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變遷

      一、供需框架

      為了揭示制度變遷的規律,新制度經濟學根據制度變遷主體的不同,把制度變遷劃分為誘致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兩類。在這一領域成績最為突出的是V·w·拉坦(VenronW·Ruttan)和林毅夫。v·w·拉坦應用他對技術變遷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制度變遷,將舒爾茨和諾斯等的理論推進了一步。

      二、主體博弈

      一般來講,SNA供給的主體主要是政府(官方)。供給結構單一、成本巨大、投資期長,風險遠高于收益。官方供給SNA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宏觀經濟管理的需求,因而SNA在此具有公共品的性質。相比而言,SNA需求主體則不同,它由政府、企業、個人所組成。需求主體多元化,因而需求的利益目標(動力)不同(注:在此所言的需求利益目標,類似諾斯的術語“外部利潤”):對政府而言,其需求目標基本為宏觀經濟管理和國際比較;對企業而言,其利益目標包括企業管理、經營的市場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以及企業家個人努力的社會實現;對個人而言,其對國民經濟核算資料的需求是為了尋求完備信息,減少市場交易的環節和風險,即減少交易成本,從而增加其經濟利益,實現其個人經濟目標函數最大化。

      SNA供給與SNA需求主體、目標既然存在上述差異,同時,SNA所具有的巨大信息含量和豐富的方法,使人們在考慮國民經濟核算改革時,必須首先對SNA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引導機制加以重視。

      三、基于需求缺口的變遷方式

      由于需求主體多元化、需求目標函數多層次化,相對于供給主體的單一結構及目標函數的單層次化,就存在一個需求缺口,這反映在對SNA信息的總量及結構需求分布上。可以說,SNA進一步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消除這種需求缺口。

      消除需求缺口,從理論上講應存在兩種情況:

      一是減少SNA供給,二是增加SNA需求。然而對于SNA來講,顯而易見的是,政府的供給如果是理性原則下的行為,一般是增加而不會減少。由于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因而最好由政府來承擔,在此政府不妨進行“壟斷生產”。客觀地講,消除SNA需求缺口最好由增加SNA需求著手。潛在需求主體、目標的顯性化就是誘致性制度變遷在SNA中的一種制度安排體現;并且,這種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古典經濟學中薩伊定律(Say’sLaw)所描述的現象,即供給創造其自身的需求。政府可以通過特殊功能,擴大對國民經濟核算信息及優勢的宣傳,以及安排相應配套的措施來進行SNA的強制性推擴,即強制性變遷。因此,國民經濟核算制度變遷,最主要的特點是強制性變遷。

      四、為什么是強制性變遷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本身是維護宏觀經濟管理的有力工具,其作用就在于減少國家機器運行的交易費用。因此,以制度變遷為背景考察的這種制度,從根本上就決定了強制性的特。

      此外,國民經濟核算公共產品的認識,制度安排中“搭便車”的問題也是決定國民經濟核算強制性變遷的原因。

      國民經濟核算公共產品性質的認識:

      (一)國民經濟核算是公共產品

      這一觀點最早是由邱東教授提出的。因為國民經濟核算具有公共產品的兩大屬性,即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因此在屬性上就具有了公共產品最根本的特點。

      這一論述可以歸結為兩個理論:一是信息的公共產品性質;二是國民經濟核算作為制度安排的公共產品性質。作為第一個理論基礎,來自信息經濟學關于“信息作為一種商品”的研究,信息是商品的關鍵是信息具有公共產品的特性。在這方面有杰出貢獻的有薩繆爾森、海德和阿羅。信息是公共產品,自然以信息庫出現的國民核算體系也就具備了這種特點;第二個理論基礎,來自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根據制度經濟學的研究,制度安排是一種公共產品,而這個公共產品一般是由國家“生產”的。

      兩種理論基礎,決定了國民經濟核算具有公共產品這一性質。所以,不管是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產品,還是單獨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國民經濟核算變遷就應該是強制性的。

