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木蘭詩練習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活用插圖――看、想、說
低年級語文課本,每篇課文、每道口語訓練題都配有彩圖。在教學中,只要課本上有插圖,我都將它充分利用起來,不失時機地進行看圖想象說話的訓練。如:蘇教版第四冊口語交際《學會勸阻》。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注意畫面的內容,再想一想: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由此啟發學生注意畫面中人物之間的聯系。學生江曉寧等人勸阻別人時會講些什么話?然后讓學生個人自述,小組互說,班上介紹。最后讓學生動腦筋,想想假如自己去勸阻,怎樣去和對方交流。大膽地說說自己心里想說的話。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于創新,注意文明禮貌,并把自己獨特的想法講給同學們聽。課本中口語交際訓練的安排,內容聯系生活,圖畫鮮明生動。我們要活用、巧用、實用插圖,讓學生借助畫面去想象內容,通過表述來豐富畫面,從畫中創造說話,用說話靈動畫面。這樣一來學生看圖感興趣,想圖有激情,說圖有創新。看、想、說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二、活用課文――讀、想、說
新教材選材精美,生動活潑。它不僅是提高學生課文素養的有效載體,也是訓練學生口語能力的最佳途徑。因此,我在教學中,活用課文不適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
1.讀古詩想想說說 如我在教《春曉》一詩時,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預讀交流,師生互動正音后,讓學生自主讀詩句想文意,讀后相互交流。通過評價,看誰想得合理,讀得生動流暢。這樣讀、想、說的自主讀書訓練,既提高了閱讀教學效果,又提高了學生說話能力。
2.讀課題想想說說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們往往能夠透過這雙“眼睛”窺視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我首先從課題入手,發揮這雙“眼睛”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習課文。
3.讀詞句想想說說 蘇教版第四冊12課《木蘭從軍》一文中寫到,“她說服了家人,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讀到這兒時,我引導學生圍繞“花木蘭為什么去從軍”自讀、思考、朗讀、感悟。在理解花木蘭心理活動的基礎上,抓住“說服了家人”這個切入口,讓學生展開想象,拓展花木蘭說服家人的具體內容。學生從國、從家兩方面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不僅理解了課文,感悟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4.重點段想想說說 著名作家冰心的詩作《雨后》一文,以淺顯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雨后孩童戲水的嬉鬧情景,勾畫出孩子們活潑、俏皮的形象,極富童趣。詩的第一節總體描述了雨后廣場的美麗以及孩子們在廣場上赤腳踩水的快樂,但也留有空白。在學完全詩后,我抓住空白設問:除了兄妹倆,這一群孩子玩得都不快樂?這一問,宛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生活體驗一下子被激活出來,紛紛張開想象的翅膀,爭先恐后地描述曾經體驗過或想象中的孩子們玩水的歡樂情景。在想與說的過程中,學生充分體驗想說就說的愉悅,享受童心童趣的本真,良好個性也得到了有效張揚。
三、活用習題――聽、想、說
說話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將自己的思維借助于詞語和句子,快速轉換為外部言語的過程。因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詞語積累,用豐富的書面語言去豐富學生的口頭語言,并且抓住每篇課文,每個單元后的習題練習進行口語訓練。采用聽想說的形式,將口語訓練貫穿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1.聽讀詞語,想想說說 課本每個單元練習中都有詞語、成語的積累練習。我就將單調的詞語聽寫訓練改為聽聽、想想、說說,再寫下來。這樣舉一反三,學生學得有趣,學有所獲。如“讀一讀”一題中的詞語練習,我讓學生互讀互聽,并想一想用每個詞語說話;熟記成語練習題,我讓學生讀成語查詞典講典故,明意思,學說話。
2.讀背詩文,想想說說 課本練習中都安排拓展性文章,這些文章好讀易背,且有積累價值。我就激發學生進行自主讀背比賽,同時提供機會讓學生展示背誦才能。在聽別人背誦時,讓學生思考如何評價文章內容,評價他人背誦效果。評價表述的過程就是很好的說話訓練過程。
3.填空練習,想想說說 教學《月亮灣》第二自然段時,我將事先準備好的小黑板填空題揭示出來,然后讓學生對照插圖自學課文,按“小河、河上、河里、河岸”順序有條理地描述月亮灣村前的景色。敘述時抓住“月牙一樣、繞著、緩緩”等詞語,讓學生了解月亮灣的地形和地名的由來,體會月亮灣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再抓住“魚兒、小橋、綠樹、青山、桃樹、桃花“等詞語引導學生想象文字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月亮灣山清水秀、紅綠相間,充滿生趣的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樣將填空和說話有機結合、科學訓練,既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又有助于學生背誦課文,符合學生說話規律和心理認知規律,生動有趣,效果倍增。
