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識圖實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b)-0184-01
《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這門課程對于工程類學生來說,是基礎的也是必要的,而對于一進大學就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這需要學生積極調動自己的空間思維能力去理解和思考,這與大家對于其他課程的思維習慣是不一樣的。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課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只有學好了這門課,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后續的課程。
要讓學生學好這門課,可以試著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的時候,就會想要主動地去認識它、學習它和了解它,這樣收到的學習效果無疑比被動的學習好多了。
1 在適當的階段就要開展這門課程的學習
大一新生剛到校園,對任何事物都是感到比較新奇的,包括接下來要學什么樣的課程,能從這樣的課程學到什么樣的知識也是比較新奇的。當新生拿到課本的那一刻,也是他們新奇的開始,因為這樣的新奇,他們有著對知識的渴望和認真,有著學習的濃厚興趣。所以大一上學期就對學生開展這門課程的學習是比較合適的,因為它是學生學習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學、建筑構造等課程的一個必須的基礎。先開展這門課程,可以讓學生有時間來學習后續的課程。本科的學生基礎比較扎實,對于這門課的理解相對于大專的學生要好一些,所以大一上學期就開始這門課的學習是可以的。而一般大專學生的學年是三年,如果到大一下學期,甚至更往后的時間去學習,勢必會影響到對其他課程的學習時間。雖然大專的學生的基礎相對于本科的學生來說沒有那么好,但可以選擇適合的教材來進行學習,所以對于大專的學生大一上學期就開始這門課的學習也是可以的。
2 與AutoCAD做好銜接
大一下學期可以安排學生學習AutoCAD。學習用電腦繪圖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是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這門課的鞏固,也是自己能力的一個提高。如果只懂得用手工繪圖,而不懂得用電腦繪圖,這跟我國社會的發展是脫節的,所以應該合理安排好教學計劃,讓學生成為一個跟得上時代的人,而不是跟社會脫節的人。
3 課堂教學
教師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是學生真正學到理論知識的地方。課堂教學也是一個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地方。相對于以前的教學方法,應該不斷地去尋求一些有利于教學的改變來幫助學生。
該門課關于制圖的部分,其中投影的基本知識和點、直線、平面的投影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生只有把這部分內容吃透了,后面的學習才會容易。所以這部分內容,一定要加強學生的課后練習,讓學生多做課后習題。當學生能夠獨立地把課后習題正確地完成,這對于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是非常有用的。而不能正確解答的同學,教師應該給與這些學生多一些的關心和幫助,從而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制圖部分中的立體的投影、標高投影等部分的內容需要學生用空間思維能力去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帶教學模型到教室給學生觀看,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也可以通過布置課后手工作業加強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傳統黑板教學和現代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也可以借用一些其他軟件如3Dmax、sketchup來繪制空間立體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各種投影圖。
識圖部分的內容,學生需要根據制圖所學的內容去理解圖紙、看懂圖紙,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應用。制圖是基本,識圖是應用。會畫圖重要,會看圖更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能在課堂上能對學生多做一些識圖訓練。教師可以用一些實際的施工圖紙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講解,課堂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識圖技能。
4 實訓
大一上學期的《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不僅要進行課堂知識的傳達,一學期的最后幾周還要進行這門課的實訓課程。實訓是學生對于一門課程學習之后的知識的鞏固,是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鍛煉和體現,是學生學以致用的一個展現。所以說實訓是必要的。實訓一般要求學生使用規定的圖板和圖紙以及其他的一些繪圖工具,按照制圖的一些規定完成實訓內容,最終繪制出符合要求的圖紙,完成實訓課程。而大一下學期的AutoCAD課程同樣需要實訓,是把手工繪圖變成了電腦繪圖,以此提高學生對于電腦繪圖的操作技能,能熟悉使用AutoCAD這一軟件來繪制工程圖。
通過一學期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學習,學生對知識有了掌握;通過一學期對AutoCAD的學習,學生對知識有了鞏固;通過實訓,學生對知識有了應用。最終的學習效果還有待去實踐和考察。總之,要想提高一門課程的學習效果,不僅在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方法,也在于教師的教學和引導,所以,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
