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課題教學案例

      課題教學案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課題教學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課題教學案例

      課題教學案例范文第1篇

      關鍵詞:心理健康活動課;案例教學;問題設計;誤區;實踐

      歸正案例教學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因教學案例所具有的情境性、開放性等特點,使得案例教學被廣泛應用于心理健康活動課的各個課堂環節中,熱身案例、導入案例、活動案例及拓展案例的使用,極大的豐富了心理健康活動課的課堂教學,提高了活動課的質量。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問題設計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案例使用的效果,然而,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對案例教學的問題設計卻陷入了諸多誤區,只有走出誤區,科學的設計問題,才能真正發揮教學案例的應有價值,才能促使心理健康活動課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心理健康活動課案例教學問題設計的常見誤區

      問題是紐帶,是橋梁,更是方向。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如果不能充分認識案例教學中問題設計的重要性,就極易在問題主題、問題內容、問題難度及問題旨意的設計上陷入種種誤區,進而影響對教學案例的使用,最終影響到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效果。綜觀當前的心理健康活動課堂,案例教學問題設計的常見誤區有以下幾種。

      (一)問題主題與教學案例牽強附會在問題設計時,問題的主題來源于教學案例,要與呈現的教學案例有緊密聯系。然而,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有些教師把教學案例僅僅看作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手段,看作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工具,沒有看到教學案例本身所蘊含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功能,使得問題設計的主題與教學案例相脫節,教師只是針對案例分析案例,偏離了課堂活動中問題的主題,出現問題與教學案例各自“單打獨斗”的局面。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教學案例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的重要性,沒有認清教學案例的功能,甚至有些教師扭曲了教學案例的功能,致使教學案例的使用走向了形式化,沒有實現教學案例與活動課中的問題設計的有效溝通。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問題的主題只有來源于教學案例,充分發揮問題和教學案例的合力,才能在課堂上依托教學案例更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二)問題內容與活動主題大相徑庭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引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生心理共鳴,從而引出心理健康活動的主題,因此,問題的內容設計要緊扣活動主題,才能發揮問題的應有價值。有些教師對活動主題缺乏明確的認識,缺少精確的分析,沒有將活動主題細化和深化,導致在問題設計時所提出的問題內容和活動主題相差較遠,割裂了問題內容與活動主題之間的聯系。有些老師一味的為了問題而提問,完全無視活動主題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問題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心理活動課中的低效問題或者是無效問題,將活動主題“束之高閣”的活動課是不可能在活動中實現本節課的活動目標的。比如,在“獨一無二的我”這節心理健康活動課上,活動的主題是“正確認識自己”,在導入環節,有位教師呈現案例后提出的問題卻是“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很顯然,這個問題的內容與活動主題是不匹配的,通過這個問題是無法引出活動主題的,即使勉強引出活動主題,也極易讓學生迷失在這個不恰當的問題中,找不到活動的目標和方向,最終這節活動課也就無法起到應有的促進學生自我認識發展的作用。

      (三)問題難度與學生實際迥然有異心理健康活動課的主體是學生,問題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有些教師對學情缺乏深入的分析,沒有認真的分析學情,不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發展特點,向學生提出的問題,要么過易,要么過難,問題難度與學生心理發展實際不匹配,導致問題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問題如果太簡單,則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也就無法深度參與課堂,進而使心理健康活動課的開展失去了必要性;問題如果太難,則使學生糾結于問題的答案求解中,無法順暢的開展課堂活動,進而使心理活動課的開展失去了有效性。問題的難易程度只有與學生心理年齡特征相匹配,才能發揮問題的應有作用。就整個小學階段而言,小學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各有其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為例,此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如果教師在設計教學案例之后的問題時忽視其思維發展特點,超越了其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案例的使用,進而影響到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效果。

      (四)問題旨意與活動目標南轅北轍在一節高效的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大到整體的活動設計,小到課堂上一個具體問題的提出,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深思熟慮甚至是精雕細琢,這其中都是教師的教學智慧的凝結。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教師緊隨教學案例提出的問題,如果僅僅是為了提問而設計問題,僅僅是為了體現師生互動而提問,這也只是發揮了問題的最低層次的功能,而丟掉了問題的更高層次的旨意,從而出現問題旨意偏離活動目標,甚至與活動目標南轅北轍的情況。問題的旨意要與活動目標相一致,才能通過問題推動活動的開展,才能借由問題更好的發揮教學案例的作用,最終實現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目標。

