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建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目前,我國有近300所高等學校開設有土木工程專業,涉及工、理、農、林、師范等學科。各校每年招生人數不等,最少60人、最多可達600人。這些學生畢業后將從事建筑工程、橋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巖土工程、隧道與涵洞工程、鐵道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安裝工程、礦山建設、交通土建等行業的建設工作。土木工程專業適應了我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就業形勢良好,但是,居安思危,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持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不斷提高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
一、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一)培養目標和從業范圍土木工程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獲取工程師基本訓練并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從事土木工程設計、施工與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項目規劃和研究開發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隧道與地下建筑、公路與城市道路、鐵道工程、橋梁工程、礦山建設等的設計、施工、管理、咨詢、監理、研究、教育、投資和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二)畢業生基本規格在德育方面:熱愛祖國,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社會責任感;具有艱苦奮斗、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文明禮貌、心理健康、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在智育方面:具有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知識和素養,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在體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知識,達到國家規定的體育鍛煉和軍事訓練標準,形成健康的體魄。在素質教育方面: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創新的能力、表達和交流能力、管理和組織能力。
(三)教學計劃從課程設置上看,教育部1998年專業目錄設置的土木工程專業,涵蓋了原來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礦井建設、城鎮建設等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專業。專業的拓寬主要體現在專業基礎課程的拓寬和對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內容編排、教學方式等,應充分反映各校培養特色。對此,專業指導委員會建議課內總學時控制在2 500學時之內,其中公共基礎課不低于50%,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分別占30%和10%左右,剩余10%由各院校根據自己特點安排。課程性質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選修課又分為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并規定課程總量中至少應有10%左右的課程為選修課程。
從必修課程來看,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其中專業基礎課程構成了土木工程專業共同的專業平臺,為學生在校學習專業課程和畢業后在專業的各個領域繼續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這部分課程包括了工程數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工程學、巖土工程學的基礎理論,以及從事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所必須的專業基礎理論6類課組。
從培養方案、學制、專業與課程設置等方面,文章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和比較。該校在本科階段一般是“寬口徑、厚基礎”的大土木培養模式,并設置單學位與雙學位并重的學士培養機制,課程學時和學分設置緊湊,學生選修課程自由而寬泛。研究生階段分為課程研究生(碩士)和研究型研究生(碩士和博士)兩個培養層次。課程研究生通過完成課程學習,修滿指定的學分即獲得學位;研究型研究生一般沒有學分要求,但對論文的研究質量和創新性要求高,體現了“寬進嚴出”的培養模式。通過對該校一流學科工程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為國內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科發展和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的推進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土木工程;教育模式;培養方案;專業與課程設置;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9;TU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6)06002705
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體制源于英國,但教育理念和美國類似,教育質量享譽全球。由于良好的氣候環境和完善的教育服務體系,澳大利亞每年吸引大量的海外留學生,是四大英語國家留學基地之一,其教育產業已經成為該國僅次于采礦業、農牧業和旅游業的第四大產業。當前,中澳各大學之間的教育交流越來越多,研究澳大利亞著名大學一流學科的教育與培養模式,對促進中國高校學科的發展也大有裨益。