對于學生如何提高《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以上只是該課題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體會到的一些經驗和方法,更多有效的方法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去發現、總結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邢紅.專業繪圖軟件在建筑裝飾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9).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熟練運用廣聯達軟件正確計算工程量,并進行招投標文件的編制。我院從08年開設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實訓課程,安排在第四學期,時間為兩周,學分為2學分。從對歷屆畢業生反饋信息看,識讀施工圖并進行工程量的計算是所有從事造價員崗位的畢業生的最基本的技能,而這恰恰是同學們的薄弱環節,不知道如何把學校所學的知識與崗位要求快速對接,拿到圖紙感到無從下手。所以怎樣提高學生們的識圖能力和計算工程造價的水平,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是建筑類高職的專業骨干課程,我院建筑工程系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為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廣泛開展企業調研,請企業的技術人員參與到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課程改革中來。利用遼寧省工程造價行業廣泛使用的廣聯達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整體解決方案,根據圖紙進行真題真做,最總形成工程造價文件。實訓是建筑類高職高專的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計量與計價理論課的興趣,是提高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有利保證。我院開設的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實訓,主要是利用廣聯達圖形算量軟件、鋼筋抽樣軟件和計價軟件進行計量與計價工作。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熟練運用廣聯達軟件正確計算工程量,并進行招投標文件的編制。我院從08年開設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實訓課程,安排在第四學期,時間為兩周,學分為2學分。從對歷屆畢業生反饋信息看,識讀施工圖并進行工程量的計算是所有從事造價員崗位的畢業生的最基本的技能,而這恰恰是同學們的薄弱環節,不知道如何把學校所學的知識與崗位要求快速對接,拿到圖紙感到無從下手。所以怎樣提高學生們的識圖能力和計算工程造價的水平,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課程目標
(一)知識目標:通過實際工程圖紙使學生熟練掌握預算軟件的操作方法、步驟及技巧,能夠將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結構基礎與識圖及預算軟件應用等課程中的重要知識有效結合起來。
(二)能力目標:
1、運用圖紙數據完成圖形算量軟件中基礎、柱、梁、板、門窗、過梁等構件的繪制并匯總計算工圖形程量。
2、運用圖紙數據完成鋼筋算量軟件中基礎、柱、梁、板、門窗、過梁等構件的繪制并匯總計算鋼筋工程量。
3、運用圖形算量軟件、鋼筋算量軟件所得到的工程量,編制清單并運用計價軟件進行計價。
(三)素質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行業社會責任的教育和職業道德的培養,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問題的能力,嚴謹的工作作風、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以及誠實守信、善于溝通合作的優良品質。
二、課程實訓周的內容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是建筑類相關專業的骨干課程,它包含理論教學環節,又要有實踐環節作為支撐。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正真掌握相關知識,具備相應技能。通過理論教學部分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計算工程量、套定額、組合綜合單價等能力。課程實訓是為了加強學生對建筑工程概預算知識的系統掌握。我們采用的圖紙為一個三層的框架結構的辦公樓,具體內容及時間安排見表格。
本實訓課程按項目法進行課程設計,分為三個項目,具體課程設計見下表。
項目一:圖形算量軟件操作
項目二:鋼筋計算軟件
項目三:計價軟件
通過兩周的實訓,使學生具有較熟練操作廣聯達軟件的能力,達到造價員的能力目標。
三、實訓周質量保證模式
建筑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為了滿足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期望,保證課程實訓周的總體質量尤為重要。《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實訓周在教學實踐中建立并實施一套適合的運行模式,明顯提升了實訓課的整體質量和教學效果。
(一)監理完備的資料庫
實訓周需要的資料有工程圖紙、建筑工程計價定額、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圖集等資料。經軟件公司推薦,我院教師和企業相關人員共同選定4套圖紙作為實訓周的基礎資料。機房配備了60臺電腦,能滿足學生上課的需要,并配備了正版廣聯達整體解決方案,配有加密鎖。相關工具書等能滿足2個班同時做課程實訓的要求,初步建立了本課程實訓的資料庫。
