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制造業管理培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為加大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力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科技素質和運用農業科學技術的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人才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省、市、區委關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以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目標,本著"實際、實用、實效”原則,整合教育資源,拓寬培訓形式,加大培訓力度,努力培養造就一支規模適度、素質優良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才保障。
從年開始到2011年,利用五年的時間,完成培訓農村實用人才1萬人的目標。具體實施"1225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計劃”即:培養1000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2000名農村經濟管理(營銷)人才,2000名種養能手,5000名能工巧匠。
二、培訓對象、內容及方式
培訓對象主要以農村勞動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的農民為主,重點加強對村干部、專業農戶、農村經紀人、遠程教育接收點管理員、復轉軍人、農民合作組織骨干和農村知識青年的培養。
摘要:本文從聯盟能力視角對產學研戰略聯盟進行分析,運用問卷和訪談調研所得的第一手資料,詳細分析了聯盟能力管理在提高產學研戰略聯盟成功率方面的積極表現。聯盟能力主要體現在聯盟管理工具的運用和合作伙伴選擇標準兩方面,其中聯盟管理工具的完善與成熟與否是衡量企業聯盟管理能力的最重要指標。
關鍵詞:產學研戰略聯盟;聯盟能力;聯盟績效;聯盟管理工具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戰略聯盟幾乎以幾何級數增長。隨著我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的逐步建立,企業對產學研戰略聯盟的需求日益強烈。產學研戰略聯盟在推動我國科技進步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進展。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戰略聯盟是實現產業技術創新的有效手段,也是快速提升企業技術能力的重要措施。但總體看來,產學研戰略聯盟效果卻不甚理想,聯盟的失敗率居高不下。傳統研究將這一現象歸因于企業與高校在合作過程中需求對接不暢、合作動力不足等。事實上,更大的原因在于聯盟管理水平低下,許多企業未能建立起充分的能力來管理聯盟。
一、產學研戰略聯盟能力體系構建
(一)聯盟能力
Heimefiks(2002)指出聯盟能力是在組織中不可轉移的隱性資源,是能夠促進企業識別伙伴、建立關系或重構聯盟以及聯盟網絡的能力的微觀機制,它有提升企業所擁有的其他資源的潛力。Kale&Singh(1999)認為企業專有的聯盟能力可使企業持續地在聯盟中產生高于平均水平的租金。這里將聯盟能力定義為聯盟中能優化現有資源配置的一套微觀機制和聯盟管理技巧,它主要包括以下慣例:識別有價值的聯盟機會和好的伙伴、利用合適的治理機制和管理工具、發展企業間知識共享路徑、進行必要的聯盟管理培訓、及時調整伙伴關系等。
摘要:以購買商驅動的全球價值鏈中,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加工方面,利潤有限,并承受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壓力,同時特別保障措施也制約了我國制造業進一步低成本擴張。要提高利潤,必須要增加高增值工序。自主研究開發是核心的環節,只有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條件下才會獲得更高的利潤。
關鍵詞:制造業OEM自主研發ODM
一、OEM的基本概念
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起源于歐美的服裝行業。原意為“原始設備生產商”,也稱貼牌或定牌生產。指掌握“核心技術”的委托方(外包商)委托代工商(受托方)生產制造產品,再貼上自己的品牌商標后再加工或銷售。中國制造企業在近年的快速成長歷程中,OEM生產模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我國家電企業約90%在做OEM。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勞動力低成本的比較優勢日益削弱。以美國、歐盟、日本為首的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日益重視專利戰略在國際分工和工業布局調整中的保護作用。OEM下代工地位的弊端日漸明顯。如何轉變受托加工下品牌、技術、渠道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自有品牌,是中國制造業發展迫切關注的問題。
二、OEM在中國發展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使得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從GE到LG,從松下到東芝,從西門子到伊萊克斯,從飛利浦到惠而浦……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家電名牌都有在中國生產的產品。或通過與中方合資生產,或由中國廠家代工生產(OEM)。跨國公司一是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力和較高的生產率,降低成本;二是利用本地化生產,打開中國市場。
摘要:以購買商驅動的全球價值鏈中,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加工方面,利潤有限,并承受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壓力,同時特別保障措施也制約了我國制造業進一步低成本擴張。要提高利潤,必須要增加高增值工序。自主研究開發是核心的環節,只有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條件下才會獲得更高的利潤。
關鍵詞:制造業OEM自主研發ODM
一、OEM的基本概念
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起源于歐美的服裝行業。原意為“原始設備生產商”,也稱貼牌或定牌生產。指掌握“核心技術”的委托方(外包商)委托代工商(受托方)生產制造產品,再貼上自己的品牌商標后再加工或銷售。中國制造企業在近年的快速成長歷程中,OEM生產模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我國家電企業約90%在做OEM。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勞動力低成本的比較優勢日益削弱。以美國、歐盟、日本為首的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日益重視專利戰略在國際分工和工業布局調整中的保護作用。OEM下代工地位的弊端日漸明顯。如何轉變受托加工下品牌、技術、渠道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自有品牌,是中國制造業發展迫切關注的問題。
二、OEM在中國發展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使得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從GE到LG,從松下到東芝,從西門子到伊萊克斯,從飛利浦到惠而浦……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家電名牌都有在中國生產的產品。或通過與中方合資生產,或由中國廠家代工生產(OEM)。跨國公司一是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力和較高的生產率,降低成本;二是利用本地化生產,打開中國市場。
摘要:制造業人力資源建設在企業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過程中具有引領、示范、推動、凝聚作用。要把知識與技術創新體系和人力資源建設和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緊密結合,為企業培養培訓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識和智力支撐。
關鍵詞:人力資源制造業人才培訓
一、上海電氣人力資源基本狀況
上海電氣集團共有企業387家,其中資產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總公司下屬7家。
集團共有職工114709名,其中,在崗職工為74584名。所屬企業中,資產管理公司擁有職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職工在崗;有限公司擁有職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職工在崗。
在崗職工中,有專業技術人員共18221名,占職工總數的24.43%;有技術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職工總數的44.43%。根據電氣集團人力資源分類統計表,在崗勞務工用工總數13480人。集團在崗職工中,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職工1277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的7%,占在崗職工的1.7%,職工的學歷學位層次有待進一步提高。集團共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938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0.6%,占在崗職工的2.6%。集團共有高級技師202名,技師1685名,兩者分別占技術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崗職工的0.3%和2.3%,技師、高級技師占技術型人才比例為5.7%,占技術工人比例為5.3%,占工人(含勞務工14066人)比例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為24.4%,占技術工人比例為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