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農村建設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全市新農村建設會議精神,總結*年新農村建設經驗,安排部署*年新農村建設工作,不斷開創我縣新農村建設新局面。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總結經驗,深化認識,切實增強各級干部抓新農村建設的政治責任感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后,我縣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農村工作全局,以“五村三化”為載體,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突出特色,有效推進了全縣新農村建設。具體表現為“五個新”。
一是產業培植取得新成效。“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各示范點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發展了烤煙、蠶桑、花椒、反季蔬菜、核桃、米棗、生豬養殖等特色產業。*年新建的24個示范點共種植優質核桃1080畝、花椒469畝、烤煙608畝,種草580畝,黃牛凍改176頭;生豬存欄4456頭,產業收入已占農民總收入85%以上。全年輸出勞動力416人,實現務工收入146萬元,取得了明顯的效益。
二是基礎設施有新推進。按照“政府補助一點,項目整合一點,群眾自籌一點,幫扶部門支持一點”的辦法,有效緩解資金困難,大力推進了新農村示范點基礎設施建設。一年來,共整合各類項目資金864萬元;積極吸納和引進縣直掛鉤部門、掛鉤企業投資80余萬元;農民籌資籌物、投工投勞折資628萬元。在全縣16個鄉鎮按照“五村三化”的要求,完成了24個示范點建設,有效夯實了農村發展基礎,增強了發展后勁。
三是文明風尚得到新塑造。積極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努力培育農村文明新風尚。開展了“八榮八恥”進村入戶、公民道德規范、衛生文明公約上墻和衛生文明評比等活動。組織了“送科技進新農村”活動,為示范點送去科技圖書、科普畫冊等讀物,引導農民學科學、用科學,不斷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為構建和諧新農村營造良好氛圍。
四是農民素質得到新提高。按照“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基本要求,以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為主,采取集中培訓和深入田間地塊現場培訓等有效方式,切實培養新型農民。以“陽光工程”為載體,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培訓,全年縣、鄉、村共組織示范點培訓班382期,培訓25000人次;圍繞增強農業技能抓好培訓,使示范點80%以上農村勞力掌握1-2門勞動技能;努力辦好農村成人技校,減少青壯年文盲和防止已脫盲人員反彈,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普及,鞏固“兩基”成果,從根本上提高農民文化素養。
五是民主政治建設取得新進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推進民主政治進程的關鍵,是貫徹和執行好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的重要保障。通過示范點的建設,群眾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兩委”班子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以完善“一事一議”、“兩推一選”、“村務公開”等10項制度為重點,加強村民自治的規范化、正規化建設。積極推進便民服務網絡化,增強群眾自我服務能力。各示范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均達100%,適齡兒童和適齡少年的入學率均達98%以上,計生工作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履行。
同時,在建設中,我們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和辦法。具體表現為“五個必須”:一是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統籌抓好農村發展。二是必須牢固樹立產業富民的意識,切實推進農村經濟產業化。三是必須樹立文化意識,切實豐富新農村建設內涵。四是必須強化集成示范效應,合理規劃示范點的建設。五是必須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民主政治建設水平。我們這些成績和經驗的取得,是上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各級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是省、市各級新農村指導員加強指導和努力工作的結果。在看到成績和經驗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部分示范點存在重硬件建設、輕產業培植的現象。二是一些干部對示范點家底不清,對群眾的思想認識、投入能力等心中無數,有貪大求全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農民負擔。三是少數示范點工作安排不科學,示范效應難以發揮。四是存在重建輕管現象。在管理制度、衛生保潔、公共設施保護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長效管理機制。這些問題和不足,各鄉鎮在下步工作中,要著重加以解決。
抓好新農村建設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各級各部門必須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切實解決好制約農村發展的諸多困難和問題,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推進“百村示范工程”,不斷開創我縣新農村建設新局面
科學發展觀是統領一切工作的靈魂。各級、各部門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20字方針,深入貫徹落實全市新農村建設會議精神,落實好“百企幫百村,共建新農村”工程,落實好縣委“五村三化”新農村建設“百村示范”工程,鞏固好“掛鉤部門、鄉鎮共建新農村”措施,注重點、面結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繼續深入實施“百村示范”工程,重點抓好昭巧公路、巧蒙公路沿線示范點建設,著力打造“兩路”沿線新農村示范“長廊”,突出特色,建成亮點,增強示范效應,全面推進我縣新農村建設。
要在深入總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遵循“以基礎為載體,以產業為支撐,以文化為內涵,以農民為主體,以黨建為抓手”的基本原則,積極開展各項建設工作。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切實突出產業支撐,走特色產業之路,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
農民增收是檢驗新農村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培育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切實解決農民增收難題。
