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產前篩查質量控制

      產前篩查質量控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產前篩查質量控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產前篩查質量控制范文第1篇

      關鍵詞:甲型胎兒蛋白;絨毛促性腺激素; 游離雌三醇;風險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14年5月~2016年12月霍城縣婦幼保健院開展唐氏篩查工作以來,已對1030例產前檢查孕婦實施了唐氏篩查。通過唐氏篩查之后,有93例孕婦檢測為高風險,其風險率達9.29%,有24例孕婦呈唐氏綜合征陽性,有14例呈神經管缺陷的陽性,45例呈18-三體綜合征陽性,有10例孕婦為唐氏灰區。對高風險孕婦我們建議其到上級醫院實施羊膜腔穿刺,分析羊水細胞中的染色體核型,及酶學檢測,從而對胎兒的染色體病和代謝性遺傳病作出診斷,值得一提的是,一種無創產前檢測方法可以直接從孕婦外周血液中提取胎兒DNA,從而確定是否為唐氏兒。

      1.2方法 篩查時間:最佳時間是在孕15~20w。檢查前的準備:做唐氏篩查時需空腹,篩查的結果與孕婦的月經周期、體重、身高、準確孕周、胎齡大小有關,34歲以下的年輕孕婦都應該進行唐篩檢查,檢查可以在妊娠15~20w內進行,最好是在16~18w檢查。而已經超過34歲的高齡孕婦、家族中有唐氏癥患者、已經生過唐氏癥患兒的女性,已經屬于高危險的人,所以就不需要再進行唐篩檢查,而應直接做羊膜穿刺檢查或絨毛檢查。羊水穿刺術:抽取羊水,培養胎兒脫落在羊水中的細胞,檢驗細胞的染色體(檢驗胎兒的21染色體),準確率100%。抽取羊水:取20ml羊水,風險是可能感染,羊水泄露,流產,流產的可能性(概率0.1%)培養胎兒脫落在羊水中的細胞,成功率98%。

      2 結果

      任何年齡的孕婦都有可能懷上染色體異常的胎兒,但是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隨著孕婦年齡的增長而明顯增加,如25歲以下的孕婦中染色體異常的發生機率為1∶1185,而35歲時則高達1∶335,故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需做染色體檢查。唐氏篩查為可能性檢查:高危人群只是說胎兒更有可能是唐氏兒,低危人群中也有可能是唐氏兒。在全部孕婦中約有1/10的孕婦篩查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中1~2/100是唐氏兒,也就是在孕婦中有1~2/1000是唐氏兒。當驗血篩查值大于1/270為高危人群,正常值是1/700左右。國際上標準是1/270。唐氏篩查值是修正值。影響唐氏篩查值的因素主要有:孕婦年齡,體重、孕周,胎兒分泌的胎甲蛋白,胎盤分泌的人絨激素,藥物因素,遺傳因素等。保胎時吃“多利媽”使人絨 激素超出正常值可能影響唐氏篩查值。

      2.1高危結果

      2.1.1確診是否的確為唐氏兒 準媽媽檢查結果為“高危”只是表明了胎兒患唐氏兒的概率高于1/270,但并不表示胎兒就一定為唐氏兒。所以,接下來要近一步確診胎兒是否真的是唐氏兒。確診唐氏兒一般都用羊膜腔穿刺。羊膜腔穿刺適宜孕16~20w的孕婦。

      2.1.2唐氏兒的處理 唐氏綜合征還沒有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最好是終止妊娠。

      2.2低危結果

      2.2.1確診是否的確為唐氏兒 一般而言,唐氏結果是低危只是表明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較低。但篩查結果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的,可能引起誤差,最好采血排除遺傳性的呆傻疾病。

      2.2.2堅持孕期檢查 堅持做其他孕期檢查,準確了解胎兒的發育狀況。

      3 結論

      唐氏篩查可篩檢出60%~70%的唐氏癥患兒。需要明確的是,唐篩檢查只能幫助判斷胎兒患有唐氏癥的機會有多大,但不能明確胎兒是否患上唐氏癥。也就是說抽血化驗指數偏高時,懷有唐寶寶的機會較高,但并不代表胎兒一定有問題。如同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懷有唐寶寶的機會較高,但不代表她們的胎兒一定有問題。另一方面,即使化驗指數正常,也不能保證胎兒肯定不會患病。唐篩檢查指數超出正常的孕婦應進行羊膜穿刺檢查或絨毛檢查,如果羊膜穿刺檢查或絨毛檢查結果正常,才可以百分之百的排除唐氏癥的可能。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除了唐篩外,現在還可以利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唐氏綜合征及18、13染色體異常。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可以檢出99%以上的唐氏癥患兒。與唐篩一樣,只需抽取胳膊上的血即可檢查,避免了羊膜穿刺檢查或絨毛檢查增加的流產風險。對于高齡及唐篩高危的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進行羊膜穿刺檢查的另一新選擇。對于普通孕婦而言,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也可以作為更佳的唐篩方法。

