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效課堂模式

      高效課堂模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效課堂模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效課堂模式

      高效課堂模式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要求

      一、高效課堂

      (一)高效課堂的含義。《新語詞大詞典》對高效的解釋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種教學實踐模式。真正的高效課堂就是師生利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收獲。高效課堂,又叫展示性課堂,又叫開放性課堂。高效課堂的核心是“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高效課堂的理念是追求學會、會學、樂學,立足學會,激發興趣,培養能力,形成智慧。通過改變課堂教學方式,發揮45分鐘的時間效能,向課堂教學要質量,盡可能把學生從時間+汗水的應試模式中解救出來,實現課堂真正意義上“質”的提升。

      敢于把學習還給學生,敢于把課堂交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舞臺我表演,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我參與,我快樂,我收獲。

      (二)高效課堂的教學要求。怎樣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課?美國心理學研究表明,看一遍的收獲是10%;聽一遍是20%;說一遍是70%;動手做一遍是90%。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增加學生說、學生做、學生互動的時間,人人參與,個個發言,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高效課堂的教學要求主要是三講三不講。“三講”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這些應該在課堂上集體講解,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三不講”是:學生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三講三不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讓教學內容更有“彈性”,也容易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高效課堂的教學原則。高效課堂的最重要教學原則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所謂“先學后教”,就是學生提前自學課本,并完成導學案,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積極的思考或操作,讓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每個學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進行超前學習,學生獨立學習在先,教師課堂教學在后,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結合他們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和疑惑所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自覺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激情討論、規范展示、精彩點評、大膽質疑,聚精會神聽講,開動腦筋思考。

      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的定義。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學習而使用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孔子說的“因材施教”,教師在不同課堂以及對待不同學生而采取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會取得更好的效果。美國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實際教學模式并不是一種計劃,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太具操作性,從而失去了理論色彩。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因此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于實踐,是對一定的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于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并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三)我國近幾年出現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山東昌樂二中的“271”模式、山東兗州一中的“循環大課堂”模式、江蘇灌南新知學校的“自學?交流”模式、河北圍場天卉中學的“大單元教學”模式、遼寧沈陽立人學校的“124”模式、江西武寧寧達中學的“自主式開放型課堂”、河南鄭州第102中學的“網絡環境下的自主課堂”、安徽銅陵銅都雙語學校的“五環大課堂”、山東平邑一中的“學案導學”,我校的“六步驟”教學模式等等,層出不窮,五花八門,讓人難以借鑒和學習。

      高效課堂模式范文第2篇

      高中新課改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強調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三維目標的統一,體現課程目標的完整性、全面性; 重視學生有差異發展,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權,分設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實行模塊式、“走班制”教學和學分制管理; 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體現評價的過程性和綜合性。

      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之一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一、目前中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中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沒有學習目標,學習手段和學習方法落后,沒有系統總結知識的能力,總體缺乏自主性,普遍表現出“不要學習”“不懂學習”“不會學習”的傾向,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習積極性不高

      很多學生對學習的認識不到位,看不到學習對自身成長的意義。因此,也無法找到支撐自己學習的原動力。整個學習過程是在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強行推動下被動進行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學校和教師的任何教學安排都持排斥的態度,不愿意主動配合并參與教學過程。

      (二)學習習慣養成較差

      大多數學生缺乏對學習的整體安排和打算,沒有建立完整的學習體系。很多學生甚至到了高年級時還不清楚最基本的學習環節,每天只是以完成老師的作業為主要任務。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既找不到重點、難點,也不知道哪里是知識點,即使自己發現了問題,也不會及時的去問。作業雖然做了,但不知對錯,等到老師批改以后發下來,早已事過境遷。碰到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逐漸形成知識缺漏,埋下知識“地雷”,嚴重影響學習效果。長此以往,學生養成了只跟著老師走的習慣,成了老師的一顆棋子,很難真正成為一個自主學習者。

      (三)學習方法不懂

      古人說過: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學習也是這樣,每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都需要講究一定的學習方法。但由于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計劃,無方法,死記硬背,長期進行題海戰術、疲勞戰術,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熱情、充滿反感。所以不可能積極主動地去反思和總結學習方法,這反過來使得學生學習的過程變得沉重而無趣,這是中學生較普遍存在的惡性循環。

