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守株待兔文言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116分)
1.
(8分)給多音字注音在組詞。
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1分)除了學過的這兩則寓言,還有很多寓言故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寓言成語吧!
例如:自相矛盾
________
3.
(2分)找出劃線詞語的近義詞
①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高手
能耐)。________
②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理解
理會
)他。________
4.
(6分)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
①田中有株
株:________
②兔走觸株
走:________
觸:________
③因釋其耒而守株
因:________
釋:________
④冀復得兔
冀:________
5.
(10分)在橫線上填上動物名稱。
________爭________斗
________吞________咽
________假________威
________飛蛋打
________鬼________神
________目寸光
6.
(4分)讀一讀,選擇正確的讀音。
則________
①zhé
②zé
街________
①jiā
②jiē
圈________
①juàn
②zhuàn
纏________
①chán
②cán
7.
(5分)擴句。
①船開得快。
②星星眨眼。
③枝葉展開。
8.
(5分)修改病句。
①小明學習成績好的原因是他認真學習的結果。
②菜園里種了很多蔬菜,有黃瓜、茄子、青菜和西瓜。
9.
(12分)把下面的寓言成語補充完整。
掩________盜________
畫________添________
________假________威
葉________好________
亡________補________
自________矛________
10.
(6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kū
long
quàn
gào
pán
cha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áng
juàn
diāo
zǒu
hòu
hu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2分)下列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宋人/有耕者。
B
.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C
.
因/釋其耒/而守株。
D
.
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12.
(4分)仿寫句子。
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的越多,走得越遠,就越到不了楚國。
仿寫:他的________?越好,________?越大,________?越低,走得越遠,就越________?。
13.
(5分)按《寓言兩則》填空。
他的馬________,趕車的本領________,盤纏帶得________,走得________,離楚國就________。
14.
(2分)給劃線詞語選擇合適的詞義
①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________
A回到家里
B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②首先應當練眼力。________
A辨別東西的能力B眼睛的力量
15.
(4分)多音字組詞。
圈
quān________
juàn________
結
jiē________
jié________
16.
(5分)將下列句子改為陳述句。
①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②難道爸爸的咳嗽和東南風有關系嗎?
17.
(5分)縮句。
①奶奶在水井邊用水桶打水。
②夏天的天氣熱得像個蒸籠。
③寬闊的錢塘江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
18.
(5分)把句子補充完整
①黃黃的葉子像
②紅紅的楓葉像
③金色的田野像
④飄灑的秋雨像
19.
(3分)百字練筆
讀了《守株待兔》,你覺得宋國人會怎么笑話那個農夫?寫出兩三句來。
有的說:“________”
有的說:“________”
還有的說:“________”
20.
(8分)選字填空。
擋
鐺
株
珠
臟
樁
侵
浸
鈴________
________寶
樹________
________濕
阻________
一________樹
________衣服
________略
21.
(12分)形近字組詞。
遇________
悔________
狼________
盤________
叼________
硬________
寓________
梅________
豬________
盆________
叨________
便________
22.
(2分)《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
A
.
每天守在樹樁旁就能撿到撞死的野兔
B
.
等兔子到來的時候有一株花會開
C
.
對于意外的收獲不要心存僥幸
二、閱讀題
(共3題;共17分)
23.
(5分)學了《南轅北轍》,你想對那個要去楚國的人說些什么?
24.
(7分)課外拓展閱讀。
掩耳盜鈴
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著一個鈴鐺,想把它偷走。他明明知道,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響聲就聽不見了嗎?”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沒想到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
(1)文中哪一句話寫出了“掩耳盜鈴”的意思?
(2)《掩耳盜鈴》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
A
.
偷別人的東西時,光把耳朵掩起來是不夠的。
B
.
自己欺騙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C
.
放在外面的東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竊。
25.