      參考文獻:

      [1]孔靜,周文柏,鄭方秀,等.聯合應用即刻法-質控圖法進行唐氏篩查的室內質控[J].延邊醫學,2014.

      [2]李翠,周迎春,梁淑慧,等.Z-分數圖在唐氏綜合征三聯篩查室內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

      產前篩查質量控制范文第2篇

      一、目的意義

      我市自2000年在省內率先開展產前篩查與診斷工作以來,取得了一定成效。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的加重,出生缺陷的發生近年有逐漸上升的趨勢。產前篩查和診斷是出生缺陷干預的二級預防措施,將為降低我市缺陷兒的發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產前篩查可以在整個孕婦群體中查找出患有目標遺傳病癥的高危個體,并對高危個體在知情同意的原則下實施產前診斷,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異常胎兒的出生。

      二、實施內容及方法

      (一)實施范圍:駐濟提供助產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

      (二)實施內容:全市孕中期的產前篩查與診斷。

      1、產前篩查:通過經濟、簡便的檢測方法,從孕婦群體中查找先天性缺陷和遺傳性目標疾病胎兒的高危孕婦個體。

      ⑴產前篩查的對象:小于35歲孕15-19周妊娠(不含有產前診斷適應征的)孕婦。

      ⑵產前篩查時間:妊娠15-19周。

      ⑶產前篩查的血清標志物:甲胎蛋白(AFP)、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雌三醇(uE3),結合孕婦年齡、孕周、體重代入數據分析軟件做出目標疾病的風險估計。

      ⑷產前篩查的目標疾病:21三體綜合征(先天愚型)、18三體綜合征(愛德華氏綜合癥)、開放性神經管缺陷(無腦兒、脊椎裂)。

      2、產前診斷:又稱宮內診斷或出生前診斷。是指在妊娠早中期采用各種技術方法,對嚴重出生缺陷、遺傳病的風險妊娠進行宮內診斷,確定胎兒的表現型(形態學診斷、細胞遺傳學及生化遺傳學診斷)或基因型(基因診斷)。

      ⑴產前診斷的技術方法:目前主要為羊水、臍血、絨毛的細胞培養,檢查染色體結構及數目有無異常;羊水、臍血、絨毛的熒光原位雜交(FISH),特點為快速診斷特異性探針的染色體數目及結構異常。

      ⑵產前診斷的指征:

      ①預產年齡大于35歲的高齡孕婦;

      ②產期篩查目標疾病的高風險人群;

      ③曾生育過染色體病患兒的孕婦;

      ④產前檢查懷疑胎兒患染色體病的孕婦;

      ⑤夫婦一方為染色體異常攜帶者;

      ⑥孕婦可能為某種X連鎖遺傳病基因攜帶者;

      ⑦其他:如曾有不良孕產史者或特殊致畸因子接觸史的孕婦。

      (三)實施方法

      1、市產前篩查與診斷中心設于市婦幼保健院,依托區域婦幼保健網絡,建立市產前篩查診斷網絡。

      2、產前篩查標本的采集、遞送。

      ⑴采集。由首診醫院按產前篩查要求的孕周談話、填寫知情同意書。在采血管標簽上寫明患者姓名、標本編號、采血日期。按照無菌操作常規采集靜脈血3ml,收集于真空干燥采血管中,靜置于室溫下(18~28℃)0.5h~2h,待其凝集后迅速離心分離得到血清。

      空腹或清淡飲食后采血,采血后沿管壁(應使用促凝管)緩慢注入到真空采血管中,避免溶血。2000-3000轉/分離心5分鐘,提取血清。

      ⑵保存。血清標本應-20℃以下保存,最長保存不可超過3月,如果4℃~8℃冷藏不可超過6天。

      ⑶遞送。知情同意書及血清標本由市婦女保健所每半月到采血單位收集一次。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要指定一名聯絡員,聯絡員負責帶領市婦女保健所派出的專車到各采血單位收集樣品。

