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生職業規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臨床醫學;職業生涯規劃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680-01
1 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生的自我認識
1.1 在醫學類大專院校的各個專業中,臨床醫學專業是學科難度最大,專業知識要求最扎實,教育成本最大,教育周期最長,綜合素質要求最高的專業。但是在當今社會上,出現許多不利于臨床醫學專業的負面因素。如復雜的醫患關系,臨床醫生壓力大且工作時間長,醫生界幾乎沒有大富大貴之人,臨床醫學學生就業后仍然有相當長的時間要面臨巨大的升職壓力和考試壓力等,這些因素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容易讓他們對前途感到渺茫,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甚至會因此產生厭學情緒出現輟學現象。
1.2 由于臨床醫學專業對于從業者的綜合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故而在校大學生要利用好學校的各種有利的學習條件,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做職業生涯規劃時,大學生們就應該對自身有很清晰的了解。輔導員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分析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給予不同的規劃。如性格內向語音表達能力不足的學生,輔導員可根據其興趣愛好,引導其參加一些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社團或學生會[1]。大學校園既是學習知識的圣地,也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最理想課堂。
2 臨床醫學專業的職業前景分析
2.1 與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相矛盾的是,在許多基層單位人才極度匱乏。這種情況在全國各省普遍存在。對于臨床醫學專業來說,一方面是本科生想在縣市一級醫院就業都相當困難,另外一方面,許多鄉鎮一級的衛生院人才流失及其嚴重造成人才缺口極大。廣大鄉鎮衛生院迫切需要許多能“簽得下,留得住”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2]。雖然目前許多基層的衛生醫療條件還很差,但是隨著國家對基層的投入,對全科醫師培養的重視,這些不足都在逐步得到改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除了應該樹立為基層工作的決心和信心,更應該知道自己的職業成就感和榮譽感在基層更容易獲得。而這種職業成就感和榮譽感,是不分地理不分等級的。
2.2 相對其他行業而言,醫生行業雖然難成就大富大貴,但是也是一個相對較難失業的職業。尤其對于考取執業醫師資格的醫生而言,其選擇面更廣。而另一方面,醫生這一職業非常需要時間的積累,而隨著這些積累,其社會地位經濟地位都會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廣大臨床醫學學生應該對自己職業前景有相當的信心。
2.3許多人認為學醫不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后來都改行了。學醫是一個對個人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職業,所以其從醫的過程是一個相當好的鍛煉學習的機會。學醫雖然不是一條路的終點,但是卻絕對是一條到達成功彼岸的好橋梁。當今社會瞬息萬變錯綜復雜,相當大的一部分大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往往與其專業無關,工作后多次跳槽或最終轉行的現象也比比皆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未來轉行者也不會是少數。但是無論如何,醫生作為一個收入相對穩定,前景規劃相對可觀,社會地位相對較高,未來選擇面相對較廣的職業,仍然會是廣大臨床醫學大學生的就業首選。
3 執業醫師考試是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生的目標和動力
3.1 據統計,臨床醫學執業醫師考試的全國通過率最近兩年大約為35%左右,中醫類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近幾年甚至低至21%。執業醫師考試正逐漸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高難度考試之一[3]。一方面這意味著從醫的門檻越來越高,但是另外一方面,考試難度的增加也意味著執業醫師資格證含金量越來越高。
3.2 廣大臨床醫學大學生應該將通過執業醫師考試作為自己將來在社會上生存的資本。從入學第一天起,大學生就應該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既要看到執業醫師考試的難度,也要看到這個難度也意味著其含金量很高[4]。為將來通過執業醫師考試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3.3 未來參加工作后,臨床醫生還要面臨著諸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試,主治醫師考試等各種晉升的考試,或研究生考試,全科醫師考試等專門考試。這些考試都需要有扎實的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生要將這些考試作為學習的動力,而不是壓垮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壓力。在校期間,可以通過組成學習小組的形式,在學習上互相幫助。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于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生來說,是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明確學習目的的重要方法。輔導員應該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分析社會現狀,做好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對于學生個人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對努力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5]。
參考文獻:
[1] 劉芳,冉素娟.淺析臨床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就業指導[J].重慶醫學,2010.39 (5):618-620.
[2] 茍加明.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思考[J].科學咨詢,2008,(15):82.
[3] 王錦溪,張輝.醫學生就業心理與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0,24 (5):16-19.
