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保護環境的活動形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6幼兒園開展世界地球日活動總結一
地球是生命的搖籃,萬物的母親,人類的家園。曾經,她是那樣的美麗壯麗,和藹可親。然而,不知從何時最先,地球媽媽的臉上最先籠罩起陰霾,她最先飲泣,最先!為了借助世界地球日這個有利的教育契機,培育栽種提拔全校少先隊員節約資源、珍愛環境,做地球主人的意識。我校少先隊大隊部圍繞著今年的主題善待地球 可持續成長,開展我為地球媽媽生日獻禮六個一系列環保主題活動:
1、進行一次國旗下講話。
2、一次主題活動:各年段開展節約一滴水從我做起勤儉節約奔小康勤儉節約從一做起節約一張紙等主題活動。
3、一次畫畫競賽:中年級舉辦地球媽媽我想對你說畫畫競賽,隊員們用自己的筆描繪了他們對未來的憧憬。
4、一次家長問卷查詢拜訪:對一二年級的家長進行環保常識問卷查詢拜訪。從抽樣問卷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家長環保意識照樣較強的,同時家長們也進展黌舍能多開展這樣的活動,讓他們的孩子從小做環保小衛士。
5、看一本環保書:全校結合書香校園活動。并填寫好閱讀記錄卡。厚厚的一疊記錄卡,足可以看出隊員們的環保熱情。
6、高年級進行我為環保做些啥作文競賽。從隊員們的作文中,可以感觸感染到,小小年數的他們也在為我們現在的環境污染而擔心,也進展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為環保做些什么。有的隊員的環保意識較強,已經用他們的小手拉起了大手。
活動暫時告一個段落,然則每個隊員的環保意識還必需從小事抓起,從身邊的事做起,畢竟這是全球面臨著嚴重考驗的一個大問題。進展更多的小手拉起更多的大手,共同來珍愛這個賴于生計的美麗的家園。
2016幼兒園開展世界地球日活動總結二
為了讓幼兒從小珍愛地球,保護環境,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結合x月xx日第xx個世界地球日,xxx幼兒園開展了保護環境 善待地球為主題的綠色環保活動。
教師們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特點,分別開展了變廢為寶親子創意大賽、關愛地球、關愛生命繪畫展覽;我為地球添色彩撿拾垃圾義務勞動等活動,提高幼兒、家長及社會公眾對環保問題的認識。倡導大家節約一張紙、一粒糧、一滴水,減少一次性木質筷子、塑料袋的使用,多乘坐公共汽車出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讓每一個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保護環境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讓小朋友體會這次活動的意義,也認識到了環保綠化的重要性;更是用實際行動來宣傳環境保護,用實際活動美化我們的環境。讓我們攜起手來,播種綠色,放飛希望 ,讓我們的世界更美好!
2016幼兒園開展世界地球日活動總結三
在紀念第47個世界地球日活動中,幼兒園以地球、綠色、我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一顆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種子。
在活動中,各班根據幼兒特點精心設計了活動內容,題材豐富,形式新穎,寓教于樂,符合每個班孩子的特點。小班的老師們通過繪本教學《大樹在唱歌》的形式,讓孩子們明白大自然是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同時,她們開展了給地球媽媽過生日活動,唱生日歌,觀看環保圖片,加深孩子們對保護環境的認知。
中班老師通過繪本《美麗村》,被村民到處亂扔垃圾讓地球變得不再美麗,各種塑料垃圾讓地球肚子生病的故事,使孩子們知道隨手亂丟垃圾以及各種不易分解的塑料制品的危害性。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把搜集到的廢舊物品進行分類,并再利用制作成了環保垃圾袋。
大班老師則帶著孩子們觀看并討論了環保動畫片《兔子的自述》,并一起閱讀了繪本《樹真好》,孩子們在老師輕柔的聲音中感受著樹木對人類及動物的好處,生活中有關樹的一切美好的記憶和體驗。他們還以自制繪本的方式,記錄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如何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2016幼兒園開展世界地球日活動總結四
4月22日,我園在幼兒園開展了以保護環境、珍惜資源、低碳生活、綠色消費為主題的世界地球日活動。其目的在于倡導大家環保行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營造人人保護環境的氛圍。
活動前幼兒園利用海報和公示欄,將活動告知家長。各班利用一日生活環節的等待時間組織幼兒學習環保兒歌。中大班教師指導幼兒利用手中的畫筆繪制保護環境綠色行動的環保畫,以激發幼兒保護地球的美好心愿。
活動當天,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了全體家長和幼兒的參與。在幼兒園操場上開展了垃圾分類大家學,教師和家長現場教幼兒學習區分垃圾的分類。在幼兒園的風雨棚下進行環保宣傳及幼兒環保畫圖片展,宣傳教育幼兒保護環境。在環保兒歌大家頌活動中,各班教師負責現場指導幼兒學習環保兒歌。在環保呼吁我響應的活動中,家長和幼兒用彩筆表達自己對保護環境的心愿和決心。幼兒園的環保小天使們還給每一位家長分發《家庭節水節電小妙招》、《家庭綠色消費》等宣傳單。呼吁大家積極響應保護環境、珍惜資源、低碳生活、綠色消費的活動。
總之,活動讓我園的孩子們知道了如何將垃圾進行分類,懂得愛護花草樹木,愛護環境的綠色低碳生活的方式。我園將會持續不斷地對幼兒進行保護環境,將環保教育堅持到底。
2016幼兒園開展世界地球日活動總結五
2016年4月22日是第47個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為了讓幼兒從小珍愛地球,樹立環保意識, 4月21日,在第47個地球日前夕,我園開展了《保護地球,從我做起》的主題活動。
一、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來確定具體的目標
培養幼兒從小熱愛大自然,激發幼兒認識環境的興趣和保護環境的情感。培養他們喜歡干凈、美麗、舒適的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愿望。同時通過春秋兩季的郊游,去植物園、野生動物園、本地的自然景觀帶等活動,引導幼兒發現和熱愛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激發他們保護大自然的愿望;還開展“我們美麗的幼兒園”圖片展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幼兒發現身邊的美好環境。
二、樹立保護環境的初步意識,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教育幼兒知道什么樣的環境是美,什么樣的環境是不美,能夠發現周圍生活環境的明顯變化;并知道怎樣才能使環境變美,培養他們的生態意識。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了解自己小小的舉動也可以對環境造成或好或壞的影響,如:隨手關緊水龍頭、用節能燈、珍惜每一張畫紙等。
三、在有趣的活動過程中,初步掌握環境保護的粗淺知識
小朋友喜歡探究的習慣應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培養;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探究原因,更能掌握環保方面的簡單知識。如通過“我給大樹穿衣服”、“馬桶水箱里的飲料瓶”等活動,讓幼兒親自動手和進行有趣的實驗,了解植被的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等環保措施的重要性。
