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嬰幼兒護理培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貫徹落實國家農民工技能就業培訓政策,提高我縣農村勞動者的勞動技能和能力,促進我縣新農村建設,根據國家和省相關文件的精神,按照縣
委、縣政府、人社局及相關部門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及原則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調動各部門和社會群眾團體的積極性,以技能培訓為重點,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農民工技能就業培訓,全面提高我縣農民的技能和整體素質,以便促進我縣農村勞動力的合理轉移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地方經濟服務。
本年度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堅持按需培訓、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引導性培訓與技能培訓相結合、培訓與配套服務及轉移相結合等原則,充分利用現代職業教育培訓的有效資源,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培訓質量。
二、目標任務
通過開展農民工技能就業培訓,使參訓人員增強紀律觀念和公民道德意識,掌握一技之長,樹立新的觀念和艱苦創業、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意識,力求進步和發展;通過就業轉移,使家庭增收,擺脫貧困,實現致富。
三、培訓實施
(一)培訓對象
女性年齡18周歲以上、50周歲以下,準備育嬰工作的中國公民,農村婦女富余勞動力,熱愛小孩,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
(二)培訓要求
通過育嬰員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操作技能訓練,使學員了解營養素的基本知識,嬰幼兒母乳喂養、補充食物的重要性及喂養方法;了解不同年齡嬰幼兒的基本生活規律生活衛生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能夠記錄嬰幼兒生長監測圖,對預防接種反應及時處理,還可以對常見疾病處理,預防意外傷害,并對嬰幼兒進行動作技能訓練,智力開發,社會行為及人格培養。
(三)培訓時間及課時
每期培訓22天,總課時為176課時。
培訓方式由理論教學和實操兩部分組成,理論培訓時間占40%,實操為60%。
(四)培訓課時分配表
序 號
模 塊
課 時
合計
理論
實操
1
育嬰師的職業道德
7
7
2
育嬰師基礎知識
9
3
6
3
飲食
9
3
6
4
飲水
9
3
6
5
睡眠、二便與三浴
9
3
6
6
衛生(居室、個人、四具)
9
3
6
7
生長監測
9
3
6
8
預防接種
9
3
6
9
常見疾病護理
17
7
10
10
預防鉛中毒
6
3
3
11
預防意外傷害
9
3
6
12
動作技能訓練
28
6
22
13
智力開發
28
6
22
14
社會行為及人格培養
9
3
6
15
實施個別化教學計劃
9
3
6
總課時
176
59
117
(五)培訓方式
1、學校面授 組織相關人員到學校對培訓人員進行集體面授。
2、實地訓練與考察 培訓期間,組織受訓人員進行現場技能訓練,加強受訓人員對相關知識與技能的認識、理解與掌握。
3、理論教學與情景模擬教學相結合。
4、理論教學與穿插案例相結合。
(六)課程開設與考核方式
1、培訓方式由理論教學和實操兩部分組成,理論培訓時間占40%,實操為60%。
2、參與培訓的學員,如無其他特殊原因,都應參與對每一項目的學習與考試考核,對學習合格的學員頒發技能等級證書及對口安排就業。
3、在培訓的最后一日,對學員實行育嬰員理論測試與實操職業技能測試。
4、通過考試的學員,將會由培訓學校頒發結業證,如通過國家育嬰員職業技能測試,則可領取育嬰員資格證。
四、組織管理
(一)領導小組
為確保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質保量地完成培訓任務,成立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如下:
組 長:白光軍 白成林
副組長:岳國良 劉繼文 劉宗國
下設辦公室
主 任:劉宗國 劉繼文
成 員:許福軍 劉彥豐 吳雪峰 郭雅婧 張立紅 曹永軍 高向光
(二)宣傳發動
抓好培訓學員的組織,通過傳單、廣告、宣傳媒體等形式,大力宣傳培訓政策,并通過鄉鎮、村委會等相關單位協助組織學員。
(三)制定方案
制定相應農民工技能培訓的實施方案,做到先組織發動,然后根據報名資料編班、擬定授課計劃、安排授課教師、授課時間和內容,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才申請開班授課。
五、有關要求
1、加強對培訓政策的組織學習,要求每位實施人員都要認真領會,吃透文件精神。
2、抓好對培訓教師和學員的管理,要求教師認真備課,組織教學,上好每一堂課,要求學員必須按時上課,不準隨便缺勤,確保培訓質量。
3、學員要服從領導,聽從安排,按要求提供相關證件復印件。
六、育嬰師培訓課程表
時間
上午(8:30-12:00)
下午(2:00-5:30)
第一天
育嬰師的職業介紹
育嬰師的職業道德道德規范和工作常規
第二天
指導母乳喂養及包裹、穿脫衣服和抱孩子
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
第三天
添加泥狀食品
泥糊狀食物的制作
第四天
喂水的原則
喂水的方法
第五天
睡眠、尿布的使用和控制嬰幼兒二便
嬰幼兒的三浴訓練
第六天
居室衛生、個人衛生
四具消毒
第七天
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和特點
為嬰幼兒測量體溫、數脈搏
第八天
計劃免疫和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
預防接種注意事項及程序
第九天
常見疾病護理的基本原則
帶嬰幼兒就醫
第十天
患病嬰幼兒的基本照料
新生兒常見疾病護理
第十一天
環境中的鉛是造成兒童鉛中毒的基本原因
鉛進入體內的途徑
第十二天
意外傷害概述
嬰幼兒常見意外傷害的原因及預防
第十三天
粗大運動發育規律、影響因素及異常發育
粗大運動發育評定指標