      3、市產前篩查與診斷中心收到標本后應在24小時內登記,不符合要求的標本應立即通知采血單位,5天內重新采集。

      4、市產前篩查與診斷中心負責保存知情同意書等原始資料,市婦女保健所負責將檢測結果報告單定期送各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的聯絡員,后者負責產前篩查高風險孕婦的召回。

      5、各采血單位應將符合產前診斷適應癥的孕婦,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及時轉診到市產前篩查診斷中心,并做好轉診登記。羊水產前診斷時間妊娠18-22周。

      三、組織實施

      (一)組織領導。

      成立市產前篩查與診斷管理領導小組(見附件),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婦幼保健處。負責全市產前篩查與診斷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管理等;組織制定產前篩查檢查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

      (二)職責分工。

      市產前篩查與診斷中心負責全市產前篩查與診斷工作的規劃、實施、質量檢查及監督;負責產前篩查技術人員培訓和臨床診療、實驗室的質量控制;負責產前診斷新技術的開展及臨床應用。

      市婦女保健所負責組織相關產前篩查技術人員的培訓;產前篩查與診斷網絡運轉的日常管理、檢查和評價;產前篩查、產前診斷數據的統計、匯總、反饋及上報工作。

      各縣(市)區保健機構負責與轄區各樣品采集機構指導、聯絡和信息收集,協助標本的收集和運送;負責產前篩查高風險孕婦的召回。

      各采血單位負責對就診的妊娠在15-19周的孕婦進行產前篩查的知情告知,并填寫知情同意書;負責采集靜脈血,按要求保存血清,填寫產前篩查送檢表格。

      產前篩查質量控制范文第3篇

      一、工作指標

      (一)孕產婦死亡率

      控制在10/10萬以下。

      (二)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分別控制在6‰和7‰以下。

      (三)其他工作指標

      1.早孕建卡率達80%。

      2.孕產婦系統管理覆蓋率達98%。

      3.高危孕婦管理率達100%。

      4.住院分娩率達100%。

      5.7歲以下兒童管理覆蓋率達98%。

      6.6個月內嬰兒母乳喂養率達85%。

      7.高危兒童篩查率達95%,高危兒童專案管理率達95%。

      8.孕前傳染病篩查率達90%以上。

      9.產前篩查率達90%以上。

      10.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癥、聽力障礙篩查率達95%以上。

      11.兒童白內障篩查率達90%以上。

      12.兒童髖關節篩查率達90%以上。

      13.兒童先心病篩查率達90%以上。

      14.適齡婦女婦科病完成當年計劃的100%。

      二、加強婦幼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推動我區婦幼保健事業健康、持續和規范地發展

      (一)確定我區婦幼保健機構的發展模式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以婦幼公共衛生和保健服務為主要職能,按照市局統一要求名稱為“*區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實現內部功能、科室布局、業務流程的標準化設置。

      依據相關政策,配齊婦幼保健工作人員。根據衛生部勞動人事部《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編制標準(試行)》,參照轄區人口核定編制,配備工作人員。其中,衛生技術人員要占工作人員總數的75-80%。新進保健人員要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并要到市婦兒保健中心接受為期一年的崗位培訓。加強現有崗位人員培訓,通過三年時間,強化我區婦幼保健力量。

      (二)落實我區婦女兒童保健中心的基礎建設和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幼保健科的標準化建設,達到符合婦幼公共衛生和保健服務工作的需求。

      (三)確保經費,保障公共衛生工作開展。嚴格依照市政府《轉發市衛生局關于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0.5萬元/萬人口的標準撥付婦幼衛生群體保健經費。

      三、保證母嬰安全,控制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

      (一)強化責任

      繼續實行孕產婦死亡控制的領導責任承諾,強化轄區管理,實現有效控制。實行孕產婦死亡病例評審和歸因分析,對可避免因素所致死亡進行責任通報和明令整改。

      (二)做好孕產婦和兒童系統保健服務

      1.提高社區公共衛生婦幼保健服務質量和工作積極性。以婦幼衛生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對工作數量和工作質量進行考核。