(5分)讀課文《守株待兔》回答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再也沒有野兔來過,他的田里已經長滿了野草,莊稼全完了。”
莊稼為什么全完了?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1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閱讀題
(共3題;共17分)
23-1、
24-1、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2、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于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3、道理:
一、 少講多讀,體驗深化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在課標中對閱讀也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也能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操,課堂教學中又怎樣能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讀得“言從字順”,即讀通、讀懂、讀得流利。時下有的課堂學生讀也讀不懂,說也說不出,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泡沫直冒”,歸納段意,提煉主題,完事了,學生一無所知,最基本的字詞讀不準,句子讀不通。“得意不忘性”,就是說得時下部分課堂不注重語言文字及其基本技能的教學,而只講“意”,不清不楚,簡直就是空中樓閣,最后的結果肯定是“高處不勝寒”,學生仍然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準詞語,讀通句子,初步領會詞句的書面意思,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其次,再讀,加深理解,基本能做到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文章中句段的意思,如小學語文版九年義務教材二年級上冊《小鳥朋友》一課中描寫“我”和“大寶”的行為的句子,描寫雛兒的句子,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人與鳥類等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境界,讀懂作者愛鳥的思想感情。可以采取對比讀、分角色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體驗。
最后,讀出“語文味”,具體來說,語文味表現在“動情誦讀”、“精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讀味”中要體現的就是情,做到“情”與“語言文字”的一致性,即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讀出語言文字所囊括的寬度和厚度,如“天高云淡”要讀出在晴朗的藍天上飄著一朵又一朵的白云,看見此情此境所產生的一種開闊、寧靜的思想感情,將此情融入語言文字中,通過自己的口讀出這種境界,這就是“熟讀成誦”的境界,“誦讀”的境界,“詩人的境界。”
二、 少講多議,激發好奇心
小語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去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議”可以說是合作交流,可以說是探討,從自身來看是自身思維爭辯的一個過程,從班級的角度看也是課堂討論,不管怎么說“議”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思,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鮮活的課堂。
“議”中明“義”。如“青翠欲滴”一詞,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借助圖片體現翠綠明亮的葉子上一滴水珠似滴非滴,透明的水珠中折射出淡淡的變換的色彩。引導學生看圖、讀詞、想象,讀出這詞美麗景色的一個瞬間。
“議”中悟“道”。如《小鳥朋友》一課,鳥開始離“我”較遠,在空中盤旋,然后一點點挨近,鳥媽媽飛進窩里,最后我聽見歡樂的叫聲。在鳥行為的變化中體會到什么,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獨立思考,開展小組辯論賽,在辯論中擴寬思路,明白道理。有的學生說:鳥兒與“我”的救護,有了依靠,思想上松了下來;有學生說:鳥兒與“我”和諧相處,是作者愛鳥的體現;有的學生說:人愛鳥,鳥愛人,這世界充滿愛。這是多么美妙的聲音,這就是“議”的作用。
“議”中激“奇”,“出奇不窮、出奇劃策、出奇取勝、出奇無窮、出奇制勝、出奇不意、爭奇斗艷”無不與“奇”掛鉤,無不與“思維獨特”、另辟蹊徑掛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爭議激發學生創造思維,激發求異思維。小學一二年級識字教學方法很多,除了教師教師可以幫學生歸納諸如加一加、減一減、謎語識字、象形識字等外,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實際談談識字方法,可能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方法出現,如結合名字、結合地里位置,自編順口溜等。
三、少講多激,啟迪智慧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說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并有所體,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他。因此作為教師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及時點撥。從聽課的情況來看不少的老師滿意課堂的串講、串問,教師占據了課堂這一主陣地,成了課堂教學的主人,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導致對知識的學習素然無味。
激在關鍵處,引導思考。如二年級教材《巨人的花園》,學生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體會巨人為什么說孩子們就是春天,你想對大家說些什么?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學生肯定會說:巨人原來孤獨、自私、心理難受等,后來體會到要懂得人分享好的東西,心情肯定是高興的、快樂的,然后指導學生用讀來體現這種心情,情與言融為一體,言為心聲。每篇課文都有重點段、重點句,也可以在這些關鍵處,引導學生思考,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激在興奮點,激勵參與。在課堂上,不少學生回答非常精彩,作為教師在學生回答時應該及時肯定,指明方向,如“讀得真有感情”、“你說得很清楚”、“你這個字的音讀得非常準,能給大家再示范一次嗎?”等,通過語言,肯定學生的優點,使學生產生興奮點,從而全身心投入聽課,參與到整堂課中來。
關鍵詞 文化失語;本土文化;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8-0075-03
1 引言
語言和文字是文化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在現代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涵蓋英語語言教學,卻往往忽視了對自身的文化輸入和表達,導致學生對外國文化認識和表達不費吹灰之力,而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和了解表達欠缺。文化交際是雙向的、平等的,英語學習者具備一定的本土文化表達能力,能夠更好地融合中外文化,發揚創新。
2 調查研究方法
研究問題 本研究以泰山醫學院為樣本,對大學英語課堂中全體學生和教師群體的“本土文化失語現象”進行研究,主要回答兩個問題:1)師生群體對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進行英語表達的情況如何?2)師生群體對中國文化失語現狀的表現權重如何體現?
