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房屋建筑設計風格

      房屋建筑設計風格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房屋建筑設計風格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房屋建筑設計風格范文第1篇

      【關鍵詞】人本思想;房屋建筑設計;應用

      建筑設計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居住、生活和活動的場所,還可以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由于人的需求通常會隨著環境的刺激而逐漸改變,房屋建筑設計應滿足人們對舒適、便捷的居住環境的需求。因此,人本思想的設計理念成為建筑設計中不可忽略的方面。人本思想理念的建筑設計更趨于人性化,它以人為核心,在考慮客觀環境的基礎上設計滿足人們需求的房屋建筑。

      1 人本思想在建筑設計中的概述

      隨著社會越來越重視在建筑設計中滿足人類的需求,人本思想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建筑設計中以人為本的思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滿足大眾利益需求

      “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要求以人對居住環境的需求為基本出發點,充分考慮人們對住宅的需求,如居住人群的工資水平(貧困階層或高階層人士)等。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考慮、分析,謀劃設計風格,從根本上考慮如何使用建筑材料,滿足能源消耗、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

      1.2 注重細節和人性化

      房屋建筑設計中細節決定成敗,所有細節都將在房屋建筑中體現,同時細節的處理也是向人性化發展的重要體現:比如挑選能源消耗小的建筑材料,實現節能;考慮不同地域風格與房屋建筑設計的融合,滿足人們心里需求等。因此,在以人為本的房屋設計中要采用科學的方法,結合不同地域的文化風格及人們對細節的需求,打造出適宜人們居住的建筑。

      2 人本思想在房屋建筑設計中具有重要作用

      2.1 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和交通條件

      室內居住環境的安全包括適宜的居住面積、日照、通風、隔熱/冷、建筑物之間距離、綠化問題、隔音效果等;室外居住環境的安全包括房屋周圍的空氣質量、濕度、土壤、樹木種植等方面的問題,室外的綠化還可起到隔音、遮擋、降低噪音等功能。這些都可以通過房屋建筑設計來實現。此外,通過考慮交通狀況,在設計房屋建筑時可通過合理的公交站、停車場、步行街的設置等,為居住人群提供良好的交通環境;還可通過綠化帶隔離行人和車輛提高交通安全性。

      2.2 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

      根據人們生活需要,可在住宅區建立一些配套系統,為用戶提供便捷的生活:比如建立后勤系統、物業系統、安全監控系統、居委會、快件收發、收費中心(電費、水費、手機費等)、銀行、學校、交易市場等。此外,還可建立文化娛樂場所,包括適宜老年人的活動場所、適宜兒童的活動場所、健身中心等,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2.3 擴大交往空間

      公共場所作為人們生活、交往的重要地點,是房屋建筑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公共場所包括步行街、庭院、廣場活動區、公園等。建立這些場所,可以為人們提供聚集地點,擴大人們的交往空間。

      2.4 體現建筑藝術

      建筑通常反映著當地的風格、文化。建筑設計與城市的生態環境、技術水平、生活和生產方式有直接關系。不僅如此,建筑還反映了對歷史建筑的繼承性,在設計中應能夠滿足當地人們對建筑風格的需求。

      3 房屋建筑設計中人本思想的體現和應用

      房屋建筑設計中人本思想的運用需要有效地融合自然條件、人的需求和建筑風格,以人的意識為中心,能夠讓人充分抒發自身的情感,進而改善居住環境。在實現人本思想的房屋建筑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3.1 設計過程中要講究客觀性

      人本思想在房屋建筑設計中運用的前提是與生態自然環境融合,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合理運用資源,實現節能。因此,材料的選用、照明設計、內部結構協調性、內部裝潢等,都需要從自然環境出發,并充分考慮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目前,隨著對環保重視程度的加大,要求在房屋設計時選用綠色建材,并減少資源的浪費現象。

      3.2 以可持續發展為設計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任何一個行業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在房屋建筑設計中,要做到:(1)以人為本,采用人性化的設計手段,設計出符合人們需求的建筑;(2)充分考慮不同地域的建筑風格和文化,使文化場所符合當地的文化;(3)盡可能使用可再生建材,以節能、低碳為建筑設計的目標之一,減少污染;(4)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選用合理的設計方案。