(二)分項目教學,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課程實訓在機房進行,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分為“圖形算量軟件應用”、“鋼筋算量軟件應用”和“計價軟件應用”三個項目進行。教師先演示基本操作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圖紙進行練習。并再發一套圖紙做為學生的課后作業,動手能力強的同學還可得到第三套圖紙,做到了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教師在旁邊指導。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其軟件操作技能,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三)強化實訓周紀律管理
良好的組織紀律是保證實訓周順利進行的前提,我院實訓周對學生的管理采取自律與強制相結合的原則,效果較為理想。一般來說,絕大多數學生較重視這個掌握專業技能的機會,能夠自覺的遵守紀律,保證出勤。但為了督促個別組織性紀律性差、甘于落后的學生,實施指導老師點名,督導老師抽查等手段,強制學生到機房接受指導。并使用機房的教室管理系統,讓學生把每節課完成的項目行進提交,既督促學生出勤,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四)要求學生做實訓總結
實訓周完成的同時,要求學生將實訓周過程中的體會、收獲等用文字記錄下來,自擬題目進行總結。通過總結大部分同學能夠從頭到尾系統的梳理實訓周獲得的知識,總結經驗教訓,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指導老師也能從學生的總結中體會學生的動態,為下屆課程實訓周的指導工作積累經驗。
(五)量化實訓周成績評定標準
實訓周成績評定標準為:
紀律及表現占15%;
利用工程造價軟件繪制的圖形占50%;
書面總結占15%;
工程量清單占20%。學生按照成績標準先自評,指導老師再對學生做出綜合評價。
Abstract: Plane Drawing Recognition and Steel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is the basic course with stronger comprehensiveness which is set up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jor. Through the summary of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the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needs of student employment positions, this paper made thinking and summing up o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hoping to train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apabilities, self-learning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nalytical skills of the specific issu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關鍵詞: 平法識圖;鋼筋算量;教學;思考
Key words: Plane Drawing Recognition;Steel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teaching;thinking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3-0055-02
0 引言
“平法”是“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的簡稱,是把各個結構構件的尺寸和配筋等信息,按照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整體直接表達在各類構件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再與相應標準構造詳圖相配構成的一套完整的結構施工圖的方法。在《平法識圖和鋼筋算量》這門課程多年教學的經驗里,對它有了自己的一些認識。
1 建筑工程類專業開設該課程的必要性
近些年來,平法的推廣和應用是我國結構施工圖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它重新規定了結構施工圖的表示方法。對于我們建筑工程類專業來講,學生畢業后只要是從事和建筑工程相關的工作,幾乎都要接觸到圖紙。所以學生在校的學習過程中,這種結構施工圖表達方法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1.1 平法概述 平法的創始人是山東大學陳青來教授,在創立平法的時候,他在山東省建筑設計院從事結構設計工作。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設計任務非常繁重,為了加快結構設計的速度,簡化結構設計的過程,他吸收了國外的經驗,結合中國建筑界的具體實踐,創立了平法。該方法不僅提高了設計效率,還提高了設計質量,大幅度降低了設計成本,特別是國家重新修訂了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即《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和《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隨后11G101系列平法圖集取代了03G101系列平法圖集。這也標志著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平法已經相當成熟,并且成為我國目前現行的具體工程結構施工圖設計的主要方法。