      2.加強孕產婦保健手冊和兒童保健手冊的使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提高孕婦早孕建卡率,二、三級醫院要做好孕婦接診的信息錄入。轄區各級醫療保健機構要按照孕產婦、兒童保健工作規范,做好外來婦女兒童保健服務。

      3.做好轄區各級醫療保健機構之間的轉診溝通,重點加強高危孕產婦的管理,做好高危孕產婦的鑒別轉診和全程監護。

      (三)暢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搶救綠色通道,加強搶救中心與基層單位的聯系溝通,保證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及時得到救治,保障母嬰安全。

      (四)繼續加強轄區二、三級產科建設和管理,強化助產技術服務等院內感染控制的規范、培訓和督導,提高產科質量。

      (五)定期開展轄區圍產協作組活動,進行孕產婦死亡或危重病例討論,推動產科技術水平的提高。

      (六)根據《*市新生兒死亡病例評審制度》,開展新生兒死亡評審工作。進行新生兒救治講座和典型病例討論,整體提高新生兒救治水平,降低嬰兒死亡率。

      四、繼續認真貫徹實施《*市婦女兒童健康行動計劃》。

      (一)繼續認真落實*市12項免費惠民項目,嚴格質量控制和環節管理,對異常病例及時確診,適時干預,提高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受益率。

      (二)今年實現我區托幼機構信息聯網,在散居兒童系統管理的基礎上,全面實現集體兒童的生長發育、營養攝入、健康狀況的動態管理與監控。

      (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剖宮產率。

      (四)通過實施《*市婦女兒童健康行動計劃監測評估方案》,進一步推進我區深入落實“行動計劃”,以促進我區婦女兒童健康事業的發展。

      五、做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一)按照市衛生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保健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的通知》,加強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提高服務質量,保障婦女安全。

      (二)貫徹執行《常用計劃生育技術常規》,嚴格掌握常用計劃生育手術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嚴禁因非醫學需要的超常規引產,保障受術者的安全與健康。

      (三)嚴格執行中期引產手術的登記及上報規定,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嚴格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及選擇性別的終止妊娠。

      六、做好婦幼衛生信息的統計、監測,全面實現婦幼衛生工作的信息化、網絡化

      (一)強化婦幼常規報表質量,做好孕產婦死亡、5歲以下兒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監測統計和質量控制,保證數據真實可靠。

      (二)對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管理、婦科病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信息系統,實現數據的實時采集、上報、統計和分析。

      七、加強婦幼衛生健康教育

      (一)制定我區婦幼衛生健康教育規劃,指導我區婦幼衛生健康教育事業發展。

      (二)建立婦幼衛生健康教育隊伍,在區婦女兒童保健中心設有參加市衛生局組織的統一培訓的兼職健康教育人員。

      (三)建立我區婦幼衛生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產前篩查質量控制范文第4篇

      (一)總體目標

      全區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0/10萬以下;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體工作指標

      早孕建卡率達85%

      孕產婦系統管理覆蓋率達95%

      高危孕婦管理率達100%

      住院分娩率達100%

      7歲以下兒童管理覆蓋率達90%

      6個月內嬰兒母乳喂養率達90%

      高危兒童篩查率達90%,高危兒童專案管理率達80%

      孕前傳染病檢查率達90%

      產前篩查率達80%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癥、聽力障礙篩查率達98%

      兒童髖關節發育不良、先天性白內障篩查率達95%

      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率達90%

      婦科病檢查率達60%

      剖宮產率控制在50%以下

      二、采取有力措施,嚴禁發生可避免孕產婦死亡,降低兒童死亡

      (一)消除隱患,規范產科行為

      按XX市產科管理質量的評估標準和市局文件精神,對于產科技術落后、技術水平低的接產單位實行重點管理,上述單位必須按資質范圍提供服務,對超范圍服務將給予批評教育,全局通報,取消資質,追究責任等措施,徹底解決歷年來存在的不規范行為。

      (二)提高防范產科風險意識

      具備產科資質的單位,院領導要加強對產科的管理,除規范產科各項醫療行為外,必須增加醫療設備的投入,提高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努力降低產科風險。

      (三)加強高危孕婦的管理

      在孕產婦系統管理過程中,凡是篩查出的高危孕婦,要及時跟蹤、隨訪,轉診,任何一級醫院不允許接診,按規定及時向二三級醫院轉診。

      (四)建立便捷、通暢的危重孕產婦搶救綠色通道

      加強高危孕產婦救治工作,保障孕產婦安全。充分發揮區高危孕產婦搶救基地的作用,在09年基礎上,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各項搶救制度和措施,如基層遇有孕產婦危重情況,隨時可取得聯系,做好搶救準備。

