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坐井觀天續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從青蛙聽小鳥說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以后就一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青蛙想通了,它想知道外面真的有小鳥說的那么美好嗎?所以下了決心努力向外跳。青蛙白天爬三米,夜里落下來兩米,雖然每天只有一米的成績,但是青蛙下了決心就不會輕易放棄。
終于有一天,青蛙爬上來了,小鳥飛來看到青蛙時,青蛙已經跑的老遠了,因為它不想再次被小鳥嘲笑。
走到半路,青蛙結識了另外一只青蛙。他們相伴去田地捉蟲子。在田間,他們開心地忙碌著,可是沒多久,青蛙的伙伴死了,青蛙這才發覺人們給田地里噴了農藥,青蛙膽怯了,趕緊往回走,不知不覺間青蛙走到了馬路上,一只小貓被汽車撞死了,青蛙更害怕了,一溜煙跑回了井邊,小鳥飛來問青蛙“你怎么回來了?外面好嗎?”青蛙哆嗦著腿,說:“一點也不好,雖然外面比井里大,但是也比井里危險,我還是覺得在井里比較安全。”說完青蛙跳進井里,繼續做起了“井底之蛙”。
青蛙鼓足了力氣,使勁一跳,跳出了井口。小鳥高興極了,笑呵呵地說:“恭喜你,青蛙,你終于想通了。”青蛙一抬頭,看到了美麗的天空,驚奇地說:“呀,天真大呀!小鳥,你能帶我到處看一看嗎?”小鳥說:“當然可以。”小鳥帶著青蛙來到花園里,花園里的花有紅的、白的、粉的,好看極了。小鳥又帶著青蛙來到公園里,青蛙蕩秋千,打滑梯,坐飛龍,玩了個痛快。小鳥帶著青蛙看了汽車、高樓,參觀了工廠、農田。青蛙說:“小鳥,太感謝你了,今天,我真是大開眼界。”他們邊走邊說,不一會兒,就來到一個池塘旁邊,池塘里的水可清了,藍天、白云、大樹都倒映在里面,池塘里還開滿了粉紅色的荷花。“太美了!”青蛙連招呼都來不及跟小鳥打,就“撲通”一聲跳進了水里。
從此,青蛙就把家安在了池塘里,它白天捉害蟲,護莊稼,晚上,與可愛的月亮、燦爛的星星做伴,生活過得幸福、快樂。
(指導教師薛凌云)穿衣比賽
淄博市臨淄區實驗小學二(二)孫明慧
——續寫《坐井觀天》
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了一個光明的世界。它驚訝地對小鳥說:“原來天跟你說的一樣,那么大,無邊無際!地上還有這么多花草樹木,真美啊!”
這時,青蛙看見一個龐然大物從天上飛過。
“那是什么呀!”青蛙問小鳥。
小鳥回答說:“那是飛機,飛機飛得很快!”
青蛙羨慕地說:“看來我也要買張飛機票坐飛機去環游世界,去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多精彩!”
濮家小學教育集團萬二(1)班
一、他山之玉,發揮文本“扶手”作用
低段語文閱讀教材編寫貼近學生學情,內容豐富,情感豐富,語言優美。教師要善于借助仿寫,借助他山之玉,引導學生仿詞、仿句、仿段等,發揮文本“扶手”作用。
1.詞句仿寫實基礎。對語文閱讀文本中的詞句進行仿寫,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詞句積累,深化學生對詞句理解,也能培養學生錘煉語言的能力,使學生在仿寫中感受到語文文字魅力,激發學生寫話學習興趣。
例如《四季》一文中用了“尖尖”“圓圓”“彎彎”等疊詞,傳神地寫出草芽、荷葉、谷穗等特點,帶給學生和諧的韻律感,朗朗上口。我就引領學生進行疊詞仿寫,為學生創造出詞語仿寫情境:
春天柳葉( ),夏天熱浪( ),秋天云兒( ,冬天冷風( ) 。
這樣不僅強化了學生對疊詞的認識與了解,也夯實了學生寫話基礎。
句子是對詞語仿寫的深入,教師要借助經典文本,根據學生句段的特點,引領學生將詞句仿寫有機結合起來,循序漸進,不斷提升學生寫話綜合能力。
例如《春雨的色彩》一課的開頭語句優美:“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該句運用了疊詞“輕輕地”與擬聲詞“沙沙沙”,生動地寫出春雨的情狀特點,模擬出春雨聲音的特點,同時運用比喻的修辭,我于是引導學生進行詞句仿寫訓練:
春雨,像蠶姑娘吐出的( ),( )地舞在空中,絲絲絲,絲絲絲;
春雨像( ),( ),( )。
仿寫設計,不僅做到由扶到放,也有機地融合了詞句仿寫訓練。
2.段落仿寫漸提升。學生寫話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段落仿寫,教師要善于挖掘閱讀教學中的段落仿寫資源,通過段落仿寫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學生寫話條理意識,使學生的寫話思維得到有效發展與提升。
例如《胖乎乎的小手》有這樣幾段:
爸爸說:“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
媽媽下班回來,看見畫,笑著說:“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
姥姥從廚房出來,一眼就看見了畫上紅潤潤的小手,說:“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
為了強化學生的語篇意識,我圍繞這三個片段,引導學生實現情境遷移,再仿寫兩段:
老師家訪到來,瞧見畫,微笑著說:“( )”。
好朋友來我家玩耍時,看見這幅畫,笑嘻嘻地說:“( )”。
這樣的仿寫訓練就較好地訓練了學生的寫話思維,促進學生寫話能力逐步提升。
二、合理補充,發揮文本“支點”作用
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不少可供挖掘的空白資源,教師如果能夠合理運用,將能夠使這些文本“空白”轉變為學生寫話能力發展的“支點”,促進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發展。
1.情節巧擴展。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大多文本考慮學情特點,情節相對來說比較簡略,這就為寫話訓練創造了契機。語文教師要善于發揮這些情節的資源效應,引導學生對情節進行適當的擴展,課堂情節的擴展可以采用說話的形式,這樣不僅避免學生由于字詞書寫造成的障礙,也能夠節約時間,培養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我選我》這篇課文里面涉及到這樣一個情節,“王寧突然站起來說:‘我選我’。大家都愣住了。”我于是引導學生圍繞“大家都愣住了”這個情節進行擴展:“假如你就是這個班級的一個學生,這時的你心理是怎么想的呢?”通過情節延展,引導學生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感受到王寧的自信。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寫話能力與想象能力,也使學生的人格受到感染與熏陶。
2.結尾再續貂。語文文本中,不少結尾往往比較含蓄,具有豐富的想象空間。教師要深入解剖教材,根據文本結尾的特點,敢于、善于引導學生對文本結尾再續貂,為學生的思維一個支點,培養學生寫話學習中的創造力。
