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坐井觀天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曾經有一只生活在枯井里的青蛙,它從未離開過枯井,于是以為自己仰起頭時看到的那片天空就是整個世界。于是,這只青蛙成了眼光短淺的典范,一直充當著老師們教育學生的反面教材。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坐井觀天的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坐井觀天心得體會1小朋友們,你們一定學過或者聽過《坐井觀天》的故事吧?那只青蛙只看到井上方的一點天空,就以為天空只有那么點大,還嘲笑小鳥吹牛,可是你們知道青蛙明明應該生活池塘里或者稻田里,它又怎么會跑到井里去呢?
就讓我來告訴你吧!原來啊青蛙確實生活在池塘里,可是有一天池塘里突然被人放進了一根又粗又大的管子,管子里還排出了大量又臭又臟的污水,青蛙實在忍受不了了,他就跳出了池塘,跑到了附近的農田里。
可是青蛙才快活了幾天,倒霉的事情又來了,有一天,一個穿著藍色衣服的人出現了,他背著一個可怕的箱子,朝著農田里不停地噴灑著液體,那個液體比之前池塘的污水還要可怕,青蛙沒辦法只能再次逃離!
這次青蛙逃到了一條小河里,這里的河水真干凈啊,還有大片的荷葉和美麗的荷花,青蛙開心極了,一天下午,青蛙正在"呱呱呱"唱歌的時候,一個可怕的鐵鏟伸了過來,差一點就要戳到小青蛙的腿了,它害怕極了,拼著命地逃跑,或許是小青蛙逃跑出經驗來了,它又一次成功逃脫了!
逃跑出來后,青蛙發現它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去了,池塘里有污水,農田里有農藥,小河還有可怕的人要抓它,青蛙躲藏了幾天,發現了一口井,它覺得躲到井里應該不會有人再來傷害它了,于是青蛙縱身一跳,就在井底安家了,過了很久很久以后,青蛙都忘記了外面的世界了,后來也就發生了我們都知道的《井底之蛙》的故事了!
小朋友們,你們現在知道青蛙是怎樣被迫到了井底的吧,是我們人類破壞和污染了環境,才讓會捉害蟲的小青蛙無處可去,讓我們一起來保護環境,愛護小青蛙吧!
坐井觀天心得體會2從前有一口井,井里住著一只孤獨的青蛙。這只孤獨的青蛙整天呆在井里仰望天空,可是井口非常小,青蛙只能看見一小塊天空,在它心里,天就只有這么大。
其實天比青蛙想象當中的要大多了。
有一天,一只海龜路過這里,看見坐在石頭上的、正在發呆的青蛙。它忍不住對青蛙說:“青蛙兄弟,你在干什么呀?”
“我在看天。”青蛙和氣地回答。
“你知道天有多大嗎?”
“應該就和我的井口一樣大。”青蛙笑瞇瞇的,它心中的井口和天空都很美。
“那你知道井外有什么嗎?”海龜好像特別喜歡問問題,而這個問題把青蛙給難住了。
青蛙有點不好意思:“我不知道。”
“井外的天空可大了!當然,天底下最大的是海洋。每天我都生活在海洋里,那里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生活別提多快樂了!”海龜高興地說完,就慢慢地爬走了。青蛙還是在看著它井口的天空,只是這會兒它稍微有一點點落寞。
過了幾天,又飛來了一只可愛的小鳥。小鳥停在大樹上,嘰嘰喳喳的,歡快地唱著美妙的音樂。青蛙問小鳥:“小鳥,小鳥,井口外的天有多大呢?我一直覺得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聽了,“撲哧”一笑說:“天怎么會只有井口那么小呢?天比井口大多了,真是一望無際呢!”小鳥拍拍翅膀飛走了,是去廣闊的天空中四處玩耍了吧!想到這里,青蛙傷心極了。
又是幾天過去,有好多小動物來看它,告訴它井外有許多好玩的東西。青蛙這才發覺自己的見識真的好短淺,以后一定要多出去走走才行啊!