      (二)解決制度安排中“搭便車”問題

      所謂“搭便車”,是指某些人或團體在不付出任何代價的情況下,從別人或社會獲得好處的行為。“搭便車”是產權經濟學家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他們看來,公共產品是“搭便車”產生的根源之一。“搭便車”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們可以簡單地利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這種制度安排,而無需付費。這樣,創新者的報酬將少于作為整體的社會報酬,從而使創新者缺少激勵。

      五、較為一般的集體行動(注:此說法是為了區分統計與一般制度分析中的集體行動)

      國民經濟核算改革的誘致性安排,可能會是政府更看重的。因為,政府需要了解權力以外的變遷因素。在強調制度變遷主要力量的方面,國民經濟核算變遷是強制性的;而在強調核算變遷的目標等方面時,這種誘致性變遷就更重要了。

      誘致性變遷的主體一般是一群人或一個團體,通過誘致性安排所達成的變遷,其制度結構的穩定性也更高。這就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與整個社會的市場應用結合更接近。而根據楊仲山的論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內部本身是市場化的。

      在改革初始階段,政府的強制力是最突出的,其他經濟主體的作用在這時是較難發揮的。因而,有關國民經濟核算改革的各種利益團體、利益個人可能會感到,這種變遷的起始與他們無關。他們作為個人的、集體的行動并不會影響改革的發生,但接下來情況就會有變化。在目前情況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主要是為政府管理經濟服務。而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其他經濟主體會增加對國民經濟核算的需要,他們需要通過這種工具(或制度)提供的相關服務,來幫助自身增強競爭的實力。因此,各經濟主體對國民經濟核算信息、方法的需要會增加。而從相反的角度來看,對于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本身來說,其實提出了國民經濟核算的“宏觀核算微觀化要求”。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范文第2篇

      第一,取消了《試行方案》中保留的國民收入統計、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劃分、主要商品資源與使用平衡表、財政信貸資金平衡表等適應計劃經濟管理需要的內容,從而新方案能夠更好地適應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分析和管理的需要。

      第二,刪除了《試行方案》中——國家統計局核算司司長許憲春就實施新核算體系答記者問本刊編輯部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新的規范操作性不強的內容。經濟循環矩陣是把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所有核算內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一張矩陣表式,調整帳戶是用來反映由于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資產和負債的變動。這兩部分內容都包括在《試行方案》中,盡管它們都是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的組成部分,但由于在我國現階段其操作性不強,因此,新方案取消了相應的內容。

      第三,增加和改進了一些反映我國市場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內容。新方案增加了國際投資頭寸表,用來反映對外經濟交往中產生的資產和承擔的負債情況;改進后的自然資源實物量核算表、人口資源與人力資本實物量核算表用來反映主要自然資源、人口資源及人力資本的擁有量及其變動情況。這些核算表為分析對外經濟活動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依據。第四,規范了有關交易分類,提高了國際可比性。新方案參照聯合國1993年SNA的分類標準以及我國最新制定的行業分類標準,統一規范了產業分類、機構部門分類、主要交易分類,在兼顧我國實際需要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用國際分類標準,增強了我國與國際標準相互轉換的可能性,提高了國際可比性。記者:我國國民經濟核算有哪些薄弱環節?許憲春:由于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歷史較短,目前國民經濟核算工作中還有一些薄弱環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核算范圍不夠完整。從理論上講,生產范圍包括所有貨物的生產和所有對外提供服務的生產,但受資料來源的限制,一些部門核算的并不完整,如房地產業中,非房地產開發經營單位從事的以贏利為目的房屋出租活動尚未核算進來。

      最終使用核算的范圍也不全,如固定資本形成中非生產的非金融資產的轉移費用沒有全部包括進來。另外,目前還沒有很好地估算非正規經濟部門的活動。第二,目前的季度核算是累計的季度核算,還沒有進行分季核算。第三,不變價的計算由于受資料的限制,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由于我國還沒有編制服務進出口價格指數,不變價服務進出口不得不借用有關的價格指數進行推算。記者:新方案將貫徹到哪一級?是不是鄉鎮一級也要搞國民經濟核算?許憲春:原則上,新方案只要求在國家、省(區、市)兩級實施,實施中國家與省級核算內容也略有不同。由于我國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地區之間統計基礎差別較大,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對國民經濟核算數據的需求也不一樣,新方案對省級以下(比如,地市級)的地區不作明確要求。統計基礎較好的地區可以根據條件和需要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地開展國民經濟核算工作。