四、逐步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教育小朋友要有愛護環境的意識,在污染的環境中初步具備自我保護能力。
第一,初步養成保護環境的文明行為習慣。
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初步具有保護周圍環境的能力。如:大家一起動手給洗手池安上一根漏水管,讓我們的洗手池流進大水桶,請阿姨用水桶的水沖洗馬桶、拖地,讓幼兒知道我們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寶貴的,我們要對其加以科學的利用等等。
第二,在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內容選擇上,應注意貼近幼兒生活,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情。
如:開設熱愛美麗的大自然專題;保護樹木,保護人類的好朋友,珍惜動、植物,保護動植物,益蟲,消滅害蟲;
1、認識周圍的環境。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勸導爺爺、爸爸、叔叔不抽煙;使用漂亮耐用的環保購物袋;細聲說話,減少噪聲;不吃不潔的食物、垃圾的危害、廢物的利用等。
2、教育幼兒記住一些與環境保護的節日。如:世界環境日(6月5日)、植樹節(3月12日)、世界無煙日(5月31日)、愛鳥周(4月的第一周),消防日(11月9日)等。
第三、家園配合,共育新人。
一、優化環境,給學生營造美的學習環境
“綠色環境”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其本身也是環境教育的“活教材”。應充分利用空間綠化校園,學生在觀察、活動、討論時,無時無刻不感到“綠”意盎然,產生對環境的情感傾向。環境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美的環境造就美的心靈,給人愉悅的感受。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很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得到的,試想,一個校園沒有綠化,教師隨便踐踏青草,地上垃圾老師熟視無睹,學生耳聞目睹,又怎么會成為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二、日常生活中組織多彩活動滲透環保教育
“地球只有一個”。保護環境,教育為本。在日常教育中采用多媒體、故事、兒歌、游戲、繪畫、實地觀察等多種形式進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馬路邊各種車輛排放出的尾氣、工廠里大煙囪里冒出的濃煙、被污染的小河傳來的陣陣臭味都是對環境的污染。樹林里、草地上及寬闊、美麗整潔的大公園或居住小區里能呼吸清新的空氣。通過對比,學生懂得樹木和小草都有凈化空氣、吸附灰塵的本領。結合身邊的每一件事情,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
1.鍛煉自理能力,積極保護環境。初中學生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心頭肉。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差,衛生意識弱,特別是住宿生。在老師行為示范及同伴榜樣作用中初步嘗試參與保護環境的活動。如在生活自理方面,可引導他們注意著裝整潔,手臉干凈,養成常洗澡換衣、勤剪指甲等個人衛生習慣,指導他們學習整理自己的物品,如折疊衣服,擺放被褥等,幫助他們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在實際中了解整潔美觀的環境是怎樣創造的,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改掉亂扔紙屑、亂吐痰、亂踩亂畫等壞習慣,使班級、校園、宿舍始終保持清潔。
2.在《噪音帶給我們什么?》的活動中,學生近距離聽印刷廠、建筑工地機器的轟鳴聲,他們親身感受到噪音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抓住時機,適時教育學生在看電視或聽錄音機時聲音小一點,上樓梯時腳步輕一點,室內說話時聲音低一點,等等。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不制造噪音。以直觀教育的方式,培養他們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青山綠水。同時,引導他們初步懂得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居住環境需要人們保護和創造,萌發保護環境的意識。
3.針對“空氣污染”影響,利用班會對學生開展一系列活動,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了解空氣污染的情況及危害性,培養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通過觀察“汽車尾氣,吸煙”等,說說被污染的“空氣”給人類帶來什么危害?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如果我們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就容易得感冒、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肺癌。引導初中生討論如何減輕空氣污染,保護身體健康。通過這個活動,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了。
4.“水是生命之源”。由于水的存在,才孕育出一個生機盎然的地球。有水的地方,才可能有生命跡象,“保護水源,人人有責”。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利用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真切感受水對我們的幫助之大及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如在戶外活動后,讓學生感受沒水喝的滋味,學生更覺得水很重要??梢浴耙凰嘤谩?,讓學生充分認識這一點,從而更好地開展環境教育。也可以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比如,地理課堂教學)滲透節約用水的有關知識。
要注重隨機教育,積累環保知識。特別是在國際國內一些主要的與環保有關的紀念日,可采用做游戲、畫圖畫、講故事、唱歌跳舞、播放錄像、欣賞圖片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圍繞紀念日主題開展相應的環保知識教育和環保宣傳活動。
三、巧妙利用廢物,突出綠色環保教育
關鍵詞:生物教學 滲透 環保教育
環保意識