第十四天
精細運動發育規律、影響因素及異常發育
精細運動發育評定指標
第十五天
主動操訓練
被動操訓練
第十六天
感覺統合
運動綜合訓練游戲
第十七天
嬰幼兒語言能力概述
嬰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觀察與評價
第十八天
嬰幼兒感知能力概述
嬰幼兒感知能力發展的觀察與評價
第十九天
嬰幼兒認知能力概述
嬰幼兒認知能力發展的觀察與評價
第二十天
嬰幼兒自理能力和良好情緒行為的培養
嬰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規律、特點與培養方法
第二十一天
個別化教學計劃的類型、原則與方法
正確使用測評結果的要求
第二十二天
考試
考試
家政服務員培訓計劃(一)
一、培訓任務
家政服務員培訓旨在使沒有家政服務知識的人通過培訓,初步掌握家政服務基本理論知識和服務本領,較快勝任一般家庭的服務工作。
二、培訓對象
女性年齡18周歲以上4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準備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的中國公民,可參加家政服務員培訓。
三、培訓方式與時數
采用集中培訓與自學、統一考試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集中培訓與自學時數比例。
備注:“理論知識培訓”主要完成理論知識部分培訓的任務;“專項技能培訓”主要完成專項職業技術培訓的任務。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標準
1.家政服務員培訓合格考核標準
(1)基礎理論考核標準(根據試卷的答題標準給予評分):
掌握家政服務的定義和主要內容;家政服務員的職業操守;了解家政服務相關法律常識;掌握相關安全和衛生常識。
(2)專業技能考核標準:
會使用日常禮貌用語;
會制作兩種以上主食、五種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潔衛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驟,能使居室整齊清潔、廚房衛生間整潔無異味;
會鑒別服裝面料,并科學合理地予以分類洗滌(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機或手工洗滌)、晾曬、收藏。
會使用一般的家用電器(電視機、電冰箱、電風扇、電飯鍋、吸塵器、電熱水器)及燃氣具(燃氣熱水器、煤氣灶);
懂得常見花卉養護、一般家庭寵物的飼養;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識(如滅蟑螂、蒼蠅、老鼠);
掌握基本的護理產婦、新生兒的技能;
掌握嬰幼兒生理心理特點,能安全看護嬰幼兒;
能對老年人進行飲食起居護理。
能對病人進行簡單的生活護理。
五、培訓工作的原則與要求
(一)培訓工作的基本原則
1、實用性原則。根據各級家政服務員的實際需要,解決學員應知應會的問題。
2、實效性原則。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能力培養,克服純學術性教學的傾向。
3、靈活性原則。形式多樣,方法靈活,除采用課堂講授外,可適當采用參觀考察、研討等方式,使學員開闊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務員崗前培訓教學內容綱要、課時及授課教師
家政服務員培訓計劃(二)
培訓目標:初級家政服務員
一、培訓課時:
總課時數(180)學時
理論授課(100)學時
技能授課(80 )學時
二、課程設置和要求
(一)應知知識要求
1. 基礎知識
三、培訓教學計劃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單元測試
2、結業考試
3、國家技能鑒定
家政服務員培訓計劃(三)
為解決失業農民工和下崗職工的就業問題,并提高他們的再就業能力,更好地促進我市家政服務業與和詣社會的發展,針對當前我省失業農民與下崗職工的現狀,及全國和我省家政服務業的現狀,利用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設備與其它相關資源優勢,通過在校集中面授、專家現場指導與技能訓練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定期對我省新農村初、高中畢業生,返鄉和下崗農民工,省直單位下崗職工組織開展家政服務員相關知識與技能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與相關技能,決定舉辦家政服務員培訓班。考慮到培訓對象的地域、年齡、性別、經濟條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異,特分初級、中級與高級家政服務員三個層次的培訓。現就初級家政服務員培訓制定如下計劃:
一、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受訓人員具備以下條件:制作家庭餐,進行家居清潔,洗滌擺放衣物;同時掌握“照料孕、產婦”、“照料嬰幼兒”、“照料老人”、“護理病人”(四項中任選一項)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培訓對象
新農村初、高中畢業生,返鄉和下崗農民工,省直單位下崗職工。
三、培訓時間
每期150標準學時。
四、培訓內容
1、社交禮儀:言談舉止;人際交往;家庭人際關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潔:清潔家具;清潔家具及用品。
4、洗滌擺放衣物:洗滌衣物;擺放衣物。
5、照料孕、產婦:照料孕婦;照料產婦。
6、照料嬰幼兒:主食料理;生活料理;異常情況應對。
7、照料老年人:飲食料理;生活料理;異常情況應對。
8、護理病人:飲食料理;生活料理;異常情況應對。
五、培訓方式
1、學校面授。分批次組織相關人員到學校對培訓人員進行集體面授。
2、實地訓練與考察。培訓期間,組織受訓人員進行現場技能訓練,加強受訓人員對相關知識與技能的認識、理解及掌握。
3、理論教學與情景模擬教學相結合。
4、理論教學與穿插案例相結合
家政服務員培訓計劃(四)
一、課程任務和說明