【關鍵詞】醫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027-02
職業生涯規劃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以人為本”在高等教育中的深刻體現。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醫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客觀分析自身條件和就業環境,明確職業傾向,確定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目標,最終為完成職業目標做出心理準備及時間安排的職業規劃。
一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正處于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階段。醫學專業性強,就業渠道單一,大城市大醫院人才濟濟,競爭相當激烈;雖然基層衛生事業已取得長足的發展,但是社區、農村等基層衛生部門人才匱乏;醫學就業形勢嚴峻并呈現下滑趨勢。很多醫學生害怕面對就業,將考研作為擋箭牌,忽視了技能的培養,影響了專業課的學習及實習,極易在日后的工作中產生醫療事故。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醫學生了解我國當前的衛生事業國情,最終實現衛生資源及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 醫學生產生職業困惑的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及個別訪談可得出,醫學生在學習中出現波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對自身認識不足。從心理學上講,人的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及抑郁質。職業生涯的規劃必須要同自身的條件相結合,如果醫學生缺乏對自身的氣質、性格等各個方面的客觀認識,職業生涯規劃會變得簡單化和理想化。(2)對醫學行業認識不足,很多大學生的高考志愿是在父母及親戚朋友的指導下填報的,入校時或多或少的帶有抵觸情緒,影響了專業知識的學習。(3)大學生家境情況不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相互影響。(4)由于是五年制,大四時看到高中同學紛紛就業,消極情緒明顯。另外,當前醫患緊張,也影響了醫學生的從醫信心。
三 當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
第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明顯滯后,僅僅在臨近畢業時開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學校的就業率,而是保證醫學生的自由、全面、長遠的發展。就業僅僅是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之后的職業發展才是重點。職業生涯應充分挖掘醫學生的潛力素質,為其日后的橫向及縱向發展提供幫助。在大學初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能夠為5年的大學生活及未來的職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第二,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有理論化傾向,缺乏實踐性,不能體現醫學特點。
第三,缺乏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隊伍。目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由就業指導中心教師及院系思想政治老師講授。由于受專業和技巧的制約,很難指導他們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的職業發展。
調研結果顯示,八成以上的醫學生認為開設職業生涯課程及職前網絡教育、網絡學堂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學生活及學習方式同高中階段有著極大的不同,醫學生必須要學會獨立安排生活和學習的時間,如果缺乏有經驗的人的指導很容易荒廢學業。
四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
設立職業生涯規劃教研室。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同就業指導課是不一樣的,后者是前者的組成部分。首先,應當加大對指導中心教師職業能力傾向測評及職業生涯輔導的能力,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參加職業指導師的學習,提高工作人員的培訓技能,建立一支穩定的、專業的職業生涯輔導隊伍。其次,對院系輔導員老師進行基礎培訓,他們與學生接觸最為頻繁,便于對學生進行實時指導。
2.全程化培養
很多發達國家從高中階段就開始普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而當前很多醫學高校是在畢業前進行生涯規劃課程,對學生的整個職業發展沒有真正的指導意義。醫學生從大四開始就相繼開始臨床實習,學業負擔很重。在這個時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他們不能快速地將學到的知識投入實踐。應當從大一開始,對不同專業的各個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貫穿整個大學生活,實現職業生涯教育全程化。
對大一新生來說,由于剛剛入校,對職業有一定的預期目標,但又對未來5年的學習生活充滿疑惑,不知怎樣進行規劃。自我認識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這就要求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只有對自己的優缺點有客觀的認識,才能做出行之有效的規劃。為了使測試的結果更準確,應注重采用同學互評的方式,相互比較和了解。
對大二、大三的醫學生來說,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素質的培養。醫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服務的對象是人。因此要重點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及思想道德水平。同時,應客觀總結自身素質同職業要求的差距,有計劃地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以提高科研水平。此外,還應邀請人力資源專家采用企業管理的理念講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
高年級醫學生處于學習任務比較繁重的臨床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要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還要完成實習工作,很多大學生還要準備考研及就業,應重點培養他們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增加求職方面的輔導課程,提高求職技能,學會正確的處理醫患關系,結合當前情況調整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制定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及長遠目標,最終實現個人發展同社會發展相結合。
3.整合社會資源
積極與社會上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機構合作。通過海報、社團活動及校園網進行宣傳,定期開展講座,引起醫學生的重視。邀請優秀的校友回校開展講座,回答學生關心的問題。引導醫學生回訪校友,參加社會實踐,開闊視野,了解社會。加強與醫院的聯系,建立暑寒假實習基地,通過親身經歷,學會主動的適應目前的職業環境,積極調整職業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包含自我認識、職業認識、職業定位及素養培訓。醫學大學生正處于成年初期、職業生涯規劃的探索階段。在大學階段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提高職業意識,有利于學校教學、道德教育的培養,使學生在有趣、積極的輔導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實現從大學到社會的角色轉變,最終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取得較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歡、胡威.芻議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才智,2012(3):328
[2]劉均民、孔祥軍.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10(33):75~76
[3]楊慧.醫學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1(22):82~84
引言
過去已是歷史,未來屬于自己
作為涼山衛校的一名學生,永遠不忘的校訓“以德載醫,博學創新!”選擇醫學不是為了未來的我能賺大把的錢,錢是身外之物,再多又怎樣。永遠一顆不變的心——為人民的健康而奮斗。人民的生活水平無論是高低,病疾總會不時纏繞著人,雖然這世界上好醫生不少,但無論選擇哪一行都是人多的,更何況我愛這一行。
水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江河。人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氣候。沒有兢兢業業的辛苦付出,哪里來甘甜歡暢的成功的喜悅?沒有勤勤懇懇的刻苦鉆研,哪里來震撼人心的累累碩果?