      3.3 符合自然的生態環境的需求

      “生態系統”的學說概念強調生態系統和生態環境的關系,二者關系密不可分。其中生態環境主要是指人文生態環境。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作用,所以人本思想理念的房屋建筑設計必然要依賴于自然環境。建筑的實施過程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因此在設計建筑時應合理利用資源,不能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律,這樣才能營造出符合自然生態環境需求的設計。

      4 人本思想理念在房屋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由于在現代房屋建筑設計中,人本思想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人作為社會生活發展的中心,滿足其需求有著重要意義。包括:

      4.1 人本思想理念的住宅設計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居住環境需求越來越高,通常要求住宅舒適并能提供便利的生活。但是,在我國建筑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忽略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在施工的過程中常常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因此,在住宅設計中也需要權衡自然與建筑的關系。目前,自然生態的住宅設計已經逐漸成為建筑設計的趨勢。例如,淇澳生態住宅設計充分考慮人與環境的關系,在建筑的施工過程中考慮對自然的影響,將自然與人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在建造私人空間的同時,使人們時刻處于自然之中。該住宅的設計滿足了人們對私人環境和自然環境的雙方面需求。

      4.2 人本思想理念的醫院設計

      醫院是為患者提供治療的場所,良好的醫院環境可以使患者身心愉悅,幫助身體恢復。因此,醫院建筑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病人的需求,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出發,進行人性化設計。在設計中,可考慮在病房內添置置物柜,衛生間,提供晾曬衣服的設施等,還可以提高戶外的綠化程度,使病人在室內和室外都能觀察到怡人的風景,有益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情,減少病人對醫院的抗拒感。

      5 總結

      當今時代,人們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提高,使得對建筑設計有更高的需求。人本思想融入建筑設計中是對人本價值和人文精神的體現,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達到居住、生活和環境一體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房屋建筑設計風格范文第2篇

      關鍵詞:環保;生態環境;綠色經濟

      引言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獲得了迅速發展,這是我國建筑業獲得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據統計,2015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達180757億元,足以見得建筑業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6年2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兩部委聯合印發了《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到2020年,我國將建設30個適應氣候變化試點城市,綠色建筑推廣比例達到50%。這意味著,綠色建筑等環保產業將進入新一輪政策期。所以我們必須要探討綠色建筑與綠色節能建筑的關系,從而為建筑業提供更為科學、環保的設計理念。

      1綠色建筑設計概述

      1.1內涵

      綠色建筑設計是生態建筑設計,它是綠色節能建筑的基礎和關鍵。是在當前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等經濟發展理念下所形成的建筑設計風格??傊?,綠色建筑設計主要是基于無污染的建筑材料、施工過程所設計的環保、綠色的建筑設計藍圖,所以綠色建筑設計涵蓋了環保的設計理念[1]。

      1.2特點

      (1)綠色建筑設計是一種環保、綠色的建筑設計,它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預測性,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所以說綠色建筑設計具有環保、綠色的特征。(2)綠色建筑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綠色節能建筑的形成,從而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例如:現階段的小區公園會栽種一些花木,這些花木起著凈化空氣的作用,為人們營造適宜的環境。最后,綠色建筑設計是一種設計理念、設計方案,它屬于建筑的事前工作。

      1.3綠色建筑設計在建筑專業里的思路及合理運用

      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綠色建筑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例如荷蘭的房屋建筑在設計時考慮到房屋的能源使用以及生態性,所以荷蘭的房屋建筑以風能為主要能源,同時屋頂的材料選擇草料,這便是綠色建筑設計思路的完美再現。

      2綠色節能建筑

      2.1內涵

      綠色節能建筑正成為世界潮流,也是對于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發展理念的嚴格遵循,對于生態環境、資源、能源利用產生重要影響。總之,綠色節能建筑是一種不同于綠色建筑設計的既節能又環保的設計理念,有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

