悟空的金箍棒,可大可小,變化無窮,借以說明單位“1”的相對性、可變性。有的教師利用順口溜來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如“開口向左大于號,小尖向左小于號,大數跟著大口跑”。有的教師把數學知識人格化,使學生印象深刻。如在練習把整數改寫成小數這類題時,學生往往弄錯小數點的位置,對此,有經驗的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整數的小數點躲在哪兒,你能把它找出來嗎?”通過質疑,小結出方法:“把整數改寫成小數,先把躲起來的小數點找出來點上,再按要求在它的末尾添零。”用人格化的“躲”字,平添了幾分情趣。
二、藝術的語言應當具有啟發性
為了培養學生從小就有奮發向上、認真好學、敢于質疑的精神,教師的語言應注意啟發性與鼓勵性,避免機械重復。如“是不是”“對不對”這類的提問學生可隨口便答,沒有思考過程。如果換為“這道題還有沒有其他解法”,這樣提問就具有了思考性、開放性,能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效果相應更好。愛護和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因,是教學中的一條重要原則。因此,教師應經常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對有些問題即使答不上來,也應笑臉相迎,鼓勵他:“別急,請坐下來再好好想一想。”學生答對了,應恰如其分地用各種鼓勵語言表揚學生。學生得到教師的表揚情緒將會高漲,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藝術的語言應當與體態相結合
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表情和藹可親,學生就愿意接近;教師態度不好,就會引起學生反感。如一位老師講完“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后出了幾道練習題讓學生口頭列式,全班竟沒有一個舉手。老師愕然,然后說:“我不相信同學們都沒聽懂,會的請舉手。”這位老師始終面帶笑容。有人舉手了,“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再沒有了?那就加上我,一共五個”,由于這老師的風度、表情、語言的配合,結果讓這堂“差點砸鍋”的課,達到了預定的目的。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用鼓勵的語言,并輕輕地點頭或面帶微笑,肯定會贏得學生的充分信任。如果教師講課如背書一樣,毫無表情,不借助體態語,勢必枯燥無味,學生對學習也就缺乏興趣。
四、藝術的數學語言還要嚴密、準確,具有科學性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重理性知識傳授的學科,它具有嚴謹的知識體系、抽象而簡潔的表達形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嚴密而又準確地設計教學語言。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對數學定義、定理的概述要精準,不要讓人產生誤解。教師自己對定義概念就必須理解透徹,不留死角。比如“整除”與“除盡”、“數位”與“位數”等就不能混為一談;如果教師講“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最小的整數就是‘0’”之類的語言就缺少概念的準確性。另外,教師上課時必須用科學的數學術語,不能用自己的理解或自我認知來代替概念、法則、性質等,比如,把“垂直”講成“豎直”,把“因數”說成“乘數”等都屬于不規范的語言。數學教學中語言要求嚴謹、規范,如吐字清晰,讀句分明,堅持用普通話教學等。語句簡潔,就是教學語言要干凈利索,有的放矢,簡潔概括,要抓住重點,重要語句不冗長。教師講課時“口頭禪”太多,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破壞教學過程的連貫和流暢;也不能太多語言重復,拖泥帶水,浪費課堂有限的時間,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應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增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使課堂教學熠熠生輝。
作者:楊招文 單位:福建省南平市大橫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