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兒科護理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護理服務是集人文科學、藝術、愛心于一體的一項工作。人們期望護士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嫻熟的技能、優雅得體的舉止和良好的文化修養以及健康的人格等優秀素養。尤其在兒科中,因為護理對象的特殊性與“一托六”的社會現狀并存,當患兒生病時,父母、親人格外擔心,更易產生焦慮、急躁、沖動等心理,往往會對醫護人員有較高要求及期望值,稍有不慎,便會引起患兒家屬的投訴乃至引起醫療糾紛。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護生的職業教育一貫強化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操作技能訓練,對護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意識相對淡薄,這就使得護生進入臨床工作后,不能為患者提供真正優質的護理服務,不能適應現代社會醫療發展的需求。護生人文素質的加強與提高已成為每一位臨床護理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思考應對的問題,已成為現代臨床護理教育中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任務。人文素質,是以人文知識、人文態度和人文精神為其構成要素的人的素養。本質上是一種以人為本價值觀的體現,尤其關注人的生存價值及精神追求。良好的人文素質主要指具有人的道德、文化、情操、信念、審美、修養等品質。筆者擬通過對護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進行深度分析,實現提高護生人文素質,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推動臨床護理教育事業長足發展的目標。
1兒科護生人文素質缺失的現狀
基礎薄弱的中職護生在校期間,在一些社會“實用主義”宣傳的不良影響下,重視專業文化課程的學習,認為對其入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對忽視對自身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對廣博的社會人文知識更是無暇顧及。所以部分護生的人文修養缺失、護患溝通不良等問題都在現實中凸顯,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價值觀沖突,信仰危機
由于缺少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引導,繁重的課業壓力、社會對護理人員的認可度不夠等都使部分護生出現信仰危機,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甚至是沒有理想,對職業未來感到迷茫困惑,學習動力不足,社會責任感極度缺乏,進入臨床科室后為患兒及家屬服務的思想淡薄空洞化。
1.2缺少奉獻,專業思想不牢
現今大部分護生都為獨生子女,自身在成長過程中就缺乏吃苦耐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選擇專業時因為看到護理專業就業面相對寬泛,便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而選擇了此專業。學校教育對這方面又缺乏引導與培養,使護生在進入兒科臨床后,看到患兒哭鬧,就缺乏耐心、厭煩嫌棄,不能夠真切地體會患兒的病痛與家長的焦慮。同時在進入臨床后,發現護理工作技術含金量低、繁重、瑣碎、并且大部分為體力勞動,得不到認可和尊重,因而導致專業思想不穩固。
1.3能力欠缺,知識單一匱乏
有的護生專業知識構建不合理,知識層面較為狹窄。綜合素質比如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心理承受力等比較匱乏,在對患兒家屬進行疾病健康宣教時,顯得力不從心,難以適應科室工作的需要。
2培養兒科護生人文素質的必要性
近幾年隨著醫患矛盾的日益加劇,人們越來越重視醫護人員人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從古至今,醫學、人文科學就有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的思想,從醫者人文素質的提高,逐漸成為醫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時代的發展、醫學的進步、職業的性質等都要求現階段的護生更加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
2.1滿足現代教育的統一需求
科學文化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雙向軌道。科學精神是人文精神的核心所在,人文精神是科學精神的靈魂依托,二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為了使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達到和諧統一,在兒科護理臨床教學也應該在傳授科學理論的同時重視護生的人文教育。
2.2適應現代醫學的發展需求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模式現今也發展到了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人們對于醫療護理的需求逐漸向更高層次方向發展,要求護理人員提供更人性化、更貼心的護理服務。因此,人文理念、人文情感的素質培養對于即將走上臨床崗位的護生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護理帶教學習中要求對護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逐漸被強化,越來越多地涵蓋在教學中。現代醫學發展要求要高度重視提高護生的人文素質。
2.3體現護理工作的內涵需求
兒科護理工作主要是對患兒的關愛、照料,維護其健康與生命,要以母性的慈愛、善良、溫和為基礎,這些都是人文素質的內涵體現。護生不僅要學會關愛患兒,更要心甘情愿地照顧、服務于患兒,發自內心真切地從患兒角度出發去工作,護理工作要體現關愛、尊重、奉獻等人文精神。比如在為患兒進行體檢時,為了防止操作時手部冰涼引起患兒的不適,可以先將手部捂熱,再去接觸患兒。這些細節可體現出護士良好的人文素質,從而贏得患兒及家屬的尊重。如果缺乏人文精神、人文關懷,任何嫻熟的技術操作都只會變成一項簡單、機械、冰冷的程序。
3提升兒科護生人文素質的渠道