      2.2特點

      (1)從建筑能耗各個環節上嚴格控制及對建筑各個環節最大允許能耗標準的控制,是減少建筑能耗提高節能效益的前提。(2)針對中國人居資源稟賦和目前住房消費存在的問題,必須選擇資源節約型發展模式。這是有與綠色節能建筑在使用過程中低消耗、少排放、低污染、可再生資源利用所絕對的。

      2.3綠色節能建筑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

      綠色節能建筑要求應用智能技術為支撐的系統與產品,提高綠色建筑性能。如發展節能與節水控制系統與產品、利用可再生資源的智能系統與產品。室內環境綜合控制系統與產品等。可采用綜合性智能采光控制、地熱與協同控制、外遮陽自動控制、中水雨水利用綜合控制等技術。

      3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的關系

      通過對于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內涵、特點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的重要聯系與區別。而我們對于綠色建筑設計的身材深層次把握有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也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1聯系

      (1)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都是對于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發展模式與發展理念的嚴格遵循,它們都具有綠色、環保的特征,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它們具有一致性。(2)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綠色節能建筑的發展;綠色節能建筑的發展也是對于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遵循,它需要綠色建筑設計來指導,從而有力地促使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深入人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3.2區別

      (1)綠色建筑設計具有綠色、環保的特征,但是它并沒有明確提到節約資源、能源,而綠色節能建筑不僅具有綠色、環保的特征,還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避免資源的浪費。(2)綠色建筑設計主要指的是從設計圖紙方面來體現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而綠色節能建筑主要指的是從具體施工過程和功能來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與資源、能源的節約與利用。

      4結束語

      本文主要基于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的內涵與特點探討兩者的聯系與區別,縱然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有著一定的區別,但是在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都具有一致性。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能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達到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董云.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地關系[J].低碳世界,2016,2(18):119~120.

      房屋建筑設計風格范文第3篇

      【關鍵詞】傳統文化;建筑設計;創新;發展

      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中國的傳統文化逐漸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建筑行業受外來文化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逐漸忽視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盲目崇拜歐式的建筑設計風格,導致很多城市市政建設中出現了一些與本地區建筑風格完全不同建筑物出現,破壞了原先城市建筑物的整體性,為此,相關部門有必要對中國傳統建筑風格進行分析研究,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創新和發展,不斷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1. 建筑設計中的藝術形象

      中國古代建筑不僅注重建筑物的實用性,而且十分重視建筑物的藝術性,逐漸形成了中國建筑風格特色。中國建筑設計中的藝術形象特點主要表現在三方面。首先,建筑物的設計十分重視建筑裝飾色彩的應用。古代的建筑設計大都使用木材,為了延長木材的使用壽命,同時增強建筑物的美觀,古代匠師一般會在木材上涂漆或者桐油。經過長期實踐,我國建筑在使用色彩裝飾建筑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譬如在古代北方的宮殿建設過程中,一般都會運用鮮明色彩的調和和對比,屋檐下的陰影部分,一般會使用藍綠相配的冷色,房屋主體受陽光照射較多的部分,則使用暖色(一般是朱紅色),通過兩種顏色對比,保證建筑物整體的和諧。通常情況下,為了使建筑物增加活潑感,避免單調呆板,古代匠師還會在建筑物屋檐下以及房屋主體部分的顏色上增加一些雜色。但是在中國南方,依照南方的自然環境和季節變化特點,為了保證建筑物的風格與南方的氣候環境相協調,南方建筑的色彩大都比較淡雅,白墻、灰瓦、墨綠色的梁柱構成了南方建筑自身獨有的特色,給人們以清涼感。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建筑裝飾色彩的使用,中國古代匠師不僅充分考慮建筑物的性質和結構特點,而且還綜合考慮了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環境,確保建筑物的風格與當地的地域特色相融合。

      其次,在進行建筑物整體設計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襯托性建筑的建設,通過在主體建筑物周圍建設襯托性建筑,使主體建筑的結構和風格特色進一步凸顯。中國古代出現了很多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襯托性建筑,在今天依然使用,如很多建筑前的華表、石獅等。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代工匠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設計手段,在宮殿的正門前建“闕”,在漢代之后,經常會出現各種形式的闕。