環境污染作為一個重大社會問題,已經困擾了人類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隨著環境破壞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嚴重,人類越來越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了解環境破壞的現狀,主動關心環境保護方面的大事,使學生逐步形成“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的生存空間”的環保意識,并且能夠落實到行動上?!度罩屏x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突破了傳統的學科體系,構建了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可以看到,實驗教材中各單元的內容處處突出了各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對生物圈的影響,更加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新課程理念,提出了“具有關心、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培養目標”。因此我們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滲透環境保護教育,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拓展思維的同時培養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形成關愛環境的態度,在重大環境問題上能夠形成自己的觀點,能夠對一些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
如何在教學中使學生逐漸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并且能夠落實到行動上,真正使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保護環境、美化家園作出貢獻,是每一位生物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1 讓學生形成“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的基本觀點
在世界各國倡導“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今天,仍然有許多人認為“人類是地球的主宰”。認為人類可以肆意從環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質,正是由于這種錯誤思想的存在,使人類在歷史上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破壞環境的行為,“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觀點之一,在生物學教學中讓學生具備這種基本觀點是具體開展環?;顒拥闹匾疤?。
在初一學生入學之初.我就注意培養學生的這種觀點。在學習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以下簡稱新課標教材)最后一個單元“生物和生物圈”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形成對生物圈的整體認識。在整章學習之前,我是這樣設計新課導入的:首先,我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給他們一種直觀的感性認識.然后問學生: “地球上不同顏色的色塊分別由什么構成?”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完后,我說道:“正如大家所說,在太空中我們看到的地球是一顆表面有許多種顏色的美麗星球:如果我們能夠到太陽系以外看我們的地球.它只不過是一顆極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們這顆星球卻有著與眾不同之處,哪位同學知道是什么使我們的地球變得與眾不同?”反應快的學生脫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蔽译S即引入正題,“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著數以萬計的生物,正是這些生物使我們的地球充滿了生機: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在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層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從今天開始,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我們的這個家園。”如此導入第一單元自然順暢,而且讓學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識。在結束這個單元的學習時我又結合教材出現的關于DDT對環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號的資料告訴學生:“我們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園,我們作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應該珍惜我們的生存空間,更應該有意識地保護我們的生物圈?!边@樣既能夠使學生形成對“生物與環境”的整體認識,又能夠讓學生形成“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的基本觀點,認識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2 讓學生了解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情況和我國目前面臨的環境問題,讓學生具備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因為對自然界認識不足,過度放牧,過度砍伐森林,掠奪性開采自然資源,隨意捕殺野生動物,不適當引人物種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使生態環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壞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俁病事件,倫敦煙霧事件,我國科爾沁草原因為過度開荒變成沙漠,我國長江、黃河中上游因為亂砍濫伐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許多野生動物因為人類的捕殺而滅絕,我國引入的水葫蘆造成過量生長,太空中垃圾數量不斷增多以及噪聲、光污染,等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將這些人類自己做的傻事、釀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劇告訴學生,可以讓他們深切體會到自然界中的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讓他們認識到人類如果過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節制地從自然界中索取各種資源必將破壞生態平衡,人類也最終會受到自然界的報復。
近年來我國環保方面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在環保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我國生態環境的局部改善,并沒有從根本上緩解總體惡化的趨勢。國民經濟仍處于高投入、高消耗的發展階段,資源浪費驚人,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荒漠化面積不斷擴大,森林面積大量減少,草地退化、沙化和堿化面積逐年增加,水體污染使水資源短缺矛盾加劇。大氣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加劇、各種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把這些問題結合課堂內容告訴學生,可以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邊的環境污染問題,使他們真正具備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3 讓學生具備關心環境動態的意識