研究方法 研究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發出250份,收回問卷250份,有效問卷245份。研究對象為全體學生和教師,調查對象通過系統抽樣的方式抽查。
為了進一步增強問卷的可信度,研究者隨機邀請5位學生進行當面訪談,每位訪談者接受訪談大約10分鐘,并對訪談者進行錄音,轉化成文字。
研究結果 如表1所示,研究分析發現,大部分學生和英語教師存在文化失語現象,并且現狀表現的權重有差別。學生尤其對傳統節日習俗的英語表達能力不強,對傳統節日英語表達欠缺是“文化失語”的普遍現象,但對我國名勝古跡或地方小吃表達欠缺程度不是很明顯,90%的學生對中國文化作品、儒家文化及詩詞等方面的英語表達欠缺頗為嚴重。另外,10%的教師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失語”現象,尤其對傳統文化作品、儒家文化及詩詞等方面的表達欠缺。
3 文化失語現狀的主要表現
英語學習者對我國傳統節日、習俗的表達 通過前期的問卷調查,得出的結果顯示,英語學習者對我國傳統節日的表達頗為欠缺,最大的困難來源于傳統節日的詞匯量不足,比如對The Mid-Autumn Festival(中秋節)、NewYear’s Eve(除夕)、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重陽節)、Spring Festival Couplets(春聯)、rice dumplings(粽子)、family reu-nion dinner(年夜飯)、Dragon Boat Racing(賽龍舟)、Chinese Valentine’s Day(七夕)、paper-cuts for win-dow decoration(窗花)掌握較少;但對西方一些節日,比如Christmas(圣誕節)、Christmas Eve(平安夜)、Valentine’s Day(情人節)等頗為熟悉,而且興趣比較濃厚。
英語學習者對我國儒家文化等的英語表達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文化初創,到后來逐漸發展成主流地位,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世界興起“漢語熱”“孔子學院”等。英語學習者在學習外國語言的同時,更要對儒家文化有一個很好的了解,充分表達儒家文化內涵,才能更好地交流,如Benevolent Governance(仁政)、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論語》)、Confucius(孔子)、Mencius(孟子)、Hitoshi(仁)、Theory of Virtue(性善論)等。
英語學習者對傳統文化中成語、詩詞、文言文的表達 在英語學習中,漢語是無法用英語完美表達和翻譯的。雖然同屬于語言,英語方便交流,但漢語語境中的藝術美感難以用英語表達出來。漢語具有獨特的韻味,尤其是詩詞、文言文的表達,英語學習者很少或者幾乎不去涉及這方面的表達,如:“The plum blossom incense from the expe-rience”(梅花香自苦寒來);“try to help the shootsgrow by pulling them upward”(揠苗助長);“wait every day under the tree, in the hope that a hare would kill itself by crashing into a tree trunk”(守株待兔);等等。
英語學習者對文學作品、服裝、戲曲等的英語表達 調查結果顯示,大約46%的英語學習者對這方面表達欠缺,本身對京劇等戲曲較為忽視,比如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記》)、The Dream of Red Mansion(《紅樓夢》)、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三國演義》)、Water Margin(《水滸傳》)、cheongsam(旗袍)、a shadow puppet(皮影)等。
英語學習者對本土名勝古跡、美食小吃等的英語表達 對問卷調查中的研究發現,在名勝古跡和美食小吃方面,相比前面其他方面,英語學習者并不是很陌生,只是在地方名勝或者地方小吃方面表達欠缺,如East Wall Island(東壁島)、Float to the Mountain(浮來山)、the can-died sweet potatoes(拔絲地瓜)、spicy chicken cubeswith peanuts(宮爆雞丁)、tomatoes on sticks(糖葫蘆)等。
4 英語學習中“文化失語”的原因探討
現階段教材內容的編寫和課堂導入 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大部分以西方文化滲透為主,很少涉及或幾乎不提及我國母語文化,尤其是對西方一些節日風俗、名人事跡、禮儀規范等的滲透和導入,對我國一些傳統節日、風俗習慣、文化作品等卻少之又少,有的高校或教學單位甚至引進純英語教材,采取“全日制”英語教學模式。系統地講,這對學習英語、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卻無益對本土文化的繼承,往往忽視了對本土文化的導入。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和影響,在英語課堂中仍只關注單純的“語言”教學:單詞的讀音、語法的講解、課文的翻譯背誦。單方向的文化交際,不利于學習者更好地了解和傳播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學習者對中國文化認識的缺失 世界興起“漢語熱”,國內依然“英語熱”。英語在教學中尤其重要,很多學生花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上英語補習班、輔導班,去參加各種英語競賽測試,對國文的學習卻僅僅表現在課堂上,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國文。英語學習者對英語有著較高的學習程度,但對國文很少重視,兩者形成鮮明對比,“本土文化失語”實屬必然。