通過培訓,應使培訓對象掌握初級家政服務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完畢,培訓對象應能夠獨立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潔、洗滌擺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選擇性地掌握照料孕、產婦、照料嬰幼兒、照料老年人或護理病人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應以理論教學為基礎,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教學方式應以情景模擬教學法為輔助手段,以實際操作演練為教學重點。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潔、洗滌擺放衣物是家政服務工作的基本內容,是每個家政服務員必須完成的基礎性工作,應強化訓練,使每個培訓對象都能通過基礎性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在此基礎上,使培訓對象掌握1至2項專業選修課程的知識與技能。
二、教學目標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中對初級家政服務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職業道德,擇業與就業、相關法律法規常識,掌握社交禮儀、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潔、洗滌擺放衣物、照料孕、產婦、嬰幼兒、老年人以及病人或護理病人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三、課時安排
1、課時安排:150標準課時。
理論知識課占總課時的40%。理論知識各部分的比重為:職業道德10%,基礎知識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潔15%,洗滌擺放衣物10%,照料孕、產婦、嬰幼兒、老年人與護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課占總課時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為:社交禮儀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潔25%,洗滌擺放衣物15%,照料孕、產婦、嬰幼兒、老年人與護理病人32%。
2、授課形式:以理論授課為基礎,以情景模擬教學為輔助手段,以實際操作技能演練為教學重點。
四、教學大綱內容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1)職業道德
教學要求:掌握家政服務員的職業道德與職業守則知識
(2)擇業與就業常識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家政服務員的擇業與就業常識。
(3)安全與衛生常識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與家政服務工作相關的案例與衛生常識。
(4)社交禮儀常識與能力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與家政服務工作相關的社交禮儀常識與能力。
(5)相關法律、法規知識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與家政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關知識與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團的基本方法;餡料調拌常識;主食成熟性狀鑒別常識;燃氣灶具、高壓鍋、電飯煲、電冰箱和微波爐的使用方法)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烹飪原料及烹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烹制菜肴(采買記賬基本知識與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狀鑒別常識與能力;常見調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識與能力)
教學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狀的鑒別、采買記賬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潔相關知識與能力
(1)清潔家具(家庭常見清潔用品和用具知識;家用電器的使用方法;常見清潔劑、消毒劑的使用方法)
(2)清潔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試、清潔常識與技能;燈具清潔常識與能力)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家庭常見清潔、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以及家用電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滌擺放衣物
(1)洗滌衣物(服裝面料鑒別常識與能力;常見洗滌劑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滌衣物的基本方法與能力;洗衣機使用方法)
(2)擺放衣物(常見衣物折疊方法;常見衣物擺放常識與能力)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服裝面料鑒別常識與能力、 常見洗滌劑的性能與用途、手工洗滌衣物的基本方法與能力、洗衣機的作用、常見的衣物折疊常識與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產婦
(1)照料孕婦(孕婦生理變化基本特點;孕婦飲食常識;孕婦日常生活起居常識;孕婦盥洗與沐浴方法)
(2)照料產婦(產婦飲食基本要求;產婦日常生活起居常識;產婦盥洗與沐浴方法)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孕婦生理變化特點,孕、產婦營養常識,孕、產婦日常起居常識,以及她們的飲食制作知識與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嬰幼兒
(1)飲食料理(嬰幼兒人工喂養方法與能力;嬰幼兒進食、進水基本方法與能力;嬰幼兒餐具清潔方法與能力)