      原則上,我們不主張在鄉鎮一級開展國民經濟核算工作,因為國民經濟核算工作對人員素質和資料來源等方面的要求較高,鄉鎮一級一般不具備這些條件。記者: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有哪些主要作用?許憲春:第一,國民經濟核算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它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核算原則和方法,把描述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的基本指標有機地組織起來,為復雜的國民經濟運行過程勾畫出一幅簡明的圖像。它既反映了國民經濟運行的過程和全貌,又反映了國民經濟的主要比例和平衡關系等。第二,國民經濟核算可以有效地協調經濟統計,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數據檢驗的作用。國民經濟核算對各種不同類型經濟統計的基本概念、基本分類和指標設置提出了統一的要求,因而能夠提高各種不同類型經濟統計之間的銜接程度。同時,當各種不同類型經濟統計數據放在國民經濟核算這個統一的基本框架下時,容易發現這些數據之間存在的矛盾,因而能夠起到協調各種類型經濟統計數據的作用。第三,國民經濟核算是制定和檢驗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國民經濟核算科學系統地反映了國民經濟主要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提供了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全面詳細的數據,它包括有關生產、收入分配、消費、投資、對外經濟往來等方面的基礎數據,它既是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及財金等宏觀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也是檢驗過去的宏觀經濟政策科學性的手段。第四,國民經濟核算影響到我國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關系到黨和政府的聲譽。國民經濟核算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國承擔的國際義務和享受的優惠待遇,決定了我國在國際社會所能發揮的作用。

      同時,如果國民經濟核算數據不準確,存在虛報浮夸等不真實的因素,將影響到黨和國家的形象。第五,國民經濟核算是進行國際比較的工具。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按照國際通用的標準進行國民經濟核算,這樣產生的經濟總量和結構等方面數據可廣泛用于國際比較。記者:現在公眾能獲得哪些國民經濟核算資料?許憲春:適應對外開放和增加透明度的需要,我們已經建立了相對規范的統計資料公布制度,公眾一般可以通過以下渠道獲得相關資料:國內生產總值核算資料:我國按季度和年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季度數據包括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及增長速度,按三次產業劃分的增加值及增長速度,一般在季后二十天左右公布。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可在《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上查閱。年度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分為初步統計數和核實數,初步統計數在《中國統計公報》上公布,核實數在《中國統計年鑒》上發表。此外,專門出版了比較詳細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度歷史數據。投入產出核算資料:我國每逢2、7年度進行全國投入產出調查,編制基本表,每逢0、5年份編制延長表,2、7、0、5年份的全國投入產出表都有專門的出版物。資金流量核算資料:我國按年度編制資金流量表,相應的資料在《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金融年鑒》上發表。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范文第3篇

      一、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和環境國民經濟核算的關系

      環境國民經濟核算以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為基礎,并對其進行了擴展,增加了經濟和環境之間關系的內容。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是基礎性的國民經濟核算,通過它能夠對國民經濟進行數量上廣泛和細致的刻畫。環境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作為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的輔助體系,從環境的角度對國民經濟核算進行了拓展,但同時仍然遵循標準體系的分類、規則和計算方式等。因此,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和環境國民經濟核算的數據是完全兼容的。聯合國在2003年《綜合環境經濟核算手冊》中,公布了這種包含環境輔助體系的計算方法,用以衡量各國扣除了自然資產(包括環境)損失之后的真實國民財富。環境國民經濟核算占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反之亦然。在德國,這種輔助體系主要是在聯合國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建議的基礎上,在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的框架中實現的。

