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手術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干預措施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計劃生育手術患者260例,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130例和觀察組130例。對照組中,年齡21~52歲,平均年齡(37.4±3.7)歲;人工流產術82例,妊娠中期引產術12例,輸卵管結扎術8例,宮內節育器。置放與取出手術28例;未生育31例,一次生育67例,2次以上生育32例;患者本科以上44例,中專或大專41例,初中或高中37例,小學以下8例。觀察組中,年齡20~53歲,平均年齡(38.8±4.1)歲;人工流產術75例,妊娠中期引產術13例,輸卵管結扎術7例,宮內節育器置放與取出手術35例;未生育33例,一次生育69例,2次以上生育28例;患者本科以上39例,中專或大專42例,初中或高中38例,小學以下11例。2組患者的年齡、學歷、生育、手術類別等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以心理護理為主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術前、術中、術后護理。
1.2.1術前護理
①部分手術患者由于家庭傳統的觀念所強迫開展手術,護理過程中,護士應該與患者開展良好的溝通,傾聽患者的內心苦衷,并給予合理的心理指導,使其減輕焦慮感,正確面對手術實施;②女性患者通常會在手術前產生強烈的恐懼感,當發現患者存在這種心理情況時,需要護理人員細致耐心地講解手術實施的過程、麻醉方式和術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對實施手術的醫師水平加以介紹,講述手術有效治愈的經典案例,并且可以簡單介紹術后的預后措施,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緒,增加面對手術的信心。
1.2.2術中護理
①護理人員安排好輸液及輸血護理,保證在需要時可以順利實施,準備階段仔細檢查有無滲漏、脫落等情況。②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會由于手術室里消毒水味道以及手術器械的聲音,再次出現恐懼情緒,通常有面色蒼白、心率加快等表現。護理人員需開展合理的交談,詢問患者感覺,講解應對措施,保證患者在術中能夠積極配合。在手術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更好地配合手術,為患者保護隱私,開展護理動作輕柔,并要控制手術器械的刺激性響聲。手術開展過程中如遇突發事件,護理人員應保持鎮定,不能顯示出慌亂的神情和動作,準確、迅速地開展相關事件操作。
1.2.3術后護理
①加強護理安全管理:不斷建立健全護理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如入院須知制度、交接班制度、檢查制度、消毒隔離制度、藥品管理制度、安全警示規范等。②對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開展有效觀察措施,對患者的疼痛和負面情緒做必要的干預措施,告知患者手術的順利程度,講解術后的注意事項。為了緩解疼痛感,依情況促進患者之間交流及看書等項目開展電視、音樂等音像設備的使用,使患者情緒樂觀,盡早恢復。
1.3觀察指標
在手術前后分別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對患者開展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評估,依照患者臨床表現開展計分評估,無焦慮情況,不計分;輕微的焦慮心理,計1分;患者存在焦慮心理,計2分;患者焦慮情況較嚴重,計3分。分數越大,焦慮情況越嚴重。設定分數>29分患者為嚴重焦慮,21~29分為顯著焦慮,14~20分為中度焦慮,7~13為輕微焦慮,分數<7分為無焦慮。患者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分為3個等級:滿意、良好、不滿意,每項指標均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即1分為很不滿意,2分為不滿意,3分為一般,4分為比較滿意,5分為很滿意。1~2視為不滿意,3~4分視為良好,5分視為滿意。問卷調查表在填寫后及時收回,對于患者填寫過程中不明白之處進行詳細講解,待其充分理解后按照自身實際意愿進行填寫。本次調查問卷共發送260張,實回收260張,所有調查問卷均為有效填寫。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用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資料采用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手術前后焦慮情況對比2組患者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焦慮心理問題均得到了改善。但相比較,2組干預前患者的焦慮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后觀察組嚴重焦慮4例,顯著焦慮11例,中度焦慮12例,輕微焦慮16例;對照組嚴重焦慮19例,顯著焦慮21例,中度焦慮19例,輕微焦慮23例,觀察組的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6.15%,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83.85%,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計劃生育手術主要是針對已經生育過的健康育齡婦女,她們在生育后想要通過節育辦法來控制生育,或者是因為節育環脫落、異位、避孕套損壞等意外情況造成避孕失敗,因此選擇計劃生育術達到計劃生育的目的。