一是要拓寬思路,培育特色產業。各示范點要結合實際,充分發揮地理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技術優勢,積極發展優勢產業,走具有本土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使每個示范點有1至2項穩定增收的產業。在高二半山區和高寒山區大力發展畜牧業,在二半山區突出發展特色經濟林果和烤煙產業,在江邊河谷地區發展蠶桑、甘蔗、蔬菜等主導產業,形成以畜牧、林果、蠶桑、烤煙、花椒、核桃為主的特色產業。二是要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增強農民科技意識,提高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產業科技含量。三是要推廣“支部+協會”和“公司+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進程,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整合一切項目,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新農村發展載體。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村發展基礎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內容。一是要整合交通、水利、林業、電力、通訊等部門的項目資金,從改善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加大對新農村示范點的投入,逐步改善農村交通、用電和通訊條件,提高農業水利化程度,加強能源建設,改善生態環境。二是各鄉鎮、各單位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多方爭取項目支持,廣泛動員和鼓勵社會參與投入,逐步建立起多元投資機制。三是不斷爭取教育、衛生等投入,改善農村教育、衛生狀況,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三)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切實豐富新農村建設內涵。
先進文化是精神,是風尚,是內涵。一是以墻體文化建設為主,結合地域文化,建設“新農村文化長廊”。加強農村文化事業建設,在小康文明村示范點建文化活動室。二是以革除陳規陋習為突破口,切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三是廣泛開展“公民道德規范”、“八榮八恥”教育,扎實推進“十星級文明戶”、“衛生文明戶”、“文明村寨”等創建評比活動,促進農村社會風氣的不斷好轉。四是以“三清五改”為載體,扎實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下大力氣整治“臟、亂、差”的問題。
(四)強化農民主體地位,培養造就新型農民。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在建設中必須通過宣傳發動,切實樹立農民主人翁意識。一是要讓農民認識到,他們才是新農村建設主體力量。各級、各部門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教育引導,確保農民積極主動投身新農村建設,把黨和政府建設新農村的良好愿望轉變成農民的自主行動。二是要強化農民是受益的主體。要立足實際,尊重農民意愿,切忌貪大求全,不搞強迫命令、一刀切,過分增加農民負擔。三是要按照“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要求,積極培養造就新型農民。要規范有序地做好農村富余勞力轉移工作;抓好種養業實用技術培訓,使示范點絕大多數農民掌握1-2門勞動技能;通過“師帶徒”、手把手教等形式對農民特別是貧困家庭的勞動力進行實用技能培訓,增強致富本領,增強新農村發展后勁,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五)以黨建為抓手,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基層組織是新農村建設的火車頭。各級、各部門必須強化抓基層組織建設就是抓農村發展的意識,切實按照“黨建規范化”的要求,全面落實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四個“長效機制”,扎實實施“云嶺先鋒”工程,全面提高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一是實施“三培養”,提高黨員帶頭致富能力。各鄉鎮黨委要建立“三培養”機制,有計劃、有步驟地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中的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領導農村發展的能力。二是繼續開展“貧困黨員幫扶工程”,逐步解決部分農村黨員貧困落后面貌,進一步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三是要按照“黨建規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落實,促進農村黨組織建設制度化和規范化。四是要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環境,把抓“黨建長廊”和抓“新農村建設長廊”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雙促雙抓”機制。五是以黨建促進民主政治建設,切實增強村民民主意識。
(六)突出重點,增強示范,打造新農村建設長廊。
要通過抓示范,樹典型,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全面推動我縣新農村建設工作。一是深入推進“百村示范”工程,打造新農村建設長廊。縣委、政府決定將昭巧公路和巧蒙公路沿線的鄉鎮作為今后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沿線五個鄉鎮要調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心,在沿公路主干線選擇群眾基礎好的自然村,高標準建設新農村示范點;其他十一個鄉鎮也要在集鎮和縣鄉公路干線周圍,選擇條件較好的自然村建設新農村。二是注重點、面結合,要按照“十一五”新農村示范點建設的規劃要求。結合市下達我縣“十一五”期間的新農村建設任務,依托整村推進和農村抗震保安等建設項目,在不同地域,分別建設一批新農村,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積累經驗。各鄉鎮在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時,要把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貫穿工作始終,要按照“五村三化”標準,結合扶貧開發的要求,作好規劃,打好基礎,從改善最基礎的條件入手,以實施“三清五改”為重點,以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著力點,實現“六有四無四通”為目標,切實建成一片新居,發展一批產業,建成一片景觀,創出我縣的新農村特色。