      環境國民經濟核算的目的在于展示經濟主體(生產者或者是生產行業以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所進行的經濟活動(即在一段既定時間內的生產和消費)對自然的需求、消耗和損害,同時也展示對環境保護采取的措施。以上這些信息的總和是制定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政策,并檢測可持續發展政策的成果必不可少的數據統計基礎。

      二、聯邦統計局的環境國民經濟核算

      下圖展示了環境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采用哪些方式來展示經濟和環境的關系,并對經濟活動進行描述的。

      環境國民經濟核算的關鍵,是要擴展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中關于財產的概念。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記錄“生產出的財產”,同時考慮部分的自然財產,即有市場價值的自然。與此相反,環境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還需要考慮到所有不是被生產出的“自然財產”。其中包括重要的環境組成部分,例如:礦藏,土地,生態體系和其他的自然體系。 這些部分不僅包括有市場價值的自然財產,還包括那些有效用,但還暫時沒有經濟價值的自然財產。

      在德國,環境國民經濟核算有四項模本。

      四項模本之一的“物質的財產計算”,是將財產以非貨幣單位的形式表現出來。模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經濟核算中的土地核算。它根據使用的種類以及經濟活動的不同類型對土地進行劃分。從土地使用的方式和對土地人為的改變中可以推導出土地的損害狀況。

      作為環境經濟核算第二項模本的“物質流的計算”(或者被稱為物質、能源流的計算),展示了經濟過程中的物質流量。它沿用了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中的生產和消費概念。這里尤其將相應的流量,如對資源的使用和有害物質的排放,作為環境污染的指標包含到自然財產中去,但這些流量無法用相應的貨幣表示出來。同時,“物質流的計算”也考慮到了經濟中的物質流量。最后,“物質流計算”將由經濟活動產生的物質流量同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中的相應的貨幣量對應起來。

      盡管人們已經在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中,用貨幣單位對經濟活動中相對于環境很重要的流量和存量進行了描述,但是,還是有必要從環境的角度,對傳統國民經濟核算中已有的數據重新進行分解。這就是環境經濟核算的第三個模本“環保和環境稅”的任務。目前,這一模本主要集中在統計有利于環保的私人和國家的支出以及與環境相關的稅費。

      第四種模本“貨幣估價”,主要是制定規則和實施方式,對第一、第二種模本下的物質存量和流量賬戶進行估價。這種評估方式會產生各式各樣方法上的問題(評價/總和問題,地區差異,對因果關系的有限了解等),因此,這些計算結果應當由科學機構,而不是由對公布的數據必須有一定精確性的官方統計局來提供。所以環境GDP作為官方數據是不存在的。但是,對此還有其它的解決辦法,比如可以借助研究機構的國民經濟計算模型,對可持續經濟發展指明道路和方向。聯邦統計局可以和這些研究機構合作,為多領域的模型計算提供基礎數據。

      在歐洲以及民族國家層面上,制定政策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將環境利益納入到各種產業政策中去。為了闡述這種政策和監督其運行,需要建立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報導體系。環境國民經濟核算―――鑒于其體系的系統性和不同部分的穩固聯系―――能夠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它顯示出了與現存指數體系相比獨特的優勢。為了滿足這種需求,聯邦統計局在環境經濟核算的框架下,建立了這個產業報導模本,通過環境國民經濟核算向所挑選的政策領域提供更深層次的信息。目前“環境和交通”模本已經建成。“環境和農業”,“環境和家庭”的匯報模本正在建設中。

      三、社會參與和信息

      從1990年至2002年期間,聯邦統計局關于環境國民經濟核算的工作,一直得到由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反應堆安全部建立的顧問委員會的支持和幫助。委員會由科學界、不同部委、環保局和聯邦統計局的代表組成,任務在于審核環境國民經濟核算的設計草案,嚴格評估聯邦統計局的工作并且提供相應的建議。為了使環境國民經濟核算的工作獲得更廣泛的社會基礎,環境經濟核算顧問委員會從1994年起,擴大了其構成范圍,吸收了社會組織的成員作為代表。