人文素質的培養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工程。隨著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的日漸統一、相互融合,多方位、多途徑提高兒科護生的人文素質,才能適應人文科學的統一回歸。
3.1強化理念,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理念的樹立,使兒科臨床護理教學更趨向于人性化。人文素質教育應貫穿于臨床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如在帶領護生進行查房時,關愛問詢患兒、輕輕地撫觸患兒,對患兒家屬進行耐心解釋安慰,這些都體現出“以人為本、服務于人”的教育理念。在護生對護理職業有感性認識后,將這種培養轉變為教育理念,挖掘出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獨特內涵,最終使護生培養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化。
3.2營造氛圍,創設人文環境
人文素質培養的先決條件首先要創設良好的人文氛圍。以關心愛護患兒為中心,比如在兒科門診和病室內營造一種充滿家庭氛圍的人文環境,以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可愛卡通人物形象裝飾病室環境,家具色調清新、柔和,設施布置應盡可能體現家庭式的溫馨、舒適和寧靜。具有人文氛圍的就醫環境使患兒和家長感到親切、放松,減少患兒的緊張與恐懼感,使其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疾病恢復。帶教老師指導護生一對一給住院患兒及家長講解日常護理要點。詢問病史時,先由帶教老師與患兒家屬交談,創造和諧良好的交流氣氛后,再指導護生主動進行有效交流。在給患兒查體時,應多用如“你真勇敢”“男子漢”“真棒”等贊揚鼓勵性的語言,來取得孩子的配合?!傲弧眱和?、患兒生日等重要節日給患兒發放小玩具、禮物等舉措也可明顯增進護患之間的感情。
3.3鼓勵多元,選擇靈活的教學模式
兒科護理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需要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從而讓護生更加易于接受。一般可采用案例分析、角色互動、護患溝通、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教學模式,從多方位為護生補充知識,訓練技能,提高素質,幫助護生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同時培養他們與患兒及家長的溝通技巧,鍛煉他們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與患有疾患的孩子多接觸交流,會觸動護生的同情心,激發起對待患兒的愛心和責任心。在進行各項專科操作中,要促使學生科學對待、具有進取精神,形成團結友愛、互學互幫、共同進步的團隊協作氛圍。
3.4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在臨床帶教實踐過程中,帶教老師應首先與護生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際關系,為護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文氛圍。教師以身作則,進行每項操作都主動積極地與患兒進行溝通,關懷患兒,踐行言傳身教的作用。在操作示教時,將規范禮儀融入其中,不僅對患兒是一種安慰,同時也能給護生建立自信心,使他們認識到具有人文素質的操作,不僅能促進患者恢復健康,對患者更是一種人文享受。通過言傳身教使護生不僅掌握專業技術,而且學會關心、理解、愛護患者。為加深護生們的認識,可舉一反三,列舉反面的案例,對比不同的效果,使護生更加堅定提升自身人文素質的決心。
3.5加強師資建設,提高帶教水平
臨床教師應該具備健全的人格,仁慈的心,廣博的胸懷、高度的責任感和較強的帶教能力,同時應該熱愛護理本職工作,以良好的醫德、師德影響學生。教師應該加強人文知識學習,提高自身人文修養,注重情商培養。啟動“引進來、送出去”培養模式,定期邀請醫學院校的老師授課,教授具體適宜的教學方法,舉辦心理學、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公關學等社科人文方面的系列培訓講座,豐富帶教老師的人文知識。選派科室的護理骨干去北京、上海等知名醫院兒科進修學習,學習先進的護理技能、理念,培養人文底蘊,使人文科學知識與護理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和滲透,通過教師的人品、學問、胸襟、氣質以及創造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3.6以評促學,構建科學評價體系
人文素質培養的效果需要實踐檢驗。因此,建立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是促進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本科室與院校教師根據臨床特點,共同研發建立了職業素質測評、職業技能鑒定、崗位素質評價的職業能力綜合評價體系。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學生自評與帶教老師評定相結合,按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質教育如受傷溝通、團隊協作等納入護生培養的整體規劃中。比如將學生在科室期間與患兒進行的各種有效交流、組織活動、微笑護士評比、零投訴護士、滿意度調查、演講比賽等表現和護生的綜合素質評定、各項評優掛鉤,逐步完善護生人文素質評價內容和評價手段。
4小結
雖然目前兒科護理教學中的人文素質培養現狀還不很樂觀,但通過多方位、多途徑實施提高人文素質教學措施,面貌一定會有所改觀。最終使護生在具備基本專業能力及創新能力基礎上,成為具有高尚的理想、優良的道德、和諧完美的精神個性、求真的科學精神的醫務工作者,成為具有高超溝通與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解決沖突的能力、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實用型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王亞莉 馬小琴 單位: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小兒神經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