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委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二月份以來,我們組織專委會成員,針對在執行市區規劃中制約和影響我區經濟發展的問題,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進行了理性的剖析,提出了《順應滁城建設總體規劃,促進我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專題調研報告。調查期間,受到了區建設局、區土地分局、工業園區管委會和政務新區辦公室等單位的大力支持,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情況
建區初期,由于當時區劃不合理性,給我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困難:比如,將土地、規劃、交通等重要部門劃歸市直所轄,將老城區和近郊劃歸瑯琊區,而將原市的大部分鄉鎮劃歸區,導致了我區這種功能不全,有區無城的狀況,這嚴重制約了區的發展;再比如,確定區是滁城的菜籃子、米袋子、肉案子,使我區成為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區、工業小區、財政窮區,給我區今后的建設與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建區十七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和城建、土地等部門破難奮進,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千方百計爭擴權,一心一意謀發展,使我區向工業強區、農業穩區、科技興區和東向發展目標邁進,為我區經濟發展爭取到了來之不易的空間。
設區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城鄉規劃工作,組建區建設局具體負責全區城鄉規劃管理,各鎮辦設立城建辦公室負責轄區內的規劃管理。全區各鎮辦都編制和報批了城建發展總體規劃,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不少村莊還還結合新農村建設編制了村莊建設規劃,建成了紅山、白廟、新塘、聯合、石廟等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在市內外產生較好的影響。在滁城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全區城鄉建設健康發展。在強力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城鎮建設規模由設區時的7.8平方公里,發展到1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由設區時6萬人,發展到9.5萬人,城鎮化水平由20%增加到30%。近五年來,經過不懈努力,我們還建立了省級工業開發區(即一區三園),工業園區從小到大,建成區的面積達到6平方公里,奠定了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隨著民生工程的推進,路網、給排水、亮化、美化等設施逐步齊全,城鎮集聚和服務功能得到增強;隨著工業園區和招商引資的推進,一大批招商引資項目經市規委會批準入駐工業園區,如今已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集聚區。我區的工業園區、政務新區和烏衣新區改造等建設項目已經獲得了市政府的批準,為我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在順應滁城總體規劃,又好又快發展經濟地進程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調查情況表明,在順應滁城總體規劃,促進經濟發展中取得顯著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由于少數同志對城市規劃和城鄉建設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學習得不夠,執行得不力,有法不依的盲目建設狀況時常出現,加上總體規劃也在不斷變化和提升,使不少違建工程趁機鉆空子。
(二)市級規劃管理部門對相關法律法規和市級各類規劃的宣傳力度不夠,不少報建單位不了解上級政策,以致所上報的項目較難在市規委會得到批準。這種因缺乏溝通而造成斷層的現象影響工業項目的入駐和城鄉建設的發展。
(三)由于市規委會部分成員對我區的具體情況掌握的不細,而以前開會研究我區項目入駐的往往是在沒有我區領導參加的情況下進行的,難免會出現“知情的不做主,做主的不知情”。在開會的時候,如果哪個部門提出不同意見,馬上可能存在“卡脖子”現象。因此,上下之間時常出現相互埋怨的狀況。市級規劃在不斷的調整和提升,而變化了的內容不完全符合區實際,使我們無所適從,難以執行等等。
(四)我區農村一些符合建新房的條件的群眾要求建房,但由于審批程序太繁雜,群眾建房難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大家對此意見很大,有的形成了不穩定因素。
(五)工業園區管委會、政務新區及區建設局等單位,工作牽扯面廣,業務性強,而熟悉規劃和城建的專業人才匱乏,難以適應我區城市建設及規劃的需求。
(六)一些地方的干部群眾規劃意識淡薄,違建現象比較嚴重,執法和對抗執法的矛盾時常出現,加大了行政執法的難度。
二、建議
近兩年來的“大滁城”建設使市的整體規劃進一步拓展,“131工程”把烏衣作為市的副中心來規劃。隨著烏衣副中心的建設,一個門類齊全、宜人宜居的新區將展示在世人面前。滁城建設總體規劃也隨著“131工程”的推進進一步得到提升,滁城路網工程建設、綠化工程建設、上、下水工程建設相繼開工,為我們的城市建設帶來了發展的契機,實現了資源共享,使我們“背靠大樹好乘涼”,有力地推動了我區政務新區的建設。