只有付出,才能有收獲。一位智者這樣說過:一個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憐的,因為這些人沒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為命運的奴隸。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個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憶和紀念的。生命就像一張白紙,等待著我們去描繪,去譜寫。我唯一的愿望是通過自己的不斷求知和進取能幫人從病痛之中擺脫出來。
一.自我評定
1.我的成長經歷
1.成長期:(出生-13歲)
上小學后,和以前一樣的被同學們欺負,給同學們寫作業,所以成績優秀被老師十分重視,并且保留了時時學習的習慣,順利的學習到小學畢業
我最擅長的是寫字,制作小東西,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我最重視爸爸的眼神!我的愿望是,我將來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拳擊手,打到每一個欺負自己的家伙,保護爸爸媽媽!我扮演的角色是,一個老師心目中的可塑之才,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學中的軟柿子。我扮演最稱職的角色就是我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我感覺自己扮演的叫色中,最想卸下的角色是一個老師心目中的可塑之才和同學中的軟柿子,因為太累,也不喜歡在很多人面前出現,怕生!緊張而又非常不自然,討厭那種感覺。
上初中了,優秀的學習成績使其他同學羨慕,而在上學不到兩周里,我爆發了,我的身上發生變異,有的錯誤不是犯了以后不能原諒,是有的錯誤就不能犯,而我犯下的剛好是不能犯的錯誤。從那時開始,我被很多人誤解,我被迫離開了我生長的地方!在后來的日子里,懂得了語言的重要性,朋友的可貴,我要讀書,有成就再回家是我的動力與信念。我學習著開口說話,在衛校的學習生活中,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融洽與溝通的重要性。物質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同樣需要感情生活。成功始于覺醒,心態決定命運!樂觀主動,好發表意見,有管理才能思維活躍,創造力豐富,感情豐富為人熱情。
擅長于與人溝通,人際關系佳。助人為樂、有責任心、熱情、開朗、友好善良、易于合作的特性決定了,適合做管理工作。
3.優劣勢分析
優勢
綜合素質
較強的學習、創新、領導、組織、協調、表達能力
積能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
沉著冷靜的氣質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4-0188-01
進入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以驚人的速度向大眾化時代邁進。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559萬,2009年達到611萬,2010年將超過631萬。我國高等教育總規模逐年擴大的同時,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逐年嚴峻。由于高校擴招,大學生由原來的“精英”轉變為“大眾”,大學生就業市場由“賣方”走向“買方”,大學生的待就業率逐年遞增,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及殘酷的社會競爭下,凸顯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漫漫人生路的核心就是職業生涯。不管是誰,只要是一個正常人,其職業生涯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可以遵循傳統觀念,按部就班,一生只從事一種職業;同樣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價值觀以及工作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職業甚至行業。但無論你選擇哪一者,都一樣必須每天要為自己的工作而辛勞奔波,刻苦奮斗。因而,人的生命價值,在很大意義上來說,就在于其職業生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成功。
那么,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
著名管理學家諾斯威爾曾指出:“職業生涯設計就是個人結合自身情況以及眼前的制約因素,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換句話說,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大學生在進行自我剖析,在全面客觀地認識主、客觀因素與環境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定位,設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實現既定目標的職業,制定相應的教育培訓、工作開發計劃,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采取各種積極的行動去達成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1]
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義重大。大學生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其一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大學生職業生涯的成功的首要保證就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成功,因此客觀分析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清楚認識自己的性格能力以及愛好等對于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個人的意義
(一)引導大學生認識自我
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他們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并使其持續增值;引導他們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引導他們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引導大學生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引導他們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使他們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等。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主動性,徹底摒除基礎教育階段的依賴性與盲目性,自覺而能動的學習。
(二)促進大學生自我完善
生制定好了自己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了在事業上的具體目標,進而確定了學業發展方向,同時也好比給自己的成長之路點亮了一盞指示燈,令其在日常學習及日常生活中不僅有了方向,更有動力,敢于鞭策自己,不讓自己松懈。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一步地向自己事業之塔靠近,而這個過程中,自己的思想方式和學習方式又會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當這些規劃內容的逐步實現,增強了自己對職業目標的成就感,也促進自己向更高一層的目標前進。為順利完成學業,成功實現就業或開辟事業打下基礎。
(三)能夠激發大學生個人潛能
有了職業生涯規劃,使自己更有遠見,更有責任感。如果一個大學生沒有制定他的職業生涯規劃,那么他就很容易陷入生活中的各種事務所帶來的煩惱中,導致精力分散,無法全神貫注地學習生活,也很難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其實,一個人的潛在能力是無限的,需要我們充分地挖掘。天賦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善于激發自己的潛能,努力學習,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以鍛煉和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能夠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在朝著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內在潛能。
