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創傷性休克搶救中的急救護理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手術室急救的創傷性休克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11~67歲,平均(35.01±3.87)歲;顱腦損傷15例,骨折11例,胸、腹部臟器破裂9例,其他多處損傷8例。
1.2方法
根據患者病情迅速補充血容量、止血,并針對原發病進行積極處理。創傷性休克患者大多采用補液療法:
(1)高滲溶液:高滲溶液的種類選擇具體應根據患者的電解質與血氣分析進行選擇。
(2)膠體液:膠體液主要是指血漿、代血漿或是全血等。
(3)晶體溶液:晶體溶液主要是指補液,如葡萄糖溶液等。患者在輸入補液時,其劑量一般為失血量的2~4倍,且膠體與晶體的比例大多為1:2~1:3之間,若患者屬于嚴重休克或重度休克,則應輸入部分全血,并在此基礎上實施急救護理。
2結果
43例創傷性休克患者通過早期臨床急救治療與護理后,存活41例,占95.35%;死亡2例,占4.65%。2例死亡患者中,有1例在復蘇過程中死亡,1例在入院搶救1h之內死亡。
3急救護理
護理人員應及時測量創傷性休克患者的血壓、脈搏等,并采用休克指數[休克指數=脈搏/收縮壓,正常為0.5,等于1為輕度休克(失血量20%~30%),大于1為休克,大于1.5為嚴重休克(失血量30%~50%),大于2為重度休克(失血量>50%)]來監護患者的血壓,密切觀察患者的表情、神志、周圍循環、皮膚色澤與溫度等。患者在創傷和失血早期,神志一般比較清楚,機體代償功能尚好,此時應保持患者的呼吸通暢,及時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呼吸驟停者,應及時進行人工呼吸,配合醫生使用中樞興奮劑、插管,并給予高濃度吸氧。患者循環代償期血管充盈程度尚好時,應盡快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快速擴容。創傷性休克患者在進行緊急搶救的同時,護理人員應密切配合醫生,對患者的病情變化、生命體征、瞳孔、意識、尿量變化、體溫、脈搏、血氧飽和度等進行實時動態監測,針對患者體征進行相應的急救護理措施,并加強基礎護理。
4討論
臨床上在手術室搶救創傷性休克患者時,將其搶救的第1個小時稱為“黃金1小時”,此時段的搶救對于創傷性休克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醫護人員在搶救時,要特別重視在此環節的急救與護理工作,做到分秒必爭,為患者爭取更多的生機。創傷性患者大多因身體受到劇烈的創傷,心理留下了較大的恐懼與驚嚇,因此,心理護理也尤為重要。護理人員在配合醫生進行急救的同時,要對神志較清醒的患者進行耐心細致地安慰與解釋。在急救護理時,為避免忙中出錯,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基礎護理提高重視,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流程進行各項護理工作,配合醫生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準確記錄用藥的名稱、劑量、數量等,以免在搶救中出現重復用藥的現象;需插引流管進行引流的患者,則應注意引流管插入是否正確,并將其固定好,防止脫落,對引流液的氣味、色澤、性狀及量等進行仔細觀察。患者在搶救成功后,護理人員還要觀察患者所處體位的舒適度,并加強患者受壓皮膚的護理。綜上所述,創傷性休克患者在手術室急救時,護理人員通過專業的護理知識,嫻熟的急救技術,配合醫生及時地進行搶救,可為患者贏得更多的搶救時間,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姜晶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麻醉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