      最后,注重屋頂設計,中國古代匠師充分利用房屋木結構的特點,創造了屋頂舉折、屋面出翹、起翹等房屋裝飾結構,另外,在屋脊的脊端也會加上適當的雕飾。在宋代之后,房屋建筑開始普及使用琉璃瓦,給屋頂加上顏色和關澤。房屋的屋頂裝飾設計在后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增加,形成了獨特的建筑藝術風格,也成了中國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2. 建筑的框架式結構

      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中國古代建筑大都使用木構架結構,這種結構主要使用木梁和木柱構成房屋的整體框架,屋檐和屋頂的重量通過梁架轉移到立柱上,墻壁僅僅起到隔斷的作用,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墻倒屋不塌”的諺語。這種房屋結構具有很多優勢,一方面它可以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滿足人們生活和生產對房屋提出的各種功能要求,另一方面,這種框架結構還形成了一種在祠廟、宮殿等古代高級建筑中的獨特構建,即屋檐下的一束束“斗拱”,主要是由弓形的橫木和斗形木塊組成,縱橫交錯,形成下大上小的托座,既可以起到裝飾美觀的效果,又可以支承荷載梁架。

      二、我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創新與發展

      1. 我國建筑設計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外建筑風格和建設理念傳入中國,我國建筑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以一些問題,譬如目前國內很多建筑設計師對國外建筑設計盲目崇拜,一味模仿外國建筑,而且很多政府部門在進行市政規劃的過程中只重視建筑物建設數量,不重視建筑物的設計質量,導致很多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逐漸失去了自身的建筑特色,造成全國千城一面的狀況。這種現狀不僅阻礙了中國建筑行業的健康長期可持續發展,而且不利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維護、繼承、發展。隨著現代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內不斷出現各種新型的設計理念,為此現階段的建筑行業應該立足于當代的建筑設計實際,吸收傳統建筑中的傳統文化符號,兩者相結合,保證中國的建筑設計的獨特魅力。在國內有很多古今設計文化相結合的成功范例,譬如北京的龍形建筑大觀,大觀采用中國的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龍”,龍在中國人心中具有崇高的精神意義,代表著神圣和威嚴,在中國古代,龍是君權的象征,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利;而這座采用龍作為設計點的建筑是一座集辦公、商業、居住與一體的綜合性建筑,緊靠北京奧運會舉辦地“水立方”、“鳥巢”,無論是從外觀形象,還是從自身設計的內涵都與周圍的建筑相統一。而且這座建筑中抽象的龍的造型,不僅線條流暢簡約而且氣韻古雅大方,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人的審美有效組合,從設計顏色、線條、材質等多方面彰顯出中國文化雋永悠長的質感。與北京大觀的成功設計相關,在北京城郊的一家天子大酒店的設計,雖然也使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最終的建筑物傳達出了反面的效果。這座建筑物的外表因為完全照搬了“福祿壽三星的形象,建筑十分龐大而且外表形象怪異,文化符號使用的過于直白使得建筑物自身與其設計內涵不相協調,而且一味的追求表面造型,忽視了對建筑物的實用功能。

      2. 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創新與發展

      為了保證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不斷創新發展,在今天的建筑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正確處理好當代與古代、中國與外國在建筑設計上的差異,立足于中國當代的建筑設計理念,吸取古代和國外建筑設計中的精髓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例如中國傳統建筑講求人與自然共生,而現在國內很多建筑開發商受經濟利益驅使,盲目開發,違背因地制宜的原則,影響了生態平衡,對此國內建筑行業應該充分學習中國古代建筑中有利于建筑設計發展的理念,不斷提高國內建筑設計的質量水平。

      另外,建筑行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層面,建筑設計師一方面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各種文化符號的原始意義,一方面也要把握這些文化符號的內涵意義,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知識結構、價值標準、生存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對傳統文化符號的理解也有了相應的轉變,所以在進行傳統文化的繼承中,一定要摒棄傳統文化中腐朽的、封建的部分,對各種文化符合進行創新發展,使這些傳統的建筑文化符號不斷再生延續。

      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合理使用,一方面可以繼承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形式,保證中國建筑延續東方文化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使用應該找到傳統與現代的最佳結合點,設計出既有中國歷史特色,又具有時代特征的建筑物。

      參考文獻

      [1]張葛.我國傳統建筑亮化設計中的文化意蘊[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

      [2]詹曉燕,陳宏毅.中國傳統文化對建筑工程設計的影響[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09(12) .