當前初中古詩文教學存在只重字詞句含義及用法的問題,這與課標精神和課后練習設置的意圖是不太吻合的。把古詩文教學的兩個目標結合起來考慮,是解決當前古詩文教學困難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教學困難 課標 課后練習 比較對策
1.初中古詩文教學常見困難
(1)老師要求學生記住文言詞語的意思,學生不去記,或者記不住。(2)老師要求學生對文言詞匯進行梳理積累,學生做不到。(3)學生積累了一些文言詞匯,翻譯理解時不懂得用,面對句子,下不了手。(4)進行句子翻譯時,總要掉詞漏譯。
2.教學初中古詩文的依據
2.1 課標要求:教讀古典詩文,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2.2 語文教課后練習題設置。第二冊:《傷仲永》二、熟讀全文,參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頓。三、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加點的詞的意思。《木蘭詩》二、翻譯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錯、補充的。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部分,看看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點,從詩中再找出一些類似的句子。《孫權勸學》二、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口技》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短文兩篇》二、翻譯下列句子,填出句中省略的詞語,注意加點的詞的意思。《狼》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第六冊:《公輸》二、根據上下文,把下邊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注意句中疑問詞的用法。《〈孟子〉兩章》三、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思。《魚我所欲也》二、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莊子〉故事兩則》二、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曹劌論戰》三、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注意它們意思的差異。《鄒忌諷齊王納諫》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愚公移山》二、辨析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的異同。
2.3 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古詩文時,必須改變教法,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和創新上下功夫,放手讓學生自主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古詩文的音樂美。從課后練習的設計可以看出兩個特點:一方面,在初中階段要教會學生朗讀文言詩文,讀準停頓節奏,注意句式語氣。另一方面,掌握常見的文言虛實詞是能閱讀文言的必要前提,因而這樣的練習貫穿文言學習的全過程,不過,這種要求的量隨年級的升高而增多,在問題的設計上,往往用“翻譯下面句子,注意加點詞……”“辨析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等形式,顯然是強調文言詞語的解釋、積累必須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也即必須在語言環境中解釋詞義,這也是學生學習文言的途徑和方法。另外,幾乎每篇課文后面,都有關于課文內容理解,思想情感體驗及評價的思考題,如《童趣》的第一題是這樣說的,“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敘述‘我’看到‘鶴立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個‘龐然大物’的經過。為什么作者說這兩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認為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這表明文言教學的一個目標就是把文言當作“語言工具”來教,另一個目標則是它的人文性,把文言文當作“文化載體”,用以培育熏陶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養。當前初中古詩文教學存在只重字詞句含義及用法的問題,這與課標精神和課后練習設置的意圖是不太吻合的。筆者認為,把古詩文教學的兩個目標結合起來考慮,是解決當前古詩文教學困難的有效途徑。
3.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我認為,要在古詩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法:教師逐字逐句講解分析,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靈感。最終學生感覺到沒多大意思,老師也感覺到教古詩文很吃力,效果還很差。因此我們要適應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不由自主深入進去:抑揚頓挫的朗讀,感受其語言,美充滿情感的朗讀,體會其情景美;帶著想象去朗讀,體會其意境美;惟有如此,我們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1 在賞析中學會鑒賞美。