      (五)確立區人民醫院為我區新生兒搶救基地,實施搶救預案,整體提高新生兒救治水平,降低嬰兒死亡率。

      (六)加強產科管理工作,強化孕產婦死亡的追究制度。

      加強孕產婦的系統管理工作,堅持孕產婦死亡的責任追究制度,規范和加強孕產婦死亡評審制度和死亡報告制度,發揮圍產期協會的作用,定期開展協會活動。

      三、加強婦幼衛生工作體系建設,加大投入,推動婦幼保健機構健康、持續和規范地發展

      (一)深入落實市政府《批轉市衛生局關于加強婦女兒童衛生保健工作意見的通知》(X政發[200X]18號)精神,履行婦幼衛生工作的公共衛生職能,確保房屋設備到位,人員專職,制度建全,目標明確,工作到位,全面推進婦幼衛生工作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二)繼續加強二級婦幼保健機構公共衛生能力建設,從硬件配置上予以支持,提升二級婦幼保健機構的服務能力和區域影響力。

      (三)加強各級婦幼保健人員培訓,提高婦幼保健隊伍服務能力。

      (四)加強婦幼衛生政策研究,探索婦幼衛生事業長期發展的有效機制。

      四、針對婦女兒童主要健康問題實施干預措施

      (一)全面啟動適齡婦女婦科病檢查,重點規范技術操作,嚴格質量控制,確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提倡自然分娩;推廣適宜技術;嚴格剖宮產指征管理,加強督導,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宮產率。

      (三)加強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齡人群自我保護意識,逐步降低人工流產率,減少性病、艾滋病的傳播。

      (四)針對不同人群,積極開展兒童肥胖控制、高血壓干預、心理衛生、視力保護等項目。

      五、做好婦幼衛生信息的統計、監測,不斷規范和完善婦幼衛生工作的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工作。

      (一)強化婦幼常規報表質量,做好國家級、市級孕產婦死亡、嬰兒死亡、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監測統計和質量控制,保證數據真實可靠。

      (二)完善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管理、婦科病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信息系統,實現數據的實時采集、上報、統計和分析,充分發揮信息網絡化的優勢。

      六、做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

      (一)加強對醫療保健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管理,加大監管力度,不定期進行專項檢查,規范服務行為。

      (二)貫徹執行《常用計劃生育技術常規》,嚴格掌握常用計劃生育手術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嚴禁因非醫學需要的超常規引產。確保手術質量,保障受術者的安全與健康。

      (三)加強對藥物流產和中期引產的監管力度,對未經批準擅自開展藥物流產和中期引產的醫療保健機構及其人員予以懲處。

      (四)堅持執行B超和染色體檢查制度,嚴格執行中期引產手術的登記及上報規定。加大監管力度,嚴格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及選擇性別的終止妊娠。

      七、做好托幼園所和學校衛生保健工作

      (一)定期對托幼園所保健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組織學術交流,提高托幼園所保健人員的業務水平。

      (二)加強對托幼園所兒童疾病防治、膳食營養、食堂衛生、消毒及安全等方面的指導,提高托幼園所衛生保健水平。

      (三)開展兒童心理衛生健康教育,逐步推廣入園兒童、入學兒童的心理衛生評估工作。

      八、大力開展婦幼保健健康教育與促進

      (一)制定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發展規劃,推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事業。

      (二)對各區、縣婦幼保健機構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化、規范化培訓,逐步培育我區婦幼保健健康教育隊伍。

      (三)加強孕期健康教育工作,推廣標準、規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區醫療保健機構創建一批合格的孕期健康教育陣地。

      九、加強婦幼保健技術服務監督管理

      產前篩查質量控制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出生缺陷; 監測; 分析; 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 R72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348-01

      我市大武口區人群出生缺陷監測工作自2006年10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后,在自治區衛生廳、市衛生局的重視與支持下,在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的監督與指導下,在各綜合醫院、社區婦幼保健人員辛勤努力下,獲得了較客觀的監測資料。現將大武口區2006-2010年出生缺陷監測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監測單位 出生缺陷監測主要以人群為基礎,監測我區12個街道辦事處、56個社區,社區服務機構為11所,鄉鎮衛生院2所,綜合醫院2所,保健院1所,村衛生室11所。