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事物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而不斷發展、進步,因此,我們必須正視矛盾、解決矛盾,使事物發展符合科學發展的規律,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哲學道理。然而,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的編制者、管理者往往會出現考慮實際情況少一點考慮市本級自身利益多一點的問題,時常會出現利用他們控制的審批權制約我區發展的區域范圍及項目申報,使一些本來不錯的項目因為規委會未通過而走掉,致使我區失去了不少好的發展機遇,諸如此類的實例,每年都會出現。要解決好市、區發展爭利、爭地盤的現象,建議區領導及相關部門不斷的向上多反映、多爭取,多使上級更多地掌握實情,及時調整和不斷完善市級的規劃和管理規定,使市、區兩級共同發展,和諧發展,相得益彰。
近兩年來,市委、市政府在“大滁城”建設中,將我區十個鎮辦全部列入城市建設規劃區域的控制區域,將烏衣鎮30多平方公里面積作為“大滁城”的副中心來建設,對我區城鄉建設規劃和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這時不我待的形勢下,加強區級規劃順應滁城總體規劃顯得更為重要。為了更好的執行市級規劃,做到上下相互呼應、相互促進,在聽取各界意見后,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學習,不斷增強規劃意識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基本建設的藍圖,它是經廣大城市規劃工作者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精心編制出來的。還要經各類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多次評審,最后報請政府和人大常委會批準。所以,規劃具有可行性、科學性和權威性。我們編制規劃過程中,必須要執行和順應市級規劃。市區之間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和諧的、相互促進的氛圍,是我區經濟穩步發展的前提。
規劃一經出臺即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執行的指令性,在執行規劃的過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還需要有一個不斷的修正和調整的過程,使之更加完善,這才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我區與市本級混為一體,按照局部服從全局的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宣傳市級規劃,才能使我區經濟建設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調查情況表明,不少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建設用地管理辦法》和城鄉規劃建設知識知之甚少,對城市規劃和管理的具體內容及項目申報程序不太清楚,以致申報建設項目上會以后,往往得不到批準。還有的人在未辦理批建手續,即開工興建一些項目和住宅,成為違章建筑。如此等等的教訓告訴我們,服從和順應市級規劃對促進我區又好又快發展十分重要。因此,要利用各種手段經常不斷地向干部群眾宣傳城鄉規劃法和城鄉建設管理條例,增強規劃意識,不斷提高依法管理建設的自覺性。同時,在市級規劃的提出評審過程中,區相關職能部門,要盡量地提出自己的合理意見,使規劃更加符合我們的區情,在規劃執行的過程中,發現缺陷和不合理的部分,要積極地與市規劃管理部門及市政府協調和匯報,為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爭取應有的空間,這就是對經濟建設的負責和對人民群眾的利益負責。
(二)認真執行和順應建設總體規劃
制定規劃難,執行規劃更難。管理與被管理的矛盾是永恒的。由于多方面原因,錯綜復雜的違章建筑交織在一起,時常形成一個扯不開的網,給管理工作帶來很大難處。我們在大滁城建設執行拆遷調查中的大量資料表明,各種類型的違章建筑給日后的經濟建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給國家的財產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失,讓一些私欲膨脹的人鉆了空子。這類教訓是深刻的。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從今以后,必須嚴格執行城鄉建設規劃,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
1、明確報建程序,進一步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規劃和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管理的手段是通過相關的行政許可來實現的,如建設項目規劃報批時,一般要履行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出讓土地為規劃設計條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行政許可手續。所以說城鄉規劃是一項多專業、政策性強、內容豐富的公共政策。因此,認真學習,明確報建程序,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并且將制度內容安民告示,使報建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使執行規劃得到保障,這才可以避免違反城鄉規劃法律法規的現象出現。
2、建立健全報建項目的服務體系并且“安民告示”。市級規劃控制的范圍廣,要求高,而我區建設局承擔著市級多個管理部門的承上啟下的任務。如何變堵為疏,使報建單位按規定程序盡快的獲得批準,不讓違章建筑找到理由,做好系列化的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建立健全報建項目的服務體系,配齊工作人員,為項目報建工作做好服務。
