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學影像技術方案

      醫學影像技術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影像技術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學影像技術方案

      醫學影像技術方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實驗室建設;醫學實驗室;醫學影像技術

      0前言

      醫學影像檢查技術是一種強有力的診療技術,已是醫學診療的核心[1]。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影像設備日新月異,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新形勢下,醫學院校培養醫學影像技術人才的培養方案也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加大人了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技能的比重。因此,如何建設一個體系完備、高水平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室,是醫學院校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自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招生以來,已經為川渝地方培養了上千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得到用人單位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評。2014年被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財政廳確定為“四川省高職院校省級重點專業”建設項目。該項目啟動后,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積極組建建設小組,應對該重點專業規劃建設方案,根據現代用人單位對醫學影像技術人才的需求,改革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教學大綱,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模式,重點強調實驗室對高職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2-3]。按照省級重點專業建設方案及任務書要求,本著適用、美觀和適度超前的建設原則,達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影像檢驗系大力推進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室軟硬件環境的建設,以良好的實驗室教學環境為人才人培養服務。

      1實驗室現狀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自2003年招生以來,由于資金短缺加場地有限,學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室存在以下不足[4]:

      1.1各自為陣,管理混亂

      學院共有臨床醫學系、護理系、醫學影像檢驗系3個系部,醫學類實驗室由三個系共同使用,且由3個系的各個教研室共同管理。然而,對于實驗室建設,各個系有各自建設目標和要求,因此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各自為陣,管理分散。

      1.2設備陳舊,功能不足

      長期以來,由于學院建設經費的不足,實驗室資金投入有限,各實驗室儀器設備陳舊、功能單一、性能落后。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儀器設備的功能越來越先進,但由于經費的嚴重不足,致使實驗設備不能跟上教學的需求,嚴重阻礙著教學。

      1.3人員不足,共同承擔

      學院共有專職實驗人員5人,分別指導著學院3個系5個教研室的所有實驗課程,因此導致實驗人員人手嚴重不足和短缺。為了緩解這一現狀,多年來,3個醫學系的專業課老師肩負起所授課程的實驗課,同實驗人員共同完成著所有實驗課程,使得專職實驗人員和專職教師都非常累,最終的教學效果當然很不理想。

      2實驗室新建

      2013年學院全面著手于學院新區建設,并在2014年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被批準為四川省高職院校省級重點專業建設項目,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室建設有了很好的契機和平臺,在這種大好的形勢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室建設得到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各部門的廣泛關注。學院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專門商討,并多次論證,最終提出了新建方案和改革措施,取得了顯出的效果。

      2.1實驗室硬件建設

      根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設置情況,將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室設置為10個,分別是暗室、DR/CR實訓室、X線讀片室、X光機模擬實訓室、CT檢查室、電子電工實訓室、心電圖檢查室、B超檢查室、彩超檢查室、影像技術模擬操作實訓室,總占地700平方米,預計投入250余萬元,具體如表1所示。其中已投入53萬與達縣人民醫院共建校外影像教學實訓中心,安裝和調試運行良好,已順利通過國資處驗收。并積極尋求企業、行業捐贈,與成都眾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向學校捐贈和資助儀器設備,該公司已向我校捐贈CT機一臺,目前正力爭引進企業進入校園,拓寬合作領域,共建校內實訓中心。

      參照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現有學生人數和未來的發展需求,并考慮對校外開放等情況,將實驗室建設規模設計為:實驗學時800學時/年,同時接納學生人數為300人。如此,便能保障實驗教學的需求。

      表1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室規模

      2.2實驗室師資建設

      醫學影像技術教學隊伍現有專業教師15名(包括外聘教師7名),其中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3人,4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73%。為解決師資嚴重不足的問題,實施名師工程,打造精品教學團隊,通過三年建設,建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3]。引進專業實驗人員,分工實驗項目,在數量上滿足教學的需要,在質量上提高教學水平。

