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相關因素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我院護理不良事件情況
1.1按照我院對醫院主動上報的不良事件的分類進行統計:
基礎護理23例,占44%;導管操作12例,占23%;方法/技術錯誤10例,占19%;物品運送3例,占6%;醫療技術檢查事件2例,占4%;治療錯誤1例,占2%;信息傳遞錯誤1例,占2%。
1.2中國醫院協會將不良事件嚴重程度分為4類:
①警告事件:即非預期的死亡或非疾病自然進展過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喪失;②不良事件:即在疾病醫療過程中因診療活動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機體與功能損害;③未造成后果事件:即雖然發生錯誤事實,但未給患者機體與功能造成任何損害,或有輕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處理可完全康復;④隱患事件:即由于及時發現錯誤并已糾正而未形成事實的。依據此標準將52例不良事件嚴重程度進行了統計:警告事件1例,占2%;不良事件16例,占31%;未造成后果事件27例,占52%;隱患事件8例,占45%。1.3護理主動上報不良事件發生場所統計:門診、急診2例,占4%;有陪病區42例,占81%;無陪病區8例,占15%。1.4護理主動上報不良事件涉及人員工作年限:1~5年34例,占53%;6~10年22例,占34%;11~20年7例,占11%;20年以上1例,占2%。
2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相關因素分析
2.1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內容分析:
①基礎護理不良事件23起,占主動上報不良事件44%。其中由于家長看護不周發生的燙傷、摔傷、碰傷等12起,占基礎護理不良事件的52%,均發生在有陪病區,發生時間多為6:00~8:00與19:00~21:00兩個時段,提示該時段為非治療時段,且多為陪護人就餐時間,疏于對患兒的看護,亦為護士夜間值班時間,護理人員較少,對陪護人的安全督導相對薄弱;壓瘡5起,占基礎護理不良事件的22%,部位多發生于枕后、留置管道壓迫處,如留置針、壓力吸氧管道留置處等,提示與患兒病情危重、營養狀況、皮膚嬌嫩、更換體位延遲等原因有關;輸液反應4起,占基礎護理不良事件的17%,事后均未查出熱源,提示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期,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可能與患兒當時的身體狀況(如高熱)異常對藥物的耐受性差、敏感性強有關;腕帶過敏2起,占基礎護理不良事件的9%,提示可能與患兒皮膚嬌嫩有關。②導管操作中不良事件12起,占主動上報不良事件,23%,其中液體外滲11例,占本類別的92%,4例為肢體外滲,7例為頭部外滲,其中3起出現局部頭皮壞死,余表現為局部腫脹及局部皮膚發紅,經及時處理均未遺留后遺癥,提示與兒科患者合作性差,不易固定,皮膚薄、嬌嫩有關,在3起頭皮壞死事件中均發現有反復重復固定穿刺部位的現象,影響對局部的觀察。另1例為輸液導管堵塞,占本類別的8%,提示護士未認真執行操作規程進行留置針封管造成堵塞。③方法/技術錯誤不良事件10起,占主動上報不良事件19%,其中有3例為液體配制中出現藥物混濁、異物,占本類別的30%,提示操作人員未充分掌握藥物配伍禁忌及操作規范;5例為未輸入醫囑規定的全部液體,占本類別的50%,2例為更改液體輸入順序,占本類別的20%,均提示護理人員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④物品運送不良事件3起,占主動上報不良事件6%,均為使用醫院物流系統造成標本的延遲與丟失,提示與護理人員對物流系統操作不熟練及物流系統自身流程設置有關。⑤醫療技術檢查事件不良事件2起,占主動上報不良事件4%,均為護士進行血標本采集后標識錯誤,雖均屬隱患事件,由于及時發現未形成事實,但一旦形成事實后果嚴重,應引起足夠的重視。⑥治療錯誤檢查事件不良事件及信息傳遞錯誤事件不良事件各1起,分別占主動上報不良事件2%,均由于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造成。
2.2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嚴重程度與發生科室分析:
①門急診發生率僅為4%,說明在兒科住院病區為護理不良事件的高發區,可能與我院收治患兒較多,床位使用率年均在110%~150%有關。②警告事件及后果較嚴重事件4起發生在無陪侍病區,提示無陪侍病區應作為重點部位進行監控。③未造成后果事件27起,占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52%,隱患事件8起,占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45%,提示通過主動報告不良事件,早期發現隱患,積極進行整改,可以使不良事件得到及時的控制。
統計顯示,1~5年的新護士是護理不良事件的高發人群,占53%,這與她們專業技術不熟練,責任心不高有關;6~10年的護士的發生率僅次于1~5年的新護士,占34%,經調查這個階段的護士年齡多為25~35歲,是醫院護理的中堅力量,面臨的家庭與工作的壓力最大,國外研究也表明護士感受壓力過大會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也與在工作中思想松懈,經驗代替制度有很大的關系。
3建議
通過主動報告護理不良事件,及時發現影響患者安全的事故隱患與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原因,尤其對可預防的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進行流程改造,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與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針對我院的主動報告的護理不良事件,提出以下建議。營造積極的醫院患者安全文化,提高護士對不良事件報告的認知,重視對護理不良事件的主動報告,從不良事件中尋找工作的改進點,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改正,提高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意識,達到質量的持續改進。認真執行與落實各項核心制度。主動報告護理不良事件中不嚴格執行和落實各項核心制度引起護理不良事件共11起,是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護理管理者要加強人員的培訓及考核,加強日常監控,督促護士掌握并落實各項護理核心制度。加強對重點時段、重點部門的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在不良事件多發時段增加護理人員的巡視與安全督導,避免因家長看護不周引起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對事件多發部門,尤其無陪病區及床位使用率較高的病區對護理人員的人力與技術力量進行合理配置,實行彈性排班制。加強重點人群的管理:①對易發生護理不良事件的患兒給予關注,尤其是對急危重癥患兒進行營養狀況的評估,在保障生命支持系統的同時加強基礎護理,增加體位更換頻率,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并認真落實;②對易發生不良事件的護理人員加強日常監控與指導,加強對年輕護士職業道德與專業技術的培訓,并重視為護士提供適當的途徑與方式來減輕壓力。加強對重點環節的管理:①加強對輸液患兒的管理,尤其是頭皮靜脈輸注時要增加巡查次數,進行有效的肢體固定,減少反復無效的粘貼,對合作性差的患兒進行必要的約束;②選擇合適的輸液時間,避開高熱期,控制輸入速度,減少輸液反應的發生;③掌握藥物配伍禁忌,尤其是中西藥之間的沖管必須認真執行,規范操作;④在各項操作環節認真反復查對,避免遺漏、標識錯誤等。對物流系統組織多部門工作協調,規范操作、明確職責,加強回溯制度的執行。
作者:秦晉萍單位:山西省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