近些年來,為了提升中國高校土木工程學科的教育理念,促進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的良性發展,國內學者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與培養模式進行了分析和比較。比如,對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的體系、機制和特色的分析,對澳大利亞一些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研究生培養層次,以及“寬進嚴出”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1-3];以中美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為對象,從美國高校的學科設置、專業評估、執業注冊制度、卓越工程師培養等方面進行分析,為國內相關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提供參考[4-6];以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和國際化土木工程人才培養合作辦學為視角,分別對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國際合作辦學機制、臺灣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培養特色,
以及卓越工程師國際化課程教育體系等方面進行比較[7-10]。以上的這些研究均有助于推動中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與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新南威爾士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土木工程專業在201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名列第14位,在澳大利亞排名第1位,具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寬松的教學與研究氛圍。本文
結合新南威爾士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學制、專業與課程設置等幾個方面,對其一流學科的工程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和比較,為國內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科發展和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一、專業設置與培養方案
新南威爾士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隸屬于工程學部,按專業分類主要有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測繪與地理空間工程三大專業。其中,土木工程專業分為工程施工與管理、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土木工程與建筑四個方向;環境工程專業分為可持續工程、交通工程、水工程三個方向;測繪與地理空間工程專業分為土地測繪與房地產開發、工程測量、采礦測量、水文測繪、地理空間科學與工程、遙感和數字制圖六個方向(圖1)。
結合以上的專業分類和方向設置,制定的研究領域主要有工程施工與管理、環境工程、巖土工程、結構工程、測繪與地理空間工程、交通工程、水工程共七大領域。同時,設置了研究中心,分別為測繪與地理空間創新中心、基礎工程與安全中心、施工創新和研究中心、可持續工程中心、水文與資源研究中心、凈水研究中心、澳大利亞住宅與基礎設施氣候適應研究中心、集成化交通體系創新研究中心。
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本科學士學位(Undergraduate degree);二是課程研究生(Coursework Program,主要培養課程碩士學位);三是研究型研究生(Research Program,又分為碩士和博士兩個階段)。此外,還有一些面向社會的短期培訓模式,主要目的是為一些工程技術人員的知識更新和提高工作技能服務。
(一)本科生
在本科培養階段,主要有單學位和雙學位兩種模式。單學位一般學制4年,雙學位一般學制5~6年。學生的選擇靈活而又寬泛,在學期間可以交叉選擇藝術、科學、商貿、法律等雙學士學位課程。
本科單學位主要包括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與建筑、測繪工程、地理空間工程等五類學士學位授予方向。土木工程專業方向單學位的學生或多或少都要選修一些與環境工程相關的課程,并完成相應的學分要求。
本科雙學位主要包括工程與藝術、工程與商貿、工程與法律、工程與科學、土木工程與其他工程等五類學士學位授予方向。其中,土木工程與其他工程方向的學制一般為5年,主要是土木工程與測繪工程、環境工程、采礦工程方向的交叉結合。工程與藝術方向的學制一般為5~5.5年,工程與商貿方向的學制一般為5.5年,工程與法律方向的學制一般為6~6.5年,工程與科學方向的學制一般為5年。
(二)課程研究生
課程研究生不設導師制,主要講授課程,學生通過修滿指定的課程和學分獲得碩士學位,一般又稱為課程碩士。課程碩士的學制通常為2年,每學期需要修滿4門課程,每門課程一般通過階段性的PPT課堂討論、課程論文、課程考試來完成。目前,課程碩士約占新南威爾士大學碩士學生總數的絕大多數。提供課程碩士學位的專業方向主要有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地理空間工程、巖土工程與工程地質、工程管理、結構工程、交通工程、水文與資源工程、凈水與污水處理工程。
課程碩士設置三個培養層次(圖2)。一是研究生課程認證,主要為一些沒有本科學位的大專生過渡學習階段;二是研究生學歷認證,主要針對一些專業背景或學習成績達不到要求的本科生;
三是碩士學位認證,要求具備本專業本科學習背景,成績達到一定的要求,且有學士學位的學生。課程認證要修滿24學分和4門課程,學歷認證要修滿48學分和8門課程,學位認證要修滿96學分和16門課程。
(三)研究型研究生
研究型研究生的學位授予主要分為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工程碩士(Master of Engineering)與工程科學碩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Science)三類。與課程碩士不同的是,研究型研究生沒有具體的課程和學分要求,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從事專業內某一領域的研究工作。
