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范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課題的界定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所產生的一種主動質疑、積極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學問題意識是基于問題意識概念的基礎上提出的,它以質疑為內核,以發表不同意見為表現形式。是指教師把學生引入情境所隱含的“數學問題”中,使學生知覺到現有條件和目標實現之間需要解決的矛盾、疑難等,從而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感、焦慮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
策略即對策和謀略,是指主體在一定的活動中為達到某種目標和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應對行為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的總和。策略研究的是系統的、整體的應對行為,而不單是某一方面。它要回答并解決的是如何去應對活動中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是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對小學生問題意識現狀的調查、成因的分析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內涵、因素、特征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適合我校實際的,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教學策略、方法途徑及其評價指標,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問題意識的形成,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題研究價值
1、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本課題從教育學和教學法的角度,對小學生問題意識的萌發、形成、鞏固和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行理論探討,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在研究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和形成的途徑、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概括。
2、基礎性與發展性的統一。
本課題的研究,以課堂教學活動為陣地,探尋在基礎知識學習、基本技能掌握過程中,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形成正確價值觀,促進學生主動持續地發展。
3、獨立性與綜合性的統一。
現代學習方式具有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等特征。問題意識則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同時,學生的學習活動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問題意識又與合作意識、分享意識、競爭意識等融為一體。
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使學生愿意提出問題,勇于提出問題,樂于提出問題,逐步做到善于提出問題和精于提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通過研究以問題為主線,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轉變教師觀念,樹立新的教學質量觀、教學方法觀、學生觀,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教學研究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
理論依據
1、杜威的教育理論。
就哲學而言,哲學強調由對外部世界的探索向對人的內部世界的探索以及對人自身命運和價值的思考。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描繪了他的教育觀點,他認為學校應該是大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在這一社會中,課堂教學應該是真實生活的問題解決的實驗室。他鼓勵教師把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中,并幫助他們探索重要的社會的和智力的問題。杜威的門徒克伯屈認為學校學習中應該把兒童分成小組,并讓他們去進行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設計和選擇。主體教育論要求把教學活動看成是一種培養學生主體性的創造活動,然而一切創造“始于問題”,這就很明顯地看出杜威的教育哲學和現代教學為我們的課題提供了哲學基礎。
2、創新教育理論。
“問題”是教與學的中介,一個好問題,就是好的學習內容和好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起點。一切創新都始于問題的發現,而發現問題又源于強烈的問題意識。所以,沒有問題意識,創新精神及創新活動將成為無本之木。
3、馬斯洛和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它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誘發學生自主探究、主動求知。
4、布魯克斯的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必須主動投入學習。死記硬背的知識是“無用的知識”,學生必須在情境脈絡下與問題互動才能真正理解。學生必須積極建構意義,通過內在對話與思考過程,與他人互動,來理解脈絡與解決問題。
研究方法
1、調查法:
通過對問題意識的調查,了解現狀,制定研究內容。
2、觀察法:
通過課堂教學觀察分析教學行為中的問題設計對學生思維能力形成的作用。
3、個案分析法等:
通過教學個案研究,總結規律,為研究積累經驗。
4、行動研究法:
立足教學中發生的實際情況,研究師生問題意識的提高途徑,喚醒學生的質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