      (四)自我反思和總結能力差

      只有明確自己的實際狀況,才能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學習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促進學習過程的良性循環。但很多學生卻缺乏自我反思和評價的能力,對自己的狀況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分析,甚至有相當多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很少進行反思和小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很多時候無法把握自己學習的方向,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主動性。

      (五)溝通和合作能力差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提高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其中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是貫穿始終的要求。但事實上,很多學生最缺乏的就是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在家與家長沒有溝通,在學校里與老師沒有溝通,學習上與同學沒有溝通,這樣就使得學習過程變得孤立無援,從而阻礙進步。

      (六) 學習偏科。對于某一學科沒有掌握其學習規律,由不會學,進而有畏懼心理不想學,從而導致惡心循環。

      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教育的促進者。他的角色行為更多是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良好氛圍,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學習熱情。實踐新課程的真正主體應該是學生,在轉變觀念的基礎上,作為一名學生應該主動實踐,用行動來促使自身角色轉變,成為一個真正符合新課程要求的自主學習者。換句話來說,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務必要實現高效,著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新課改下高效課堂模式

      首先,確定課型。依據高中教材內容、學習目標和高考實際,我們可將高中的所有課程歸結為三種類型: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每一類課有固定的教學過程和環節。

      新授課分為學、研、展、教、達五個環節。“學”指的是學生自己預習和學習基礎知識;“研”指的是學習小組討論和師生討論;“展”指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展示,主要采用學生講的模式;“教”指的是學生點評和教師點評,其中學生點評旨在糾錯,教師點評旨在拓展和拔高;“達”指的是實現學習目標。教師充當提示和引領的角色,學生充當學的主體角色。教師發言時間要少,點評要精,組織要靈活多樣,關注中下學生。

      整個環節的開展以講學稿為依托,以優質的講學稿充分體現五個環節的具體要求,以問題的形式呈現五個環節的具體內容,以便學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從。

      復習課分為知識再現、反饋整合、鞏固拓展三個環節。“知識再現”是把單元的學習重點、難點、亮點再次呈現給學生;“反饋整合”是將單元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個性化;“鞏固拓展”是教師對基礎知識通過生活化、能力化進行提升訓練。前提是教師對學生學習存在的共同問題有一個正確的把握。

      講評課分為糾錯、求助、整合、點撥、變式五個環節。此類課主要指的是對學生單元測試、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等與試卷有關而設置的課型。“糾錯”指的是教師指出學生試卷中錯誤率較高之處;“求助”指的是各學習小組整理本組組員試卷中的錯誤之處;“整合”指的是各小組合作解決前面指出的問題,并當堂展示;“點撥”指的是教師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的指引;“變式”指的是教師對已解決問題的變樣發問,以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三種課型教學過程和環節的開展,依托講學稿來進行,“講學稿”是保證課堂有序進行的載體。所以學習目標要做到面向中下學生、考慮中下學生、關注中下學生,又不失知識的基本要求,整個課堂要鼓勵有意讓中下學生積極參與。

      特殊情況,如語文的作文課、英語的寫作課,仍然采用講學稿。有寫作的基本知識要求、寫作范文欣賞、寫作指導注意事項、寫作練習,教師要批閱,學生要反思。把寫作練習當成真正的練習,讓學生實踐。

      三、科學合理的講學稿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講學稿”由各年級各學科的備課組長負責,由組員編寫,再經集體討論,最后形成定稿,必須實現周前完成定稿,否則影響課堂教學的開展。由學校文印室負責學生和教師講學稿的打印,保證每生每節課有講學稿。課堂結束后學生上交講學稿,教師要做到全批全閱,并分析學生講學稿當中出現的問題,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問題,鞏固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在導學案中要寫好自己的教學反思。

      講學稿分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法指導,學習過程、學習研討、鞏固延伸六個環節,知識點和檢測試題要并舉,且符合學生實際。強調學生注重講學稿的預習,教師在課堂上要利用講學稿分組檢測預習情況。講學稿的要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的設置,盡可能的讓學生組內完成,然后通過學生展示檢測學習情況,對普遍的問題和難度大的問題教師要做好點評。與此同時一定要讓學生做好學習筆記(每科一本),記錄學習過程中有價值、有創新的知識和題型,并用深色筆標注典型知識,當然學習筆記也可以記錄課外閱讀和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東西,這樣的話講學稿和學習筆記就成了學生的寶貴資料。