      二、心理健康活動課案例教學問題設計的實踐歸正

      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問題是教學案例的活化劑,是活動過程的助推器,是活動目標的催化劑。問題設計既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針對在案例教學問題設計中的諸多誤區,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對問題設計的重要性的認識,對問題進行科學的設計,將問題和教學案例有機結合,從而推動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有效開展,使心理健康活動課真正散發出濃郁的“心理味”。

      (一)精選視角,理清問題與教學案例的內在關系問題來源于教學案例,同時又服務于教學案例的使用。拋開教學案例去設計問題,則忽視了教學案例的實踐價值,也降低了問題的可操作性;而拋開問題設計呈現教學案例,則喪失了教學案例的針對性,因為教學案例與緊隨其后的問題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設計問題時,問題視角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問題主題的生成,教師應從教學案例自身的內容出發,結合心理活動課的目標,選取指向心理健康活動目標的視角,依據案例提出問題,實現案例與問題的相伴相生和相輔相成。學生聽到問題后,即能明白問題與教學案例的關系,學生能依托案例理解問題、借助案例思考問題、圍繞案例回答問題。例如,在“事半功倍巧復習”這一課中,在導入環節,某教師呈現了一個“某同學平時學習中因為能夠做到及時復習而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教學案例,緊隨案例之后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是“該同學在學習中使用的復習方法有效嗎?他具體是怎么做的?你在平時又是怎樣復習的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探究的興趣,從而更有效的引出活動課題。很顯然,教師并不是單單依據教學案例本身來提出這個問題的,這個問題的提出是以活動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的,通過這樣的問題,更好的發揮教學案例的作用,使教學案例和問題相輔相成,共同服務于活動目標。

      (二)精細設計,促成問題與活動主題的緊密聯系心理活動課的問題設計要以學生心理特點和主題內容為總的指導原則,這是心理課生存和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是每個心理教師必須遵循和重視的原則。[1](P24-25)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把問題分為不同的類型,以對問題回答的要求不同為例,可以把問題分為4類,即辨別類問題、描述類問題、探索類問題和發展類問題。[2](P141-142)不管在教學案例呈現之后提出的是哪一類問題,都要指向活動主題,因此很有必要對問題進行精細設計,使問題真正具有“內涵”。有“內涵”的問題設計應該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前世今生”探究找到問題的答案。因此教師在對問題進行設計時,不但要考慮問題對本節知識學習所起的作用,更應該考慮到對所設計問題的知識連續性和整體性。通過對問題答案的尋找,引導學生對新的問題與舊的知識發生聯系,讓新問題與舊知識相互“碰撞”來重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避免問題設計落入過于“直接”誤區。[3](P73-74)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出活動主題,通過問題的探究展開活動主題,通過問題的解決突出活動主題。教師可以從問題中設計關鍵詞,關鍵詞既是提煉自教學案例又是詮釋于活動主題的。通過關鍵詞向學生傳達有關活動主題的信息,將問題與活動主題緊密相連。例如,在“撕碎獎狀的紅紅”的教學案例中,圍繞認識“多變的情緒”這一活動主題,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紅紅為什么會撕碎獎狀?紅紅在撕碎獎狀前后經歷了什么?她體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借助案例間接感受“多變的情緒”。這樣的問題很顯然是與活動主題緊密聯系的。通過對問題的精細設計,實現問題與活動主題的緊密聯系。

      課題教學案例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信息安全 能力 教學方法 突出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58

      E-commerce Security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Enhancing Core Competencie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TANG Dequan

      (IT (network monitoring) Department, Hu'nan Police Academy, Changsha, Hu'nan 410138)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 complex, forward-looking and innovative type of ability,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start fro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propose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 e-commerce security teaching methods. This method focuses on the basic skill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s encountered during training, curriculum design and classroom practice three outstanding issues, the teaching method has achieved outstanding result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great promotional value.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capacity; teaching methods; outstanding issues

      0 引言

      目前,電子商務在現代服務業和社會發展領域處于重要地位,而在電子商務體系,安全問題是我們所需考慮的首要條件,因此培養具有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的人才顯得至關重要。怎樣建立安全可靠的電子商務應用環境才能保護信息安全,是目前電子商務安全研究的熱門話題。①目前企業急需各類跨學科、具有實踐經驗、全面掌握電子商務安全專業技術人才。