3.1.1 領悟美的意境。古人寫詩貴在含蓄,常有言外之意。我們學詩,要從讀入手,批文入情,體會詩作的餓含蓄之美,言外之意,與詩人同喜同憂。如:《游園不值》《江畔獨步尋花》《送孟浩然之廣陵》三首古詩,都是情景交融的寫景詩。在陰韻和諧、行云流水般的描述中,展現出一幅幅風光明麗、生機盎然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對春的贊美以及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感悟意境,重在啟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從而進入詩句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境。如:“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奪壓枝低。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如此艷麗動人的畫面,如此春意盎然的景象,單就字面意思的理解是不夠的。課堂上可以通過配樂朗讀,觀看flas,或給課文配插圖等,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展開想象和聯想,腦海中重現詩所描繪的畫面:黃四娘家門前,是一片花的海洋,少女仰頭而觀,書生低頭吟詩,孩童嬉笑不絕,詩人自己則徜徉在人群中,花海下;看到蝴蝶翩翩起舞,聽著早春黃鶯清脆的鳴啼,不由詩興即發,邊走邊吟。多么迷人的景象!多么愜意的情調!如此優美的早春景象飛進了學生的腦海。此時再讓學生全體起立,閉上眼睛,背起雙手,一起朗誦全文。那是何等的享受!
3.1.2 品位美的語言。古詩表情達意,往往運用夸張、比擬、對偶等修辭手法,語言生動且凝練,讀起來常給人言已盡而意無窮的韻味。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品味,反復推敲,領悟寫法的巧妙。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又可以給學生表情達意提供借鑒。比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冬雪喻春花,構思巧妙,想法奇特,描繪出了邊塞一夜大雪,萬樹掛白的壯觀景象;又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把雪后的群山喻為游動的銀蛇,把雪后的丘陵喻為奔馳的白象,景象壯觀,意象闊大,實在是妙絕;再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作者用社會和自然中現象,揭示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的客觀規律,言簡意賅,又流露了詩人昂揚奮發的情感。這些詩句經學生揣測玩味,必將沉積于學生的精神和靈魂之中,化為學生人格氣質的底蘊。
3.2 在活動中學會創造美。中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形成,應是課內外的有機結合。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更應當重視課外實踐活動。新課程標準為學生推薦了相當數量的優秀詩文。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應大力提倡背誦課外古詩詞,尤其是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更應鼓勵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積累。只要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他們的古詩文素養就會得到提高,他們的健康人格就會逐步養成。我們經常展開以下活動:
3.2.1 開展“每課一詩”活動。自七年級開學始,就借著學生背誦古詩詞的濃厚興趣,要求每節語文課前,全體同學共同朗讀背誦預先抄在黑板上的一首古詩詞。這樣,日積月累,堅持下去,效果就不求自現。
但這次考試并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們應該將目光放長遠,接下來我們將迎接更多的考試。所以,今天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語文學習方法。把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總結的一些經驗方法介紹給大家,希望對以后的學習有幫助。
我今天主要從四個方面講
基礎應用
閱讀理解
寫 作
學習習慣
一、基礎應用
一、 題型:字詞句、文學常識、修辭手法、病句修改、傳統文化、古詩文默寫。
方法:
1.認真落實老師留的作業:不要只埋頭寫,要往腦子里記。
2.平時多練習:找一些課堂重點的練習題,多加練習。
3.認真審題,避免低級錯誤。
二、閱讀理解
1)名著閱讀
步驟:聽-做手抄報-手帳-閱讀原文,認真看書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個西游記評書(在喜馬拉雅里就能找到)
理由:
1、完全符合原文
2、會有補充:名人點評、人物介紹(各個菩薩)、文章知識(熊羆、師徒與五行)
3、個人見解:因為吳先生信佛,所以會有他的個人見解
2)文言文閱讀
多積累常用詞句文言文要弄清楚每個字的詞義,每句話的語意。這是我國宋代著名學者朱熹的讀書經驗。他曾說,讀書須是仔細,逐字逐句,要見著落。前邊的沒有學會,決不急于求后邊的。對于剛開始學習文言文的同學來說,第一步若邁得不踏實,以后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就難以提高。文言文與現代漢語比較起來,它們有哪些不同呢?
