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對冠心病病人的護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一般資料
男42例,女26例;年齡36~82歲,平均年齡(52±3.0)歲;所有患者通過臨床表現、冠脈造影等明確診斷為冠心病[2],其中合并糖尿病的24例、高血壓的34例、肺炎的1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一般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
針對個體差異選擇心理護理方法,提出針對性護理措施,增強護患間的溝通互動。
2.2評估患者的心理特征
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以及預后中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諸多因素可以誘發冠心病患者出現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有情緒波動、精神緊張、社會應激以及吸煙酗酒等,其不良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恐懼、否認等。
2.3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
2.3.1針對焦慮的心理護理
冠心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且呈晝夜變化的心律失常,頻繁反復的病情變化,會導致患者心不定神不寧,情緒欠佳,睡眠質量較差,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對此,為患者講述有關本病的發病機制、目前的治療原則、平時生活飲食中的注意事項,耐心疏導,使其對本病的發展及預后有深層次的了解,能調整情緒,消除或減輕焦慮狀態,主動積極配合醫護工作,增加抵抗疾病的信心。
2.3.2針對恐懼的心理護理
冠心病患者病情發作以夜間常見,晝夜節律明顯,對于夜間安靜睡眠狀態下發病,患者尤其感到緊張,擔心發病時不能及時發現并處理,危及生命。諸如一些搶救的場面、一些醫療儀器對于患者就有一種恐懼的刺激,長期處于恐懼緊張的狀態,會加重病情進展。對此,護理人員進行疾病一般知識宣教,教會患者識別疾病發作時的常見癥狀并及時發現,多與患者溝通,經常巡視病房,進行操作時熟練穩重,讓患者從心里了解疾病,掌握疾病的變化規律以積極應對,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緊張恐懼感。
2.3.3針對否認的心理護理
患者角色發生轉變,從健康正常人到病人,部分患者不能適應角色變化,對自己的疾病不相信,不能意識到疾病的嚴重程度,過度相信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忽視疾病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從而不重視疾病的醫療護理,進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威脅生命。我們應宣教冠心病的發展及可能預后,明確其嚴重性,有選擇性的告知患者的病情,讓患者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病人,疾病的恢復需要醫療工作及自身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預后。患者轉變了角色,明確了自己患病時,護理人員應及時灌輸冠心病的可治性,強調冠心病發展預后的諸多誘因均可影響疾病的進程,從而增強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主動性,利于疾病的迅速有效恢復。
2.3.4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隨著社會各方面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層次逐漸升高,患者亦是,醫護人員應該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多方面的要求。在給予積極治療基礎疾病的同時,還應照顧到患者的心理需求,介紹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的進程,告知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講解常見急診病例的誘因、藥物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機制。讓患者在身體接受治療的同時,心理也接受一定的護理治療,促進疾病的恢復。
3觀察
指標培訓進行調查的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前3d內進行護理滿意度情況的調查;評估兩組患者焦慮、恐懼及睡眠的狀況,具體方法為:入院時所有患者進行焦慮、恐懼及睡眠狀況的評分,經過住院期間的護理后,于出院當天再次對所有患者進行焦慮、恐懼及睡眠狀況的評分,并記錄分析;焦慮評價,依據1971年由華裔教授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對護理前后所有患者進行評分,焦慮程度隨分數的增加而加重;恐懼評價,依據恐懼自評量表,對護理前后所有患者進行評分,恐懼程度隨分數的增加而加重;睡眠評價,依據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對護理前后所有患者進行評分,分數低表示患者睡眠的質量較好。
4數據處理
結果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結果
5.1兩組患者護理
前后的焦慮、恐懼及睡眠狀況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恐懼及睡眠評分較護理前明顯改善,且觀察組相應評分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不良心理狀態及睡眠質量改善較明顯。
5.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結果
提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1%,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6討論
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不良心理狀態及睡眠質量改善較明顯,說明對冠心病患者實施特定的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的焦慮、恐懼、睡眠等狀況,以及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很大的臨床意義。綜上所述,心理護理作為當今護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尤為重要。作為新時代的護理人員,應該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患者的心理護理質量,防止不良心理因素加重疾病的進程,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達到患者身心的俱佳狀態。
作者:丁慶華馬艷玲單位:解放軍第91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