      電子商務安全課程是目前新出來綜合性課程,綜合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知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電子商務應用領域的一門課程,是信息安全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主干課程。②電子商務安全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基于課堂理論,學生對課堂知識感到抽象枯燥,教學目標很難達到、收效甚微,而且學生對目前電子商務安全課程方法、技術沒有完全理解,實踐操作不夠理想。每次課堂上有實踐操作的相關演示,但是到實際上機操作時候不能實際操作或沒有達到實驗目標。③因此,電子商務安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方法亟需改革,有必要將理論主導教學的教育方式改變成適合電子商務安全課程未來建設的新模式,本文提出基于信息安全核心能力背景下電子商務安全課程教學方法。

      1 基于信息安全的電子商務安全課程內容

      信息安全和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安全需求主要包括完整性、保密性、一致性、真實性和不可否認性。在電子商務實際應用中主要包括如何防范商業企業機密泄露及個人信息的泄露等問題。電子商務系統必須基于信息安全基礎上并達到電子商務安全的要求的網絡商務系統。必須有計算機網絡安全,才能保證電子商務最低層的信息服務,計算機網絡層是用戶將信息傳輸到上層的基礎及用戶與計算機網絡接入的基本交互式服務手段。網絡服務層必須有相關安全機制,如:入侵檢測、安全掃描、防火墻等來保證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另外,為了在應用層電子商務系統使用安全,必須利用網絡加密技術和數字認證技術和電子商務安全協議,即構建安全的電子交易數據體系結構。其中,電子商務安全協議是加密技術和安全認證的綜合運用和完善。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指標,用戶對所信賴的電子商務安全肯定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人才培養是就需考慮建立一個完善的基于信息安全核心能力提升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一個電子商務安全知識體系,在考慮如何達到課程目標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滿足電子商務應用人才的實際需求。④在信息安全基礎上電子商務的安全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服務層、技術加密層、身份認證技術層、電子商務安全層、安全應用層。其中,上層主要以下層為基礎的服務,同時下層為上層提供技術支持,整個內容之間相互關聯的整體,并且在不同的信息安全技術控制下實現電子商務的安全模式。

      2 電子商務安全教學方法改革

      目前電子商務安全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材的知識缺乏主動理解和接受,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不高。因此要對現有以教學大綱為主要目標的方法進行改革,能讓學生融會貫通理論知識,主動思考問題,具有理解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⑤本文提出電子商務安全課程在課堂講授的進行:教師準備階段,學生準備階段,小組討論階段、集中討論階段和總結階段。主要目的是使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有較大的自我發揮空間。在教學法的五個階段中,教師準備階段和學生預備階段是教學法中最為關鍵的環節。

      教師準備階段:教師準備是教學的第一環節,也是為明確教學目而準備,是有序進行教學組織與設計的基礎。明確教學目標后,就應選擇合適教學背景,教學背景應且具有高啟發性素材,并且滿足教學目標切合實際的教學案例。對選擇的教學案例或素材還需要對及進行典型化處理,最后準備在課堂上提出讓學生思考的問題,引導介紹學生學習相關資料,如圖1所示。

      圖1 教師準備階段 圖2 學生預備階段

      學生預備階段:課前讓學生閱讀典型化處理相關學習資料,老師指導學生查閱相關學習資料,讓學生課前主動準備課堂講授知識的信息,對老師提出的思考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并形成初步的解決方法,學生預備階段的流程如圖2所示。

      圖3 小組討論階段 圖4 課堂展示階段

      小組討論階段:首先根據學生人數將學生分為3到5人小組,然后在小組范圍內自行組織討論,再確定小組成員的任務分工,最后形成小組在課堂上展示方案,小組討論階段的流程如圖3所示。課堂展示階段:在時間控制在半個課時以內前提條件下各小組派代表對問題解決方案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對解決方法進行互動式提問和回答,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課堂展示流程如圖4所示。老師總結階段:老師總結出意見比較集中的問題,針對重點問題組織大家集中討論,并提出引導性建議擴展深化學生對有疑慮問題的理解。

      3 電子商務安全課程實踐

      傳統的電子商務安全課程教學是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對實踐操作課程和技能的要求不高,很可能會導致學生在畢業后難以適應工作的要求,在現行教育模式中,用人單位也很難選擇到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⑥為此,本課題對信息安全專業開設的電子商務安全課程特點及開發合適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如何建立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研究,以教學目標為指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開發以學生就業為宗旨的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根據電子商務安全課程特點,將信息安全未來發展的創新技術運用到電子商務安全教學方法中,建立較為全面的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的創新環境和教學模式。另外,本課程實踐教學內容的要求是讓學生對電子商務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理論和實踐聯系建立一個全面的知識結構。通過實踐環節設置,讓學生了解電子商務安全加密技術及使用技能;了解電子商務郵件和數字簽名的聯系及作用;熟練掌握電子商務安全協議的設置;掌握PKI的應用及數字證書的申請、安裝和使用流程;熟悉基本的電子支付工具的使用。本課程的為實現實踐培養目標對實驗教學進行合理的安排,具體實驗項目如表1所示。