坐井觀天心得體會3在一個火辣辣的中午,一只小鳥飛到井邊吃蟲子。吃完后,小鳥正準備離開時卻看見了坐在井里面的小青蛙。
小青蛙第一次看到別人感到十分疑惑:“你是誰啊,你在這里干什么?”小鳥開心地對他說:“我是小鳥啊!你不知道嗎?而且外面的世界可大了,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一看,反正又沒什么事。對了,我有事,我就先走了,不過我明天還會來的,你一定要考慮好,再見。”
過一晚上的思考,小青蛙終于想好了,他決定和小鳥一起去外面的世界游玩一下。只過在他的考慮中,他總是想到過一些疑問的想法,他想過:小鳥會不會騙我呀,外面的世界到底有的大?不過外面的世界不大的話,只有井這么大的話,小鳥是從哪里來的呢?小青蛙帶著這些疑問在井里耐心地等待著小鳥的到來。
時間也因為著等待而一分一秒地慢慢過去了。到了中午,小青蛙依然耐心地等待著小鳥,小青蛙感到十分焦急,他想:昨天的事情是不是我在做夢呀!這么多年我坐在井里只看到了井口大的天空,會不會是我看錯了。
又過了一會兒,小鳥來了。小青蛙高興極了。小鳥飛進井里抓緊小青蛙,然后使出吃奶的力氣拍了拍翅膀將小青蛙帶出了井底。幸好,面到井外面的高度不深。于是他們出來后便開始冒險了。
小鳥和小青一起去各個很多地方。這天,小青蛙看到吃青蛙的店里面,他看著他的伙伴一個個都被人們吃掉了。小青蛙也很害怕被吃掉。他急忙說:“這是什么地方,怎么這么恐怖?”小鳥心平氣和地說道:“不用但心,再走兩步就到了。”小鳥說完便和小青蛙一起向前走,
最后他們終于到了一片荷花池。小青蛙開心地看著青蛙伙伴們和小魚兒們,小青蛙開心極了。小鳥也在旁邊的樹上搭了個窩,開心地笑了笑!
坐井觀天心得體會4自從青蛙和小鳥爭論之后,它一直在思考:天到底有多大?是真的無邊無際呢?還是只有井口那么大?終于有一天 青蛙實在忍不住了,他終于決定跳出井口來看看到底誰說的是對。
青蛙用盡全身力氣終于跳到了井沿上。它看見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高高的大山,綠綠的草坪,大大的房子。青蛙說:“外面的世界真的好大,好精彩!”
青蛙一路走來,一路看,最后它來到了森林里,看見那只和它爭論的小鳥正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
青蛙連忙抬起頭來大聲地喊:“小鳥,小鳥,對不起,我上次錯怪你了。”
小鳥依舊笑著說: “沒關系,只要你以后別再自以為是就行了。”“那我們能做朋友嗎?”“行!”
就這樣,小鳥帶著青蛙全國各地處旅游,讓青蛙看到了許多精彩的事,是青蛙增長了不少見識,再也不是井底之蛙了。
坐井觀天心得體會5青蛙問小鳥:“天真的很大嗎?”小鳥說:“天大得很呢!你快上來看吧!”青蛙一下子跳到了地面上,一會兒,它被眼前的風景驚呆了。
青蛙看見井邊有一大片美麗的鮮花,鈴蘭、牽牛花、郁金香......,五顏六色的,可真漂亮。
大地上鋪著綠茵茵的草,遠處是一座座青翠的山,山上有一棵棵大樹、花和草,樹上的小鳥嘰嘰喳喳地唱著動聽的歌。它還看見井那邊是一片片的農田,田里的莊稼正在茁壯地成長,勤勞的人們在田里辛勤地勞動著。井這邊是一個個村莊,一幢幢房子,房前有果園,房后有池塘,瓜果正飄香。真是美極了。
一抬頭,青蛙看到天空無邊無際的,一朵朵白云在天上飄著,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一群群大雁排成了一個大大的“人”字,它們正一邊飛一邊“嘎”“嘎”地叫著,好像在對青蛙說:“小青蛙,你天天坐在井里,郁不郁悶啊?要不要我帶你到天上去玩玩呢?”
