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商務交際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文化在商務交際中的重要性
商務交際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商務談判,如交易中商品的價格、發貨時間、付款方式、售后服務等都會涉及談判,談判不僅需要商務英語的使用規范得體,而且要求語言的使用符合對方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及飲食文化等,不能觸到對方的禁忌,這樣才能順利進行交際,最終促進交易的完成。此外培養出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有利于企業間加深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開發更多的客戶。但是受高職學制的影響,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都過于重視學生商務英語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教學,缺乏文化的教學,使文化和語言知識脫節。這在表面上看確實是集中全部力量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但是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培養出的人才只掌握了語言這個交流的載體,卻缺乏引導交流順利進行的內容,會說英語,但卻不知道該說什么,交流的不恰當嚴重時會影響商務關系的建立。因此不了解對方的國家情況、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文化風俗、商務文化,就無法建立良好的商務關系。雖然通過商務英語專業教學確實培養出了許多有非常高的商務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學生,日常的交往活動中,也可以輕松自如地和外國人交流,但是在商務活動中,因為對對方的國家文化了解甚少,導致貿易無法正常進行,或者給公司帶來貿易損失的現象也很多。
2商務英語教學的現狀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從培養符合社會和崗位需求的人才出發。高職教學有別于本科的教學,高職教學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是高職辦學的特色。一切學科都需要跟崗位需求相結合,高職商務英語教學也是如此,開設了商務實訓課程,努力使學生擁有實際操作技能,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強實踐。因此,高職商務英語教學的課程設計也是從這一目的出發,包括語言和商務知識的傳授,同時進行商務環境模擬。這是商務英語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只有語言能力過關,商務知識專業的學生才能從事對外貿易活動。但是這兩點雖然具備了從事商務活動的基本條件,但卻不能保證能夠順利開展商務活動,這是因為各種交際活動歸根結底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所以相互尊重,尊重對方的文化習俗,不觸碰對方的禁忌是根本保證,這就需要了解貿易國的文化和習俗。
目前高職英語教學普遍對文化的重視性不強。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學生沒有這方面學習的需求,高職的學生普遍基礎薄弱,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對英語的學習還是停留在過四、六級的需求上。雖然教師在課堂上有時也會給學生滲透一些文化知識,但卻會有學生因此而反映教師教學不專注課本,課外知識導入過多。二是整個學生培養方案中沒有英美文化這樣的課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按照大綱教學就不會進行過多的文化知識的導入,了解文化差異是順利進行交際的必要條件,只有交流順利才能進行進一步的貿易談判、商務往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一定要從教師和人才培養方案這個根本來明確文化的重要性,加強對學生的商務文化的培養。同時也要讓學生理解這類課程設置的意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商務宴請是貿易往來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活動,有利于促進商務關系的建立和維護,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也會適得其反。簡單的一次宴請會涉及許多文化方面的內容。如座位安排禮儀、餐具的使用禮儀、上菜的順序、搭配酒類的習慣、餐桌上取食的禮儀、餐桌上交談的禮儀、用餐后或用餐中離席的禮儀,以及勸酒布菜的中西方區別,等等。此外如果宴請的對象是西方人,那么就要注意宴會時間的選擇,一定要在工作時間中進行,因為西方傳統注重家庭和個人私有時間,占用他的休息時間,即使是商務宴請這樣的活動也會給對方造成不快,同時也要注意按時參加宴會不要遲到。而在中國和日本等一些國家,商務活動從業人員加班和應酬是工作常態,人們喜歡在酒桌上解決問題,開發客戶,維護與客戶的關系。因此了解這些差異,盡量避免給對方帶來不快,是商務活動能夠順利展開的必要條件。
3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第一篇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界定及其重要作用