      表1 電子商務安全實驗項目一覽表

      4 結論

      本文充分考慮了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和前后續課程的銜接,以必需夠用為度,統籌考慮和選取電子商務安全教學內容。以教、學、做相結合,強化學生能力培養,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實訓、練習等關鍵環節。以理論為引導,重點針對“怎么解決問題”為目標,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能夠具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電子商務安全的相關知識涉及信息加密/解密、認證技術、網絡安全協議、防火墻的構建、黑客病毒的防治等范圍相當廣泛的問題,需要我們構建一個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結構。

      基金項目:湖南警察學院2014年度院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警院教(2014)9號);湖南省教育規劃課題階段性成果(警察信息素質教育理念及實戰能力培養研究XJK013CXX012)

      注釋

      ① 朱建明,李洋.《電子商務安全》課程建設的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2(9):239-240.

      ② 王志偉.關于信息安全專業《電子商務安全》課程的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20):193-194.

      ③ 王偉軍,甘春梅,劉羹,段釗.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研究性教學方法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4).

      ④ 唐德權.電子商務安全(第1版)[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12.

      課題教學案例范文第3篇

      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可界定為通過對一個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個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這一方法最先運用于法學界和醫學界,其后運用于管理學界,在教育界得到運用是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事情,被視為教師教育中一種有前途的方法,具有突出的實踐性、深刻的啟發性和過程的動態性等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我們主要在數學教學論課程中的數學教學的基本問題(數學教學及其過程、數學教學原則和方法)、數學教學設計以及數學教學研究(數學概念、命題和問題解決的教學)等內容實施案例教學。近幾年的實踐表明,在數學教學論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運用案例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

      美國教育家波利亞在《數學的發現》一書中寫道:“教師在課堂上講什么,當然是重要的,然而學生想的是什么卻更重要,思想應當在學生的腦子里產生出來,而老師僅僅應起一個引導的作用。”在數學教學論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精選案例后,明確案例的時間背景,通過泛讀和精讀案例,了解并做好閱讀筆記。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和問題走進課堂。這樣就把學生帶進了一個真實的世界,把對理論的講授轉化為對案例的分析,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兩種知識,即實踐性知識和理論性知識,體會教師在教學中的“形”與“神”,從而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意識。

      2、運用案例教學有助于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

      傳統的數學教學論教學往往是以教師“一言堂”為主,教與學脫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調動和發揮。實施案例教學,要求學生收集整理信息,了解、分析、討論、總結并評價案例,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是互動式的。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程內容的講授者,而是作為學習共同體的一分子,成為案例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習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分享者。他們共同合作,不斷發現和提出新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整理和討論。例如,學習數學概念教學這堂課,在討論完教師選編的案例后,一個學生給出了如下案例:某教研員在聽了一節傳統意義下相當成功的“平均數”課后,隨機請了5個學生來嘗試解答:為迎接城市運動會,學校接到一項任務,為大會編制一批彩花。第一天派了6個學生共做了42朵花,第二天派了8個學生共做了106朵花。到了運動會召開的前一天,大會突然要求學校再補做250朵花,并在一天內完成。你認為派多少個學生來完成任務較為合適?為什么?結果5個學生居然都無法弄懂題目的意義,不知道要求什么,當然也就沒有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研員啟發學生:想想,這和剛才學的平均數有什么關系?兩學生回答:沒有關系。教研員進一步追問:為什么?兩學生答:沒有出現平均數。聽完案例,學生們議論開了,教師及時引導:能用你們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嗎?鼓勵學生進一步展開討論。學生紛紛踴躍發言――有學生用課標理念來評價:讓數學來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這才是真正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做數學”,幫助現數學,了解數學,體驗數學,掌握數學。有學生用張奠宙教授的《關于數學的學術形態和教育形態――“火熱的思考”與“冰冷的美麗”》一文來解釋……教學過程一直處于動態之中。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學生們體驗了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找到了教育理論在實踐中的生長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獲得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3、運用案例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好的數學教育應該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數學教學論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主要分三個步驟:精選和了解案例、分析和討論案例、總結和評價案例。從這些步驟中可以看出,案例教學以實際問題為中心,以探索問題為過程,讓學生真切感受并體會教學理論和課程理念應如何運用到具體及真實的數學課堂中,與教學實踐融為一體。也就是說,案例教學能激起學生將所學教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欲望,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例如,在學習數學命題教學時,教師課前安排學生閱讀以下案例:某小學除法課上,教師出示例題:9/20÷3/5,讓學生進行討論。教師的本意是使學生能聯想到分數除以整數的法則來進行遷移,卻未料有學生回答:9/20÷3/5=9÷3/20÷5=3/4。教師問為何這樣算?該生答道:分數的乘法不就是這樣計算的嗎?顯然,學生將分數乘法法則遷移了過來。而教師的處理卻是:不能這樣算,雖然理由充足,但這只是一個巧合的例子,不能算作是一般的解法,教師再隨手寫下一道算式:3/5÷2/3,認為這個算式就不能用這樣的方法解答。但也只一會兒工夫,有學生回答:3/5÷2/3=18/30÷2/3=18÷2/30÷3=9/10,果真如此嗎?當然教師最終還是運用自己的教學藝術,將學生引導到原來構想(也是教材設計)的過程上,使學生明白了:除以一個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教師把案例呈現給學生后,有不少學生主動和教師探討:案例中學生提出的方法有沒有理由?當兒童的數學學習不按預設的程序進行時,教師該怎么辦?教師如何肯定并分析學生的遷移方式?數學命題教學有哪些策略和方法,應該注意什么?等等。學生們熱情高漲,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

