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農村建設與多渠道促進就業相結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北京·房山就業論壇”的舉行,給房山區各鄉鎮在促進就業工作方面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幾天來,房山區21個鄉鎮、街道做了工作匯報。房山區在開發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機會、加強就業服務、開展就業培訓、對困難群眾實施就業援助的好經驗、好做法,并不局限于當地。這些經驗、做法其實也適用于北京市別的郊區縣。
希望這次的就業論壇,能使就業工作的重要意義得到全社會廣泛認識,使黨和政府關于再就業工作的方針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落到實處,收到效果,使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學有榜樣、努力有方向,使全社會關心、支持、促進就業的氛圍更濃,感情更深,人心更穩定,社會更穩定。
就業工作需要各部門共同努力
近些年來,全市不斷加強對就業工作的重視,把促進就業放在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房山區就業問題突出,由于人口基數大,勞動力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做好就業工作難度很大。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促進就業工作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
只有摸清了房山的實際情況,才能破解就業難題。解就業難題,一是要發展經濟。只有發展經濟才能提高就業機會。就業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發展生產是第一要務。就業基地建設的做法就很好,通過招商引資,促進就業。政府給企業提供政策上的優惠,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并且鼓勵使用本地勞動力。政府為企業提供服務,及時進行引導,開發就業崗位。二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減少農村,減少農民,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這種流動是必然的。振興地區發展,讓本地勞動力走出去,房山區通過與城區手拉手活動,已經把勞動力推廣出去。三是樹立正確發展觀,搞好就業工作。把就業工作作為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區委、區政府大力探索,根據科學發展觀建立新的考核體系,各級領導自覺的抓就業、民生問題,只有全區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克服這個難題。
25個鄉鎮與城區結成就業對子
為解決房山就業難題,強化社會責任,房山區委、區政府與北京市勞動保障局聯合舉辦以“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為主題的“北京·房山——就業論壇”活動。舉辦此次論壇,目的就是要進一步集中全社會的力量和智慧,諫言獻策,共同推動房山區就業工作又好又快地發展。
在論壇上,房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永指出,房山區抓住新農村建設契機,重視培育和發展新產業,增加就業載體,拓展就業空間,在擴大就業規模、解決就業難題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都市型現代化農業、奧運經濟、農產品加工、民俗旅游、山區生態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與此同時,培養和造就新型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觀念逐漸改變,就業能力也逐漸增強,農村就業服務體系已經逐漸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和轉移就業的管理及服務逐步進入規范有序、穩健推進時期。房山區將以此次論壇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把已經搭建的城鄉“手拉手”就業平臺向外延伸,力爭全區25個鄉鎮都與城區結成城鄉就業“手拉手”友好對子,推動全區勞動就業工作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房山區各鄉鎮促進就業好做法集納
大石窩鎮制定發展規劃
大石窩鎮在傳統資源型產業面臨壓力和挑戰的重要轉型期,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替代產業,是為農民搭建平臺,擴大就業的根本出路。在市、區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該鎮聘請了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專家,重新完善鎮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了全鎮科技發展規劃。并籌劃群落式新農村建設,自北至南形成“三區兩帶”式建設格局。這些項目的實施和建設為該鎮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鎮石材產業、文化創意、現代農業、民俗旅游四業發展齊頭并進,為農民擴大就業打造了更為廣闊、機會均等的外部環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張坊鎮搭建培訓基地
張坊鎮為促進農民轉移就業,一方面以培訓基地為課堂,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實行“部門管理、專人負責、分塊培訓”的管理制度。
一方面,強化課堂培訓。鎮政府投資150萬元建設了黨員教育、農民素質培訓等多位一體的綜合培訓基地,配齊了電教化設備等,開通了遠程教育網。
另一方面,該鎮強化龍頭大戶的帶動示范作用。組織了致富經報告團,用群眾周邊先富起來的大戶經驗,帶動群眾致富愿望和能力的提高,達到“樹一竿、促一片、帶全鎮”的目的。
琉璃河鎮企業帶動就業
近年來,琉璃河鎮按照“一城三區”的產業布局,采取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引進一批的產業發展措施,在全鎮原有的157家企業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又引進了中旺食品、三江宏利、天鴻順等幾家規模企業,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鏈接、廣大農戶跟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新增就業機會6000個,帶動5100戶農民從事種養業,戶均增收3400元,有8200名勞動力在企業上班,能夠獲得每月800元以上的工資收入,實現了“壯大經濟、促進就業、富民增收”的目標。
因此,區域經濟的發展,體現了規模效益,成為了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來源,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長溝鎮依托勞務派遣
長溝鎮建立健全了目標管理機制,將解決城鄉勞動力就業情況列入機關考核體系,對于沒有完成任務或長期無進展的,年終取消評先選優資格,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目前全鎮城鄉勞動力就業率達到了98%,18個行政村中已有15個村達到充分就業村標準,全鎮基本消除了零就業家庭。長溝以“城鄉‘手拉手’為契機,充分利用市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實施‘三個二就業幫扶計劃’,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提升勞動者就業質量。鎮內的勞動力主要依托鎮內南正和社區兩個勞務派遣組織實現就業。借助發放小額貸款鼓勵勞動力自主創業,實現就業;并通過農民就業服務隊和殘疾人智障工療站,幫扶弱勢群體,實現就業。
周口店鎮創新招商方式
周口店鎮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把解決當地就業作為一個重要籌碼。該鎮通過建設農民就業產業基地,入駐企業7家,安置勞動力286人;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預計可安置勞動力300余人。周口店鎮充分利用國家對關閉煤礦和非煤礦山的扶持政策,鼓勵支持農民自主創業,向運輸、服務等個體戶轉移勞力,現已發展個體工商戶887戶,轉移900余人。并充分發揮鎮域山場廣闊的資源優勢,結合國家生態林補償政策,封山育林,安置山場管護工作人員672人。另外,針對殘疾人的就業安置問題,周口店鎮遵照有關福利政策,鼓勵支持殘疾人建立各類福利型企業。全鎮現有福利企業12家,實現180余名殘疾人就業。
佛子莊鄉擴大就業空間
佛子莊鄉確定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做好五篇文章,走出發展困境”的工作思路,舉全鄉之力做好“基層組織建設、協調各方關系、整治鄉村環境、發展替代產業、建設新農村”這五篇文章。在解決勞動力就業、促進農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中,他們采取了調查研究了解實情、制定政策強化措施、確定工程增加就業、培育替代產業擴大就業空間、推進城鄉就業“手拉手”和加強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及信息服務等方法及手段,確保了該鄉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