      醫學影像技術方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醫院 影像 云

      1 業務背景

      我國醫院信息化經歷了20余年的發展已進入了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大型的數字化醫療設備在醫院中使用,各種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和醫療臨床信息系統在醫院普及。醫療信息化使醫院工作流程發生了改變和創新。

      目前,動態的、高清的、大覆蓋范圍的容積CT成為主流設備。圖像處理也從單機工作站應用向真正的網絡應用轉變。網絡帶寬10年來從10M到1000M,增加了100倍,而影像的數據量從一天500M增加到50-100G,增長了100-200倍,網絡傳輸的壓力愈來愈大。

      隨著醫學的迅速發展,基層醫院由于醫生力量的薄弱性,導致了對疑難病例的診斷不明確等問題,給地區患者帶來了許多煩惱,也形成了醫患矛盾以及糾紛的開端。因此基層醫院迫切的與綜合性大醫院進行合作,由專家為基層醫院進行影像,病例的會診,聯合治療等工作,以確保基層患者能夠不離開當地基層醫院就得到醫院專家的診斷以及治療意見,以解決患者的燃眉之急。

      隨著新的影像設備的不斷出現、新技術的使用,更重要的是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遠程醫療業務不斷拓展,傳統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已經不能滿足醫院當前的建設要求,面臨許多問題。

      2 存在的問題

      當前醫院現有的先進醫學影像設備,每年產生近10至50T的影像數據,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醫生對于患者的醫學影像大數據的應用和處理的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為了對這些醫學影像大數據進行有效的應用和管理,目前現有的數據傳輸型技術的PACS系統提出的提高網絡帶寬、提升硬件配置的方案已經不能適應醫院信息化中醫生對患者影像應用和處理的建設要求。因此也嚴重的制約了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其主要產生以下問題:

      2.1 對網絡的影響

      在醫院的信息化數據中,醫學影像數據幾乎占據了95%,并且呈現單體數據量大的特點,這些數據在傳輸中對醫院網絡帶寬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和醫院自身的發展,越來越先進的影像設備會以幾何級數的速度產生影像大數據,這些數據對網絡帶來的影響幾乎是災難性的。

      2.2 傳輸型影像解決方案制約了業務發展

      隨著檢查設備越來越先進,醫生對患者的疾病診斷對醫學影像處理的功能越來越高,當前的影像會診系統只能對醫學影像進行簡單的二維處理,并且對網絡要求較高,需要對患者影像進行傳輸后才能調閱,因此,傳輸型的會診系統遠遠不能滿足醫院專家無處不在、隨時隨地進行影像診斷的要求,嚴重制約了業務發展,同樣也浪費了許多醫生寶貴的時間。目前的醫療影像系統存在如下問題:

      (1)整個影像的服務器壓力大及影像數據調取的效率慢。

      (2)網絡傳輸難度:大數據的傳輸,對網絡帶寬有較高的要求高。

      (3)系統維護復雜,擴展性差。

      (4)無法實現互聯網影像的即時應用。

      (5)醫生及專家無法在其智能移動終端上對影像進行會診,以及會診后的報告書寫。

      (6)醫生及專家無法影像進行高級應用比如三維重建等應用。

      3 方案建議

      3.1 方案建議

      采用云計算技術的影像云系統是醫療發展的未來趨勢所向,鑒于目前云計算技術的發展,目前影像云技術已經成熟,也是正在逐步發展的區域醫療、醫聯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針對醫院現階段信息化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建議建設適合醫院發展需要的能夠實現移動應用的影像系統,該系統要實現以下內容:

      3.1.1 建設先進的數字化影像應用系統

      該系統要降低影像數據的傳輸對醫院網絡的要求,實現窄帶寬應用,滿足基于互聯網的醫療影像數據應用。

      3.1.2 建設全功能的移動終端系統

      每個終端均實現在線即時三維處理,診斷醫生可實現個性化影像處理,提高工作效率。

      3.1.3 實現影像數據的云端存儲

      通過云存儲,滿足影像數據的高可擴展性、高安全性和高可用性。

      3.1.4 建設先進的云計算引擎

      通過先進的云計算引擎,實現基于云端的影像數據處理,分擔原廠工作站三維后處理壓力。原始影像大數據不在數據中心與各個應用終端之間傳輸,通過云計算,實現影像大數據的“0”下載(ZeroDowload)應用,影像計算處理在云端,計算結果顯示在醫生用舳說姆絞健2⒃詘括Wi-Fi、3G/4G的網絡帶寬環境下,實現實時影像應用。

      3.2 應用場景

      為醫生提供更多的輔助診療手段。可實現臨床醫生對放射影像設備所產生的高清、高分辨率2D影像進行實時的3D圖像重建,快速完成3D高端影像處理,幫助醫生完成對患者從診斷――治療評估――手術制定――手術過程指導――術后評估的全醫療過程的個性化先進影像即時服務。

      為更多場景提供隨時隨地的影像應用。可在手術室、醫生站、病房、會診室應用,支持移動的影像應用,建立放射科與臨床科室、臨床科室之間快速的影像溝通。

      支持與基層醫院、協作醫院之間的影像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采用國際標準,支持和基層醫療機構、協作醫療機構實現遠程影像診斷,實現對基層醫院原始影像數據的無損查閱。

      醫學影像技術方案范文第3篇

      1.1畢業生就業情況

      我院2003-2011年招收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8屆共249人,包括已畢業學生164人,其中有27人就業于省、市級醫院從事影像技術工作,57人就業于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如社區醫院、個體門診、體檢中心等從事影像相關工作,專升本7人,其余的沒有從事本專業工作。

      1.2畢業生求職應聘中遍到的問題

      1.2.1大、中型醫院不招聘本科以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

      如今,大、中型醫院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招聘起點大都為本科。我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每年都積極參加“應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到相關單位投遞簡歷,但每次學生都會因學歷問題遭受挫折,屢傷自尊。為此,有的學生不禁感嘆“我們怎么就不是本科啊”。

      1.2.2中小型醫院不招“技術”專業畢業生筆者在收集就業

      信息的過程中了解到:一些工礦企業職工醫院、社區門診、個體診所及鄉鎮衛生院等非常需要醫學影像專業畢業生,但他們需要的是“能考醫師資格證”、“能操作影像檢查設備”、“能出診斷報告”、“能值夜班”的醫學影像專業畢業生,而我院畢業生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由于專業太專,使用面太窄,所以受到職業準人的限制。即使有學生在這些中、小型醫院就了業,也會因不能參加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而被辭退。因此,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失去了很多就業機會,特別是醫學影像、超聲檢查等崗位。

      2市場需要高職高專培養醫學影像專業人才

      2.1醫學影像專業市場需求量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尤其是我國醫改方案的實施,政府及其相關機構加強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礎建設,加大了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扶持力度,市場對既能熟練操作影像檢查設備,又能進行醫學影像診斷的技能型、實用型醫學影像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如果高職高專設置醫學影像專業,學校將可培養出更多既具有理論知識又具有服務技能的高素質的醫學影像專業人才,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各層次醫療衛生機構的用人需要,尤其是可以滿足社區、鄉鎮等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用人需要。

      2.2醫學影像專業就業口拄寬

      醫學衛生院校是為社會各層次醫療衛生單位培養輸送實用型人才的。如果高職高專院校設置醫學影像專業,那么學校將可培養出“能考醫師資格證”、“能操作影像檢查設備”、“能出診斷報告”、“能值夜班”的職業型醫學影像人才,解決了職業準人問題,畢業生的就業口徑將會更寬,就業渠道將會更多。畢業生既可以就業于醫技分家的大、中型醫院從事影像技術工作,也可以到“醫技一體”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學影像工作。