1、在句法和詞義上有很大的不同。字字落實,句句落實,就是要搞清楚這種變化,掌握它們之間的差別。例如"亡羊補牢"中的"亡",古代漢語常用的是"失","逃跑"等意思,現代漢語常用的是"死"的意思。讀文言文如果不注意這一點,就會鬧出笑話來,把"亡羊"說成死了羊。
2、一詞多義。因為文言字詞比較少,往往一詞多義,如《木蘭詩》中的"東市買駿馬"中的"市"是"買"的意思,在其它的句子里還有"集市"、"交易"、"賣"、"市井"等多種意思。若不掌握這一點,在閱讀時就有可能讀不懂。再如,白話文里的"父"是指"父親",文言文里的"父"(fǔ)常常是指老翁(一般的老年人)。
3、文言文里的數量詞的用法也與現代漢語不同,我們現在把十個中的九個,叫做"十分之九",文言文卻寫成"十九".一般來說,文言文不用量詞。
4、還有,因為古代字詞比較少,有時古人寫文章時,就用一個同音字或形似字代替要用的字,這個代替的字就叫通假字,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說".
5、文言詞類活用的現象也很多,名詞活用作動詞,動詞活用作名詞,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或動詞,……詞性變了,詞義也就隨之發生變化。
以上這些看起來比較復雜,其實只要在閱讀時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是不難掌握的。這些基本的詞句,在文言文校本上都有涉及,所以,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及時復習,就可以把握文言文的大意了。這樣把文言文轉化成白話文,就可以用現代文閱讀的方法了。
3)現代文閱讀
(一)首先快速整體閱讀全文,找出六要素。讀完全文后,再結合試題仔細閱讀,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
1、現代文閱讀是"還原"閱讀,解題時要遵循"還原"原則。要求還原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觀念,盡可能用原文字詞表達;一般答案都能從文章中找到現成依據。
2、學會看分,分點答題。主觀題一般都是踩點給分,只要要點、關鍵詞答對就能得分。所以,一些文科主觀題的回答可以簡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點,再簡單加以評述。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個點,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為3個點。
3、掌握典型題的答題技巧。比如:
修辭方法的辨析-修辭方法+作用+用意+作者情感
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從段落位置來看,可以有以下三個方面: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總結全文,升華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并與題目相照應等。
三、寫作
作文邏輯
審題——是什么
立意、選材——寫什么
結構、語言——怎么寫
1)審清題目
導語-范圍、主旨、選材
題目-對象、重點
要求-文體、字數
例:本次期中考試
金秋九月,我們告別了美好的童年生活,開始了全新的中學時代(范圍)。我們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第一次(主旨、中心)……
題目:初中,我(對象)的第一次(重點)——
要求:……
2)立意深刻
原則:
1、準確:積極向上、負面事件-正向立意,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2、鮮明:圍繞一個主題,字里行間體現出立意
3、深刻:以小見大-小事件(《散步》)、小人物(清潔工)、小物件(照片)/借物喻理
3)新穎:
1、以小見大
2、舊瓶換新酒
3、逆向思維
4、關注社會聚焦時代
字跡工整:
我這次英語作文涂改太多沒得滿分。書寫很重要。
一位初中老師說:"卷面整潔、書寫規范太重要了,一張試卷同樣的內容,字跡漂亮的和字跡潦草的,評卷過程中如果拉開5分的差距,太正常了。考試因為字寫得亂失分,吃這樣的虧真的太可惜,還是要跟學生反復強調這個事情。"
一位高中老師說:"字寫得好,寫得有條理,確實要緊。在中高考閱卷時,一份清晰有條理的試卷,分數可能要比同樣的內容但字跡模糊的試卷太高出好幾分。"
四、學習習慣
試卷分析
1、整體總結
大家對自己的成績都有一定的期望值,那么,這次考試,你是否達到了期望?名次、成績是上升還是下滑?如果上升,是因為題目適合你?還是同水平的同學出現了失誤?還是你的水平真正上升了?如果下滑,問題又出在哪里呢?