1.2 開設《平法識圖和鋼筋算量》課程的必要性 首先,思維模式要變從源頭抓。由于結構施工圖長期使用的是傳統設計圖紙,思維與認識仍然傳統的模式中。因此,要從源頭把這種表達方法普及,就要從學校抓起、從學生抓起,培養出能夠勝任運用平法表達方式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順利地與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就必須開設《平法識圖和鋼筋算量》這門課程。
其次,鋼筋構造很重要。作為建筑工程類專業來講,學生畢業后無論是以后從事現場施工管理、工程監理還是工程造價工作,鋼筋構造都是一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比如,工程造價來說,鋼筋在工程上是用量多,價格昂貴的材料,鋼筋工程量能否準確計算,直接影響到能否準確計算工程造價。平法識圖主要就是要看懂鋼筋的布置規則,而計算鋼筋工程量又要拿著平法結構施工圖去算的。同理,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鋼筋下料長度的確定和數量的選擇,也是在看懂結構施工圖的前提下進行的。所以,必須開設《平法識圖和鋼筋算量》這門課程,才能讓學生準確的鋼筋算量。
再者,平法本身信息較為復雜和集中。傳統的圖紙簡單直觀明了,有些人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與培訓,也有能看懂圖紙,按照自以為是的的方法進行鋼筋算量。平法采用標準化的設計制圖規則,結構施工圖表達國家化、數字化、符號化,單張圖紙的信息量高而集中,這也增加了讀圖難度。讓學生自學或者偶爾培訓講座是很難達到學會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的目的。必須開設《平法識圖和鋼筋算量》這門課程,才能讓學生準確看懂圖紙。
通過《平法識圖和鋼筋算量》的學習,可以提高同學們的專業技能,就業后能加快學生適應、勝任本崗位的角色。在當今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讓我們的學生畢業時多一些就業的籌碼顯得尤為重要。
2 教學實踐中教學方法的分析研究
《平法識圖和鋼筋算量》這門課程具有抽象性、專業性、實踐性等特點,特別是對于部分高職院校同學生源多樣化的現實,部分同學學起來感覺不是那么容易,但是它又是建筑工程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后繼課程的學習起到重要的作用,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對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方法進行了總結。
2.1 課程教學設計 本課程的總體教學設計采用1本教材+3本圖集(11G101)+1套完整的平法結構施工圖紙(本校的某棟教學樓),教學部分分為梁、板、柱、墻及基礎5個模塊,每個模塊進行3個階段教學。
第一階段,講授該構件平法識圖的基本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該構件平法的意思表達。基本教學思路是:先對該構件的平法表達通例進行講解;后結合課本所給例題進行識圖練習,掌握各個數值及符號的意義;最后結合完整的平法結構施工圖紙進行對應類型構件識圖訓練。
第二階段,講授該構件鋼筋構造的基本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該構件平法的意思表達的同時根據平法結構施工圖紙,對該構件進行鋼筋翻樣。基本教學思路是:通過以前學過的課程,利用多媒體等手段明確該構件具體實物,通過該構件的受力特點及作用用途分析鋼筋所放置的位置及形式;明確細部構造(比如起步距、保護層、端部錨入長度、向跨內延生長度、搭接長度等等),繪出不同種類鋼筋的“鋼筋分離圖”;最后結合完整的平法結構施工圖紙進行對應類型構件繪制“鋼筋分離圖”訓練,為鋼筋的算量做好鋪墊。
第三階段,根據第二階段講授的“鋼筋分離圖”,針對實際工程進行施工圖的鋼筋算量。基本教學思路是:在“鋼筋分離圖”的基礎上,進行鋼筋算量,這時的“鋼筋分離圖”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已知間距求根數”和“已知線段求長度”進行思路轉化,把工程問題轉化為基礎數學問題;最后結合完整的平法結構施工圖紙進行對應類型構件鋼筋算量練習。
這種方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也體現了高職院校以“理論夠用,注重實踐”的宗旨。所以,本課程的項目教學瞄準了崗位需要,圍繞真實的項目圖紙為中心進行教學。
2.2 課程教學方法
2.2.1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 運用多媒體、互聯網和數碼攝像等技術手段,將《平法識圖和鋼筋算》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及構造要求制作成教學課件,通過豐富生動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增加直觀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如在KL鋼筋構造時可以將KL鋼筋構造的實物圖片和KL構造鋼筋的演示動畫相結合,讓學生有直觀的視覺認識,這比只拿著書講半天要強的多。在直觀認識的情況下,對構件鋼筋構造進行理解和歸類,就顯得容易一些了。
2.2.2 繪“鋼筋分離”圖 利用1套完整的平法結構施工圖紙為輔助資料。從中抽取用平法表達的梁、板、柱和基礎構件結構施工圖作為實例,從中抽取每一種類型的鋼筋,依據平法圖集確定出每種鋼筋的構造形式。讓同學把每種鋼筋的構造形式用線段畫出來即為鋼筋分離圖,而不是急著算量。在進行過多次“鋼筋分離”練習后,再計算其長度和根數即算量。其中框架梁、樓板、框架柱(中柱和角柱)、筏形基礎主梁和筏形基礎底板各舉一例。
2.2.3 采用現場教學法 不少高職院校由于實訓條件的關系,實訓室還不能完全完成對建筑結構的認識,但是可以到施工現場進行教學。把“教室”設在工地,聘請有經驗的企業技術人員為學生現場指導,使“教、學、做”融為一體。如框架結構梁、板、柱的配筋構造,請結構工程師現場教學,可讓學生對構件的配筋有更直觀的感受。不少同學還主動和施工現場的工人進行交流,了解鋼筋翻樣下料的工序,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各個構件鋼筋構造的認識,以真實的作業環境感染學生。