      4、運用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內化所學知識

      傳統的數學教學論教學多以講述教育理論知識為主,缺乏切合實際的背景材料作支撐,致使學生很難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反思,更談不上應用了。案例教學具有深刻的啟發性,能啟發學生建立一套思考問題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使他們能夠站在一個較高的視野和角度看待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過一次調查,對案例教學、課堂講授、研討會、模擬角色、自學、影視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效果對比,以確定各種教學方法在傳授知識、提高分析能力、轉變觀念、學生所得知識留存度等方面的優劣。經過廣泛的調研和大量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及觀念的培養上,案例教學的效果排名第一;在傳授知識和所得知識留存度上,案例教學的效果排名第二。

      5、運用案例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主要承擔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課前精選典型的案例,整理好可能讓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二是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分析和討論案例;三是組織學生總結和評價案例。這就要求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第一,為了精選典型的案例,教師應具有寬廣而深厚的知識基礎,還要具有一定的決策能力和統攬全局的能力;第二,為了使學生的討論和分析有意義、有價值,教師要不斷提高傾聽、提問和獲取信息的能力;第三,為了引導學生科學地總結和評價案例,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因此,要在數學教學論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教師必須深入實踐,努力鉆研,不斷探索。

      課題教學案例范文第4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公共管理學科;學生參與

      一、案例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1.案例教學的起源

      20世紀初,案例教學法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醫學院,后來在商學院的推廣下,逐漸發展成一種成熟的教學方法。它著眼于教學目的,參照法律工作中立案的辦法,把與教學有關的內容編成案例,通過教與學對案例分別進行分析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

      2.案例教學的內涵

      案例教學理論的前提:假定被動獲取知識的效果低于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獲取知識,它的顯著特點表現在案例討論的組織形式、案例獲得的方式及參與主體等方面。學生———參與式案例教學的對象,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案例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積極參與。無論是案例教學效果的評價,還是案例教學的組織及案例的準備,都離不開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中心始終是學生。教師在其中的作用更像樂隊指揮在樂隊中的作用。

      3.案例教學的特點

      案例教學是一種全新的現代教學理念,是一種學生自主性學習方式,它以問題為基礎,是一種在教學實踐中具有很強操作性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有以下五個特點:一是在教學案例中,學生是中心,處于主要地位。在案例的選擇和討論方式上,與教師一樣,都享有控制權。而教師則處于次要地位,經常作為資源提供者或者輔助人員存在,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則處于被支配或者消極地位,一切以教師為中心,完全圍繞教師,“好學生”完全服從于教師;二是教學案例的基礎是討論,而傳統教學的基礎是講授;三是教學案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辯論能力、分析性的思維、概括能力等方面,而傳統教學主要是通過考試及點名回答問題來驗證學生的知識水平,目標是掌握教師傳授的“真理”;四是案例教學講究的是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教和學雙方都要承擔學生學習的責任,強調知識和思想的雙向流動,而傳統教學則是單向的,單純的從教師到學生;五是案例教學既不會造成學生的無政府主義也不會造成教師專制和家長作風,而傳統教學,學生要在教師的監視下使用某種學習方法或學習方式,出現錯誤被教師及時發現并糾正,這種方式近似于“訓練”。