哲學博士按專業主要分為土木與環境工程、測繪與空間信息系統兩大類,學制一般為4年。本科生獲得學士學位以后可以選擇直讀博士,或者工作幾年再讀博士,不需要有碩士學位。博士論文的長度一般不超過十萬字數,要經歷4年的持續研究與學習。一般要求博士生每年做一次階段性研究報告,是對研究創新的重要評估。如果未通過,推遲四個月再申請匯報;若再次沒有通過一般作退學處理。此外,博士階段雖然沒有課程學習要求,但一般來說,學生會結合研究的需要,去選修一些本科或課程碩士的課程。博士學習階段的退學率比較高,有的專業高達50%~60%。
工程碩士與工程科學碩士學制一般是2年,主要專業有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地理信息技術、巖土工程與工程地質、項目管理、結構工程、交通工程、凈水與水文工程、水資源等。工程碩士著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要求學生在應用中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或對應用技術有所促進。工程科學碩士著重工程中的一些涉及計算與分析的研究問題,培養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促進工程技術應用的提升。一般具有本科學位的學生可以選擇學習工程碩士或工程科學碩士,類似于博士。研究型碩士的退學率也很高,在學期間需要定期匯報階段性研究進展。
(四)比較研究
通過對新南威爾士大學土木工程學科的專業設置與培養方案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是,專業設置和國內大學類似,屬于“寬口徑、厚基礎”的大土木類型,既包括傳統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橋梁工程、道路工程),又包括交通工程、工程管理、房地產等方向。與國內大學不同的是,土木工程一般與環境工程相結合,因此也包括一些與環境相關的專業或方向,比如可持續工程、水工程、測繪與地理空間工程等。此外,本科生四年的學習不再細分專業方向,真正體現了“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模式。
二是,本科生可以選擇雙學位培養方案,在完成本專業學士學位的課程和學分要求以外,可以再選修一些其他學院的與科學、藝術、商貿、法律、經濟管理等相關的學位。從這個角度來說,本科生的專業和學位選擇余地寬泛,有利于學生的均衡教育和視野拓展。此外,部分對從事科學研究感興趣的本科生也可以直接選擇攻讀博士學位。
三是,課程研究生培養方案給一些不愿意從事科學研究,又想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本科生提供了教育機會。他們可以通過修滿一些課程和達到規定的學分要求,從而獲得課程碩士學位,部分本科生也可以通過這個階段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
四是,研究型研究生一般沒有課程和學分要求,這樣有助于學生盡快進入研究狀態,安心于研究興趣。研究型碩士又分為工程碩士和工程科學碩士兩種類型,有助于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靈活選擇。
五是,研究階段沒有的硬性要求,但對研究的創新性要求較高。比如針對博士的培養,每年學生都要匯報階段性研究進展。由相關領域的學者進行評價,給出是否可以繼續研究的建議。論文完成后不設置答辯環節,而是采用函評的方式由世界范圍內的著名學者進行評閱,并給出是否達到授予學位要求的評價,真正體現了“寬進嚴出”的培養模式。
二、 課程設置
(一)本科生
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所修課程和學分如圖3所示。課程主要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四大模塊。第一學年主要以基礎課程為主,包括數學、物理、材料、化學、力學、各類基礎設施體系、工程師基本概念、工程設計與創新等;第二學年以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為主,包括固體力學、水工程、交通與公路工程、工程計算與施工、通識教育、結構分析與建模等;第三學年以專業課為主,包括工程運營與控制、土力學、鋼與混凝土結構、水力資源工程、土木工程實踐、應用土工技術與工程地質、給水排水工程等;第四學年是實踐環節,除了通識教育以外,主要包括與實際工程相結合的畢業論文專題,以及一些專業選修課。
以上每門課程均為6個學分,每學期一般安排4門課程,學生四年需要修滿192個學分,方可獲得學士學位。從課程設置來看,體現了土木工程學科寬泛的特點,在第四年的選修實踐課中,學生可以靈活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工程方向。
(二)課程研究生
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如圖4所示。這些課程充分體現了工程教育寬泛的特點,既包括與土木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相關的基本課程,又包括與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選修課程。
允許課程研究生跨專業背景學習,如果學生來自于其他專業或者沒有修完土木工程專業本科課程,一般會被建議增加選修一些相關的課程,以便增強本專業的知識背景。課程設置的類別和數量主要以培養學生具備解決與工程管理、巖土工程、結構、測繪、交通、給水排水等領域相關的高等學科知識為主。
(三) 比較研究
通過對新南威爾士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和課程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是每門課程均設置為6個學分,每學期一般固定4門課程,學分制度和課程數量設置合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專業知識。國內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學分一般從1~4.5不等,學分設置分散,課程學時也很分散,有的課程僅僅設置為幾周時間,有的課程卻跨度一個學年。分散的學時和學分設置既不利于學生選修課程,也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充分理解和消化。
二是由于本科教育階段設置了雙學位培養模式,本科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或專業的課程。課程研究生也設置不同的學位授予類型,可以在土木工程專業范圍內自由選擇不同方向的課程,也可以跨不同專業或方向交叉選擇課程。