      [3]田維飛,王建英.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山西建筑, 2011(13) .

      房屋建筑設計風格范文第4篇

      關鍵字:地下;結生態建筑;節能

      中圖分類號: TE0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引言

      地下生態建筑是近年新興的熱點。在自然資源日益匱乏的今天,將生態建筑與地下建筑的優勢結合起來,建造地下生態建筑,充分利用能源與土地資源,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地下生態建筑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建筑師們的重視,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設計作品。本文針對部分國外經典小型地下生態建筑進行專項研究,旨在為今后建筑設計師的設計工作提供參考。

      2國外小型地下生態建筑的特點

      建筑師們意識到地下生態建筑的優勢,目前世界各地小體量的地下生態建筑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并被建筑師們賦予各種功能,新穎而有趣。地下生態建筑建成后一般都會成為當地的標志性建筑。其設計建造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造型新穎,設計通常具有現代感,內部環境舒適。常采用開天窗或大面積玻璃幕墻等措施來保證地下建筑光線充足。

      (2)能夠充分發揮地下建筑節能、防災優勢。此類型建筑可以顯著降低對溫度調節能源的需求,并且在經常發生氣象災害的地區以大地代替建筑阻擋大風、嚴寒酷暑和霧雪等。此外,地下建筑的抗震性能也十分優異。

      (3)整體設計結合地形地貌,能夠與周邊景色融為一體。這是地下生態建筑的一大特色,這種類型的建筑建造前后外觀差別不明顯,也不影響視野,并且可以在頂上覆蓋花園或草坪。

      (4)采用高科技節能材料和系統建造。從技術上保證了地下生態建筑的節能與持久。

      3國外案例

      3.1 英國威爾士Malator

      Malator 是英國威爾士橡樹石地區絕對的現代意義上的房屋,被稱為“未來威爾士住房的藍圖”。其基本設計很簡單:房屋里面的核心房間在外面被多彩的預制構件包圍,在最外層與周邊的陡坡相融合。這樣的設計使得Malator非常具有現代感,并一直延伸至海岸的庭院,與周邊的環境完美結合。

      3.2 比爾•李斯曼的地下屋群

      比爾•李斯曼獨一無二的地下群屋是他經過多年的研究與漫長時間設計的結晶。其屋頂采用彎成圓形的鋼桿焊接而成,地板采用混凝土墊層,在墊層里面設置了用于室內地板取暖的橡膠管材。屋子內部墻壁用混有大理石粉末的水泥進行粉刷,這種材料可以營造出光滑潔白的墻壁表面。房子的外部全部覆蓋了防水瀝青,并在防水瀝青層上覆蓋干砂層。在干砂層中縱橫交錯地埋入空氣槽,空氣槽把置于房子兩側的太陽能吸收裝置所吸收的熱量與干砂層進行交換,以保持室內熱量。房子的最外層是橡膠膜防水層,如果在這層上面覆蓋土體,土體中種植草子和花子,房頂就可以做成花園。每個房間都下設管道,管道與其它房間都連接在一起。所有線路都是從這些管道中通過,最后匯集于多功能用房中。在房屋兩端原先使用的四季太陽能采集機器被節能墻和有著很大窗臺的干作業墻所取代。

      3.3 瑞士瓦爾斯的獨特埋屋

      這棟房屋坐落于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地區的瓦爾斯。這里有著世界聞名的溫泉和美麗的景色,為了離溫泉近一點,建筑師們把房子“埋”進了山里。