跨文化能力的培養根本上是一種素質訓練,而非技能訓練;是潛能全面發展意義上的education,不是training。相互理解才能正確建立國家與國家之間友好的關系、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的友好關系。學習外語(英語、日語、法語等等)時,不僅僅在學習一門外語,也在學習如何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邊界進行有效的交流。語言的成功習得有助于成為跨越中國和世界大橋的大使,能成為優秀的傳譯文化的使者,幫助世界上不同民族的相互理解。有些學者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認知、情感、行為的適應能力(adaptability),具備這些方面的交際者,就能夠在跨文化交際中根據實際情況臨時擱置(suspend)或修改(modify)自己原有的文化習慣,去學習和順應與之不同的文化習慣,并能創造性地處理交際雙方的文化差異。”希望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能夠綻放自己的光芒,厘清自己的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盡快在文化多樣化的世界交流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二、商務活動中的文化差異
諸如社會因素(社會制度、社會群體、社會交往)、環境因素(地理等自然條件)、文化因素(語言觀、非語言觀等),還有心理因素等等都制約著跨文化交際和商務溝通。這里,我們著重探討文化因素的差異和跨文化交際的關系。在商務活動中這些文化的差異甚至會造成不可預測到的嚴重后果,如談判雙方之間不信任和相互誤解,都會致使生意失敗和經濟的損失。所以,在跨文化國際商務活動中必須掌握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按著合作對方的文化價值規范行事。世界文化多樣化要求商務交流中參與談判的人員務必在異國文化的氛圍中做到游刃有余。只有雙方都能夠互相學習并掌握不同文化的“禁忌”,才能使“矛盾”轉化為“和解”,使“文化休克”轉化為“文化復蘇”,真正的擯除諸多種問題和矛盾。這部分著重討論兩個方面的差異性。
(一)非語言差異
[摘要]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需要人們對商務英語寫作進行研究。“商務英語寫作”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而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本文從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和關聯原則以及經濟原則的角度分析了商務英語寫作的認知語境原則,探討了商務英語寫作譴詞造句、語篇與語境、縮略詞使用的語言特點。
[關鍵詞]認知語境商務英語寫作外貿函電語境控制關聯理論
一、認知語境和商務英語寫作的基本理論
從認知語言學角度,語境應該是具有認知性的,因為語言的產生和理解要求人與外界的互動,即認知體驗。僅僅依靠傳統的語境觀點,(即本文語境,上下文,或者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的互動)是不足夠完全傳遞信息的。所以要加上人與自身以及人與外界的互動體驗。就是說在分析語境的時候我們可以結合人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體驗,在百科觀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對話語理解起重要作用的是由聽話者的一系列假設所構成的認知語境,因為聽話者需要用一系列語境假設來處理由說話者的話語建立的新假設,并從新舊假設的關系中得出新假設的語境效果,從而推導出話語的含意。語境控制是指在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按照交際情景(包括交際場合、話題、交際者身份、地位、認知水平、交際雙方互明信息、雙方默契程度等因素)對當前的會話言語進行選擇、調控,最終取得最優交際效果的過程。語境控制的目的是要達到言語信息的優化配置,即一方面使得言語最簡潔,另一方面要達到最好的交際效果。在交際過程中,語境是一個處于動態狀態,對語境的把握就要求交際雙方在會話中不斷對現有語境進行推理、判斷、識別、定性。然后按照推理再對當前語境進行不斷的修正、補充。修正、補充語境可以通過身勢語言、語氣、語調、話語行為、交換交際角色等方式來實現。在一次目的明確,話題具體的交際行為中,信息傳遞處于守恒狀態,如果交際雙方的互明語境較多,默契程度較高,那么,交際中言語傳遞的信息就會較少。相反,如果交際雙方由于熟悉程度和認知水平懸殊而造成互明語境較少,那么,成功的交際要求言語表得出的信息量就會增大。互明語境與言語信息在一次具體的會話過程中呈現出互為消長,此起彼伏的關系。語境控制對會話言語信息的制約模式形同市場經濟中的價值規律曲線。守恒是理想狀態,不平衡才是經常發生的。商務英語寫作自80年代初的確立至今經歷了一個由單純的商務英語實務的教學內容而逐步拓寬到更為廣闊的經濟貿易領域的發展過程,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日臻完善,業已形成一整套較為科學和完整的教學體系。十幾年來,商務英語專業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外貿英語專業人才,為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商務英語寫作是以經濟生活為反映對象,以語言文字為表達手段,以文章為信息傳播的載體,以推動經濟發展為其應有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它是經濟活動和經濟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經濟工作者及其他有關人員必須掌握的工具和武器。商務英語寫作包括詢盤與請求、回復函、投訴與索賠、理賠與拒絕函、銷售函、邀請函與感謝信、道歉信與祝賀信、通知與通告、備忘錄與會議記錄、簡歷、申請函、推薦信、意向書、報告調查問卷和商務文件。商業英語寫作的特點,強調簡明完整、清楚正確的寫作風格和原則。為全面提高商務英語寫作能力與溝通技巧,需要運用國內外商務溝通的最新研究成果,從交際原則出發,突出商業寫作的特點,強調簡明完整、清楚正確的寫作風格和原則。