三是實踐環節設置是直接與實際工程相關聯的,一般鼓勵學生在工程單位實習期間同時完成畢業論文,增設一些實踐選修課程,這些課程可能就開設在實驗室或工程單位,以鼓勵對不同工程感興趣的學生自由選擇學習。
四是對研究型研究生雖然沒有課程和學分要求,但會要求他們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有針對性地選擇某些課程學習或直接去旁聽。比如,從事數值分析的研究生可以選擇一些高等工程數學課程,從事計算機編程與模擬的可以選擇一些計算機程序課程。
三、結語
通過對新南威爾士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學制、專業與課程設置等方面的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和比較,提出了一些建議,為國內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建設、培養模式的改革、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的實施提供借鑒。
(1)土木工程專業設置寬泛,培養方式靈活,真正體現了“寬口徑、厚基礎”的大土木培養模式。
(2)本科教育階段設置單學位與雙學位并重培養機制,學生不僅可以在本學科獲得學位,還可以在不同的學科和專業間學習相關課程,取得相關的學位。
(3)課程設置體現了學科教育的寬泛特點,單門課程固定為6個學分,每學期固定4門課程,課程學時和學分緊湊集中。
(4)本科階段的實踐環節一般要求學生在工程單位完成,既包括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完成的畢業論文,又包括一些與不同工程類型相關的實踐選修課程的學習。
(5)研究生培養分為課程研究生(碩士)、研究型研究生(碩士和博士)兩個層次。課程碩士不設導師制,不需要從事研究,主要是完成相關專業的課程學習。研究型研究生沒有課程學習和學分要求,主要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
(6)研究型研究生的培養充分體現了“寬進嚴出”的培養模式,沒有硬性的要求,每年定期進行階段性研究進展匯報,優勝劣汰,淘汰率較高。
參考文獻:
[1]童樂為,史煒洲,趙曉林.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特色給予我國土木人才培養的啟迪[J].中國電力教育,2008(2):165-167.
[2]吳瑾.悉尼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及特色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6-8.
[3]原方,丁永剛,王彥俠,等.澳大利亞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淺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2):155-156.
[4]李炎鋒,杜修力,薛素鐸,等.從中美土木工程教育對比探討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辦學思路[J].中國科技信息,2013(5):116-117.
[5]劉紀峰,張會芝.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4,29(9):97-100.
[6]王照宇.中美高校土木工程本科教育比較淺析[J].林區教學,2015(10):29-30.
[7]饒平平,陳有亮,宋忠強.依托中德合作與交流的土木工程辦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0):55-56.
[8]馬士賓,李寧利,張彩利,等.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培養特色的分析與啟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4):55-57.
【關鍵詞】ESP;英語教學;土木工程;教學法
ESP,即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縮寫。是一種目標明確,針對性強,重視實用性的英語教學模式。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加深,英語在各個領域和行業的交流中被廣泛的使用。但是,傳統的普通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無法針對不同專業的需求來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特別是對非英語專業的理工科學生,其專業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強的特點,普通英語難以滿足其專業英語的使用。因此,即費時且教學效果收效甚微。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稱。它既指所應用的材料、設備和所進行的設計、施工、保養維修等技術活動;也指工程建設的對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陸上或水中,直接或間接為人類生活、生產服務的各種工程設施。土木工程專業的開設,其目的是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和理論能力相結合的應用性人才。隨著當今國際交流的不斷加強,具備涉外能力的復合型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英語教學在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針對土木工程專業性強的特點,ESP在該專業英語教學中的使用,無疑是非常理想的教學方式。
一、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
1.教學方式陳舊。對于土木工程這類專業性強,英語教學需具備專業性的專業,其英語教學還缺少針對性。普通英語著重于英語作為基礎交流的工具學習,而土木工程專業的特性要求其所學習的英語必須具備與本專業相當的實用性。普通英語無法順應土木工程學生在其專業實踐領域的英語應用需求,因此,導致其所學英語與其在將來所從事的行業之間所在著差距,實用性較差。此外,就課堂模式而言,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使教學呈現單向化的模式。因此,難免會使學生無法產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效果下降。