      醫學影像技術方案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數字合成體層成像; X線數字攝影; 肺內結節; 敏感度

      中圖分類號 R81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4-0063-02

      肺內結節通常是指直徑3 cm以下的肺內實性病變[1],其可能的診斷多種多樣,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錯構瘤、結核球等,惡性的則可能是原發性肺癌或肺內轉移癌。目前臨床診斷肺內結節主要依靠醫學影像學技術,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平板多功能數字化系統在我國醫療機構廣泛使用,該系統相比CT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清晰地獲取冠狀面和矢狀面圖像,從而彌補CT技術的不足[2],與普通的X線數字攝影技術相比,優勢明顯。筆者旨在探討數字合成體層成像(DTS)和X線數字攝影(PA)對肺內結節探測的敏感度的差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檢查的105例肺內結節患者,男61例,女44例,年齡26~58歲,平均(39.6±5.3)歲,在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105患者均參與此次研究。納入標準:(1)患者均為自愿參加此次研究;(2)在入院后經過CT檢查證實至少存在一個肺內結節;(3)無其他嚴重慢性疾病,如哮喘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經過CT檢查證實存在肺內結節。對所有患者行X線數字攝影(PA)檢查,再行數字合成體層成像技術(DTS)檢查,曝光劑量范圍為69~135 mR。

      1.3 影像評價

      將影像閱讀窗設定為標準肺窗,由本院所在醫院3名放射科醫師共同閱讀105例患者的CT影像,統計和記錄肺野內的所有直徑超過3 mm的結節的大小。隨后采用不同檢查方案分別對患者進行檢查,同樣由3名放射科醫師共同閱片,統計和記錄肺內結節的大小和數量,并與CT結果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不同檢查方案結節個數對比

      對比三種不同檢查方法患者肺內結節情況,以CT檢查結果為標準,CT結果顯示共有280個肺內結節,而采用數字合成體層成像(DTS)檢查發現有173個可見肺內結節,X線數字攝影(PA)共發現43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三種不同檢查方案結節個數對比 個

      檢查方案 左上肺野 左中肺野 左下肺野 右上肺野 右中肺野 右下肺野 合計

      CT檢查(n=105) 84 62 43 35 31 25 280

      DTS檢查(n=105) 56 31 24 24 21 17 173*

      PA檢查(n=105) 12 11 6 6 5 3 43*#

      *與CT檢查比較,P

      2.2 不同檢查方案敏感度對比

      以CT檢查結果作為此次研究的標準,可以發現DTS檢查結果敏感度要明顯高于PA檢查結果,特別是在結節直徑

      表2 280個結節三種不同檢查方案敏感度對比 個(%)

      檢查方案 共同 直徑

      5~10 mm 直徑>10 mm

      CT檢查 280(100) 64(100) 142(100) 74(100)