單元教學總覽
【教材分析】
1.本單元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思維方法”這個專題進行安排的。主要由《坐井觀天》、《寒號鳥》和《我要的是葫蘆》3篇課文組成。本單元的故事短小、有趣,教育學生看問題要全面,不要目光短淺,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2.本單元重點:
(1)
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教學時,引導學生借助課后題,聯系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觀點,在交流討論中,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坐井觀天》可以圍繞課后題“小鳥和青蛙在爭論什么”理解課文內容,在開展“他們的說法為什么不一樣”的討論中明理;《寒號鳥》可以聯想生活實際想象只顧眼前,不想將來帶來的不良后果,指導現實行為;《我要的是葫蘆》課利用課后題,思考種葫蘆的人一個葫蘆都沒有得到的原因,促進對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在學習中,弄懂一些道理,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
(2)
感受和體會課文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學習表達。在學習中感受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可以用感嘆句,也可以用陳述句、反問句來表達,只是表達的語氣不同,情感不一樣。
【學情分析】
在經過了一年多的語文學習后,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語文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在此基礎上,在這單元的教學中,我們要弄清故事講述的道理,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還要學會用不同的表達方法,用感嘆句,也可以用陳述句、反問句來表達。
【教法建議】
1.能分角色讀課文,讀好對話,讀出不同句子的語氣。
2.聯系生活實際,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
3.感受和體會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學習表達。
4.和別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語氣,冰雹自己的想法說清楚。
【課時安排】
分類
內容
課時
課文
12.坐井觀天
2
13.寒號鳥
2
14.我要的是葫蘆
2
口語交際
商量
1
語文園地
識字加油站
字詞句運用
書寫提示
日積月累
我愛閱讀
3
我們有些教師,也想放手,卻不敢放開,似放非放中依然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在一所學校聽了一節數學課《乘法的簡便算法》,在有例題做鋪墊的情況下,教師出一道16×25的乘法題,要求小組討論,通過協作學習尋求簡便算法。討論之前,教師又投影了提示:(1)25和幾相乘可以得整百。(2)16可以分成( )x( )。這兩個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但卻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多向發展,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創新。25×4可以得整百,16分成4×4,在這種暗示下,各小組的結論都是25×4×4=400。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放得開,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教師應當把這一問題不加任何提示交給小組討論,看一看那一個小組找到的簡便算法多。學生的研究結果可能有25×4×4;8×(2×25);(5×8)×(2×5)等等,然后再要求學生找出最簡單的方法。
我們有些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想、去說,但沒有讓學生全面表述自己的意見,闡明自己的觀點,卻打斷發言,結果還是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有節語文課《坐井觀天》。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讓青蛙從井底跳上來,引導學生,青蛙看到了什么?他有什么想法,進行語言訓練。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爭先恐后地發言,有的說: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濤聲嚇得他急忙向小鳥求救……一個學生說,青蛙從井里跳出來他到外面看了一看,覺得還是井里好,他又跳回井里去了。同學們哄堂大笑,老師打斷他的話問大家,是井里好還是外邊好。同學們說,外邊好。發言的同學坐下了。老師卻說,我看你是一只小青蛙,坐井觀天。之后,老師讓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
在批閱學生的作業時,老師發現被他稱作小青蛙的學生寫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他來到一個小河邊,它累了,想去喝水,突然,他聽到一聲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著不少死魚,他抬頭一看,不遠處有一只老青蛙對他說話,他剛要說謝謝,就聽見一聲慘叫,一柄鋼叉刺穿了那只老青蛙,它正在痛苦地掙扎。小青蛙嚇壞了,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他急忙趕回去,又跳回井里,還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老師看到這里,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常漂有死魚,市場上常有青蛙出賣,這是有目共睹的,讓小青蛙跳回井里有什么不好;可老師卻沒有給他發表觀點的機會。倘若讓他把話說完,不僅同學不會笑,而還會給課堂教學增添一抹亮色。不是要培養創造性思維嗎?可是老師卻說他是一只坐井觀天的小青蛙。孩子的心靈就像井外那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來的卻教老師自己。
老師讀完作文,工工整整寫下一句話:對不起,老師是青蛙。
在我們的教學中,不知不覺成為青蛙的做法時有發生,其實還是怎樣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讓課堂真正活起來。活起來,就是要真正放得開。
——續編故事《坐井觀天》
黃皓月
青蛙堅持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也堅持認為天無邊無際。正在爭論不休的時候,一只啄木鳥經過,聽見他們在爭吵,就飛過來落在井沿上,問清事情的緣由后,說:“青蛙弟弟,的確是你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就知道了。”青蛙想了一會兒,說:“好吧!”