2.教學目的不夠明確。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英語教學而言,應將培養未來具備國際交流和涉外工程建設的復合型人才放在首要目標。而就目前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而言,許多高等院校依然將本專業的英語教學開展于基礎英語的教學模式之下。因此,其英語教學目的與本專業學生英語需求目的相距甚遠,造成英語教學的目標不明確,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
3.教材選擇陳舊。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中,其使用的教材依舊比較陳舊,缺少與時俱進的需要,隨著國際交流的發展,教材的內容也應更加的國際化和專業化。不少學校依舊使用公共英語教材作為英語課堂使用的教材,其內容無法達到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所要求的專業性,實用性,以及針對性,導致學生學習的英語與專業知識脫節,實用性不高。內容不夠新穎,提不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4.教師隊伍仍需加強。大部分土木工程專業的英語教師構成以英語專業的基礎英語教師和土木工程專業的英語基礎較好的教師兩部分構成?;A英語教師基礎扎實,英語教學經驗豐富,但對于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方面的專業知識相對較少。而土木工程專業教師專業知識方面能力強,但對于英語教學法等掌握不及基礎英語教師。因此,需要構建即具備了良好英語教學法和專業英語知識的優良教師隊伍,來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因材施教。
二、ESP在土木工程英語教學應用中的探討
從存在的問題出發,可見在土木工程專業開設ESP英語是該專業英語教學的理想選擇。提高ESP教學質量,是適應社會發展和培養高素質的土木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綜合經驗和理論,筆者對ESP教學在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應用中作出以下探討:
1.教學方式改革。就目前的GEP教學而言,明顯已經不能滿足土木工程其專業的特殊性。因此,必然需要引入ESP教學模式?!靶枨蠓治觥笔荅SP教學的首要步驟。就土木工程專業而言,其ESP英語的內容應當與本專業的內容相吻合。在英語教學中突出專業知識,明確專業的客觀需求,重點學習特定的專業相關的句法,語法、詞匯及語篇等。教學方式,可根據專業的具體需求,特殊訓練其中的某項語言技能,靈活組織教學。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師單純講授的單向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來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就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來看,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引證實例,在多媒體教學中加入土木工程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在英語學習的同時,還能夠擴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
2.明確教學目的。ESP英語教學,突出英語的專業用途。目的在于使學習者所學的英語知識能夠應用于所特定的專業或職業。GEP英語教學,雖然使學生掌握了英語作為基本交流工具的能力,但就專業而言,基礎英語還遠遠不夠。英語教學重心就需要從基礎英語教學向ESP教學方向轉移。課程設置應幫助學生實現從學習基礎語言到使用專業語言的轉換。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具備涉外工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其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應逐步向實用性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口頭交際能力以及土木工程領域內常用應用文的寫作能力的培養。
3.重視教材的選擇。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國高校還未有統一的ESP規劃教材。基本上以自行編寫或選編,內容上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和主觀性。因此,土木工程專業英語ESP教材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做到“需求分析”。分析學生的知識需求,學習水平和知識接受能力。ESP教材的選擇,即要符合專業學生專業的需求,還要兼顧到學生對于教材的接受能力。ESP的教材在設計上需要做到一個良好的設計,難度分布應達到一個合理的梯度,由淺入深,使學生在知識的接受成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材在語言上應具有代表性,包括本專業的常用詞匯和一般句法和表達方式。在內容方面,要包含土木工程專業的基礎知識,還要做到與時俱進,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在ESP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的素質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建立高素質的教學隊伍是加強ESP教學的必要條件。就目前情況,大部分土木工程專業的英語教師構成以英語專業的基礎英語教師和土木工程專業的英語基礎較好的教師兩部分構成。針對此情況,可以加強兩只隊伍的業務合作。組織跨院系,跨專業的ESP教學合作。對于基礎英語教師,可以加強其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知識的培養。而對于專業教師,可以對其加大英語語言培訓。此外,有條件的學??梢云刚埻饧畬I教師任教,發揮其語言優勢,并使學生了解學科內的國際最新動態。
【參考文獻】
[1]李小波,楊潔.淺析英語專業的 ESP 教學及師資培養[J].安陽師范學院院報,2010(01).
[2]劉法公.論專門用途英語的屬性與對應教學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
[3]鄧俊.高校ESP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6(07).