      在已經介紹的國民環境經濟核算每項領域中,都存在已經實施了的和正在實施中的研究計劃,這些計劃部分的研究得到國外專家的支持和幫助。目前已經向公眾公開了關于產生污染的經濟活動、物質能源流量的詳細計算、經濟領域排放、環保支出以及土地使用的數據,這些數據將在因特網中不斷得到更新。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范文第4篇

          1選擇合理的研究目標

          選擇合理的目標,是實現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前提。在體系研究過程中,往往不能直接表達社會需要,并存在諸多社會需求的矛盾。因此研究者必須在不同的利益沖突中選擇恰當目標,以實現決策的科學性。同時確立最終目標還可明確工作的研究方向與尺度,提高研究效率與質量。結合這一目標,當前我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研究總體目標為:堅持全面、可持續、協調的發展觀念,力爭3—6年時間內建立與我國國情相符的基本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框架。具體來說,在實現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理論與框架的基礎上,進行環境實物量核算、環境價值量核算等體系建設,以個別地區試點的情況,加快推廣宣傳環境核算體系,為全面實現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奠定基礎。

          2加快資源環境損耗核算

          首先,實現環境調查的制度化,通過對環境污染狀況及損失調查,建立損失估算計算模式;其次,根據國家技術組提供的調查表,完成數據采集工作,實現對大氣污染損失環境污染損失固體廢物污染損失以及水污染損失等核算;再次,根據國家技術組提供的各企事業單位的環保支出情況調查表,對各單位的環保支出進行調查,以獲得內部環境治理污染的成本情況。可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數據的采集或處理涉及到衛生、環保、農業、統計及城建等多個部門之間的配合。

          3國民經濟核算的技術途徑

          首先,完善系統的分析與評價理論,加快方法與應用的研究;其次,根據我國可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完善或改進經濟核算的理論方法,討論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價值關系,建立綠色經濟核算體系賬戶,及時調整系統經濟指標,以獲得如綠色增加值、綠色國內生產總值等關鍵指標。再次,在建立綠色經濟核算體系賬戶的前提下,對現有的經濟分析理論和方法實現修正,構建綠色經濟計量模型、綠色投人產出分析矩陣和模型、綠色經濟運行監控體系等;最后,根據綠色經濟核算體系理論,計算綠色經濟指標,對我國經濟狀況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議與規劃。

          4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為了確保其制度的連續性、數據的真實性等,需要各行各業提供核算資料,包括綠色環境核算、綠色會計核算、綠色統計核算等,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來支撐和保障,例如: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會計法規、統計法規、審計法規、資源環境法規以及政策、信息共享等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順利發展。

          5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評價標準

          由于我們面臨較復雜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因此需要將原本復雜的問題劃分成若干個簡單部分,出于對我國資源、環境統計工作較為薄弱的考慮,再加上資源環境核算的復雜性,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規程、評審標準與評價體系。將資源和環境核算加入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既涉及到實物核算,也包含價值核算,這也是資源與環境核算的難題所在。目前,國際上尚未確定統一估價方式,其理論仍需進一步研究。

          因此,在我國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只能循序漸進,而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在核算體系中,堅持“由易到難”、“先開展實物核算、再開展價值核算”的原則。同時建立與當前發展狀況相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國民經濟核算指標及評價標準。其中評價標準的建立,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出發:體系的應用前景與應用效果、科學理論價值、開展試點應用、試點的具體內容、培訓體系、推廣形式等,以及研究成果的潛力、成果的綜合效應等。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在經濟高速增長,能源與資源浪費嚴重,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國家統計局和環保總局在全國十省市試行了綠色GDP核算,發現存在著核算資料缺乏、環境損耗難以量化等不利因素,既而轉向綠色會計、單位GDP能耗等.本文豐要就綠色會計、綠色GDP.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內涵及三者之間的聯系做了探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持續的高速增長,但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能源與資源的浪費嚴重,環境問題突出。以此,中國開展了以綠色GDP為核心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試圖測算出環境的破壞對經濟的影響,在經濟增長中計人環境成本,從而提倡更為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