教師的文化素質和綜合能力 大部分英語傳授者具備較強的英語能力,但在課堂上僅僅圍繞英語語言教學,傳授英語學習者英語詞匯、語法結構、課文導讀等方面的知識,除了對西方傳統文化有適當介紹,很少提及有關中國文化方面的表達。文化失語現象不僅表現在學習者身上,教師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文化失語,使得英語學習者在文化失語方面更加嚴重。
文化多樣性下西方文化的傳播 各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因此,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社會歷史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同樣西方文化也來到中國,并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傳統文化造成沖擊,在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出現“全盤西化”的極端,
文化傳播媒介的發展 隨著報紙、期刊、書籍、廣播、電視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普遍使用,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表現出強大的傳播性和傳播速度,其造成的后果具有破壞性和不可彌補性,網絡文化和各種意識形態的西方文化對我國主流文化和傳統文化造成沖擊。
5 本土文化失語的對策和建議
優化和改善英語教材 大學英語教材中中國文化少之又少,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大綱以后,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要注重中國文化的導入,比如在課外閱讀內容和章節內容方面,都應該相應增添中國文化知識,讓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
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和文化素養 教師是文化的主要傳播者,在傳授英語知識過程中,其思想觀念和教學理念對英語學習者有著極大的影響。在選拔過程中,要注重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而不是單純地選拔具有單方面英語能力的人。另外,可以通過進修、培訓的方式,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英語傳授者也要重視對本土文化的學習和素養,認識到自己不僅是語言的傳授者,還是文化的繼承者。
學習者樹立平等的文化交流觀念 外語學習者是文化交際的主體,承擔著對傳統文化傳播的責任。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同時,要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對本國文化正確、全面地看待。文化之間的學習是平等的、雙向的,長期以來,西方文化總是強勢沖擊其他文化,中國文化被動接受西方文化,卻忽視了文化的平等性和不可替代性。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本民族的意識瑰寶,具有鮮明的獨特性,是任何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學習者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時,也要繼承和發揚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面向世界,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改變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 語言教學就是文化教學,語言交流就是文化交流,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多引入和本土文化有關的知識,注重課外英語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合理利用網絡等媒介的作用 網絡等媒介是不可忽視的力量,西方文化通過網絡傳播等媒介,對我國文化造成沖擊。因此,可以利用網絡的力量,開展網上教學、文化傳媒活動,一些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傳統的、大眾的中國文化,人民群眾和英語學習者喜聞樂見的中國文化,不斷擴大文化的影響力。
6 結語
總而言之,在大學英語學習中,“本土文化失語”現象是英語學習者普遍存在的現象。跨文化交流是雙向的,不管是在教學中還是在英語學習中,都應該重視本土文化的繼承和傳播。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交流,而且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在交流過程中,通過比較的思維模式,有意向地導入中國本土文化,做文化的傳播者,增強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認同。
參考文獻
[1]石志華.從英語專業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反思文化教學: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J].內蒙古大學學報,2012(6):209-210.