      高效課堂模式范文第3篇

      關鍵詞:優化課堂;打造高效;教學內容

      一、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一)備課求“實” -----預設、生成,相輔相成

      為一名教師,在備課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準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因此,必須明確編者意圖,明確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知識塊在整個單元、整冊教材、整個學段所處的地位、作用。每節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都做到心中有數。當然,教材是專家編的供學生學習的材料,內容單一,片面,所以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將相關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教材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我們需要科學重組教學內容,大膽的改造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為生所用”。

      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也不是按部就班,連說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語都預設好,甚至將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時,過度強調現場生成教學,可能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去完成預設的目標。有效的預設應促進課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師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做了這樣一個預設:他出示課件,向學生饒有興趣地介紹長城的結構。后來評課時有人問他為什么做這樣的預設,他支吾地答道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長城的構造。像這樣的預設就屬于無效預設或低效預設,不能完全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不能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們讓學生在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的長城的各部分,如:城墻外沿、垛子、t望口、射口、城臺等,并在圖上注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長城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進而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情感思維的形成,這樣才是有效預設。

      (二)課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確保課堂教學高效,才能帶來教學質量的高效。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特征選擇教學方法;根據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依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依據時間標準選擇教學方法。

      (2)活躍的教學狀態。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學和練,學習目標由學生確定,過程讓學生參與,問題讓學生提出,內容讓學生總結,方法讓學生歸納。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促進者,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二、構建高效課堂的意義

      (一)高效課堂的構建,使原來死氣沉沉的傳統課堂煥發了勃勃生機

      傳統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是“灌輸――接受”,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高效課堂采用新理念,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發言,談感想、談收獲。新理念讓學生在“聽中學”、“看中學”、“想中學”、“議中學”、“演中學”。這就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處于主動狀態,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關注的是學生的一切,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高效課堂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了學生能力。

      (二)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增強了學生的自信

      “做中學”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學”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議中學”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答能力,“演中學”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是潛移默化的。

      三、構建高效課堂對教師能力的要求

      (一)高超的課堂導學能力

      高效課堂中的教師更為關注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學會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師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板書也許是學生來寫,總結也許是學生來說,但這依然是一堂好課,一堂學生“學”得好的課。

      (二)準確地教材把握能力

      高效課堂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必定會引發學生形形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儲備豐富的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圍的知識,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靈活的課堂管理能力

      無法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參與,熱鬧又是課堂紀律的大敵,如何能讓學習在“熱鬧”中“有序”地進行,取決于教師課堂管理能力。

      (四)機智的課堂環節把控能力

      環節的設計能力要求教師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設計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以便隨學生的表現來靈活調整,這取決于教師的隨堂機智。

      四、存在不足及困惑

      (一)課堂活動 要求容易養成難

      高效課堂讓老師少講,學生多學、多說;老師先不講,只是告訴學生學習的方法和內容,學生要將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索取,學生要動起來,還要在同學面前講出來。學生要從過去的觀眾變成演員、當事人,要重建一種新的課堂秩序,要克服人類最大的弱點“惰性”。學生的規范變成習慣,需要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做,需要老師堅持點評,采用合適的評價。讓學生發生質的飛躍這一過程需要長期的培訓。

      (二)課堂展示 參與容易精彩難

      高效課堂模式范文第4篇

      一、導學案的編制與使用

      1.教師提出自學的要求

      教師對學案的設計,應從教材的編排原則和知識系統出發,對教材和教參資料以及自己所教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合理處理教材,盡量做到學案的設計重點突出、難點分散,達到啟發和開拓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盡量一課時一個學案,以便控制學量,使學生明確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有啟發性。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應作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應有層次性、梯度性。問題設計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4)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學生自學教材,完成導學案中的有關問題是學案導學的核心部分

      這要求教師將預先編寫好的學案,在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同時,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告訴學生導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內容應注意知識前后聯系才能解決等等,讓學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做好記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