      從表面上看,它似乎完全里外顛倒,其外部圓形庭院位于前部,房屋大部分則埋入地下,在陡峭的山坡上建一個庭院使得房屋開窗的尺度可以放得很大,所以內部光線極好。在山坡上的房屋視角要比在平地上的房屋開擴得多,還可以看到山谷內的美景。它的外部具有現代建筑特征,內部風格則較為傳統,但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3.4 美國加州大蘇爾的掩土屋

      曼寧先生是大蘇爾地區第一個具有生態觀念的建筑師,而草地作屋頂的構想在成為時尚之前30年就已經在他這里成為了現實。他設計的掩土屋是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之一,

      這棟在庫珀角的房子現在已經成了一處從大蘇爾中緩緩升起的美景。房子建得像是覆蓋著草地的堡壘,兩邊是混凝土,中間由全草屋頂連接。這里并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屋頂,在種上本地的花和草種之后,更像是大蘇爾美景的一種延續和補充。半埋入土的墻和6~8英寸厚的草地屋頂使得這棟房子相對來講更加防火和節能。

      4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型地下生態建筑相對于常規房屋具有明顯優勢。建筑空間和結構形式具有多功能適應性,設計具有靈活性及易于發展的可擴展性,最后形成開放型建筑空間。

      小型地下生態建筑一般采用半地下結構形式,小部分采用全地下形式,這樣既可以發揮地下建筑的防災抗震方面的優勢,又可以充分利用地上光線,達到最佳效果。建筑材料一般主體選用混凝土,耐久性好。

      設計風格靈活多變,具有鮮明的建筑師個人色彩。內部裝飾及設計也五花八門,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使用功能上一般為居住用房,滿足人們對住房的多樣性需求。

      能源利用上充分發揮地下空間在節能方面的優勢,顯著減少溫度調節等方面的能源需求。同時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將太陽能和風能等能源進行儲存和再利用。

      在生態友好方面,小型地下生態建筑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盡量減少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結合地形地貌,與周邊景色融為一體。

      就再開發利用方面來講,在地下建造一種全新的生活環境對建筑師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在最初的設計中必須考慮到一切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將其解決,因為一旦地下建筑完工并覆蓋土層,設計所出現的問題便幾乎不可能得到解決。所以小型地下生態建筑的再開發利用進行起來非常困難。

      5結語

      小型地下生態建筑的出現適應了“低碳經濟”和“生態城市”兩大發展理念,滿足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社會向著“生態社會”和“低碳社會”的邁進做出了良好導向。借鑒國外的小型生態建筑的發展過程與經典案例,進一步推進其在我國的發展,研究其本土化的適宜性和方式方法,都將會是極有價值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朱大明.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綠色生態建筑對策[J]. 地下空間, 2003, 23(2): 186-190.

      [2] 侯學淵, 束昱. 試論房屋建筑的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J]. 地下空間, 1985, (2): 1-7.

      [3] 田蕾, 秦佑國.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設計中的利用 [J]. 建筑學報, 2006, (2): 13-17.

      房屋建筑設計風格范文第5篇

      >> 綠色建筑建造成本影響因素研究 房地產項目設計成果對建造成本的影響與控制研究 工業化建筑建造成本影響因素研究 綠色建筑建造成本控制分析 探析影響工業廠房建造成本的主要因素 論工程建造成本中的建筑節能 淺談船舶建造成本的控制 論品質房地產開發建造成本的精細化管理 如何從設計開始控制建造成本 淺析設計階段如何降低廉租房等低成本住房的建造成本 建造成功的教學體系:芬蘭模型 房地產項目建造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建筑抗震設防烈度對土建造價的影響 建筑材料對土建造價的影響 高速鐵路900t簡支箱梁建造成套技術與裝備 文化差異對中美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淺析外資對中美貿易差額造成的影響因素 淺談中外文化\思維差異對學生翻譯造成的影響 淺析中西方文化差異對翻譯造成的影響 準時生產與庫存對制造成本的影響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三)中美工程成本中人工費比重

      據任越等人的統計,2006年重慶市主城區23個房屋建筑工程項目中,人工費占建筑安裝工程費用的比重平均為12.05%,是除材料費之外的第二大項費用,但遠遠低于材料費占建筑安裝工程費用的比重52.73%。