(2)生活料理(嬰幼兒盥洗基本方法與能力;嬰幼兒看護常識與能力;嬰幼兒衣物洗滌方法與能力;照料嬰幼兒便溺的基本方法與能力)
3)異常情況應對(緊急呼救常識與應對能力;外傷和燙傷緊急處理常識民應對能力)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嬰幼兒飲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與能力,以及異常情況應對的基本常識與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飲食料理(老年人飲食特點;老年人進食注意事項;老年人進水注意事項;)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點;老年人性格特點;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項;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項;與老年人相處的基本方法)
(3)異常情況應對(老年人常見的意外情況;老年人常見外傷和燙傷緊急處理)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老年人的飲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與能力,掌握異常情況應對的基本常識與能力。
第八部分 護理病人相關知識與能力
(1)飲食料理(病人飲食特點;給臥床病人喂水的基本方法與 能力;給臥床病人喂飯的基本方法與能力)
(2)生活料理(臥床病人盥洗方法與能力;臥床病人便溺護理方法與能力;體溫測量基本常識與能力;給臥床病人洗頭基本方法與能力;給臥床病人擦澡的基本方法與能力)
(3)異常情況應對(病人常見的異常情況;緊急呼救常識)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病人飲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與處理能力,以及異常情況應對的基本常識與能力。
服務員培訓計劃(五)
第一天 開歡迎會。人事主管帶領熟悉酒店環境、內部組織機構(認識相關領導)。學習著裝要求。學習禮儀規范。介紹本崗位的位置及上、下班時間、員工通道等等。
第二天上午大課,資深經理培訓酒店意識。第二天下午開始培訓酒店的應知應會。常用的禮貌用語及服務忌語。客房管理理論。
第三天 培訓了解領、交磁卡的手續,了解房態、接聽電話、敲門通報,使用磁卡開門,熟悉房間內物品擺放及設施設備與使用方法。
第四天 熟悉房型、朝向、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及掌握走廊過道燈,空調開啟的時間和規定。
第五天 培訓如何準備工作車及熟悉車上物品的名稱、用途,了解清掃順序,即打掃房、貴賓房、走客房、住房、請勿打擾房、空房,注:請勿打擾房一般在下午兩點后進行打掃,先請領班打電話到房間詢問客人是否要打掃,如無人可請領班陪同進去打掃。
第六天 培訓查退房,遺留物品的處理,清掃客房的基本法,如抹塵要按從上到下,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抹布折疊使用,補充房內所需物品。
第七天 培訓細節服務,如打掃住房需注意事項,打掃途中客人回來時的處理,以及遇到客人要求開門需注重的事項。
第八天 培訓如何打掃衛生間,正確使用消毒藥水,補充物品。
第九天 培訓在工作中要學會自查,如物品是否有漏放,衛生間門是否呈45度,文件夾內信簽是否4張。
第十天 培訓如何填寫清掃表及交班本,大垃圾每天如何清理,與洗衣房聯系報送棉織品,及各營業點的電話號碼和營業時間。新員工培訓計劃第十一天 培訓整理工作間、服務臺、公共區衛生、花木、地毯的保養工作。
第十二天 培訓服務員的素質,如心理素質、職業素質、服務態度,不能因心情不好而影響工作,了解酒店領導和老顧客的名字、職稱、習慣,以便在日后更好地服務客人。介紹以往有關案例,如動用客人物品等的后果。
第十三天 培訓如何接收客衣、叫醒、加床、開夜床、服務。
第十四天 培訓個性化服務,服務員應想客所想,急客所急,要注意保密賓客和酒店的一切事務,有關案例分析。
關鍵詞:嬰幼兒;游泳;身高、體重月平均增長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fant swimming on its height and weight.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conducted on 100 swimmers and non-swimmers.The effects of infant swimming on height and weight were analyzed.Results Swimming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han non-swimming infant height,weight average monthly growth rate is high.Conclusion Infantile swimm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height and weight.
Key words:Infant;Swimming;Height and weight average monthly growth rate.
為了推廣嬰幼兒游泳,探究嬰幼兒游泳對其身高、體重的影響,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于2014~2015年對門診游泳室游泳嬰幼兒和門診體檢非游泳嬰幼兒進行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分析游泳對嬰幼兒身高、體重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寧夏石嘴山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于2014~2015年分別對游泳室游泳嬰幼兒和門診體檢嬰幼兒各100例進行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收集調查資料和測量數據。
1.2.方法