因此,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明確了發展的目標和方向,經過個人的努力,激發潛能,進而實現人生的事業目標。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社會發展的意義
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后,上大學不再需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相對多數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大學生不再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寵兒”,大學生就業基本趨于市場化。
大學生必須認清楚當前的就業形勢,迎接挑戰,面對現實,積極應對,及時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就業觀,大學生面對當今形勢會不斷的變革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使自己有較高的適應性。大學生作為一個龐大的群體,就業形勢的緩解,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其實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大學生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對高等人才的需求,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社會人才資本的浪費。同時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促進了學生職業和自身能力的匹配,更易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既節約社會人力成本,又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總而言之,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每個大學生都應該真正的了解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其意義,從而盡早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為自己的全面發展,為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曾美英,竇秀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輔導》[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2]周宏巖,蘇文平主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年出版
[3] 李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要性的系統分析[J].文教材料,2008,(6)
[4] 馬援.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之我見[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10)
2015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是749萬,2016年再創新高,達到765萬人。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市場有效需求降低,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相對普通本科畢業生來說,高職畢業生就業情況穩中有升,情況比較良好。《2016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總結了近年來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就業服務科科長李智介紹,該校2016年應屆畢業生1500名,初次就業率95%,該校長期以來均維持在95%以上。高職畢業生更傾向于到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省會城市就業。這些數據比較吸引人,但在大基數下,總體形勢并不樂觀。特別是在考慮到幾年后高職畢業生的工作適應情況時,總體形勢會更不容樂觀。
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顯著原因就是結構性失衡,即大部分畢業生擇業期望值過高,除少部分畢業生外,很少有用人單位能夠滿足其需求。這些問題都為高職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挑戰,所以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引入職業生涯規劃十分有必要。
二、職業生涯規劃價值分析
(1)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高職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養成職業規劃意識;可挖掘學生潛力,使學生能夠從容面對就業競爭。
(2)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明確職業定位。職業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要素之一。要明確自身的職業定位,則需要認識自我,充分分析自身具備的條件,包括專業知識、技能、職業興趣、個性特點等。認清自我,明確職業定位,才能實現發展目標與計劃的統一,為走入社會就業指明方向。
(3)幫助學生制訂適合自身發展的人生目標,提高就業競爭力。有明確的發展目標,才有努力的動力與方向。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制訂科學合理的發展計劃以及策略,有目的地進行學習,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三、高職學生就業指導中職業生涯規劃的運用
職業生涯規劃并無定式,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挖掘自身潛力,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實現在職業變換中持續增值,適應社會競爭。可采取以下措施。
(1)引導學生自我定位,使每個學生認清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相信自身的實力。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需求的變化,了解職場,了解崗位的要求,結合個人的職業興趣,逐步鎖定自己的職業定位、職業目標,然后走出獨屬于自己的成才之路。
(2)引導學生確立職業目標。職業目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所以確定合理的職業目標比較關鍵。這里涉及擇業觀的問題,因此,應利用職業生涯規劃培養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并結合學生的自我定位,來確定職業目標的可行性。最先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設定一個長遠目標,然后根據個人能力、興趣愛好等設定近期目標,循序漸進地向著長遠目標奮斗,這是目標分級策略。
(3)建立職業咨詢機構。職業的選擇十分關鍵,職業生涯是不可逆的,生命是有限的,職業選擇的每一步都十分關鍵。但這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單憑個人不現實,所以有必要建立起職業咨詢機構,集合群體智慧,發揮職業咨詢的經驗優勢和智慧優勢,為個體提供建設性的指導意見,盡量避免學生走彎路。
(4)在學生的整個高職院校的生活學習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一方面,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就業教育,實施全程就業指導;另一方面,在校園文化、教學活動當中滲透職業理想、道德教育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生活品質。
四、結束語
在高職學生就業指導中,運用職業生涯規劃開展教育很有必要,而且這是高職學生面對就業時必須做的工作。高職學生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擁有明確的職業生涯目標,輔以科學合理的策略,最終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王俊麗.依托“云空間”開展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的教學研究與實踐[J].內江科技,2015(1):113.
[2]劉紅.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5(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