[2]韓艷萍.中國文化失語與大學英語教材改革[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報,2013(4):593-594.
[3]鄭然.“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科技視界,2014(8):182.
[4]賈燕.大學英語學習中母語“文化失語”的對策[J].安順學院學報,2014(6):77-79.
2016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總結一
自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來,學校高度重視活動的實效性,周密布置,精心安排,提高教師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使全體教師能夠積極組織,引導學生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形成了人人讀經典,書香滿校園的喜人景象。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明確活動重要意義。
通過召開全體教師會和班主任會議,與教師達成共識,使全體教師認識到:中華經典詩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過深入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們能夠了解、熟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并通過教師基本功大賽,提高教師品讀國學經典的能力,提高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誦讀的水平。每位老師都認識到,通過誦讀經典,學生的語文水平、審美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各方面都會得到普遍的提升,而且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的形成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具體措施。學校德育工作、少先隊與各班級要結合實際,多層次、多形式的開展經典誦讀,把經典誦讀與感恩教育、禮儀規范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強活動教育效果。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讀圣賢書,懷天下志,立君子品,做博雅人。
二、營造良好誦讀氛圍,激發學生誦讀熱情
學校充分利用樓道和教室的空間,用詩文、詩畫的名言佳句裝點教育墻壁。懸掛學生的詩文書法作品,舉行書法比賽。教育環境體現班級特色,重在展示學生閱讀經典的活動成果,包括讀后感、手抄報等等。鼓勵學生家長為孩子訂閱報刊、購買圖書,建立小書柜。大力宣傳,營造濃厚的誦讀氛圍。每天定時朗誦,讓學生感其聲,領其情,通過系列活動,營造濃厚的誦讀氛圍。
二、科學整合安排時間,確保誦讀活動扎實開展
學校根據書香校園建設工作,結合學校的作息時間安排,堅持做到讓學生每天誦讀時間在20分鐘以上。為此,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中合理穿插安排。即每天利用晨誦和午讀時間,檢查學生的誦讀進度,總結交流誦讀的經驗,更可以開展有趣的誦讀活動。
三、靈活運用多種誦讀形式,有效提高誦讀成效
為了提高學生誦讀的積極性,避免單調枯燥的背誦,學校采取多種誦讀方式穿插其間,例如:師生對誦、男女生對誦、接龍讀、擂臺誦、詩詞誦讀大比拼等生動活潑的愉快形式;有時還積極引導學生經典誦讀手抄報,融詩詞、繪畫、書法于一體;有時也指導學生在課外游戲中借用瑯瑯上口的詩文誦讀。本學期還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此次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同與支持,讓孩子和家長一起背誦,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這樣,既鞏固和傳播了經典文化,又提高了學生誦讀的興趣。
2016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總結二
一、指導思想:
在全面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有利于不斷深化學校文化建設內涵,促進師生共同成長;有利于推動構建書香校園的進程,引領和促進師生回歸傳統文化、建設精神家園,使取法乎上、閱讀經典成為師生自然的生活狀態,為加深師生文化底蘊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具體措施
1、誦讀經典的時間:每周的經典誦讀課、每節課前一兩分鐘、每天放學的路隊上、每天中午快上課時間十分鐘以及每周五的早讀時間。
2、具體做法:
學校利用了兩塊黑板,或用詩文,或用詩畫,或用學生親筆書畫的名言佳句妝點學校的走廊、墻壁。教室環境也要求體現班級特色,除了詩畫、詩文,每個班級都辟有詩園,內容多是學生閱讀古詩文的活動成果,有古詩書法展、有讀后感,還有手抄報等等。
(1)課前放學一吟,熟讀成誦。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號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課前一兩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要求每班選一名班級誦讀長,每周將一首詩抄在小黑板上,原則上每周更新一個內容,如果背誦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誦讀長帶領大家課前誦讀,直到上課鈴響;每天中午放學的路隊,讓孩子們背著古詩出校園。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后吟誦古詩都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在紀律上,可以減少學生的吵鬧。回家后還有家長帶領孩子的親子誦讀.