      4.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的主要類別

      公共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具有獨特性,所以在案例的采集、編寫上,與工商管理學科的教學案例不同,主要有以下類別形式:一種是政策咨詢性案例。服務的對象是政府決策者,這種往往是針對特定的問題,提供真實的故事,突出問題的重點,給出多種解法,并且評估每種解法的優劣。一種是理論發現型,主要內容是對檢驗之前提出的理論假設,通過研究案例提出與理論教學相關的內容是其主要目的;一種是說明型案例,這些案例是完全開放的,強調其真實性、全面性、系統性,主要是記述和說明在公共管理實踐中發生的事件、決策的過程和使用的政策。

      二、公共管理學科實施參與式案例教學的重要性

      1.參與式的案例教學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也能加強師生交流,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與傳統的案例教學方式不同,參與式案例教學中,學生替代教師成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規范、引導的作用,這樣就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從而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公共管理學科是研究公共管理過程和公共管理部門的,實踐導向非常明顯,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參與式案例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案例,學生對案例非常熟悉,所以會讓學生從無話可說到有話要說,大大增強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由學生的積極參與替代教師在課堂上單純講授,因為學生對自己的案例特別熟悉,所以在課堂上能夠進行廣泛討論,改變由教師單純講授的傳統案例教學的枯燥模式,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積極主動,更加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從而使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2.參與式案例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參與式案例教學架起了一座學生走向社會的橋梁,案例是學生從社會實踐中獲得的。所以,學生通過自身獲取的案例,并對案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解決,不僅鍛煉了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會,接觸社會。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參與到教學中,案例的獲取、討論分析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而且也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參與式案例教學的一系列過程,都需要學生通過各種嘗試和努力才能獲得,在獲取案例的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不斷地溝通交流,在案例形成后,為了大家探討方案,要對案例進行分析總結,每個環節都能體現對學生的培養和考驗,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意識,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提升綜合素質。

      3.參與式案例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也能夠加強師生互動,改善師生關系

      在參與式案例中,學生是中心,案例教學的全程都有學生參與,學生永遠擁有絕對的自,教師扮演的是輔助人員或者資源提供者的角色,處于次要地位,所以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增強學習的自主性。與傳統教學中的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僅僅是接收知識不同,參與式案例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積極分析案例,從案例中獲取知識,教師也積極地輔導學生并提供支持和幫助,學生和教師充分溝通互動,從而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求知,師生關系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4.參與式案例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能夠讓理論更好地應用于實踐

      公共管理學融合了政治學、社會學、政策科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方法論,是一門交叉性、綜合性學科。學生通過對案例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學習的效率也會得到提升,同時,通過案例的學習,可以將理論應用于現實生活的事例中,在實踐中得到發揮。

      5.參與式案例教學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豐富教學經驗

      不同于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參與式案例教學使教師的工作轉成幕后,但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有更淵博的學識,為了達到參與式教學的要求,要不斷創新,要有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機智、風趣等。這樣就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教學經驗。

      三、公共管理學科傳統案例教學方式中存在的問題

      1.案例教學的理念缺乏充分認同

      教育理念是否成熟會對教育實踐的方向和進程產生直接影響。因為教育理念不僅是對教育活動的反映,也對教育實踐起到指導作用。但是,現在很多教育從業人員不僅沒有理解案例教學的優點,也未認識到其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很多教育從業人員在案例教學方面缺乏相應的意識和理念,從而使得案例教學沒有得到重視和推廣。

      2.案例教學的內涵未得到正確認識和理解

      案例教學的內涵和外延的界定比較寬泛,主要是因為其在具體操作時的復雜性、靈活性、動態性及應用范圍的廣泛性等特點,加之當前對案例教學的相關探索、研究和實踐相對較弱,故大家在對案例學的認識上存在一些不足和偏差。有的學者和教師甚至混淆舉例教學與案例教學。這大大限制了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也制約了案例教學的發展。3.案例教學組織實施不到位公共管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涵蓋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在內的多學科和方法,是研究公共管理過程和規律及公共管理部門的科學。案例教學實施的關鍵步驟是公共管理學科開展案例教學,但從實際操作效果來看,公共管理學科的案例教學存在案理分離、教學缺乏師生互動、教師角色定位模糊、與其他教學方案配合不恰當、案例選擇不合理、原創案例較少、缺乏健全的案例教學考核機制及課堂討論的組織不到位等問題,抑制了案例教學的影響和實際作用的發揮。