      2011年底對湖北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的調研和2012年9月對武漢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的調研均顯示:80%以上的工程反映人工費占工程施工成本的比例在20%以上,該比例主要集中在20-30%之間(見表2-1和表2-2)。

      目前整體來說,我國建筑人工費占建筑安裝工程費用的比重在持續上升,但仍然偏低,較發達國家可達50%以上的人工費比重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我國建筑業勞動力成本上漲的潛力和空間還很大。這與美國工程中人工費比重有很大的不同。

      人工費占施工成本比重 15%以下 15%-20% 20%-25% 25%-30% 30%以上

      百分比 3% 30% 31% 18% 18%

      :表2-1:中國人工費占工程施工成本比重

      據統計,美國等發達國家建筑業人工費占工程總成本的比例高達40%-60%左右,遠遠高于我國建筑業人工費比重。根據美國《工程新聞記錄》(ENR)定期的數據,以1913年基期指數100計,2010年的普通勞工指數為16164.06,工程成本指數為7751.23,技術勞工指數為7273.97,建筑成本指數為4369.42。在此近百年間,普通勞工指數的年環比增長率5.62%高于工程成本指數的年環比增長率4.79,技術勞工指的年環比增長率4.72%高于建筑成本指數的年環比增長率4.13。由此可知,美國建筑業人工成本占工程成本的比重必然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

      二、中美建筑業勞動力成本不同對建筑方式的影響

      由于中美兩國不同生活模式、居住文化及建筑的使用方式、要求服務水平、建筑業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的差異,致美國與中國主流的住宅建筑和建造方法都存在著巨大差異。

      室內隔墻做法上,中國以砌體為主,管線等還需要鑿槽埋線。美國以龍骨和紙面石膏板為主,施工方便,便于維修更換。而各自的施工方式導致了建筑使用感受,以及造型感覺上的差異。在使用中,美國的建造方法在保溫隔熱上較好,人體自然舒適性較好,生物適應性強。中國的建造方法,隔聲性能大大好于美國,防火上也較好。在造型上,直觀的感受,中國的相對會更加厚實,美國的更加輕便。

      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建筑設計師考慮到建筑的美感要求,一般都會增加一些沒有實際作用的造型元素,比如構筑物、飄板、雙層墻體、玻璃幕墻等。這些建筑造型元素可以說在中國的地產項目中一般容易獲得投資者的肯定與認可,也的確為建筑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同樣不應忽視的是建筑造型要與項目的定位及投資規模相稱,投資方通過與設計師的溝通,可以為投資規模較小、定位較平民化的項口設計簡潔樸素、造型規整常見、構造與施工容易的建筑造型,為投資規模較大、定位高調的項口設計風格炫目、奇巧少見的建筑造型。而因為中美勞動力成本的不同,美國對于設計師所設計的一些沒有實際作用的造型元素,并不感冒,因為在這些沒有實際作用的造型元素上,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般得不到開發商和投資者的肯定與認可,所以在這一方面,中國更能夠承擔特異造型的成本。

      新的鋼結構和玻璃材料、細致而理性的節點設計、精準的工業化標準件,打造出了如美國的曼哈頓世貿中心新塔、中國的上海中心大廈等一批玻璃幕墻為外立面的公共建筑。玻璃幕墻短時間內被大量應用,很快便超過了實際功能的需要,變成一種將工業崇拜符號化的建筑語言。21世紀初,中國已有玻璃幕墻兩億平方米,占全世界85%,成為世界第一玻璃幕墻出產和使用大國。在這些全玻璃幕墻寫字樓方面在本質上和美國的寫字樓沒有多少差別。

      參考文獻:

      [1]清華大學建筑研究中心.中國建筑成本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09[M]北京:中國律筑工業出版社,2009.

      [2]清華大學建筑研究中心.中國建筑成本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10[M]北京:中國律筑工業出版社,2010

      [3]王淑蓉.房地產企業目標成本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道具|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亚洲av无码专区青青草原|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狠狠亚洲狠狠欧洲2019|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