2、知識點總結
知識點的總結是月考考試總結中最重要的一環。有兩種情況很可怕,一是根本不進行總結,那么你下次可能還掉在相同的陷阱里。二是"就題論題"進行總結,這樣的結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個相似的陷阱里。
1)分析思路
① 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
② 知識點的內容是什么?
③ 這道題是怎樣運用這一知識點解決問題的?
④ 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是什么?
⑤ 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
2)技巧總結
① 這次考試你的策略是什么?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有沒有出現先緊后松或先松后緊的現象?
② 有沒有出現填錯答題卡,或者一些很明顯的低級失誤?如果有,你要怎樣讓自己記住這個血的教訓?
③ 具體到每門學科。數學是否因為專注后面的某道很難的大題而沒有檢查前面的題,導致丟了一些不該丟的分?英語聽力是否因為糾結前面的內容而影響了聽后面的內容?等等。
分析錯題
會做而做錯的題
相信同學們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分明會做,反而做錯了;心知肚明很有把握的題,卻沒做對;還有明明會又非常簡單的題,卻是落筆就錯;確實會,答案就在嘴邊盤旋,卻在考場上怎么也回憶不起來了。有時一走出考場立即就想起來了;有時試卷發下來一看,都不太相信是自己答的,當時在考場上怎么會做成這個樣子等等。這類問題是低級錯誤。出現這類問題是考試后最后悔的事情。
1、詳細的分析錯因
是由于審題出現失誤,看錯數字等造成的,那就定義為"審題錯誤";是由于計算出現差錯造成的,那就定義為"計算錯誤";有些錯誤是在草紙上做對了,往試卷上一抄就寫錯漏掉了,那就定義為"抄寫錯誤";有些錯誤是字詞或字母、符號等寫顛倒了,那就定義為"筆誤錯誤"等等。總之,一定要分析的具體、清晰。
2、要定量
就是把這次考試的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分析,統計每種錯誤共有幾處。各科老師都會對試卷進行分析、講評,這非常重要,同學們一定要記住老師講的。
3、定目標
將定量找出的每一種錯誤,設定一個經過幾次要將其減少到趨近于零的目標值。如"審題錯誤",我的目標是七處五處三處零;"計算錯誤",我的目標是五處兩處零等。
4、找出改進方法
比如說:"審題錯誤"是否問題出在著急慌張上或是觀察不夠準確。為什么著急慌張呢?為什么觀察不準確呢?可能是考試方法不當,也可能是心理存在問題或是外界干擾刺激等。對于改進"審題錯題",有一種簡便易行的通用方法"慢審題,快解題".
知識點漏洞。
找不到解題切入點,演算不下去等情況。這類題目往往都是綜合壓軸題,需要有解題能力。那么,如何提升解題能力,來應對不會的題呢?
對于不會的題,同學們首先應該了解自己的基礎知識是否過關?考試的范圍肯定是同學們平時學習的范圍,那么同學們就要找到自己平時聽課過程中,是否漏掉了哪些知識點,或者沒有跟上老師的講課節奏。
那么,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課堂,認真聽老師講課。如果是基礎知識不過關就多記筆記,多總結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