      4.案例教學效果不理想

      很多案例教學實際效果很差、有名無實,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案例教學沒有可以借鑒和參考的經驗,相關的理論指導也比較欠缺,所以應用和實踐起來比較困難。5.配套機制不健全案例教學因其內容選取及授課方式的特殊性,對其考核評價的方式也有特殊的規定和要求。同時,涉及到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創新,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教學的內容也要不斷完善,學生也要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高校在案例教學的理念和思想上還未形成正確的理解,也缺乏統一的認識,而且案例資源的篩選和積累,案例教學考評方式的改革、案例庫建設,教師及學生的綜合素質等都難以達到嚴格意義上案例教學要求的水平。

      四、完善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的對策

      1.樹立案例教學的意識和理念培養

      高校師生對案例教學的認同感和興趣,宣導案例教學的重要意義,使案例教學的意識和理念灌輸到思想中,培養案例教學的習慣,營造案例教學的氛圍,使之逐漸形成規模,并最終廣泛應用。

      2.明確案例教學的內涵和本質

      案例教學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特殊性要求。加強對案例教學本身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障案例教學的水平和質量。案例教學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和運行規律。因此要想保障案例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必須要加強對案例教學自身的研究和探索。有學者指出:“案例教學具有實踐性、情境性、問題性、互動性、主體性等特點;案例教學的價值取向也包括社會價值、教育學價值及主體性價值,是一種先進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價值取向有科學的了解,才能對案例教學的本質有正確的認識。”

      3.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雖然案例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案例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是教師。案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其次,教師還要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及具備課堂組織能力。同時,教師要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素養和能力。另外,教師一方面要明確自身定位,另一方面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加強對案例教學教師的培訓,培養其案例教學所要求的能力和素養,才能保障案例教學的效果。

      4.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案例教學不僅涉及到課堂氛圍及學生的參與方式,還涉及到教師的講授方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案例教學中,應該豐富案例教學的形式,教師授課的形式可以是傳統板書、影視片段、多媒體課件或者是視頻等;學生的參與形式可以是課堂辯論、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多種知識的理解視角的融合是在溝通交流中達成的。此外,對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也要進行記錄和評價,并且計入期末考核。這樣,能夠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得到提升。

      5.加強課堂管理和課堂環境建設

      由于案例教學具有開放性、動態性特點,所以不同于一般教學的固定的授課結構和模式。因此,為了保證教學案例能夠體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對案例教學課堂的管理要不斷加強。課堂策略首先是明確教育目標,確立促進性目標取向,使教師角色向民主型轉變,建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其次,要重視規劃和引導的作用。通過對教學目標的規劃和引導,可以讓案例教學的任務和目標進一步明確,還能使教學實踐以既定的目標為中心有序開展。

      6.案例教學模式不斷豐富

      案例教學涉及多方面內容,包括案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等,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體系。案例教學的模式也包含方方面面,例如案例的展現方式、學生參與的方式、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合理安排案例與理論結合的方式等,這些都與案例教學的影響關系密切。公共管理學科應當致力于完善的案例教學模式的探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同時,加強對案例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努力構建較為完善且多樣化的案例教學模式,進而從整體上促進案例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寒梅.案例教學在教師教育課堂教學中的觀察與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3(6).

      [2]劉錄護,扈中平.教師教育中的案例教學:理念、案例與研究批判[J].教師教育研究,2015(5).

      [3]李燕凌.公共管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16(3).

      [4]胡佳.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定位研究[J].南方論刊,2012(5).

      課題教學案例范文第5篇

      1“功”教學案例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正確理解功的含義,是學好功的計算、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等知識的基礎.特別是正確理解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本節的一個難點.本課以“問題導學”學習為主,體現新課程標準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理念,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習.

      關于“功”的教學新課程標準要求為“結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可以將課程標準要求分解為四項學習目標:(1)結合實例,認識功的含義;(2)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根據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3)會陳述什么是功;(4)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本節課通過課堂觀察、課堂練習、當堂檢測評價學生學習情況.

      1.1活動一:認識功的含義.

      問題1生活中的功的含義豐富,有哪些意思呢?

      學生談自己知道的功的含義

      力學里所說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是它還具有其他特殊的含義.

      問題2力學中“功”的含義是什么?