[關鍵詞]土木工程 創新型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4-0062-02
近年來,國家及社會均對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設置、人才培養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適應技術不斷革新的現狀。目前,由國務院批準,并由教育部、財政部全面啟動并實施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主要是對這一現狀進行的積極革新。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對“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具體解釋是:“質量工程”是以提高高校的本科教學質量為目標,提高優質資源共享為手段,按照“分類指導、鼓勵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則,在專業、課程教材、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等 6 個方面進行改革與建設,支持和鼓勵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深入改革和大膽創新,引導高校的本科教學方向,帶動教學的全方位改革和創新。所以,對于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配合我國高校教學改革以及適應土木專業發展的趨勢而進行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一、國內外工程類人才培養的不同模式
(一)國外人才培養的模式
國外工程教育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兩種模式主要有美國模式和歐洲大陸模式。美國模式主要是由社會和學校兩部分組成,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先進行工科基礎教育,學生畢業后則由社會提供具體化、職業化的專門教育,并且有各專業的工程師考試和職業資格認證的要求,在完成所有項目以后才能成為工程師;歐洲大陸教育主要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其培養過程主要在學校完成,大學生在學校要先完成與工程師相關的基本教育和基礎訓練,獲得職業資格認證,則在畢業時可以取得工程師學位。國外工程類的人才培養模式,均對學生的基礎教育和實踐有著同等重要的要求。
(二)中國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工程教育則較為傾向于知識,其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出發點在于傳承和創新人類的知識和文化,這種觀念也被稱為學科本位論。因此,也造成了中國土木工程教育的主要模式為:高校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的是土木工程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和學習,畢業進入專門企業以后,通過在企業具體工作的過程中來完成工程師的職業教育,自此才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師。
綜上所述,中國的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與之相關的課程設置都是沿革了國外的相關模式,但因為中國教育界和高校對于大學生培養的認知是在于知識的引導與學習,因此也造成了大學生土木工程師職業化培養的滯后,不能與其畢業后的職業生涯進行有力的結合,土木工程企業在招聘人才時皆希望大學畢業生已具備與工程師相關的基本能力,土木工程企業無需再進行其基本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對于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土木工程企業的用人觀念也要求我們高校在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方面進行變革。
二、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如上所述,中國工程教育人才較為偏向于知識的傳承和創造,因此,我國土木工程教育的現狀存在有多種矛盾體:第一,國家、社會、企業均需要工程師人才,而高等學校卻不培養工程師。第二,學校教學主體缺乏工程實踐經歷,而學生卻需要接受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第九屆(2008 )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工作研討會中,總結了國內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兩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類型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定位。根據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專家最新的調研統計,我國目前共有362所高等院校開辦了土木工程專業的本科教育,其中研究型大學(985、211學校)共有65所,主要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教學型學校297所,主要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 第二,不同類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在單位規模(大型、中型、小型)、單位性質(設計、施工、管理)、崗位層次( 總工程師、主任工程師、專業工程師) 等方面有所不同。
目前,較多高等學校對于實踐性教學和創新型能力培養不夠重視以及沒有充分合理的認識,部分高校只是簡單地復制研究型大學的辦學模式,使得高校畢業生一方面在從事科學研究時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另一方面從事施工技術時又缺乏相關的工程職業素養,從而導致了社會對于高等學校工程教育教學質量認同程度的不斷降低。
三、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意義
(一)從宏觀角度講,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科學發展的基礎
黨的十七大、十報告中均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精辟論述。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關鍵和基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是針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學發展觀所實施的具體做法。
(二)從中觀角度講,培養具有良好創新型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土木工程行業的發展的現實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木工程材料的更新,土木工程建設市場的開放,使得這一行業的壟斷逐漸破冰,與土木工程施工和監理相關的企業也逐漸改變了過去的單一經營模式,并試圖向橫向全面發展。但是,現今的山區高速公路、大型橋梁隧道工程、超高層建筑工程、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和港口航道工程等各項技術的難度不斷提高,項目的管理與國際接軌,使社會對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高校中對土木工程師的培養模式日益陷于“學術化”和“通才化”,畢業生對于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缺失已然與社會對土木工程師的實際要求脫節,土木工程行業所需要的技術、管理、創新等全方位高素質人才,在高校中未能如愿以償地培養出來,因此,要求開辦有土木工程專業的各類高等院校,必須轉換人才培養的思路,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探索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途徑和方法。