(2)廣播領路,配樂美讀。在每周的紅領巾廣播中,在中午規定一個時間段進行詩文誦讀,每周選一個班為誦讀班,每天由這個班級一個至兩個學生按節律朗讀的要求,配樂誦讀一定數量的古詩,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節律美讀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謂一舉兩得。
(3)板報介紹,提供資料。在每期的校園宣傳欄里,都刊出一首古詩(詞),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詩詞析義,供學生閱讀、賞析、評比。在班級也進行手抄報的展示和評比活動,可以配畫,配字等等,訓練學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種學科進行經典誦讀。
語文教師:讀經是最好的語文教育,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只要學生能熟練背誦,里面的意思自會理解。語文教師不僅要擔任每周的誦經課,平時還要指導好學生的誦經活動。
音樂教師:利用音樂課對學生進行經典誦唱,學校紅領巾廣播站配套跟上服務。
體育教師;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利用體育課游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邊誦唱邊活動的指導。
美術教師: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文化的藝術熏陶,把我國最有名的書畫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國文化藝術的魅力。
班主任:負責該班經典誦讀活動的協調和成果檢測工作。
(5)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三、存在的問題
1、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對朗讀的要求還不夠達到。
2、學生的背誦,還需要老師進行指導,以不至于學生死記硬背,而增加學生的負擔。
3、教師對詩歌的背誦還不夠。
四、改進的措施
1、加強對老師的培訓,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背誦古詩。
2、對學生可以把這項內容設為作業,使學生每天按時按量完成。
2016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總結三
中華古詩文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開展經典詩文誦讀影響深遠,這項活動對于進一步加強學生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深遠的意義。 2010年,我校將誦讀中華經典,打造書香校園確定學校辦學特色,申報了省級《誦讀國學經典古詩文 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課題。從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以來,這項活動以其深厚的內涵,活潑的形式,獨特的魅力,春雨般無聲地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間與個性空間、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為師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嶄新的平臺,逐步形成鮮明的書香校園特色,使我校辦學品位得以不斷提升。
一、建立機制,推進課題實驗的有序運作。
1、建立課題實驗的保障機制 (1)、組織保障:組成了由省縣教科研專家為顧問,學校分管教學副校長為課題組長的經典誦讀領導小組,直接指導各年級組的經典誦讀工作,統籌領導課題的實施。(2)、師資保障: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師資力量,整合教師隊伍,選拔一些語文教學經驗豐富、有一定文化底蘊的教師擔任課題組成員,組建了一支業務精湛的課題實驗團隊。(3)、制度保障:學校制定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實施方案》、《經典詩文誦讀檢測方案》、《經典詩文誦讀要求》等課題實驗的管理制度。(4)、環境保障:設立校園廣播室,開放圖書閱覽室,安裝大電子屏幕,開設班班通校園網絡,購制國學經典誦讀配音光盤。(5)、經費保障:學校將課題實驗所需的經費投入納入了學校年度預算,及時購買有關設備、書籍、音像資料,為課題實驗工作順利開展提供資金保障。
