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產科護理干預與母乳喂養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產科進行分娩的300例產婦,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7.3歲,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39.3周,其中,初產婦197例,經產婦103例;經陰道分娩產婦128例,剖宮產產婦172例。300例產婦均符合國際衛生組織指定的母乳喂養指征,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150例。干預組在一般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產前、產時、產后的護理干預,對照組只采用一般的常規護理。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分娩方式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從產婦住院到分娩前進行一般的產科護理,包括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優勢的宣傳,產后給予母嬰早接觸的機會,給予適當的哺乳鼓勵,但不做過多干預。干預組從產婦入院到分娩前再到分娩后均有專門的護士給予指導,同時給予母乳喂養知識的健康宣傳,并從產前、產時和產后給予專業的護理干預。
1.2.1產前干預
產婦入院后,有專門護士進行接待,一切安排妥當后,可根據產婦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程度,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知識的普及,其中包括母乳喂養的優勢和方法等,以及介紹嬰兒吸允乳汁的合適時間、數量、次數等,并且糾正她們對母乳喂養的錯誤認識,比如有些產婦認為母乳喂養會影響體形,有些產婦認為母乳少嬰兒吃不飽,即用奶粉替代等,這些都是對母乳喂養的錯誤認識,提早對她們進行母乳喂養宣傳,可以使她們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母乳喂養的準備,以足夠的信心實施母乳喂養。
1.2.2產時干預
產婦生產時可以由專門的護士和家屬陪伴在一般,緩解其緊張焦慮的狀態,使其得到心理上的安慰,有利于生產順利進行。
1.2.3產后干預
產后30min內便可以開始母乳喂養,由護理人員協助嬰兒和產婦進行皮膚接觸,新生兒進行早期乳汁吸允可有效增加產婦血液中的催產素水平,指導產婦掌握正確的母乳喂養姿勢和技巧。產婦取舒適的側臥位或坐位,身體放松,哺乳前先對乳房進行熱敷,熱敷的時間約在3~5min,同時對乳房進行按摩,以刺激排乳反應,并擠出少量的乳汁,使乳暈變柔軟,這樣做易于嬰兒吮吸。哺乳結束后切忌強拉乳頭,而是用指頭輕壓嬰兒下腭,等嬰兒松開乳頭后再抱走嬰兒。若嬰兒吮吸不當,容易導致乳房吸不空,會有引發乳腺炎的危險,導致母乳喂養失敗。對產婦進行排乳護理,專職護士可用兩手將產婦的乳房慢慢托起,分別對乳暈兩側進行按壓,同時用力向胸壁擠出乳內乳汁,使其噴出,這樣可以達到疏通乳腺管的目的,及時疏通乳腺管可以有效減輕產婦的乳房脹痛,增加產婦的舒適感,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同時鼓勵產婦增加母乳喂養的次數和時限,產后初期每天進行8~12次的母乳喂養較為適宜。同時對乳房進行常規護理,可用溫水擦洗乳頭和乳暈,并對乳頭做輕拉伸展練習,促進乳房血液循環,利于腺體分泌和流通。
1.2.4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也是整個護理干預的重要部分,由于在分娩過程中的劇烈疼痛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導致產婦產后身體疲憊,這時護士應該對產婦進行鼓勵,并讓她們認識到早期母乳喂養的重要性以及母乳是任何乳品都無法替代的,幫助產婦盡快進入到母親角色。同時多與產婦進行溝通,保持產婦愉快的心情可以有利于泌乳激素的分泌,保證母乳喂養的效果。
1.3判斷標準
根據泌乳量判斷母乳是否充足,母乳充足的標準:每次喂哺嬰兒均具有滿足感,且每日小便>6次;母乳不足的標準:哺乳后嬰兒啼哭不安,加配方奶粉后嬰兒才具有滿足感,每日小便<6次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3系統軟件進行資料分析,采用X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根據泌乳量判斷標準,干預組母乳充足137例,占91.3%,母乳不足13例,占2.0%,對照組母乳充足107例,占71.3%,哺乳不足例43例,占28.7%,兩組母乳充足情況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產婦產后母乳喂養情況進行比較,干預組純母乳喂養125例,占83.3%,對照組除母乳喂養103例,占68.7%,兩組比較,干預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母乳喂養的重要性越來越多地被忽視。在我國,母乳喂養率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母乳喂養標準,因此,加強對產婦母乳喂養重要性的普及和進行母乳喂養的干預護理越來越重要。本研究中,實施干預護理的干預組比只進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在母乳充沛量和母乳喂養率方面均具有明顯的優勢。在進行護理干預時,應首先讓產婦認識到母乳喂養的好處和重要性,母乳具有營養價值高、易消化和抗感染的特點,還可有效防止產后出血。在對產婦進行護理干預的同時,要對多種并發癥進行預防和治療,如乳頭皸裂的處理,要注意乳頭的清潔和衛生,哺乳前提前按摩乳房,擠出乳汁使乳暈變軟,易于嬰兒吮吸;對于乳脹的處理,尤其初產婦的乳頭皮膚較薄、乳腺管不通暢,容易產生乳房脹痛并發癥,可在早期對乳房進行按摩,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乳汁分泌;對于乳頭扁平的產婦,哺乳前可用溫水濕敷乳房3~5min,按摩乳房,捻轉乳頭,產生立乳反射;對于乳頭凹陷的產婦,可在哺乳前用乳頭遷移器牽引,再行哺乳。總之,為了提高母乳喂養率和母乳喂養成功率,應該在產前、產時和產中加強對產婦的護理干預,這對產婦和嬰兒均具有長遠的積極意義。
作者:楊菊香單位:洪江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