2.2.4 自制“簡易模型” 對于某些構件,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很不容易直觀感受,并且在施工過程中要及時掩埋和隱蔽,很難見到實物的。比如條形基礎加腋部分構造,就是不少同學比較陌生的。針對此類情況,在利用對媒體教學的同時,為了更好的給同學一個直觀的認識,要求同學分組自制構造模型,并且一次為一次作業。同學們都能夠利用生活中的各類包裝紙盒,大致按比例能把條形基礎及其加腋(水平加腋和豎向加腋)部分表現的很直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增強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動手能力。
2.2.5 分角色模擬圖紙會審 在課程教學將要結束的幾周,留出一定的教學時間,運用一套完整的平法結構施工圖紙,進行綜合模擬圖紙會審。按計劃把班級同學分成不同小組,讓各小組扮演不同的建設參與單位的角色,即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比如讓學生模擬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的一次圖紙會審。通過角色扮演,同學們在模擬會審的過程中,對圖紙進行全面交底,加強平法識讀綜合能力的同時,也使學生了解了圖紙會審的目的、職責和程序,進一步提升了本專業職業技能。通過分角色模擬圖紙會審的情景可以使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
3 小結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特別是11G101圖集的大力推廣的今天,不少高職院校適應時代的要求,把《平法識圖和鋼筋算量》作為一門核心課程面向工程造價、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建設工程監理等專業學生進行講授。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些教學方法用于本課程的教學是可行的,這些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擇業競爭力,使學生在教學學習中提前進入職業崗位工作狀態,為學生后繼學習和將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11G10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2011.8.
【關鍵詞】建筑工程識圖 教學改革 教學設計
一、課程特點
課程特點是依據課程性質所確定的,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對知識的要求是“夠用為度”,而教學內容以應用為目的,課程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建筑工程識圖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專業基礎課,基礎性、技術性和實踐性都很強。該課程在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應用作用,例如對于工程造價專業而言,識圖課程沒有學好的話,后面的工程概預算課程就會遇到很大困難;進而影響到學生將來就業能力及個人發展空間的大小,因此說建筑工程識圖課程的技術基礎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對一個學習專業工程技術的學生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課程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空間思維能力,這往往是通過學生對工程圖樣的表達、分析、推理過程以及動手作圖實踐而逐漸培養起構形、表達、讀圖、制圖等四個方面的能力,所以說本課程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二、教與學的矛盾
也許會有很多人認為像建筑工程識圖這類專業基礎課好教,就是教學生讀讀圖、畫畫圖而已,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對于初次接觸工程類課程的新生來說,投影體系的建立、各種標準規定緣何而來?圖樣繪制、閱讀方法與規律又是如何等問題讓他們摸不著頭腦,理不出頭緒。以往的教學方式都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先上理論課再上實訓課,沒有考慮到理論與實訓的緊密結合,教學效果差。學生普遍反映畫法幾何部分也就是投影原理等相關理論知識部分枯燥,不易理解,空間想象力缺乏;制圖規則部分要點太多,一條一條的記不住,即使學的時候記住了,到畫圖時又忘了一大半,有的學生能自己翻書查閱,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只是自己胡亂猜測大小比例等。另外,學生喜歡實踐作圖時間,但也存在問題,集中畫若干張圖反映比較累,而且畫圖前老師講解時不認真聽,自己拿來就做,遇到問題不懂不會也不問。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學生相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更善于形象思維,喜歡動手實踐,不喜歡傳統的說教。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需要更多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來獲取知識。所以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識圖課程改革要結合高職學生的這些特點進行教學設計,不能只看設計者的思路,更要看受教者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內容的整合