當今社會各種媒體非常先進,差不多每天都會有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報道,如世界各國保護環境的新舉措、當今社會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人類所面臨的各種重大問題等方面的消息。應該提醒學生主動通過報刊或網絡關注環保動態,定期了解這方面的信息。這對于學生來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們了解發生在身邊的有關環境保護的大事。同時我們還應該鼓勵學生對某些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這都有利于環保意識的形成。
4 讓學生具備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的意識
僅具備環保意識還是不夠的。“保護環境”并不是一句空話,也并不只是少數科學家或科研機構的專門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觀念和意識,并且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我們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不能僅停留在讓學生明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上,還要通過教育讓學生能夠真正視環境保護為己任,在平時的生活過程中能夠自覺自愿地留意身邊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盡量減少對環境有不良影響的行為,并且能夠向身邊的親友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節約用水、不亂扔廢舊電池、垃圾分類放置等這些行為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進行保護環境的工作。我們就是要讓學生具備這種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意識,能夠自覺地在行動上得以體現。只有這樣,我們的環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實處,對于學生個人將來一生的發展,對于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于保護我們唯一的生存空間,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環境與我們每一個地球公民的切身利益相關。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每一個行為出發,真正保護生物圈,保護我們所生活的環境。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教育環節,采用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4.1 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4.1.1 利用教材已有的資料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環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課標教材七年級下冊中廢舊電池、廢紙、廢玻璃對環境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圈,是關系到每個公民切身利益和子孫后代長遠發展的偉大事業,每個公民應該從身邊的事做起,從自身做起。
4.1.2 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內容與環保有關,但并沒有具體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夠大,我們可以做適當的拓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如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一節中廣水域環境的保護”的內容。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我除了講清楚水域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之外,還列舉了現在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是 ,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是2 292m3,而我國青島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 ,給學生以直觀印象,同時告訴學生如何節約用水,如洗澡時盡量洗淋浴,洗手時在打肥皂時應該將水龍頭關掉,用淘米水澆花,用洗過衣服的水沖廁所,等等。這樣既使學生了解了目前我國和我市水資源缺乏的現狀,又使學生知道了應該如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水資源。
4.2 通過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做一些探究、調查、資料收集方面的作業,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在講到“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時,我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人類活動破壞生物圈的例子;在講到動物部分的內容時,我讓學生課后調查由于人類活動面臨滅絕或數量急劇減少的稀有動物。這樣的作業既能夠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夠讓學生在做作業的同時強化環保意識。
總爾言之,地球只有一個。破壞自然進程、破壞生態環境的后果必然是毀滅人類自身。以上是我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對于環保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學生能夠真正具備環保意識,為保護環境,美化家園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①《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
【關鍵詞】生物教學;環保教育;意識培養;探討
環境污染作為一個重大社會問題,已經困擾了人類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隨著環境破壞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嚴重,人類越來越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了解環境破壞的現狀,主動關心環境保護方面的大事,使學生逐步形成“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的生存空間”的環保意識,并且能夠落實到行動上。
那么,如何在教學中使學生逐漸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并且能夠落實到行動上,真正使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保護環境、美化家園作出貢獻,是每一位生物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一、讓學生形成“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的基本觀點