二、商務英語寫作中的語言學應用
商務英語寫作中使用的七點原則是語用原則的具體體現。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及關聯原則是語用學上指導會話的三條重要原則。它們分別由美國語言學家Grice、英國著名學者Leech、法國心理學家Sperber和英國語用學家wilson提出的,并對特定情景下會話的語用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Grice的合作原則及其會話含義描述了人們在言語交際中對合作的遵守和違反,以及會話含義的推導,但未解釋人們既然要遵守合作原則,為何又要故意違反合作原則;Leech認為人們違反合作原則是出于禮貌,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禮貌原則,目的是為了彌補合作原則的不足;而Sperber和wilson則從認知的角度提出了關聯原則,進一步完善了合作原則。商務英語信函,作為會話的一種書面形式,其寫作自然離不開語用原則的指導。將認知語境原則應用于商務英語寫作中,鑒于認知語境原則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商務英語寫作原則提法的不足,提出認知語境原則在商務英語應用中的度范疇。只有很好地把握認知語境原則應用的度范疇,才能更大限度發揮其指導作用,使商務英語寫作原則更趨合理與完善。從語言應用角度來看,擁有文化知識并不意味著擁有好的商務英語寫作的能力。首先,文化知識教學多以高層文化為其主要內容,忽視了文化在人們日常交際中的具體反映和文化因素在交際中的直接作用,將文化與交際分割開來,學習者雖擁有很多文化知識,但卻無法應用在實際的商務英語的寫作中。三、認知語境與商務英語寫作的關聯關系
摘要]商務英語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語際交流,受到英漢兩種不同語言規律和文化特征的制約。進行商務英語翻譯應該把握語用等效原則,準確理解原文的語用含義和交際意圖,并將其完全反映到譯文中。商務英語語用等效翻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把握語境,選擇對等詞語;拆分整合,句子結構重組;禮貌等值,確保表達得體;“拿來主義”,模擬譯語表達;恰當切換,嘗試文化移植。
[關鍵詞]商務英語語用含義語用等效翻譯
一、引言
隨著中國的入世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各企事業單位的對外商務交流活動也日趨頻繁。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商務翻譯已成為一個越來越引人關注的課題。商務英語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重在交際意圖的達成。由于受到具體的交際情景,特殊的語言規律,特定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文化習俗的影響,商務英語翻譯應講求譯文的實際效果和信息傳遞的準確度而不能一昧拘泥于原文形式,生搬硬套。本文從這一角度出發探討以語用等效原則指導商務英語翻譯實踐,提高商務英語翻譯質量。
二、翻譯的語用等效觀
語用學是研究語言使用和理解的學問,既研究發話人(信息發出者)利用語言和外部語境表達意義的過程,也研究聽話人(信息接受者)對發話人(信息發出者)說出的話語的解碼和推理過程。語用學研究的意義不是詞句本身的意義,而是交際者通過特定交際情景傳達的交際意圖或話語的語用含義。運用語用學原理指導翻譯實踐即為語用翻譯。換言之,語用翻譯是根據具體的交際情景,結合特定的文化背景推導出話語的語用含義而進行的一種等效翻譯。它近似于奈達的“動態對等”理論。1964年奈達在其《翻譯科學初探》一文中提出該理論,主張翻譯中充分考慮語用因素和交際意圖,使譯文對于譯文讀者和原文對于原文讀者產生大致相同的效果。因此語用等效翻譯講求的是語用意義的等值轉換,即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而力求保存原作內容,用譯語中最貼近、最自然的對等語將該內容表達出來,以求等效。例如漢語中的“打白條”,如果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對等逐字翻譯成“toissueblankpaper”,外國人看了就會不知所云,實際上,英語中應該用”toissueIOUs(Ioweyou的諧音)”來表達這一意思。
一、英語課程設置原則包括三個方面:
(1)目標需求與學習需求相結合的原則;
(2)學生、學校與社會需求兼顧的原則;
(3)大綱制定、教材選擇及教學實施要體現各種需求的原則。徐新宇提出對商務英語的需求分析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即對將來工作環境的分析、對學生的分析、對商務英語語言的分析及對授課環境的分析等。自2009年以后有不少論文從需求分析的角度來分析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性,但主要是研究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阮績智建議商務英語課程設置應遵循目的導向原則、需求分析原則、科學系統原則以及發展原則。從研究現狀來看,關于需要分析理論研究方面的文章較多,但從需求分析理論的角度對新設本科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研究的很少。因此,本文擬從需求分析理論入手,通過走訪用人單位調查企業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能力要求,并根據社會需求分析的結果提出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進建議。
二、社會需求分析的結果與討論
(一)用人單位招聘廣告分析作者通過走訪人才市場、深入企業等方式收集到一些典型企業的招聘廣告,筆者主要對廣告中的英語能力要求,跨文化交際能力要求和綜合素質要求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