      1.2 監測對象 監測對象為在我區內居住的產婦所分娩的胎嬰兒,(包括本地戶口及非本地戶口在大武口區居住一年以上的產婦),監測期限為妊娠滿28周至生后42天。包括活產、死胎、死產、計劃內、外引產、治療性引產的胎嬰兒的情況。

      1.3 資料收集 各社區接受過培訓的婦幼保健人員經過產后訪視后填寫《出生情況及嬰兒隨訪登記表》和《居委會(村)出生缺陷兒登記表》。各綜合醫院首診醫生發現的出生缺陷兒填寫《居委會(村)出生缺陷兒登記表》,并上報。市級保健院有專人負責收集、審核監測報表,每季度進行抽查質控,以杜絕重報、漏報現象發生。

      1.4 質量控制 每季度抽查3個街道辦事處的所屬社區進行質控,保證本年度將所有監測街道和社區全部質控。每季度對綜合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質控。

      2 主要結果 2006年至2010年共監測出生兒11272例,監測出生缺陷兒251例,出生缺陷發生率為222.0/萬。

      3 主要出生缺陷發生情況 2007-2010年主要出生缺陷發生率占前五位的依次是:副耳、先心、唇腭裂、多指、神經管畸形。見表1、2、3。

      表1出生缺陷發生順位

      表2不同性別出生缺陷發生情況(1/萬)

      表3 出生缺陷兒的孕周構成(%)

      出生缺陷兒中,本地較多,與本地出生嬰兒較多有關,可能與我市為寧夏回族自治區能源重工業基地污染較重有關。我市為工礦城市,排污現象嚴重,是導致胎兒畸形增加的客觀原因。

      4 討論與建議

      4.1 監測系統的監測能力 隨著監測項目工作不斷深入和逐步規范,監測資料的準確性、及時性得到提高,特別是我區人群出生缺陷監測的數據,引起政府的重視,率先在大武口區開展了免費婚檢一站式服務,以提高婚檢率并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率。

      4.2 提示 ①監測醫院監測質量、出生缺陷診斷存在問題,只注重大的缺陷,忽略一些小的出生缺陷,如通過人群監測到發生副耳、色素痣醫院個別漏報。②人群出生缺陷監測工作主要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村級保健員承擔,由于人員更換頻繁,影響監測數據網絡直報的及時性、準確性。所以要求加大培訓力度,定期舉辦出生缺陷診斷、監測、網絡直報培訓班,提高對網絡直報、小缺陷、內臟缺陷診斷技術水平,穩定監測隊伍。

      4.3 主要出生缺陷發生率 主要出生缺陷發生率變化趨勢表明:副耳、先心、唇腭裂、多指、神經管畸形。仍是現階段影響我區出生人口素質的主要出生缺陷。提示: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必須做好高危、高發畸形的預防、控制工作。①孕婦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降低先天性心臟病、神經管畸形、唇腭裂的風險。采取孕期前后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的宣傳教育及推廣使用力度。②加強孕期保健和指導,提高產前診斷率,加強孕早期高危管理的篩查,早發現、早確診,及時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產前B超檢查對嚴重心臟病、唇腭裂、神經管畸形、先天性腦積水和肢體短縮敏感性高,作為產前診斷篩查的手段。

      4.4 提示 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主要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做好預防出生缺陷各項工作,提高人口素質,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提高我市人均壽命。

      4.5 部門配合,預防為主 各部門大力配合,積極協作,開展多種形式健康教育活動,加大預防出生缺陷一級預防投入工作,開展生殖健康、婚前檢查、孕前保健、遺傳咨詢、新婚孕婦學校等措施。加強高風險孕婦的產前檢查和產前診斷等二級預防工作。加強孕期保健和指導,提高產前診斷率,加強孕早期高危管理的篩查,早發現、早確診,及時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加強優生優育的宣傳教育,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識,減少高齡生育,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孕早期避免不良因素影響。呼吁我市社會各界加強環境保護,減少環境污染,做好婚前、孕前期、孕早期保健、新生兒疾病篩查和早治療工作。切實做好出生缺陷三級預防工作。

      參考文獻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欧洲亚洲国产清在高|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国产在亚洲线视频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亚洲乱妇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校园春色另类激情|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 |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最新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亚洲五月午夜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成年人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