例如《坐井觀天》這篇成語故事,結尾用小鳥的一句話做結尾:“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此處就為教師引導學生為文本結尾續貂創造了機會,我于是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為題,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對故事進行續寫。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寫話能力,也促進學生對“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理解,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做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相長。
三、巧妙“易容”,發揮文本“輻射”作用
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中,對文本的利用還要善于引導學生走出文本,對文本進行巧妙地“易容”, 使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改寫,發揮文本的輻射作用。
1.擴容術。所謂擴容術就是引導學生對文本句子進行擴展以提升學生寫話能力的一種讀寫結合方法。低年級語文閱讀文本中有不少句子具有擴展的空間,給句子添加一些修飾成分。這樣不僅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動、具體,也有助于提升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在擴寫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給學生的擴寫指明方向,擴寫訓練的角度要豐富,從多個角度發展學生寫話能力。
例如二年級《看雪》這篇課文中有一段:“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我這樣引領學生:冬天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下雪的冬天呢?學生首先想到了冷,接著又想到寒冷,我讓學生將自己想到的詞補充到冬天的前面;
繼而又問:“同學們有誰看過雪花飄落的景象的?能不能用一些詞為我們描述一下呢”。于是學生想到“慢慢”“紛紛揚揚”“輕盈”等詞語;
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抓住景物的特征寫景,我又引導學生:“小朋友很聰明,誰能說說‘紛紛揚揚’與‘輕盈’寫的是一樣的雪嗎?”學生很快認識到“紛紛揚揚”寫的是大雪,輕盈的一般是小雪。
學生興趣越來越濃,于是我決定給學生創造機會:“小朋友們,讀書要學會思考,學會發問,剛才老師問了兩個問題,小朋友們能不能再從這一段中找出一些問題,問一問,給句子加一些成分,使句子更美呢?”層層擴展,有效提升了學生寫話思維的高度,學會通過擴展使句子更豐富,更具體。
2.嫁接術。讀寫結合的目標指向在于促進學生寫話能力發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掌握嫁接術,可以是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對文本語言進行優化,可以是學生利用文本語言對自己的寫話語言進行優化,也可以是借鑒文本語言優化文本語言,形式不限。通過語言優化,強化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培養學生批判閱讀的習慣。
例如《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中有這樣一句:“小柳樹的腰細細的,樹枝綠綠的,真好看。”這句話描寫的對象是小柳樹,表現小柳樹的美。為了強化學生這一句用詞與句式的體會,我引導學生運用這樣的寫法描寫小棗樹,對“小棗樹結了許多又大又紅的棗子”這一句進行優化:“小朋友們,我們能不能模仿寫柳樹的這句‘小柳樹的腰細細的,樹枝綠綠的,真好看’,來改一改‘小棗樹結了許多又大又紅的棗子’呢?,寫一寫棗樹的葉子和棗子。”學生很快優化出這樣的句子:小棗樹的葉小小的,棗子大大的,紅紅的,真好看!這樣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易容”優化,既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較好地發揮了文本輻射效應。
關鍵詞:想象作文;續寫作文;讀后感作文;拓展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29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作文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呆板守舊的教學模式嚴重地限制了學生自由的想象空間和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極大地削弱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它不僅是思維訓練,也是能力訓練,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響。
“類型作文”不是對寫作題材類型的劃分,而是宏觀上對于寫作方向的分類。筆者將從“想象作文”“續寫作文”“拓展作文”“讀后感作文”四種類型作文入手,探究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一、想象作文
文學崇尚藝術真實,作文離不開想象。小學時期是學生成長階段中想象力最為豐富的時期,也是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關鍵階段。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由想象空間并合理加以引導,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關鍵所在。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有相關的想象作文練習環節。例如,三年級上冊的“習作”環節:我們已經讀過不少童話故事,這次寫作就來編童話故事。請你任選幾種動物作為主人公,編一個故事。先想象一下它們之間可能會發生什么事,然后寫下來。三年級下冊的“習作”環節:你想過嗎?將來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車是什么樣子的?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樣東西,展開想象,寫一寫。面對此類習作題材,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充分利用課堂與課下時間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調動思維,在頭腦中構筑空間,并鼓勵學生用語言和文字記錄下來。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了學生豐富、獨特的想象空間。優秀之作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評價,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開闊了個人的想象視野,可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想象作文可以超越課本,由教師自行選擇想象類作文題材,如《假如我是一片云》《20年后的我》《未來的校園》《假如我是科學家》《500年后的地球》《外星人來到我家》《假如我是小魔仙》《芭比娃娃歷險記》《假如我會魔法》等,此種題材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根據以往的閱讀素材、影視作品的積累等多種途徑,融入自己的想象,完成習作。