1.2.1嬰幼兒游泳是在經過專門培訓的護理人員操作和看護下,通過特制的、專用的、具有安全性能的游泳圈保護下,在清潔泳池里,水溫38℃,進行1~2次/w、20~30min/次的游泳活動。嬰兒游泳的生理效應是利用水的特性(如浮力、壓力、阻力、水溫、磁動力等)通過皮膚這個身體感覺器官,把大量溫和的刺激傳到大腦中樞神經系統,通過興奮迷走神經,使腸道蠕動加快,食欲增加,從而達到體重增加,身長增長的目的;游泳可增強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在游泳的同時利用水的壓力對嬰兒皮膚,骨骼、五臟六腑進行溫柔的,使大量的良性信息傳入,促進大腦神經發育,達到強身健體,開發智力的目的。
利用統計學方法對比游泳嬰幼兒和非游泳嬰幼兒平均每人每月身高、體重增長率。通過觀察游泳對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影響,目的是獲得各研究指標的臨床意義,確定游泳與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關系,為提高兒童生命質量提供科學依據。應用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對照研究方法,對100例嬰幼兒進行游泳訓練,并將100例未游泳的嬰兒設為對照組,進行效果觀察。
1.2.2 游泳嬰幼兒和非游泳嬰幼兒平均每人每月身高、體重增長率的構成:分別由100例游泳嬰幼兒和非游泳嬰幼兒出生時的平均身長、平均體重、平均月齡,調查時的平均身長、平均體重、平均月齡構成
1.3統計學方法 對兩組數據進行分類組間比較,用[(測量時平均身長-出生時平均身長)÷出生時平均身長÷平均月齡÷總人數]×100%計算出平均每人每月身高平均增長率,用[(測量時平均體重-出生時平均體重)÷出生時平均體重÷平均月齡÷總人數]×100%計算出平均每人每月體重平均增長率。
2結果
2.1游泳嬰幼兒與非游泳嬰幼兒平均每人每月身高、體重增長率比較 游泳嬰幼兒比非游泳嬰幼兒平均每人每月身高、體重增長率高,見表1。研究結果顯示,游泳對嬰兒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是促進嬰兒身心健康的最佳方式,對提高兒童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都有重要意義,通過臨床對照研究得出,兩組嬰兒體格發育,健康狀況、睡眠情況、情緒、患病等方面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游泳能夠促進嬰兒生高體重的增長。
3討論
嬰幼兒游泳是上個世紀在歐美國家發展起來的,是一項有益于嬰兒成長的健康保健活動,目前在我國各大城市都普遍推廣,全國已有200多家醫院先后推廣并開展了嬰幼兒游泳活動,并把嬰幼兒游泳列為產后延伸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嬰幼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水中進行活動,為嬰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提供條件。通過對我院游泳室游泳嬰幼兒和門診體檢非游泳嬰幼兒的問卷調查和體格測量數據,運用統計方法計算出每人每月身高、體重增長率,顯示游泳能促進嬰幼兒身高、體重的增長。
3.1游泳使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恢復快,攝奶量增加 新生兒在出生后2~3 d會出現體重下降,但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這是生理性體重下降,嬰兒出生后由于攝入不足,胎便排出和水分失去等可出現暫時性體重下降,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約在出生后3~4 d達最低點,以后逐漸回升,7~10 d應恢復到出生時體重[1]。
體重是衡量嬰幼兒出生發育的主要指標,本文研究觀察說明游泳后新生兒體重恢復快,游泳可促進新生兒消化系統的發育,攝奶量增加,每次攝奶持續時間延長,腸蠕動加強,排便多,胎糞盡早排出有利于新生兒盡早吸收營養[2],新生兒游泳還能促進肌肉與骨骼的生長,不但使生理性體重下降持續期大大縮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超過了出生時體重[3]進行游泳的嬰兒腹肌的收縮能鍛煉腹肌,使腸蠕動增強,加速胎便的排出,運動使能量的消耗增加,使游泳后進食增多,胃泌素和胰島素水平升高。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恢復快、恢復早,顯示新生兒良好的生長發育狀態。游泳可以減輕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程度,這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游泳可促進肌肉骨骼系統的生長,游泳可促進全身各個系統的發育,由于水的浮力作用,水波、水的壓力對皮膚的拍擊,減弱了重力對血液循環的影響,能對外周血管起到按摩作用,從而加強了心臟功能。嬰兒游泳時腸蠕動加快,可使胎便盡早排出,促進嬰兒攝奶量的增加,睡眠質量好,從而使胃泌素、胰島素分泌增多,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使新生兒的饑餓感增加[4],由于游泳時嬰兒在水中自由活動可以有助于期排氣,打嗝,防止嬰兒發生溢奶,同時游泳的嬰幼兒很少發生便秘和腹脹。
3.2游泳可促進嬰兒消化和吸收 游泳是一項消耗體力的運動,新生兒游泳后食欲增強,吃奶量增加,使體重增加,身體長長。游泳使嬰兒的消化功能增強,初步研究結果表明,接受游泳的嬰幼兒其胃泌素和胰島素的水平升高,嬰幼兒的食欲增強,進食量增加,促進嬰幼兒身高、體重的增長。游泳也促進嬰兒的胃腸道蠕動,使胃泌素、胰島素釋放增多,從而使嬰兒食欲增加,增強食物的消化吸收[5],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的合成,幫助食物消化吸收,由于游泳對腹部的刺激,使腸蠕動加快,促進胎便盡早排出,有利于新生兒吸收更多的營養,有利于體重增加。
3.3游泳促進嬰幼兒的骨骼、肌肉、韌帶的發育 嬰兒皮膚角質層薄,皮下毛細血管豐富,粘膜柔嫩,皮膚體表面積相對較大,38℃的水溫可使皮膚血管擴張充血,增強皮膚對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的作用。游泳能使新生兒在宮內蜷曲已久的肌肉、關節、韌帶得以輕松舒展,在浮力作用下,四肢關節和脊柱不會受到地面反作用力的直接沖擊,四肢在水中劃動,使肌肉強壯,有利于骨骼的靈活性和柔韌性,有效刺激了嬰兒骨骼、肌肉、韌帶的發育,同時游泳運動可使生長激素與鳥氨酸脫羥酶的水平升高,可使嬰幼兒生長速度加快[6],游泳時嬰兒的四肢都在進行運動,水對胸廓的壓力使新生兒的肺活量增加,同時因為受到水的拍擊,刺激嬰兒的骨骼,關節、韌帶、肌肉發育,使嬰兒的肌肉和骨骼得到活動的機會,加速骨骼的生長,肌肉也變得豐滿結實[7],嬰兒身體長高,體格健壯、體型勻稱。