青蛙縱身一跳就跳到井沿上。啊!真美呀!萬里碧空飄著朵朵白云,一只老鷹在空中盤旋;河水嘩嘩地流著,幾條小魚在河里游來游去;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開出金黃色的小花,許多小蜜蜂正在采蜜;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麥田里的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好像給大地穿上了一件綠色的大衣。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啊!青蛙被眼前這廣闊的世界驚呆了。
看著看著青蛙的臉就紅了。他低著頭對小鳥說:“小鳥,對不起,我錯了,原來天果然無邊無際。我整天坐在井底,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我真是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小鳥說:“沒關系,要記住,只有走出小圈子,才能認識大世界。”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教學評價 激發 學生思維
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是“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它應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手段。實施開放性評價對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情,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采用開放性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拓學生思維。語文教學中運用開放性評價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鼓勵答案的多樣化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因為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評價相對比較封閉,未能給學生提供真正的表現機會。而語文是一門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科,不同于以邏輯性思維見長的數學等學科,對于很多問題的答案一般具有不唯一性,所以不宜用標準答案。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立的,同一個文本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會有不同的理解;由于個體所處的角度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所謂的“橫看成嶺側成峰”。因此我們要允許并鼓勵學生解放思想,以自己的眼光判斷、分析、找出體現自己思考的答案。如:《月光曲》中有一個情節:當貝多芬彈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動地說:“彈得多熟練呀!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卻又彈了一曲。“貝多芬沒有回答”這是個內涵非常豐富的句子。教師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學生設想了多種可能:⑴貝多芬默認了;⑵貝多芬謙虛;⑶貝多芬怕被人知道,會有很多人來看他;⑷貝多芬醞釀《月光曲》進入情境,沒有聽到盲姑娘的話;⑸貝多芬急著要把《月光曲》彈出來,顧不上回答;⑹貝多芬認為遇上了知音,非常激動,說不出話來;⑺是課文省略,下文“讓我再給您彈一曲吧”就是回答。學生的這些回答都有可能性和合理性。多角度的對當時的氛圍、心理作了深究,無疑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思維從單一求同達到了變通,從變通中又開拓了新意。又如《烏鴉喝水》中,除了投小石子,還有其它辦法能喝到水嗎?其答案一定是多樣的,孰優孰劣無需評說,關鍵是看學生的求異思維水平如何。
2.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達
當今的教育提倡的是讓“學生自由發展”,對于學生來講最大的自由就是他們的個性得到尊重并得到張揚。但我們在評價時卻常常會奉行“圣人之言,權威之論”,用統一的標準衡量學生的表達,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千人一面,缺乏創新意識。新的評價要走出甄別的誤區,關注學生的實際發展。應該從那種從目標標準到練習全部一刀切的僵硬局面,轉而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個性化反應。也就是評定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性特點,問題要具有相當的開放性,允許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作出不同形式或內容的解答。教師要明確練習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而在于提供一種機會,使學生能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分析某一問題。這里的分析表達理應是個人的,個性的,體現每個人不同的思想認識水平和觀察思考角度。甚至于當學生對教材現有的一些答案提出不同看法時,只要他們言之有理,能自圓其說,教師都要尊重并鼓勵。有位教師在教《坐井觀天》時,對課文進行總結時說:“我們認識事物不能象青蛙那樣,坐井觀天,目光狹小。”這時有位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青蛙也沒有錯,因為它沒有撒謊,看到天多大,就說多大,應該算個誠實的孩子。”顯然學生在學完這則寓言故事得到的感悟是獨到的。那位教師對于這個突發事件作了很好的處理:“是的,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的話,青蛙沒有撒謊,確實沒有錯。我們今天學習《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就是想讓你們知道一個道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有些事物的認識,即使是你親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事物的全部。所以我們要多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盡量使自己站得高些,認識事物盡量全面些。”老師這樣的評價無疑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思維,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如學生在學《三味書屋》時要把幾個量詞改一改:把“一個花骨朵”改成“一枚花骨朵”,“一把戒尺”改成“一根戒尺”等等。都反應了學生學習積極活潑的思維,我們都無權去扼殺這種活躍的思想,而應創造條件去張揚學生的這種個性化的思維
3.善用評價的模糊化
遵循評價的模糊化,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只有在“高”、“闊”的空間里,才能“任飛”、“憑躍”。古人提出讀書要“不求甚解”,因為書中有不能求甚解的地方。特別是語文學科,有許多無法評價的答案與理解,作為教師必須有敏銳的鑒別能力,分辨出學生哪些是個性思維,哪些是錯誤思維。對于個性思維教師要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如課文分段,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制定的答案要具有包容性。而對于字詞的理解,就更無須盲從標準答案了,同一個字詞不同的語言環境就會有不同的理解,是很常見的。我們要跳出禁錮思維的教參的束縛,更好的發展學生思維的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