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促進信息化服務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和中央、省屬駐梅各單位:
為進一步推進信息化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梅州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運營商作用,全力打造“數字梅州”,經市政府同意,結合本地區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梅州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服務的水平,突出梅州特色,大力推進信息化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全面加強與本地通信運營商的戰略合作,實施信息化服務五大工程,全力打造“數字梅州”,推進“三名城一基地”建設,服務梅州“推動綠色崛起,實現科學發展”。
二、目標任務
各級黨政機關管理和服務電子化程度顯著提高,網上辦事普遍開展,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在線提供,并在改善民生方面發揮重大作用。中小型企業普遍開展電子商務應用。人民群眾在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普遍享受便捷、經濟、優質的信息化服務。農民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至2015年,初步建成一個涵蓋“電子政府、信息經濟、網絡社會、數字家園”的梅州信息社會雛形,梅州因信息化建設而更宜居、更宜業,信息化為梅州實現“綠色崛起、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主要措施
在今后一段時期,大力推進五大信息化服務工程建設:
(一)政務信息化服務工程。
1.大力推進各級黨政機關的辦公自動化建設。搭建全市電子政務網,建設全市政務協同辦公自動化系統,實現市委、市政府與各政府職能部門、與各縣(市、區)政府、與鄉鎮政府和各村委之間雙向協同的政務辦公自動化,實現全市各主要單位的無紙化電子辦公,進而帶動各大企事業單位實現辦公自動化。
2.完善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強化“平安名城”品牌。以現有梅州市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為基礎,進一步完善監控覆蓋范圍,增加重點企事業單位、重點公共場所、交通事故易發路段及群體事件易發部位的監控密度,并將系統進一步延伸至各主要工業園區、重點旅游鄉鎮,逐步實現視頻監控鄉鎮全覆蓋。同時,充分利用公眾視頻監控資源,借助相關運營商的公共視頻監控平臺,推進平安社區、平安店鋪,發動全社會力量豐富社會治安視頻監控資源,并實現資源共享,強化“平安名城”品牌。
3.推動城市應急平臺建設,實現城市應急指揮數字化?;诂F有的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以“移動+互聯網”形式,提高城市監控和應急能力,打造城市安防、交通道路、消防預警、安全生產、水利環保等方面的綜合監控平臺,整合水利、交通、地震、氣象、消防、防疫、城管等相關部門的資源,完善各專業應急系統,建立全市應急聯動指揮信息系統,實現城市應急管理資源共享,提高政府處置城市應急事件的信息支撐和實時管控能力。
4.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就業與人才信息服務平臺,推廣新型就業信息服務工具。實現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
5.打造梅州市教育信息化平臺。整合我市優質教育資源,大力推廣遠程教育,完善終身學習體系,為學生、家長和老師提供方便快捷、健康有益的信息交流,促進全市教職員工、師生家長及各教育機構的上網及信息化應用,利用“移動+互聯網”等各種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強市的戰略。
6.推進衛生系統信息化。大力推廣網上遠程醫療和網上醫學教育,推行電子病歷,推進“數字醫院”建設,建設梅州市衛生信息網絡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為群眾提供便捷的醫療咨詢和服務。
7.完善旅游信息服務網絡體系。整合各類旅游信息資源,建設旅游信息服務平臺和旅游短信服務平臺,為游客提供貼身的全程信息服務。進一步加強旅游專業網站建設,加大對梅州市旅游資源的宣傳力度。
8.推進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信息化,提高政府監管效能。通過建立對食品和藥品安全的監控、對公共衛生的監控、對檢驗檢疫的監控、對重點污染源的監控和對產品質量生產銷售環節的監控等相應的監控平臺,實現監控信息實時傳送,監控手段更加智能化,從而提高政府的監管效能。
(二)網絡民生民情服務工程。