3.4游泳可改善嬰兒睡眠狀況 睡眠是一種周期性的可逆的靜息現象,由于正相睡眠主要是大腦皮質的休息,異相睡眠是皮質下神經結構興奮性降低的一種休息形式,正相睡眠與體力相關,異相睡眠與智力有關[8],胎兒最初是生活在溫暖的羊水中,時時刻刻經受著羊水溫柔的撫摸,出生后這些熟悉的環境消失,嬰兒失去了安全感,易哭鬧,特別是晚上哭鬧較多,正相睡眠和異相睡眠紊亂[9],白天夜晚睡眠顛倒,而嬰兒游泳正是滿足嬰兒的這種需要而產生的一項健康保健活動,游泳的新生兒晚上安靜易入睡,醒后哭鬧少,睡眠時間延長。80%的生長激素在睡眠時分泌,故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對嬰幼兒的體格發育極其重要。高質量的睡眠有賴于良好的睡眠習慣的建立,游泳不僅是皮膚和水的接觸,更是視覺、觸覺、平衡覺等綜合信息傳遞,通過皮膚這個感覺器,將所有的良好信息通過神經傳入中樞,這些信息在大腦皮層中進行分析判斷,大腦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10]。而中樞神經系統對興奮-抑制的平衡,可以促進睡眠規律的建立,減少不良睡眠習慣,兩者相輔相成,形成良好循環。水中能量的消耗是陸地運動的三倍,試驗證明一個人在水中運動20 min所消耗的熱量相當于同樣強度在陸地運動一個多小時[11],游泳體力的消耗,加之水的按摩作用會讓孩子身心舒暢,精神放松,體力消耗增加,有利于建立規律的睡眠節律[12],糾正不良的睡眠習慣。游泳后孩子的睡眠狀況都會改善,可促進身高、體重的增長。
3.5嬰幼兒游泳有利于增強免疫力 游泳能降低嬰兒患病率,這與游泳本身的特點有關,游泳時人體在水的環境中運動,由于水的壓力,給人的呼吸系統功能提供了鍛煉,靜水壓對嬰兒皮膚的拍擊,能對皮膚外周血管起到撫觸作用,引起體內體液的重新分配。水的浮力作用,水波對皮膚的拍擊,可減弱重力對血液循環的影響,又能對外周血管及胸廓起到按摩作用,增強心肌收縮力;水溫刺激可促進大腦皮層對冷熱刺激形成條件反射,加強機體對溫度的調節。進一步促進機體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從而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游泳后寶寶吃得香、睡得好,常處在一種快樂的情緒中,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患病率,促進其健康成長。日本兒童游泳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證實,不游泳的嬰幼兒比游泳的嬰幼兒發病率高3~4倍[13]姚毓才等人對游泳訓練3個月的嬰兒進行研究表明,游泳30min/d,游泳組巨嗜細胞功能和抑瘤活性增強[14],本次研究也表明嬰兒游泳能夠增強嬰兒的免疫力,提高嬰兒抵抗疾病的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游泳促進胃腸激素如促胃液素、胰島素釋放增多,使食欲增強,增強肌肉活動強度,調節血液循環的速度,提高嬰幼兒抵抗疾病的免疫力,促進身高、體重的增長。
4結論
4.1游泳刺激胃腸道蠕動,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加速新生兒胎便排出,使胎便轉黃時間提前,從而減少了膽紅素腸肝循環,使生理性黃疸持續時間縮短,使嬰兒攝奶量增加,胃腸功能紊亂發生少,生理性體重下降恢復快。
4.2游泳可促進嬰兒體重和身高的發育,使嬰兒的身體更加健壯。
4.3游泳促進嬰幼兒的骨骼、肌肉、韌帶的發育。
4.4游泳可減少嬰兒不良睡眠習慣的形成,建立良好的睡眠節律。
4.5游泳可提高嬰兒的抗病能力,增強免疫力,降低嬰兒疾病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王慕狄主編.兒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6-32,117-119.
[2]孫素清.新生兒游泳對體重和胎便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9,07:1011-1012.
[3]劉丹清.游泳及撫觸對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恢復的影響[J].醫藥論壇雜志,2009,04:72-73.
[4]ColemanH,FinlayFO.When is it safe for babies to swim[J].Profcare Mother Child.1995,5(3):85-86.
[5]Aguilar R,Escorihuela R M,Gil L,et al.Differences between two psychogenetically selected lines of rats in a swimming pool matching-to-place task:long-term effects of infantile stimulation[J].2002,32(2):127-134.
[6]Mesteig K.Tyler NJ.Blix AS.Seasonal changea in heart rate and food intake in reindeer(Rangifer tarandua tarandus)[J].Acta physiologica Scandinavica.170(2):145-151.
[7]李文華,羅福孝,唐宏.“新生兒游泳”π律兒健康影響的探討[J].瀘州醫學院學報,2005.
[8]張鏡如.生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67-368.
[9]林貞斐,尹禮誠,盧慧琴,等.新生兒游泳對生長發育影響的探討[J].護理與康復,2005,4(3):169-170.
[10]周建華,李蜀蓉,金文瑞,嬰兒游泳訓練隊生長發育的影響[J].醫藥論壇雜志,2006,27(17):70-72.
[11]何桂娣.新生兒游泳的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05).
[12]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3.