二、續寫作文
續寫作文一般屬于敘事類作文題材,要求學生根據已有的課文或材料進行續寫練習。續寫可考查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續寫題材因為受到原有材料和文章的限制,所以要求續寫內容前后接續,想象合理。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相關的續寫作文練習環節。例如《小攝影師》的課后練筆:我想接著寫這個故事。此種就屬于續寫題材類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合理地想象后續故事,并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寫作過程注重記敘文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局,并與已有的材料保持前后的連貫性。此類續寫可為后續記敘文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再如,《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現代詩,其導引寫道: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把讀后的體會和學生們交流。如果有興趣,也可以接著寫幾句。此種屬于詩歌續寫類型,和記敘文相比,有較大的難度。學生因為個人文化基礎的差異,可能會存在對詩歌感興趣的群體,可以鼓勵有興趣有能力的同學參與續寫練習,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和對秋天的觀察,用語言和文字來記錄。詩歌續寫要引導學生注重詩行、字數、句數、押韻、對偶等特殊的寫作要求,從而增長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課下,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合理安排續寫類型的作文寫作。
如“白雪公主續寫”“西游記續寫”“坐井觀天續寫”“掩耳盜鈴續寫” “白蛇傳續寫”“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續寫”等。
優秀之作同樣可以欣賞品鑒,或推薦到優秀刊物平臺進行發表,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也能在其過程中逐漸鍛煉其寫作能力,提高其寫作水平。
三、讀后感作文
讀后感作文也是小學作文習作的基本模塊之一。此種類型作文可以調動學生情感,能夠加深閱讀,培養自由思考的能力,又能鍛煉寫作水平。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寓言兩則:《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課后交流一下,從這兩則寓言中懂得了什么?此種類型可以延伸到讀后感作文的寫作。寓言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我們暗示一定的道理或哲理。教師應引導學生透過事件和人物的表層,從中挖掘深層次的特定意蘊。學生可以以讀后感的形式對寓言進行深入解讀,懂得更多的生活常識、做人的道理甚至是人生的哲理。課本中的課文很多可以作為讀后感寫作的閱讀材料。“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語言文字是情感的外化。在寫作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自由情感的抒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準則。
閱讀材料不能只拘泥于課本,應該延伸到課外閱讀。中西方文學在其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無數優秀之作,教師應該開闊自己的視野,引導學生閱讀古往今來的佳作名篇,同文人一起感受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文化書香。
四、拓展作文
拓展作文具有很強的開拓性和創新性,也是寫作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有力手段。“創新是當今改革的焦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而小學階段是進行創新教育的關鍵期。這一階段的兒童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都是最為豐富的和最具有可塑性的。”[1]
拓展作文屬于創新性作文類型,可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寫作的自由。“面對社會生活的日新月異,我們的作文教學卻相對顯得滯后,尤其是作文的主題和題材的選擇度顯得特別狹窄、單一,與紛繁的社會生活現實,與廣博的歷史文化相比,顯得極不相稱。”[2]首先,教師可以打破傳統的作文題材的限制,比如傳統的作文題材“親身經歷的一件事”“童年趣事”“我最尊敬的一個人”“寫一處景物”等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選擇具有創新性的題材,例如走進傳統文化、走進傳統節日、搜集民歌諺語、編寫成語故事、探究故鄉名人、搜集當地的傳聞軼事,凡此種種,能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也可以進行命題作文,比如《門》《我想對你說》《假如我可以》《放慢你的腳步》。模糊的作文題目有著無限的空白點,可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去彌補空白背后的空間。
小學語文作文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還原理想的教學空間是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類型作文是筆者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希望能為小學作文教學提供微薄的幫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