借助信息化手段,積極推進行政機關管理創新和公共服務模式創新,強化黨委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梅州民聲”等網絡渠道的作用,不斷完善網絡民聲快速回應機制,拓寬傾聽民聲、廣納民意、集中民智、紓解民困、構建和諧的渠道,進一步整合網絡資源,逐步將便民服務、建言獻策、民意調查、網絡對話等民情民意相關的網絡欄目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及時反映網絡民情,按時辦理和答復群眾訴求,加強對網民來信回復質量的管理,積極探索和完善網絡回應、監督機制,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形成長效機制,打造重要民生平臺,提升民情社會信息化水平。
(三)商務電子化服務工程。
建設梅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指導企業加大信息化投入,推廣網上商貿,積極推進電子商務應用,進一步節約企業成本,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推廣“政企快線解決方案”,實現包括網上工商、報稅、辦證、通關等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電子政務延伸服務;繼續推進電子口岸、電子報稅等相關項目的建設工作,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電子商務平臺。
(四)農村綜合信息化服務工程。
實施“信息興農”工程,完善梅州市農業信息平臺,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能力。在“十一五”期間實現“家家通電話,村村通寬帶,信息進村入戶”的目標。推動信息化鎮、信息化村的創建工作,加強農業科技、農村文化、農資市場、生態旅游等涉農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樹立特色農業、特農產品、特色鄉村旅游等信息化鄉鎮標桿,開展農村電子政務、計算機及移動加互聯網應用等方面的培訓,提高農村信息應用水平。
(五)全民信息化素質培訓服務工程。
1.推進信息能力培訓,提高全民信息素質。用3年時間在全市范圍內實施干部信息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加強對在職干部的信息技能培訓,實現全市處級干部能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開展電腦辦公和對外服務;科級以下干部能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人人達到“三會”(會用電腦辦公、會上網搜索信息、會用互聯網開展業務交流和應用)。繼續完善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建設,繼續開展“百萬農民學電腦活動”,提升農民的信息素質;充分利用梅州教育城域網網絡和資源優勢,通過網絡優化和整合互聯網教育應用產品、梅州教育城域網信息中心平臺和基礎教育網的優質教育資源,推廣“校校通”、“家校通”、“遠程教育”,實現梅州全市100多萬眾多教師、家長、學生可以在學校和家中訪問梅州教育資源,最大程度地共享教育信息資源,并可通過多媒體遠程教育和網上教育,把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等課堂開到社區、城鎮和鄉村。
2.推進無線城市建設,推動信息進入千家萬戶。建設無線城市,推動信息入戶,完善家庭信息化基礎實施?!笆晃濉逼陂g實現無線網絡在各縣(市、區)、城鎮和重要鄉鎮的100%覆蓋;實現城鎮100%的家庭寬帶接入覆蓋,城鎮家庭信息化普及率達到60%以上;開發基于無線寬帶的普及型家庭信息化終端,推進家庭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推進“信息家園”計劃,建設社區信息化系統,為人民群眾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提供社區管理、生活服務、智能家電、休閑娛樂等數字化生活增值服務,提高生活現代化水平。
3.構建社區信息服務平臺。推動居民小區信息化服務平臺的搭建,實現小區物業集中管理、費用繳交一站式服務、總機服務、信息資源共享等功能,為小區住戶、物業公司和社區服務商提供服務,形成社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構建和諧社區;建立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的家庭信息化平臺,提供多媒體通信、網上購物、遠程教育、醫療保健、網上銀行證券、網絡游戲與視頻點播等各類信息服務,滿足現代家庭信息化需求。開發基于寬帶網絡的普及型家庭信息化終端,進一步推進家庭信息化的發展。
四、保障措施
各級各單位要把推進信息化服務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要各司其職,主動服務,要與各通信運營商加強溝通,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要積極為信息化發展創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充分發揮市場中介作用,面向公眾服務項目逐步向所有運營商開放。要在通信基礎設施、移動通信發射基站、用電等方面為各運營商創造有利條件,做好服務工作。同時,各運營商要加強共建共享,整合資源,避免重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