一、抓好宣傳,營造氛圍
新一代的父母年紀較輕,社會競爭壓力大,學習如何科學育兒的機會少。年輕的父母缺乏一定的教養經驗,只能向長輩請教一些傳授的育兒經驗,或是簡單從書本中尋找或是模仿成為主要的育兒經驗學習方式,而所知所懂大多是生搬硬套,簡單了事,對于嬰幼兒的科學教養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還有部分祖輩照看的和年輕父母,他們卻認為人的成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就象“瓜熟蒂落”。對于嬰幼兒開始進行的早期教育還不能完全接受。因此,為了打破常規,讓早期教育有著生命的活力,作為早期教育的主陣地——幼兒教育的專門機構幼兒園,就必須積極為社區、為家長服務,積極營造科學育兒輿論宣傳,使更多的人能正確認識0-3歲的教育。
我園從“走好人生第一步”的社區早期教育的宣傳、咨詢活動做起,每學期在開學之際,社區和教育局的相關領導配合我園,一同參加并指導了宣傳活動。活動吸引了無數的家長與孩子,有趣的禮品讓寶寶們興奮不已,在場的幼兒園老師及保健醫生耐心地解答了家長的疑難問題,并主動向參加活動的家長提供了早教咨詢聯絡方式,分發了有關“嬰幼兒發展水平、內容與要求”的幼兒發展評價指標參考資料。每次活動觸動了社區群眾認識并關注0-3歲的嬰幼兒的教育,為早教教育活動打開了光明之窗,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為了讓早期教育氣氛更加濃厚,我們還把它納入教研計劃中。2011年1月8日,我園承辦了全縣首次《永春縣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活動現場會》,與會人員觀看了“嬰幼兒的科學護理與指導”的育兒錄象,觀摩了兩節1-2歲、2-3歲嬰幼兒親子游戲活動。期間,與會者依據各自開展的早教活動進行經驗介紹與交流。活動對全縣幼兒園開展0-3歲早教活動提供了示范參考,對全縣幼兒園全面開展早教活動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橋梁作用。在觀摩互動交流研討中,也構成了幼兒園早教工作的新思路,從而讓早教活動充滿活力。
二、抓好建設,創設環境
建設,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建設,需要一個美好的氛圍;建設,需要一個展示的平臺;建設,需要一個大愛的維護。為了抓好早起教育的建設,讓早期教育充滿活力,我們在幼兒園內新增設了固定式和流動式的早教宣傳欄,充分利用空間,設立一間約50平方米的專門早教親子活動室“聰明屋”,一處“嬰幼兒體能訓練區”,在墻面與地板均鋪設了軟墊,添置適宜的中型游樂器械和教玩具,提供符合0-3歲兒童年齡特點的各種玩具、圖書、矮小的桌子、椅子、玩具柜、娃娃家小屋和幼兒手頭操作探索玩具等,為早教寶寶的學習、鍛煉提供了溫馨的室內環境,給家長和孩子提供安全、優雅、舒適的活動環境。
除此之外,為了早期教育不僅是一個幼教機構的工程,更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我們成立“永春縣0-3歲嬰幼兒早教基地”,這基地得到了市、縣、鎮等各級領導及其各界人士的支持與關愛,這樣更擴大了早期教育的影響。與此同時,我們還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的方式,擴大視野,豐富知識我們請泉州兒童發展職業學院高級講師、啟明星國際教育集團早期教育專家林吟玲老師進行《0-3歲嬰幼兒早期智能發展專題》講座。建立了影響力頗深的早教基地,促使了我園0至3歲嬰幼兒早教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和正規的道路,從而讓早期教育充滿了活力。
三、抓好活動,提高質量
活動,是提高早期教育質量的關鍵;活動,是煥發早期教育生命活力的主渠道;活動,是尋求早期教育模式科學有效的途徑;活動,是打開孩子和家長一起進步的窗戶。因此,我們舉行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如早教宣傳活動,集體示范講解活動,分發材料閱覽活動,個別交談指導活動,與臨近園進行互動教研活動,走出去學習或請進來講座活動,園中班與班老師收獲交流活動,親子活動等。
早期教育的每一次活動,對于孩子、家長、教師都是一次靈魂的洗禮,觀念的更新。我們舉行的全縣性示范活動——親子游戲觀摩:“我快樂我成長”歡樂親子游戲大比拼,整個游戲活動有20多位早教寶寶和爸爸媽媽共同參與。親子間的游戲讓爸爸媽媽更好、更準確地了解自己的寶寶的成長,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幫助寶寶們鍛煉動作協調發展,智力不斷得到提高。整個游戲過程緊湊有序,寶寶們可愛有趣的動作,不時引起現場來觀摩的專家、與會老師、家長開心的歡笑。家長們積極參與整個早教活動過程,通過和孩子們一同游戲,在活動體驗育兒的快樂,獲得教育行為的改善,家長有效的行為指導能力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早期教育的質量,從而讓早期教育充滿了活力。
四、抓好培訓,提高成效
早教質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必須依賴于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因此,教師全方位培訓是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早期教育成效的重要措施。這樣,讓教師走出去,學習別人之長,帶回他人的經驗、結合自己園中實際,為之所用是一條有效之路。