      2006年,英國《金融時報》有關《中國放棄“綠色GDP”計劃》的報道,對此,國家統計局則表示先做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實物測算方面,暫時不做價值的估算,作為需要給出一個數字的綠色GDP,現在確實難以實現。并以“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及”綠色會計”作為綠色GDP的替代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就綠色會計、綠色GDP、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做一研究。

      1.綠色會計、綠色GDP、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內涵

      1.1綠色會計及主要內容

      綠色會計的研究始于本世紀70年代早期,最為突出的是聯合國國際會計和政府間專家工作小組在連續幾次的會議上討論過綠色會計問題,并建議各國研究相關的準則。

      綠色會計是會計學、環境科學、現代經濟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相互結合,運用一定的方法,以貨幣單位、實物單位計量或用文字表達的形式,反映、報告和考核企業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等成本價值,平衡人工資本和自然資本,全面反映自然資本和企業、社會效益的一門新興會計科學。綠色會計突出核算企業自然環境成本,在提高企業自身直接效益的同時,更注重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而全面監督反映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其基礎內容可分為三部分:自然資源消耗成本;環境污染成本;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及產生的社會環境代價評估,同時包括對國家經濟發展宏觀決策的評估。其區別于傳統會計的顯著特點是增加了自然環境內容,特別重視環境科學與會計實務的結合。由于與自然環境關系復雜,考慮到目前的綠色會計核算技術方法的可操作性,其核算對象主要是:綠色成本,包括自然資源成本、自然資源損耗、環境保護支出等;綠色收入,包括自然資源收人、環境污染收人、資源環境保護收人等;綠色會計收益包括資源環境收益、綠色利潤等。

      1.2綠色會計的核算方法

      綠色會計的確認計量是將涉及自然環境的經濟業務也作為會計要素,經過辨認確定其數量、價格,加以正式記錄并人會計報表的過程。價值計量公式簡列如下:

      現實使用價值=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總用戶價值=現實使用價值+未來使用價值自然資產價值=總用戶價值+存在使用價值

      其中:間接使用價值、未來使用價值和存在使用價值又是自然資產價值計量中最困難的內容,需要借助于價格替代法、支付意愿法、接受意原法等。確實難以計量的環境污染,可用數學模型適當測算估計量化。

      1.3綠色GDP與綠色國民經濟核算

      傳統的GDP核算一方面沒有扣減環境降級成本,另一方面將環境保護支出作為投資活動,結果是污染物排放越多,環境保護支出就越多,GDP也就越大。綠色GDP就是對GDP指標的一種調整,是扣除經濟活動中投入的環境成本后的國內生產總值;從概念來理解,綠色GDP是建立在GDP基礎之上的,并不是一種全新的指標;從核算方法上看,綠色GDP是在傳統GDP核算的基礎之上,將“自然資源”與“環境因素”納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因此,綠色GDP并非一種全新的概念,也不是對傳統GDP的顛覆性變革。應該說,綠色GDP是一種對待人與自然的新態度,一種人類對以往高消耗、高污染發展模式的反思。一般來說,資源耗減成本、環境退化成本為虛擬成本,環境保護支出為實際成本,由于資源環境問題是非市場化的,沒有明確的市場價格,這就給估算資源耗減成本、環境退化成本帶來很大的技術困難。可見,綠色GDP核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其核算方法還很不成熟,依舊處于探索過程之中。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就是在現有國民經濟核算的基礎上,考慮了自然資源與環境因素,將經濟活動中的自然資源耗減成本與環境污染代價予以扣除,進行資源、環境、經濟綜合核算,形成一套能夠描述資源環境與經濟活動之間的關系,能夠提供資源環境核算數據的核算體系,亦稱為資源環境綜合核算體系(SEEA)。

      如同,GDP是傳統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綠色GDP則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2.切實推苛側錄色會計為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和綠色GDP核算提供堅實基礎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网站| 最新亚洲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亚洲www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va亚洲va日韩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亚洲人成色77777|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 91亚洲精品麻豆|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