      DTS檢查 173(61.79)* 33(51.56)* 84(59.15)* 56(75.68)*

      PA檢查 43(15.36)*# 7(10.94)*# 15(10.56)*# 21(28.38)*#

      P值

      *與CT檢查比較,P

      3 討論

      數字合成體層成像(DTS)是近年來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醫學影像學技術,相比常規的CT具有輻射低的優勢,同時比X線數字攝影有較高的診斷正確率。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對于診斷患者肺內結節時DTS相比PA優勢明顯,檢出率更高。目前有研究報道發現DTS技術對肺內結節的探測敏感性較高。從上述研究結果來看,以CT檢查結果作為標準,DTS的探測敏感性高達61.79%,在直徑10 mm的肺內結節中,敏感度高達75.68%,顯著高于PA的28.38%。所以在臨床工作中,可以通過DTS替代CT為結節患者進行隨訪檢查,以確定結節的良惡性,避免了患者重復的照射高劑量輻射[3]。以往X線數字攝影其敏感度較低,所以目前多采用CT技術為患者檢查,但是CT技術在高敏感性同時帶來了高費用和高輻射[4]。因此DTS技術應用而生,其斷層融合所產生的輻射劑量要低于CT幾十倍[5-6],但是由于該技術尚未完全推廣,其使用范圍局限在規模較大醫院[7],對于縣級醫院等規模較小醫院還未開展該技術。同時臨床經驗發現DTS技術容易掌握,即便是剛參加工作的放射科醫師在1個月的時間內就可以熟練運用并為患者提供診斷[8]。本研究中由于事先已經采用了CT對患者進行了肺內結節的檢查,故對于結節的位置和大小已經有了確切的目標,再行DTS或PA檢查方法來檢查患者肺內結節時,就會人為的提高檢查敏感度。若事先無CT檢查結果作為參照,DTS或PA技術對肺內結節敏感度會有所降低,因此在實際臨床工作中,DTS對肺內結節敏感度會低于此次研究結果,但是差距不會太大。目前DTS技術對于發現直徑

      綜上所述,DTS作為一種新的影像學技術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高的肺內結節診斷敏感度,較低的輻射量和相對低廉的費用深受醫患雙方的青睞。在放射學中,DTS影像可以和CT影像聯合使用,從而能得到一個完整的平面的斷層圖像,大大提高了診斷正確率。鑒于該技術還未完全推廣的情況下,故僅在規模較大的醫院掌握該技術,因此大大限制了其實際意義,筆者建議應該大力推廣,為肺內結節患者隨訪檢查提供更多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張夢龍,孫峰,王雅瑩,等.數字合成體層成像和X線數字攝影在肺內結節探測中敏感度的比較[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4):597-600.

      [2]費軍,黃海濱,張朝利,等.數字化X線胸片計算機輔助檢測對肺結節檢出率的影響[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9,25(3):509-511.

      [3]陳建新,沈永榕.X線直接數字攝影雙能量減影技術及臨床應用價值[J].醫療衛生裝備,2007,28(12):62-63.

      [4]張慶懷,李平,付占昭,等.CT引導肺內小結節經皮穿刺活檢術的臨床應用[J].放射學實踐,2009,24(5):553-555.

      [5]陳世沛,趙張平,李劍波,等.數字斷層融合技術對肺內非鈣化性結節灶檢出能力評價[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27(11):2234-2237.

      [6]夏春華,季亞莉,高斌,等.CT灌注成像對孤立性肺結節的定性診斷價值[J].放射學實踐,2011,26(3):290-294.

      [7]王華斌,李蘇建,盧光明,等.初步評估雙源CT雙能量技術在孤立性肺結節研究中的價值[J].放射學實踐,2010,25(5):504-508.

      [8]韓鳳東,李冬,趙英男,等.螺旋CT在肺孤立性結節診斷中的應用及臨床意義[J].武警醫學院學報,2010,19(3):181-183,封4.

      [9]朱智明,周漠玲,劉進康,等.多層螺旋CT肺灌注成像技術優化與標準化探討[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8,30(20):1893-1896.

      醫學影像技術方案范文第5篇

      PACS建設依據醫院的整體素質,包括經濟實力、設備條件、人員素質等綜合因素考慮,尤其應注意與CIS的銜接問題。應該整體規劃,分步建設,切忌搞一步到位,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PACS每年不斷有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推出,因此不存在一步到位的終極解決方案。PACS規劃與實施應緊密結合,有明確的具體目標,PACS建設關鍵要看使用的效果,準備建設的單位,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用最低的投入實現具體明確的目標,達到最佳的投資效益比。目前miniPACS非常熱,說明各單位均在積極地參與和嘗試。miniPACS局限于放射科內一部分設備實現影像資料的數字化,相對比較簡單,可通過miniPACS的建設,用少量的投資積極取得經驗。但是,miniPACS建設的最大問題就是與CIS的銜接和今后的擴展升級問題。PACS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病人的基本信息以及所屬部門的信息應該來源于CIS,放射科醫生使用PACS進行圖像處理和作診斷報告時,需要得到電子病歷中的其他相關資料,同時PACS的醫學影像資料最終要返回到醫生工作站,成為電子病歷的一部分。要實現PACS和CIS數據的相互傳遞和共享,必須設計統一的系統框架。在醫院尚未建立CIS的情況下,先行建設PACS將面臨今后如何與CIS聯接的問題。目前這個問題比較嚴重,很多醫院由于沒有經驗,缺乏整體的規劃,建設PACS時沒有考慮與CIS的對接。隨著PACS數據量的大量積累,這種對接將會非常困難,造成已有的影像數據不能共享和利用,最終將使PACS成為實際上的信息孤島,造成投資和信息資源的巨大浪費。