為更好地開展和指導早期教育工作,我們鼓勵教師不斷學習和主動進修早期教育相關知識。我們讓教師到福州、泉州、晉江等地參觀早教現場,學習培訓早教知識,還推薦4位骨干教師參加泉州市高級育嬰師培訓考核,她們均以優異成績取得合格證。更重要的是,我們幼兒園成立由四位高級育嬰師為骨干,規范早教親子活動的培訓,于2011年12月分兩批組織開展了較為科學規范的2-3歲嬰幼兒親子活動觀摩研討培訓。在研討基礎上,由育嬰師每月定期組織親子活動進行培訓。一些孩子進入親子園,經過2~3次活動培訓之后,明顯地從怕生、哭鬧、不配合轉向樂意、開心、投入地參加活動,家長也由剛開始的不適應變適應,教師從照教材上課轉向自主設計、重組、創新,多方的配合與努力,使教師和家長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添加輔食原則
小兒出生時,各種營養素儲備有限,而嬰幼兒期,小兒迅速生長,對各種營養素需要量相對較大,必須及時添加。加之這時小兒的消化、吸收功能未完全完善,易發生紊亂。要根據嬰幼兒不同時期合理喂養添加輔食等。輔食添加要有原則如下:①按嬰兒的營養需要與消化能力逐漸增加;每增1種,要試食3~5天,消化良好,再增加1種。如有異常,可暫停喂,數日后再從小量開始;②添加量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漸增加,制作應由細到粗,逐漸適應孩子的吞咽和咀嚼能力;③小兒患病或天氣太熱時,應暫緩添加新品種,以免消化不良;④小兒食量及消化能力因人而異,要在循序漸進的原則下靈活掌握。喂食耐心不能強迫;⑤不能以成人食物替代輔食,需專為嬰兒特別制作,制作時注意少鹽不甜和忌油膩的原則。
嬰幼兒常見營養缺乏原因及預防措施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①發生原因:維生素D攝入不足包括因曬太陽少和飲食中攝取維生素D不夠。小兒缺少戶外活動,皮膚接受紫外線照射少,由皮膚產生的內源性維生素D不足。食物中鈣磷比例不當,影響鈣的吸收。人工喂養牛奶中鈣磷比例不當(1.2:1)鈣吸收率低。人乳鈣磷比例適宜(2:1)鈣的吸收率高。生長發育過快需要量多[2]。疾病影響。患有胃腸道疾病可使維生素D吸收減少;患肝、腎疾病可影響維生素D的羥化作用,致鈣磷代謝障礙;因疾病服用糖皮質激素可拮抗維生素D對鈣轉運的調節。②預防措施:室內陽光充足,每日定時開窗,多曬太陽。嬰兒滿月后要喂魚肝油以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D濃縮的魚肝油滴劑每天喂3~5滴即可。改進喂養方法,按時添加輔食。注意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健康教育。對家長進行佝僂病預防知識教育。指導如何進行日光浴,如何補充維生素D以及按摩肌肉糾正畸形的方法。
維生素A缺乏:①發生原因:維生素A為脂溶性。可溶解于脂肪。存在于乳類、魚肝油、黃油蛋黃、動物肝臟中。飲食方面缺乏長期吃米粉,不按時添加輔食的嬰兒。消化系統疾病如腹瀉、菌痢、腸結核,肝、膽道疾病,都能使脂肪吸收減少,維生素A及胡蘿卜素吸收同時減少,造成維生素A缺乏。②預防措施:嬰兒滿月后要喂魚肝油以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D、濃縮的魚肝油滴劑每天喂3~5滴。嬰兒4~6個月及時添加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蛋黃開始從1/4服用逐漸增加到一個。還有動物的肝、肉湯粥、蔬菜粥及水果汁等。預防感染,嬰兒免疫功能差,易患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和腹瀉等疾病,故注意保護。健康教育提倡母乳喂養,人工喂養兒應食用嬰兒配方奶粉或維生素AD強化牛乳,或服維生素AD滴劑。按時添加蛋黃、肝等及富含胡蘿卜素的輔食。
營養性鋅缺乏癥:①發生原因:鋅缺乏與嬰幼兒攝入富含鋅的動物類食物不足有關,長期單純母乳或牛乳喂養,未及時添加含鋅豐富的輔助食品;幼兒偏食、挑食或者膳食中動物性食物比例過少,而植物性食物過多,因植物性食物過多,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纖維素等能干擾鋅的吸收。②預防措施:嬰幼兒應選擇性攝入含鋅高的食物,如海產品、魚類、畜禽類;避免植物性食物成分干擾礦物質的吸收;因膳食中鈣和鐵過高也可妨礙鋅的吸收,故食用鈣和鐵強化食品時應該注意鋅的供給;應注意對于鋅缺乏的嬰兒實施補鋅治療時,補鋅時不能過量,大劑量鋅會導致鋅中毒。
缺鐵性貧血:①發生原因:因乳類為貧血食品,4~6個月齡時嬰兒體內儲備鐵已耗竭,未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斷奶食品[3];幼兒膳食不平衡,或因偏食、挑食等原因引起高生物利用率鐵的膳食攝入不足;鐵缺乏還與膳食中維生素A、維生素C、B族維生素以及葉酸等不足有關。②預防措施:嬰兒期大力宣傳和提倡母乳喂養;嬰兒從4個月起應補充含鐵豐富的食品,如肝泥、動物血、肉末等,同時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果汁、菜汁等;幼兒應注重膳食平衡,除提供足夠的含鐵豐富的食物,并供給足夠的深綠色新鮮蔬菜和水果外,幼兒也可用鐵強化食品如鐵強化食鹽、餅干等;大力加強家長、幼兒園兒童的營養教育,糾正幼兒偏食、挑食的不良飲食行為。
總之,合理喂養是保證小兒生長發育的重要物質基礎。包括食物的品種、量及其合理的搭配。每天進餐均宜包括谷類、蔬菜和水果類、蛋白質類、油和脂肪類等。從而獲得健康、均衡的平衡膳食。使嬰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刑菁.護理學(中級)通關寶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