建筑工程識圖課程的首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繪圖和讀圖能力,這對于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來說是一項主要技能和綜合素質。所以,在教學內容處理上,應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培養學生識圖能力為重點,精簡繁雜的理論分析,以必須、夠用為度,實現掌握概念,強化應用與動手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學要求。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畫法幾何、繪制施工圖和計算機繪圖三大部分,在課程標準的制定過程中應與專業特點相適應,合理地將以上三個部分內容進行優化與整合,并與后續課程有機地銜接,合理進行教學情境的設計。將畫法幾何部分內容融合到施工圖繪制中,通過組合體的識讀與繪制、建筑施工圖的識讀與繪制、結構施工圖的識讀與繪制等教學情境的實施,學生在實踐作圖過程中掌握相關的投影原理。在手工繪圖完成之后進行計算機繪圖部分,也分為上述三個情境,學生在完成繪圖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軟件操作命令,建立“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另外,在施工圖的識讀與繪制之前增加認識實習環節,讓學生對建筑工地、建筑構件實物及施工圖有直觀的認識,從而能將“物”與“圖”聯系起來,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進
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對建筑工程識圖課程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提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進行合理地教學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對于一些學生易懂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啟發和討論式教學,提出任務目標,讓學生積極參與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例如在實施“組合體的識讀和繪制”教學情境時可以采用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先用堆砌模型方式將形體化抽象為具體,然后再根據自己所建立的組合體進行繪制,這樣,學生在堆砌模型和繪制的過程中,能牢固掌握立體與三視圖的互相轉換,提高了空間想象能力,而且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隨著信息化教學設計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網絡技術在建筑工程識圖課程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將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教學軟件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每一種媒體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例如運用AutoCAD、PowerPoint等軟件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教學,由于多媒體的圖、文、聲、像并茂,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更以其清晰的視覺形象讓學生有強烈的感官認識,有效地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尤其是多媒體課件中動畫和視頻短片的引入,更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增加計算機繪圖教學內容,教、學、做同時進行,使傳統教學內容與計算機繪圖教學完全融合。此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已經成為可能。學校可以利用已有的校園局域網,建設相應的網絡課程,制作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材、習題、案例、圖集等網絡課堂資源,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同時開辟網絡學習論壇供學生、教師交流,及時反饋課程信息,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五、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的評價方式是期末閉卷考試以及學生提交的平時作業等,這樣很難準確、全面的反應學生的學習效果及人才培養方案中所要求的各項能力的掌握情況,因此需要不斷完善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使之更合理、更科學。因此,教學評價應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與改善教師的教。學生的期末成績可由兩部分組成:考核和考試成績,考核、考試各占50%。考核部分包括出勤、課堂表現、課堂技能、團隊評價、提交階段性成果;考試部分包括理論考試和操作考試,理論考試以筆試為主,操作考試以上機操作為主。這樣,理論與實踐結合,手工作圖與計算機繪圖融合,通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對學生知識、技能和能力進行綜合考核。
另外,可以定期舉辦學生工程制圖技能競賽等活動,一方面能夠檢驗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程度,另一方面通過競賽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展示自己的風采,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并且可以和后續的課程如房屋建筑學的課程設計相結合等,對于競賽結果可以綜合考慮到課程的成績評定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結束語
建筑工程識圖課程的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應根據高職識圖課程的特點,并綜合考慮高職學生的認知能力、素質層次等因素,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專業目標與能力要求,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主動性,挖掘學生潛能,進而提高建筑工程識圖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按照以上分析思路,確定出建筑設備安裝教學目標以及課程定位。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可以分解為以下三項:
(一)知識目標掌握建筑設備系統的組成、原理、分類、特點,掌握各類系統的布置原則與安裝規范。
(二)能力目標能識讀建筑設備施工圖,能完成建筑設備安裝組織和施工;能解決建筑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土建與安裝的協調配合。
(三)素質目標樹立協調配合、團結合作的觀念、養成嚴謹踏實、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培養創新意識。該課程定位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一門專業必修課,前導課程有建筑識讀與構造、建筑結構與識圖,后續課程有施工組織與管理。一方面該課程在專業學習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另一方面對專業核心課程起到鞏固和支撐作用,有利于學生將來的職業遷移和可持續發展。
二、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課程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建筑設備安裝內容不再是簡單的水、電、風三部分,其內涵和外延都得到擴展,包括了建筑給水、排水、中水處理、熱水、小區給排水、消防、建筑供暖、通風空調、建筑照明與供配電等多方面的內容,簡單的水電知識已經無法完成現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教學內容繁多而課時量有限,一般建工專業該門課的課時量約為60-80課時左右,因此必須以“適度夠用”為原則[3]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本課程學習內容以職業崗位能力為切入點,按照安裝工程施工特點將整個教學內容劃分為6個大的教學項目,依次為建筑給水系統安裝、建筑排水系統安裝、建筑消防系統安裝、建筑供暖系統安裝、建筑通風空調系統安裝、建筑電氣系統安裝。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和安裝工作過程將每一個教學項目分解為具體的工作任務,整個課程6個教學項目可分解成24個工作任務。以第一個教學項目“建筑給水系統安裝”為例,該項目可劃分為建筑給水系統分析、建筑給水施工圖識讀、給水系統安裝、給水系統驗收與成品保護四個工作任務。結合完成工作任務所需專業知識和能力來確定教學具體內容,例如建筑給排水系統分析這一任務的教學內容包括建筑給排水系統的組成、系統的工作原理,給排水附件和器具,系統的設計與設備、附件的選型。表2是對整個建筑設備安裝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分解。
三、教學方法設計
針對繁多的教學內容,應“因材施教”,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此處的“材”,一為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靈活采用任務驅動[4]、案例分析、啟發式、討論式等多樣教學方法;二為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適合于本專業本階段學生學習狀況的教學方法。沿著將教學內容重組為6個大項目,每個教學項目劃分為若干個教學任務的思路,可以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的方法。以“建筑給水系統施工圖識讀”這一教學任務為例,開展教學任務前先確定教學目標,然后按照任務布置—任務分析—任務實施—拓展訓練—總結評價這五個步驟進行教學組織。具體步驟為:
(一)任務布置提出案例,要求學生識讀《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實訓樓給水系統施工圖》。教師簡單介紹工程概況,學生搜集查閱相關建筑外網供水情況、建筑構造特點、建筑內部供水需求等內容。
(二)任務分析首先分析給水制圖規范,然后結合圖紙實地參觀,分析本建筑供水方式、供水系統的組成。
(三)任務實施1.分組分析討論。將學生分為三個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區域的供水圖紙識讀任務。2.代表發言。每個組將各自的識讀內容進行闡述。3.糾正補充。其他人對發言人的內容進行更正和補充。4.互評與點評。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在這一階段要控制課堂節奏,適時就有爭議性的問題作出專業解答和補充,必要時在黑板上列出討論的內容提綱,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重難點。
(四)拓展訓練1.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整棟樓的給水系統試圖報告,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2.學生完成識圖報告后進行自評,教師根據報告的完整性、準確性、邏輯性給出成績。
(五)任務總結總結內容包括識讀的方法與圖紙內容,學生總結,教師點評。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設定好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后,需要合理安排教學進程。在教學進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可環環相扣,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以“建筑給水系統安裝”這一教學項目為例,首先在多媒體理論課堂上講授“建筑給水系統分析”,緊接著在實訓室進行“給水管材、附件、供水線路的認知”實訓;然后在理論課堂上講授“施工圖識圖”方法,再進行“給水系統識圖”實訓;最后針對施工安裝這一環節,在多媒體教室完成“施工準備要點”“安裝工藝流程與驗收規范”的理論教學,再完成“給水管道加工”“水表閥門、管道安裝”“水壓試驗”等實訓內容。
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