3、加強執法檢查,將問題解決于萌芽之中,不要等房子蓋好了再扒,形成群眾的對立情緒。
(三)加強協調,使市區規劃更加合理與和諧
時代在發展,需求在提升,因此,任何規劃都有一個修正和調整的過程,特別是規劃管理權在市級政府,區建設局對規劃只有報批權、執行權而沒有批準權的情況下,及時做好各類規劃的修正及調整協調工作顯得更為重要,為此,我們認為:
1、要敢于負責。只要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我區實際需要、有利于關注民生的情況下,對一些不切合實際的管理和條款和內容都應該及時如實的向上級政府和規劃部門提出修正和調整的建議,并且爭取獲得上級的認可。這就是對人民負責,也是對規劃本身的負責。
2、及時反映情況,努力協調好關系。對一些符合區情,有利于發展我區經濟的好項目,就要及時邀請市里相關領導和部門來我區調研,如實反映我們這里的實際情況,在規劃的修正和調整出臺前、制定中、出臺后都要不斷地反應具體情況,使之能符合我區的實際,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與群眾利益的一致性。
3、逐步完善區內的各類規劃,并逐級評審和報經市政府批準,安民告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嚴格執行國家關于建設用地管理的法律法規,認真抓好土地置換,為我區建設提供更大的空間。
據調查表明,我區上報建設項目許多因用地不規范而被“卡脖子”,究其原因:一是03年設立永久性農田制度時,我區上報的基本農田面積過大。二是04年以后,上級要求可以調整基本農田時,我們又失去了機遇。三是我們對相關政策宣傳得不夠,不少人不知道基本農田的規定與范圍,這方面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最近,國家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出臺了相關的土地調整政策,因此,我們建議:一要加大對保護農田和使用建設用地政策的宣傳。二要充分用好國家調整土地置換的政策,爭取將土地調換面積達到五萬畝左右,以適應全區經濟建設和東向發展的需要。三要認真研究好“土地置換帶動經濟發展全局”的課題,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落實措施。
(五)統一思想,加強領導,認真執行,和諧發展
隨著大滁城建設的推進,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已調整為95平方公里,作為滁城的副中心—政務新區規劃面積也調整到了30平方公里,隨著東向戰略和瑯琊山風景區的擴大,一些新的規劃和調整方案也將相繼出臺。在這種日新月異、時不我待的形勢下,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執行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顯得更為重要。我區與市區融為一體,規劃矛盾難免會出現,為了解決好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認為:
1、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利用多種形式認真學習,堅決執行城建規劃管理、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把它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來抓。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部門認真抓的格局。
2、對區建設局、園區管委會和政務新區專業人員匱乏的問題,要盡快充實,多渠道、多機制地引進專業人才,以有利于工作的開展。
3、要努力協調好在城建和規劃中所產生的矛盾,使市級相關部門及時了解實況,調整政策,給我區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4、對于因市、區規劃相抵觸致使項目單位造成損失的,各級政府都要給予高度重視,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確保投資者利益。
5、盡快爭取到烏衣鎮的規劃審批權。烏衣鎮是大滁城三個副中心之一,但不屬于9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中心城區。在服從滁城總體規劃和執行經市政府批準的烏衣鎮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把烏衣鎮城市規劃的審批權下放給我區,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擴權強鎮的政策規定的需要,是落實市委領導現場辦公會議紀要的需要,同時也是又好又快的發展政務新區的必要,能夠減少政府管理層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激活自身發展潛力,必須抓緊抓好抓落實,以盡快使我區能夠擁有責任與權利相一致的工作環境。
6、積極爭取將我區鎮辦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如道路、給排水、公交、園林綠化等納入城市建設的規劃,由市本級統一規劃、統一安排資金、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實現資源共享。
7、要加強城建、土地、市容等部門的自身建設,建立起一支政治可靠,業務精湛,作風踏實的工作人員隊伍。
加強順應滁城總體規劃是又好又快的發展經濟的需要,是依法治市、依法治區的需要,必須常抓不懈。當前我區經濟建設的任務繁重,壓力倍增,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不久的將來,一個規劃科學、經濟繁榮、宜人宜居、投資環境佳的政務新區將屹立在皖東大地上,它將引領著全區城鎮化的進程,加快全區小康目標的實現。
我們經企界的全體委員和廣大經企界人士將不斷地為實現這一目標履行職能,獻計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