      總之,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其實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

      3.討論交流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只需一帶而過,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達成共識。而學生在討論中不能解決或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應及時匯總,以便在精講釋疑時幫助學生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學案,針對學案中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義,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精講釋疑

      精講釋疑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

      教師在精講過程中,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精講的語言、內容要精。

      其次,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應根據學生自學、討論交流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展開。

      再次,精講應具有啟發性。學生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生自主解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另外,教師還應對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提出的具有獨創性的問題給予表揚,而比較幼稚的問題不應譏笑、挖苦,以保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5.練習鞏固

      這是學案導學的最后一個環節。練習的設計應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

      在練習問題設計時,應注意多設疑,在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中,使學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識,增強學習能力,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練習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低年級的學生應側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高年級學生應把側重點放在能力的培養上。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讓學生通過練習既能消化、鞏固知識,又能為教師提供直接的反饋,以便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給予指正,做出正確的評價。講評時應把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難點上,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學案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上課前發給學生,學生預習后,教師要批閱一部分“學案”,根據學情再次進行課前備課。

      2.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五讓”:教材讓學生自讀;知識讓學生探索;問題讓學生解決;結論讓學生概括;體系讓學生構建。

      3.教師在教學中對“學案”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選、精講、精練、精批;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

      4.要求學生要根據“學案”的內容進行課前預習;課堂上注意總結學習規律及“學后記”的填寫;課后注意“學案”的歸類整理,裝訂成復習資料。

      三、“學案”使用的誤區

      “學案”作為課改的新產物,在研究和實施過程中難免存在認識和操作層面上的誤區,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三種:

      1.以教案定學案

      教師在處理學案和教案的關系上,改變不了傳承多年的觀念――教案中心論。他們往往是在編寫教案的基礎上,再根據教案來預設學案。

      2.學案就是練習題

      學案是學生的學習方案,這一點老師們都能理解。但是,就在他們預設學案時或拿到學案后,都會產生這樣一個誤解――學案就是發給學生做的練習題。

      3.學案每個人必須都按時完成

      高效課堂模式范文第5篇

      關鍵詞:教學模式;高效課堂;有效備課;有效教學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現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談談對“變革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幾點認識。

      一、有效備課是前提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一輩子都在備課。”的確,有效備課、優化備課環節對我們教師、對我們的學生和課堂顯得尤為

      重要。

      1.立足“三維”備教學目標

      立足于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一經確定,我便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指針與精髓,整個教學活動都圍繞這一目標展開,教學內容的增刪、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環節的銜接都始終如一地為實現既定教學目標服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與技能得到增長,情

      感得到體驗,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2.善抓“題眼”備教學思路

      如,在備《永生的眼睛》這一課時,我并不急于搜集課外資料和教學參考書,而是認真“啃”教材,鉆進去,最終抓住“驕傲”一詞為“題眼”,進行課堂構建——溫迪為誰感到驕傲?

      3.精雕細琢備教學過程

      備教學過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教學結構化,精雕細琢地對教學時間、情境創設、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進行科學化的總體設計和規劃,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習收獲最大化,深刻感受學習經歷,體驗緊湊而快樂的學習過程,提高教學效益。

      4.修正完善寫教后反思

      上完課是課堂教學的結束,但對備課來說,并沒有結束。蘇霍姆林斯基課課都有錄音資料,以便教后聽聽自己的課,來一番自我琢磨,自我反思。

      二、有效教學是重點

      1.從教師自身的教藝特長和風格特點出發

      課堂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教師要通過有魅力的預設,讓學生緊跟“節拍”,有“節奏”地進行探究活動。以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2.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出發

      有效教學的真諦,不僅在于學生的“學會”,更在于實現學生的“會學”。

      3.從課堂學情的生成出發

      課堂教學的重要特點是具有不確定性、難預測性。教師面對課堂上發生的變化,必須調整課前的預設,臨場作出有效的應對方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午夜看片女人员 |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亚洲GV天堂GV无码男同|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亚洲13又紧又嫩又水多|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亚洲 欧洲 自拍 另类 校园| 亚洲kkk4444在线观看|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GV天堂GV无码男同|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一级片免费看| 久久影视国产亚洲|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影院|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