在世界各國倡導“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今天,仍然有許多人認為“人類是地球的主宰”。認為人類可以肆意從環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質,正是由于這種錯誤思想的存在,使人類在歷史上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破壞環境的行為,“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觀點之一,在生物學教學中讓學生具備這種基本觀點是具體開展環保活動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學生入學之初,我就注意培養學生的這種觀點。在學習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以下簡稱新課標教材)最后一個單元“生物和生物圈”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形成對生物圈的整體認識。在整章學習之前,我是這樣設計新課導入的:首先,我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給他們一種直觀的感性認識。然后問學生:“地球上不同顏色的色塊分別由什么構成?”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完后,我說道:“正如大家所說,在太空中我們看到的地球是一顆表面有許多種顏色的美麗星球:如果我們能夠到太陽系以外看我們的地球,它只不過是一顆極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們這顆星球卻有著與眾不同之處,哪位同學知道是什么使我們的地球變得與眾不同?”反應快的學生脫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隨即引入正題,“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著數以萬計的生物,正是這些生物使我們的地球充滿了生機: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在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層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從今天開始,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我們的這個家園?!比绱藢氲谝粏卧匀豁槙?,而且讓學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識。在結束這個單元的學習時我又結合教材出現的關于DDT對環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號的資料告訴學生:“我們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園,我們作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應該珍惜我們的生存空間,更應該有意識地保護我們的生物圈。”這樣既能夠使學生形成對“生物與環境”的整體認識,又能夠讓學生形成“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的基本觀點,認識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三、落到實處,在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的培養
我們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不能僅停留在讓學生明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上,還要通過教育讓學生能夠真正視環境保護為己任,在平時的生活過程中能夠自覺自愿地留意身邊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盡量減少對環境有不良影響的行為,并且能夠向身邊的親友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節約用水、不亂扔廢舊電池、垃圾分類放置等這些行為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進行保護環境的工作。我們就是要讓學生具備這種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意識,能夠自覺地在行動上得以體現。只有這樣,我們的環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實處,對于學生個人將來一生的發展,對于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于保護我們唯一的生存空間,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環境與我們每一個地球公民的切身利益相關。因此,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每一個行為出發,真正保護生物圈,保護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教育環節,采用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①利用教材已有的資料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教材中有不少環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課標教材七年級下冊中廢舊電池、廢紙、廢玻璃對環境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圈,是關系到每個公民切身利益和子孫后代長遠發展的偉大事業,每個公民應該從身邊的事做起,從自身做起。②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在教材中有些內容與環保有關,但并沒有具體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夠大,我們可以做適當的拓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2.通過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做一些探究、調查、資料收集方面的作業,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在講到“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時,我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人類活動破壞生物圈的例子;在講到動物部分的內容時,我讓學生課后調查由于人類活動面臨滅絕或數量急劇減少的稀有動物。這樣的作業既能夠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夠讓學生在做作業的同時強化環保意識。
總之,地球只有一個,而破壞自然進程、破壞生態環境的后果必然是毀滅人類自身。以上是我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對于環保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學生能夠真正具備環保意識,為保護環境,美化家園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