(三)從微觀角度講,探索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保證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的根本
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都存在著找工作難的問題,這一方面與高校人數逐年增多有關,但也與高校工科教育嚴重的產學脫節有關,高校教育只重學術性和與當代最新技術的脫節,使得學生對于實踐有著眼高手低之惑。要解決“就業難”這種現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樹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觀念,并逐步改革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模式,不斷強化本科生工程技能方面的培養,加強工程類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四、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幾點建議
綜上幾點,我們通過對國內外工程教育的比較以及對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意義的認知,可以發現工程教育必須緊緊跟隨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同時必須以社會、企業的需求為導向,以工程實踐操作能力為要求,更好地培養社會所需求的工程師人才。在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上,筆者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在具體的教學中,第一,要加強實踐教學的環節,逐步深化地為學生創造創新實踐平臺,改善實踐環境,推動學生自主創新活動;第二,在設置培養方案的環節上,要不斷地完善工程教育中的工程設計和實踐類課程體系,使得這兩方面的課程能夠貫穿高校學生整個大學教育過程,爭取使得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有較大的突破;第三,不斷深入和摸索高校的產學研結合模式。高校應當努力爭取校企共建、技術研發中心等實踐基地的建設,在行業專家的指導之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在教育觀念上,第一,做到大眾化教育和技術教育的平衡發展,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并重。第二,建立校內外雙導師制,以校內老師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校外企業技術老師則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才能在綜合素質方面得到提高,將具有更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將更為主動地學習和具有更高的工程設計創新能力。第三,要有國際化教育的思路,高等學??梢酝ㄟ^網絡教學和雙語教學,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所學專業領域中最高精尖的技術和知識,也使學生能夠有高度的國際視野和嫻熟的技術溝通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姜秀英,俞亞南,陳仁朋.土木工程創新設計實驗班的架構與實施[J].高等建筑教育,2009,17(6):109-112.
[2] 朱炯.土木工程專業創新人才的能力培養途徑探討[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6,21(5):93-96.
[3]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Z].
高校學生在傳統課堂中只能獲得書本上的知識理論,特別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如果能獲得第一手的實踐鍛煉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測量技術不斷發展,土木工程專業的測量教學也有了新的使命,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社會需求,我們必須不斷開拓思路,變換教學模式,探索出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進而讓他們能夠成功地走向未來工作崗位。
2當前土木工程測量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課程定位混亂。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畢業之后并沒有從事這方面的工作,這使得同學們對這門課程的設置和實質內容不了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認為這門課程的出路不大。究其原因,這是由于學科定位不明確,院校難以考慮到專業之間的結合問題,也沒有解答學生們對于類似問題的疑問。
其次,教學理念落后問題。諸多院校依然采用著老式教學的方法,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沒有真正參與到教學環節當中去,難以親身體驗。課堂中往往以老師為中心,以課本和課堂為中心,并沒有讓學生去主動思考,可以說這種填鴨式教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最大的絆腳石。
第三,教學內容設置問題。當前高校教育中,難以對施工測量等學科的重要方面做詳細講解,由于課程學時的限制或者教學資源的限制等原因,教師難以對這些重要內容完整地對學生闡述清楚,讓學生不能深入掌握。
第四,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矛盾。隨著現代測繪學不斷發展,新的技術和方法不能及時地在教學中體現出來,難以迅速形成完整、專業、合理的教學體系。第五,教學與實踐的嚴重脫節問題。由于部分院校缺乏資金,因此實驗儀器設備陳舊,使得學生不能獲得第一手實踐操作經驗。另外還有部分院校堅持過去的辦學思路,讓學生死讀課本,或者根本不安排學生的實踐課程,使學生對儀器設備并不了解,更不能對書本知識深化了解。
3土木工程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首先,明確土木工程測量課程的定位。院校要對這門學科的定位作出明確解釋,測量課程的開設是為了學生未來后續專業打下基礎,隨著土木專業以及國家基礎測繪成果的發展,測量學的教學目的已經轉變成為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理論知識運用途徑。其次,優化教學模式。院校必須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改用啟發引導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在老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通過討論、自問自答等方式,攻克知識的難點、重點。另外,要聯系工程實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第三,加強硬件建設。高校應盡量建立獨立的規范的測量場地,這樣的做法有助于學生們進行實踐課程。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更新儀器設備,將實習儀器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