2、建立多層系統的管理機制。一層以教導處為龍頭,選出骨干老師組成課題組成員,共同探討實驗出現的問題;二層以科研處為依托,具體負責實驗工作,整體調控課題實驗,堅持每天按時檢查,每月公布各班誦讀情況,每學期結束考核,要求人人達標;三層以班級為中心,推動課題的研究;四層依托家庭,定期從校外反饋誦讀經典活動結果,確保課題順利高效開展。為了確保經典誦讀正常開展并取得實效,學校制定定查樹的督查辦法。定就是規定每個班級堅持做到每課一吟(各班語文教師堅持課前5分鐘的誦讀經典詩文的訓練),每日一賞、(每天早餐時欣賞經典古詩文十分鐘),每周一導(每周三國文課引導學生鑒賞優秀詩文)。查指的是規定各班黑板報設有每月一書,每周一詩,每日一句專欄;要求紅領巾廣播站每周推出一詩進行賞讀,班級周周考核每周一詩。學校不定時對各個班級每天誦讀情況進行專項檢查,通過現場檢查,定期反饋各班學生誦讀經典活動的現狀,保證誦讀經典詩文的質量。樹就是樹立典型,在全校范圍內介紹經驗和展示成果,使全校誦讀經典活動向良好方向發展。
3、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1)、推行古詩文背誦評級制度。學期初課題組制訂出各年級學生每學期必背和熟讀經典詩文數量要求,期末以古詩考級的形式對全校各班學生背誦古詩文情況進行檢測,語文教師組織申報,對古詩文背誦達到不同數量的學生分別授予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等榮譽稱號,并張榜公布,發給證書、獎品。(2)建立每期檢測制。每學期末對全校各班學生背誦古詩文進行檢測,對達標和超達標的班級授予古詩文誦讀先進班并對相應班級的輔導老師進行物質上的獎勵。
二、營造氛圍,努力創設良好的課題實驗環境。
1、用經典豐富校園文化。為了配合課題組開展誦讀活動,我們精心布置校園的環境,讓校園每一片風景,每一個角落,都點綴著人文景觀,彌漫著濃郁的書香,使學生走進校園到處都可以感受到由書香形成的視覺沖擊和精神陶養。教學樓每層樓的主過道、走廊墻壁上懸掛張貼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古詩文配畫、經典詞句以及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標語,成為散發濃郁人文氣息的書香走廊。校園一側,一道百米文化墻,先秦諸子八家的畫像、經典名言陳列其上,渲染了校園文化氛圍。
我們還提倡讓班級的墻壁充滿書香,讓班級詩意盎然,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經典誦讀樂園和經典知識角,內容是展示學生閱讀古詩文的活動成果,包括古詩文書畫展、經典誦讀手抄報等等。
2、用經典豐富學生生活。 在我校,經典誦讀已經融入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時段,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紅領巾廣播站開設經典誦讀欄目,每天早晨定時播放古詩配樂朗誦,讓學生感其聲,悟其情。每天中午和晚學后,通過大電子屏幕可以欣賞到《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詩文視頻,走進校園,常能看到幾百名全托學生齊聚操場觀看經典古詩文視頻,齊聲誦讀的情景。
3、定期研討,加強教師的培訓學習。開展經典誦讀,教師必須具備較豐厚的國學素養,我們要求從老師做起,身體力行,做好學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動感召學生。學校每學期向老師推薦好書,要求每天堅持閱讀。老師們還通過同伴互助的方式,讓那些熱愛古詩文閱讀的老師帶動身邊的老師一起學、一起教,使教師培訓工作落到實處。
在加強老師自主學習的同時,學校積極拓寬教師學習的途徑。幾年來,學校多次請省教科院劉合榮博士等省內知名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課題組老師遠赴洪湖實小、武漢等多所學校考察學習,參加省市縣舉行培訓學習及研討會,常與縣內實驗學校相互借鑒學習。此外, 圍繞古詩文誦讀校內舉行各類專題培訓,如組織觀看名師錄像課,聽古詩、文言文等教學研究課,開展古詩文課堂教學研討課、古詩詞賞析沙龍等,夯實教師的古詩文底蘊。