      二、PACS建設與放射科管理模式的轉變

      PACS建設應與放射科管理模式的轉變相呼應,不是花錢買了一堆設備就算建成了PACS、提高了放射科的水平,關鍵是通過PACS的建設,調整和改變原有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加速醫學影像設備的合理利用,提高人員的全面綜合素質,有利于醫教研的全面發展,實現從傳統放射學向醫學影像學的轉化。目前,不少單位放射科與其他醫學影像部門相互獨立,沒有業務交流,成為信息的孤島,建設PACS就是要打破這種自我封閉,讓信息在各個部門之間流動起來,充分發揮PACS的信息資源優勢,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其次,要針對PACS的特點調整原有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建立人員培訓和培養機制,制訂相應管理制度,包括各種應急措施(如單機運行等),責任落實到人。可以借鑒國外的模式,設立專門PACS技術保障人員,確保系統24h不間斷地運行。一句話,買了要用,用要用好。

      三、PACS建設的標準化

      目前醫學數字影像通訊(DICOM)標準3•0已經成為PACS和醫學影像設備的通用標準,大多數廠家的設備均支持DICOM3•0,目前該標準已經成為PACS飛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但是,PACS的標準化不僅包括DICOM3•0,病人的基本信息、所屬部門、設備分類、檢查項目名稱、檢查部位、診斷名稱等也必須標準化。標準化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PACS進一步發展的最大潛在危險。首先DICOM3•0缺乏中文版,國外絕大多數影像設備不接受中文資料的輸入,結果PACS、放射學信息系統(RIS)、CIS中病人基本信息等重復錄入,造成數據的不一致性,最終在CIS無法獲得病人有關的醫學影像資料。由于國家沒有頒布PACS的數據字典標準,各家醫院的PACS、RIS、CIS各自為政,嚴重阻礙了醫學影像資料的交流,造成投入的巨大浪費。另外,我國仍然使用國際疾病編碼(ICD)-9/ICD-10作為疾病診斷的標準編碼,但是它們主要用于病案管理,針對的是疾病分類,并不完全適用于臨床。如果采用ICD-9/ICD-10作為放射科診斷標準,可能會造成放射科大量的臨床診斷無法表達,影響PACS和(或)RIS的正常使用。

      四、PACS中圖像的后處理

      PACS的原意是為放射科解決醫學影像資料的傳輸與存儲,但這不是放射科醫生的最終目的。能確實、有效地利用PACS對大量的原始醫學影像資料進行過濾篩選,以獲得在臨床醫療、教學、科研中有價值的信息,并提供快速簡便的檢索,使大家感到很方便,都樂于使用,這樣才能發揮PACS的效益。同時,利用PACS提供的影像工作站和各種專業化軟件工具,對影像資料進一步加工處理,挖掘原始影像資料內在的、深層次的信息也是PACS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趨勢是從簡單通用逐步轉向專業化,從一般的影像瀏覽工作站功能(如放大縮小、調窗寬窗位、測量等)逐步發展到三維重建(多層面重建、表面遮蓋法、仿真內窺鏡、最大密度投影等)、圖像融合、圖像識別及計算機輔助診斷等。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综合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大全亚洲|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午夜av影院|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