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數學教育教學案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根據縣教育局和片區教研室2005年度工作計劃,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本期我校的課改工作主要以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念,不斷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為目標展開,我們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扎實開展“三課活動”,不斷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新課標”精神,展示本校教師精湛的課堂教學藝術,推廣優秀的教法和經驗,為廣大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同時也為會診和解剖課堂,解決教學中一些共性問題,學校教科室、教導處在9月下旬組織了為期近三周的“三課活動”,學校成立了九個學科評價組(小學語文、數學,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理化生,原創:政史地、藝體電腦和幼兒組)負責對“三課”課堂進行全面剖析,客觀、公正、準確的進行了定性評價。
本次三課活動,學校共排了51堂課,其中小學語文7節,數學3節;初中語文10節,數學8節,英語8節,物理2節,化學2節,政治1節,歷史3節,生物1節,地理1節;音樂2節,電腦3節。學校要求全校教師在三課活動中務必聽完本學科的課,再選聽至少10節跨學科的課。通過檢查發現全校不少教師不僅聽課數量多,而且記錄認真詳細,分析到位,建議合理。學校把教師參與三課活動的情況納入第一學月六認真工作考核和期末考核。當然,這次活動時間安排比較緊,老師們在完成自己教學任務之余,克服了不少困難,盡可能擠出時間參與“三課活動”,使本次活動得以順利圓滿地完成。
二、繼續做好大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和運用水平。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的課程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我校在上一學年開設基礎上,學校全員參與,開發出了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特征的校本課程,使我校的大文化校本課程形成了體系。
具體方案:
1、每學年開學由各年級班主任組織申報“三一五”工程試點班級,學校教科室確認(每學年重新確認一次),掛牌命名。未申報的班級的教師可以個人申報。中途學校可以調整。
2、學校教科室組織進行檢查,檢查以四周為單位,從以下方面進行:
A、學習成績推進情況;B、教師備課;C、課堂教學;D、教育研究
3、檢查對象:實驗班級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地理、歷史、生物等中考文化考試學科教師。
4、檢查方法:學習成績根據與原始比較考核,一學期兩次;教師備課每四周檢查一次;課堂教學跟蹤,每四周為一個周期,隨堂檢查;教育教學研究每學期必須向本學科開實施“三一五”工程公開課一次,上交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或“三一五”教學隨筆、教學構想、教學細節等均可(舉行校級及以上教學講座可以等同)。
一、改革前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科基礎課教學實踐及其弊端
1.強調教學案例的經典性,忽視學生案例分析能力的提升
學科基礎課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案例或多或少受到使用的教材案例的影響,教材中的經典案例雖然影響大,但是往往背景復雜,編撰案例時前因后果的交代不是很清楚,不利于學生對實質性問題的把握。同時,忽視了案例在內容和作用上層層遞進,一方面案例教學在強化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理解方面做得不夠扎實,另一方面沒有將案例的作用導向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其結果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很好地調動起來,案例分析中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案例教學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2.強調教學實驗的演示性、驗證性,忽視綜合性、設計性
在諸如會計學、統計學、財政與金融等學科基礎課中,往往安排有教學實驗課,但是這些教學實驗課主要是演示性、驗證性的,而不是綜合性、設計性的。演示性、驗證性實驗以直觀演示的形式,增進學生對相應知識點的認識,以驗證實驗結果、鞏固和加強有關知識內容、培養實驗操作能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與本課程相關課程知識,在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條件,由教師給定實驗目標,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加以實現的實驗,旨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強調教學實驗的演示性、驗證性,忽視綜合性、設計性,其結果是學生的潛能難以得到挖掘,學生只會停留在一般技能型人才的層面,不利于高級應用型管理人才的培養。
3.強調期末教學考核,忽視教學過程考核
1信息技術教育現狀
1.1高中教育模式
早在2001年初,我國信息技術課程就正式進入高中課堂,課程的最終評價方式是會考形式。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提出,高中信息技術考核轉變為學業水平測試,這意味著其考試的實質沒有從根本上發生轉變。由于高考這個指揮棒,眾多高中學校在教育教學中背負著升學的壓力,一切與高考無關的學科均將邊緣化,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也未能幸免。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考試這種形式對于強化學生從實踐到技能的轉化是十分有效的。然而,現實問題是,大部分地區都將信息技術考試納入高考、中考成績,所以高、初中學生從一入學接受的就是為考而進行的應試訓練,到了高中還要接受會考應試訓練,這樣一來基本操作的考試內容并沒有多大變化。這種形式既浪費了教育資源,又遏制了學生對信息素養的追求。
1.2強化訓練無法實現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
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需要引導和應用素質教育,這種教育是通過短期強化訓練得到提升的。一直以來,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素質教育的內涵并沒有迅速提升。因為很多高中教育教學方式背離了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教學理念,單純追求技術層面的應用。
2立體化教學模式構建
年,中學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微觀課堂”為焦點,以“有效教學”為核心,積極開展了“聚焦課堂,立足有效,提升質量”的主題活動,通過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系列研討活動,采取理論學習、集體備課、講課評課、課例交流、研討反思等多種形式,讓規范課堂成為需要,讓觀察課堂成為習慣,讓反思課堂成為素養。這一活動的開展為我校探求“優質高效”的新型課堂,提升廣大教師新課堂執行力和反思力,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年來,我校“聚焦課堂”主題活動取得了一些成績,總結了一些教訓,汲取了一些經驗,具體情況如下:
1、開展了“聚焦課堂”主題活動的大討論。根據教師制定的個人教學研究目標,提出的課堂教學問題,加上各教研組長的匯總提煉,結合我校教學實際,確定了我校“有效教學”研究目標為:
①優化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文科以記憶過關為主,強調精講多記;理科以周結落實為主,強調精講多練。
②優化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處理好預習-學習-復習三者之間的關系;學會“日清”“周結”“月評”;在記憶方法上多想策略,在周結訓練上多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