三、穩步實施,扎實推動課題實驗的有效開展
1、保證誦讀時間。為了確保每位學生完成每學期指定的背誦數量,課題組統一安排每天、每周的誦讀時間,要求學生每天讀經典的時間不少于20分鐘,早晨利用班班通欣賞經典詩文,課前兩分鐘由班級古詩文吟誦小老師帶著全班同學一同吟誦。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每天老師都要布置相應的古詩文背誦作業,學生利用課后的時間,進行背誦。此外,每個班級每周開設一節古詩文鑒賞課,教師指導學生誦讀古詩,通過配樂朗誦、角色表演等各種方式,促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鑒賞,發掘經典詩文中的美好元素,達到詩文積累、學法引導、復習鞏固的目的。
2、落實誦讀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識特點,把誦讀分年級有計劃地進行,對不同年級背誦的內容做具體規定:一、二年級讀《弟子規》《千字文》《小學生必背古詩100首》1020首;三、四年級讀《三字經》《增廣賢文》以及《小學生必背古詩100首》5080首;五、六年級選讀《論語》、四大名著以及《小學生必背古詩100首》全部篇目等,讓孩子通過長期誦讀經典詩文,受到古典詩文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
3、強化教師職責。指導學生開展誦讀的教師是各班語文教師、班主任,由他們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組織學生誦讀經典詩文,幫助學生弄懂詩文的讀音、大意等。指導教師要按課題組制定的方案組織誦讀活動,不打折扣,不走過場。
4、加強家校配合。通過召開家長會,給家長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向學生家長宣傳國學經典教育的重要性及學校開展國學實驗的相關要求,與家長充分交流溝通,爭取家長積極配合,做到校內導讀,校外助讀,以學校誦讀為本,校外誦讀為輔,鼓勵父母與自己的孩子一起誦讀,增長知識。
四、積極探索,豐富誦讀活動形式
1、創新誦讀形式。誦讀經典課題的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單調的誦讀方法只會使學生喪失興趣,所以我們努力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把做游戲、表演、唱歌、跳舞融入其中,從各個角度幫助學生理解、學習經典詩詞。在實驗過程中,老師們創造性地開展誦讀活動,總結出了多種適合學生的誦讀方法,比如:聯想畫面記憶法、創設情景記憶法、歸類及依法、配樂記憶法等,還通過詩句接龍、詩歌表演唱、古詩句對對碰等等,將平時的誦讀內容形象化、生活化、情景化,用心靈去感悟經典、美文的魅力。
2、開展特色活動。每班每月利用國學課舉辦各種形式的比賽,比賽的形式豐富多彩,有小小擂臺賽,經典詩文誦讀比賽,經典詩文知識搶答,誦讀表演唱,師生對詩,經典詩文書畫比賽等。通過比賽,來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每個班級開設詩園園地,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作詩繪畫、改寫古詩、活用古詩、欣賞古詩、創作兒童詩等活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歡慶兒童節、國慶節、元旦、春節時,各個班級開展了以誦讀經典詩文為內容的慶祝活動。聯歡會上,學生表演了相聲、情景劇、形式多樣,將古詩文誦讀貫穿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以喜聞樂見、趣味橫生的活動形式讓學生直面經典,感悟經典。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會唱的、會畫的、會跳的、會誦的、會寫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學生在享受與經典為伴的吟誦樂趣中,得到啟迪與熏陶。每年學校六一文藝匯演都會出現不同類型古詩文題材的節目,舞臺上孩子們繪聲繪色的吟誦,讓人感受到了詩的意韻,《水調歌頭》在英山電視臺播出、《春江花月夜》上了英山縣2010年春節晚會、課本劇《守株待兔》在今年的藝術節匯演中獲獎。有的古詩配畫,把人引進詩的意境:以古詩為主題的繪畫作品《牧童騎黃牛》、《雪》、《回鄉偶書》獲省、縣級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