計劃生育手術對婦女來說并非是機體疾患的需要,故心理上格外敏感。部分婦女對計劃生育術知識的了解程度不高,文化素質較低,所以她們在手術前容易造成緊張、恐慌、害怕等不穩定的心理情緒,如擔心手術時出血情況、害怕疼痛、擔心術后是否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對性生活和生育能力的影響等,這都是手術患者在術前典型的心理擔憂,從而導致在手術進行時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延長了手術時間,提高了術后引發并發癥的幾率。伴隨著國家對計劃生育政策的宣傳普及,全國婦女對婦科知識和自身健康的關注度有了明顯提升,但是,目前仍存在部分偏遠農村的婦女,由于傳統思想觀點濃重,思想固化,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并且環境條件較差,醫療衛生水平低等原因,使得她們對計劃生育手術不了解,相比都市婦女,她們更容易產生不穩定情緒,甚至抗拒手術。面對這類情況,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向她們講解國家政策和計劃生育手術開展相關知識,緩解她們的緊張情緒,放松心情,從而更好地配合醫生手術,保證手術效果。做好護理對策,從基礎工作入手:工作人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建立尊重、和諧、有禮、友善的醫患關系,塑造計劃生育行業良好形象。重視宣傳工作: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需求,積極主動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宣傳。加強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全程的心理疏導、輔導及咨詢:通過計劃生育服務人員對手術的詳細介紹后,幫助服務對象做出知情、自主、自愿的決定,使其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消除顧慮,樹立信心。服務人員要注意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受術者在平靜、舒服的心境下度過手術關。要關心受術者的心理恢復,心理疏導不能隨手術的完成而停止,還必須要嚴格觀察,及時隨訪,特別是那些有明顯心身癥狀的患者,仍要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本次研究中以130例計劃生育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以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護理方式,對患者焦慮等心理問題施行了必要干預手段,包括術前的溝通與宣導,降低了患者由于手術所產生的恐懼感,增加了治愈信心;術中護理合理減少手術器械、手術室環境等對患者造成的心理壓力,并實施有效的交談減輕患者的焦慮心理;術后著重增加手術效果和注意事項的講解,配合音樂等心理調節的措施等。經具體干預后的結果表現,以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護理患者在干預后嚴重焦慮情況下降16.1%,顯著焦慮下降25.3%,中度焦慮下降19.2%,輕微焦慮下降6.4%,無焦慮增長至66.9%,心理問題的改善效果十分顯著,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的心理問題表現,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6.15%,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83.85%,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開展綜合護理的方式對患者心理問題的調節有重要意義。魏曉芳以512例計劃生育手術患者作為對象,開展心理干預效果的相關研究,通過在術前、術中、術后實施有效心理干預措施,使患者焦慮與疼痛情況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研究認為對計劃生育手術患者開展圍手術期的心理干預,改善焦慮與疼痛情況,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與該項研究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計劃生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工作,計劃生育手術患者的心理反應已引起普遍的關注。開展計劃生育手術的患者容易產生焦慮、煩躁、消極、懷疑的心理問題,如何有效避免心理問題的出現已成為當前計劃生育手術護理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僅僅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必要的護理技術與良好的職業道德,同時更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一旦發現存在不良心理,及時給予指導和疏通,最終保證最佳的手術效果。總之,在護理過程中開展心理護理等綜合護理手段能夠有效避免患者的不良心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和良好的臨床效果。
作者:岳彩虹王新華曹嫚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2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