(七)整合力量,企業幫扶,形成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在認真總結去年部門、企業、鄉鎮共建新農村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全市新農村建設現場會議確定的“百企幫百村,共建新農村”要求,在繼續做好部門、鄉鎮共建新農村的同時,從今年起,在我縣較有實力的企業中每年選擇3至4個企業,負責資金、指導,與鄉(鎮)、村、組共同組織實施,建設新農村示范點,示范點建成后按照企業名稱命名授牌。今年選定的煙草公司、供電公司、茂鋅公司、長江絲綢公司和共建示范點的鄉鎮要認真抓好落實。其他企業也要積極響應建設新農村的號召,捐款捐物,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三、加強領導,形成機制,狠抓落實,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
今年,我縣新農村建設任務重、要求高、困難多,全縣干部群眾要進一步深化認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切實抓好這一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
(一)進一步落實責任,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機制。
新農村建設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要加強領導,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抓緊抓實。一是繼續實行縣級領導掛鉤聯系鄉鎮新農村建設制度,縣級領導要定期到掛鉤的新農村示范點了解情況、督促檢查、指導工作、解決實際問題。二是明確鄉鎮黨政“一把手”是新農村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建立健全鄉鎮黨政“一把手”經常到示范點去工作、去調研、去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并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推行責任追究制度,切實把新農村建設工作責任明確到人,任務落實到人,工作分解到人。三是建立縣直部門、企業掛鉤建設新農村示范點制度,實行縣直部門掛鉤新農村建設,與掛鉤鄉鎮同獎同罰;建立大型企業定點獨立建設新農村示范點制度;建立縣直非掛鉤單位幫扶機制,促進各部門發揮人、財、物、技術等優勢,支持新農村建設;抓好工作隊員的管理等工作,切實發揮駐村指導員的作用。四是探索村“兩委”抓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辦法措施,發揮村“兩委”在抓新農村建設中的組織和發動作用。
(二)宣傳發動群眾,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一是要千方百計激發群眾建設家園、改變家園的積極性,引導農民群眾積極投入。要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鼓勵農村黨員、干部帶頭改造房屋,建設庭院,改善人居環境。二是要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調動群眾積極參與公共項目的建設,采取“一事一議”的形式,動員村民積極投工投勞,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公共設施建設,真正發揮主人翁作用。三是要引導群眾積極發展生產,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扶持農村能人、專業大戶擴大再生產,增強帶動能力,增強示范作用。
(三)整合資金項目,形成資金投入的保障機制。
要積極開辟籌資渠道,增加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形成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資金投入格局。一是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擴大公共財政向農村覆蓋的范圍,讓公共財政支出更多地惠及農民;二是要整合涉農支農資金,捆綁使用,加強對整村推進、村容村貌整治、抗震保安、農業綜合開發、能源建設、水利設施建設等項目資金的整合力度,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三是要深入細致的做好思想動員工作,摸清家底,引導村民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鼓勵農民投資投勞、出錢出物、積極參加新農村建設;四是深入開展“百企幫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新農村建設;五是探索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方式方法,為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提供中長期貸款。
(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切實承擔好具體組織實施的職責。
一是要切實抓好作風轉變,改變村干部的精神面貌,提高村級黨組織和村干部在群眾中的公信力、感召力,樹立起村“兩委”的威信;二是要加大培養力度,培養鍛煉村干部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樹立起村干部干事創業的良好形象;三是要改進運行機制,堅持集體決策議事制度,落實黨員民主議事制度,加強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形成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合力。
(五)強化建管結合,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
新農村的效益能否得到持續有效地發揮,關鍵在于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要高度重視示范點建后管理工作,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建后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由農民自我決定、自主管理、自我約束的新農村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鄉、村要切實加強指導,做好服務,及時幫助解決有關問題。通過規范運作,規范管理,有效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持續良性運行,發揮新農村示范點建成后的效益,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真正使新農村建設成為一項利民、惠民工程。
同志們,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十分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能否很好地駕馭這項工作,直接考量著各級干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各級、各部門務必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發,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繼續發揚艱苦奮斗、連續作戰的作風,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求真務實,克難攻堅,矢志創新,不斷開創我縣新農村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