      【自主學習】請閱讀課本62頁,觀察圖11.1-1,舉例說明力學中的功的含義是什么?學生總結: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顯示了成效,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1.2活動二: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合作探究】請觀察課本63頁圖11.1-2、圖11.1-3,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問題3做功的實例有什么共同點?沒有做功的實例中,想想力為什么沒有做功?并舉例說明.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物體不做功的情況:

      (1)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靜止狀態;(s=0,勞而無功)

      (2)物體在運動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由于慣性而運動;(F=0,不勞無功)

      (3)物體受到某力的作用,但運動方向始終與該力方向垂直(FS,勞而無功).

      師生共同梳理得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

      課堂練習

      (1)下列運動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

      A.踢出運河的足球在地面上滾動一段距離

      B.運動員舉起杠鈴

      C.小孩用力推車,車未被推動

      D.背著書包在水平面上勻速前行

      (2)在下圖所示的過程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

      A.提著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進

      B.扛著米袋慢慢爬上樓梯

      C.用力推汽車,汽車沒動

      D.舉著杠鈴原地不動

      3.下列過程,哪個情況小明對桶做了功

      A.小明提著桶站立不動

      B.小明提著桶水平移動

      C.小明提著桶站在勻速水平運動的車廂內

      D.小明提著桶站在勻速向上運動的電梯內

      4.下列情景中,重力對小球做功的是

      A.小球由高處落下

      B.小球在地面上靜止

      C.小球沿水平軌道運動

      D.小球懸掛在天花板上不動

      1.3活動三:會陳述什么是功

      問題4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大家利用身邊的物品(如書、書包)設計小實驗探究這個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總結:功的大小與力的大小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有關.移動相同距離,力大的做的功多;力相同時,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越大,做的功越多.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力學中功的定義:

      在力學中,把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1.4活動四: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根據力學中功的定義,總結梳理功的計算知識點:

      (1)表達式:功=力×距離W=Fs;

      (2)功的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1 J=1N?m.將兩個雞蛋舉高1 m,做功約1 J.

      問題5運用功的公式計算時必須注意哪幾個問題呢?學生談可能出現的問題.

      運用功的公式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a.公式中的F與s必須在同一直線上;

      b.公式中F的單位必須是N,s的單位必須是m,那么功的單位才是J:

      c.F、s必須具有同時性:即s必須是F一直參與下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d.F、s必須具有同一性: F、s是指同一物體受到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運動的距離.

      閱讀課本64頁例題.

      例題小明提著重100 N的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前進了10 m,再走上高為3 m,樓梯長為6 m的石階, 他克服水桶重力做了多少功?

      已知:G=100 N,h=3 m,求:W.

      解因為勻速提升,所以

      F=G=100 N,

      s=h=3 m,

      W=Fs=Gh=100 N×3 m=300 J.

      答:小明克服水桶重力做功300 J.

      1.5活動五:總結梳理知識

      問題6:本節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請同學總結梳理本節知識點.

      1.6活動六:課堂檢測(見檢測小試卷)

      以一份小測試試卷形式進行,評價學生本節課學習的效率,時間大約6~8分鐘.

      2反思

      本節課以“問題”導學,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動開展教學,將課程標準的要求分解為四項學習目標,每一項學習目標通過一項活動來實現.

      活動一對應了學習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自主閱讀,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總結得出功的含義;在這項活動中,實際教學時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討論,使學生對功的含義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討論中學生也發現了新的問題,通過小組交流可自行解答.活動二:通過師生合作交流,對教材中的實例進行分析,總結出不做功的三種情況,總結得出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實現學習目標2中“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這項活動以師生合作為主展開,在活動一中學生已經進行過交流,這也算是學生展示,讓部分學生自己來分析實例,通過闡述,可以進一步理解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活動二后通過“當堂檢測”,讓學生分析判斷力對物體做功的情況,檢測“學習目標2中,根據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活動三:通過探究功的多少與力的大小、移動距離的關系,分析得出功的定義,完成學習目標3,“會陳述什么是功”.實際教學中,通過學生動手小實驗加上課件模擬實驗進行探究,總結得出功的定義.學生在設計實驗時出現了小問題,通過引導分析解決.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小實驗是一個方向,讓學生充分體驗“物理就在生活中”.

      活動四:根據功的定義,總結得出功的計算公式、單位.再通過練習應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完成學習目標4.

      活動五為小結,通過學生梳理知識點,達到對本節課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實際教學中板書是以思維形式展現的,有助于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产2021三区| 亚洲卡一卡二卡乱码新区|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JIZJIZ|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 91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亚洲最大的黄色网|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妇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