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免疫學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素質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的目標,雙語教學則是適應新形勢要求,將素質教育推向新起點的教學方法。目前各高校都已逐步推廣雙語教學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雙語教學相對于普通國語教學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因為其雙語特點,可能降低某些英語水平偏低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案例教學法以生動形象著稱,它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能生動體現教學內容,作為可達到教學目的的載體和基石的案例融入教學當中,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醫學是對專業素質要求很高的學科,不僅要求醫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需要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能夠將學習的醫學基礎知識轉化成實踐分析操作綜合能力,因此案例教學法也非常適合醫學生的培養。
將雙語教學與案例教學法融合,既能提高教師和學生的雙語課堂效率,又能更靈活生動的理解、掌握醫學知識,是一種積極的教學嘗試。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建立雙語教學的醫學案例庫顯得尤為重要。案例庫將作為強大的支持系統保證案例教學的長期有效實施。
2 如何建設雙語教學的醫學案例庫
2.1 明確教學對象
雙語教學面對的是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生,是采用英語來為主、中文輔助的一種教學方式,同時,醫學院校的學生主要學習任務是學習醫學基礎及相關臨床知識。因此,雙語教學的醫學案例庫的建設應當以英文形式編輯整理,以豐富生動的臨床案例串聯基礎知識,充分體現雙語與醫學特點。
2.2 案例庫建設原則
2.2.1 案例的分類
案例的選擇上,應該根據其作用進行適當分類。依據案例所面向學生的知識層次、專業特點等循序漸進的設計編輯案例。分類方法包括(1)按教科書章節,全面而系統地分類;(2)按案例類型分類:教學型案例(課題引導案例、討論案例、課后思考案例)、科學研究型案例(結合現代醫學進展的案例)、素材型案例(描述型、問題型、綜合型案例);(3)按案例的形式分類:可以是紙質形式,可以是flash形式,可以是錄像形式,可以是MP3形式等等。
2.2.2 案例的選擇和編寫
案例的選擇來源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開放式的。比如現有的醫學兄弟院校的案例庫,市面上的國內國外相關教材,學習網站、社區、微博等資源共享平臺,學術雜志,或者是實際的教學互動、實踐成果錄制等等,將其轉換成英文形式進行二次編輯,編寫需掌握以下原則:(1)格式上:采用統一格式編寫,比如都設置導入語、案例正文、相關問題、學生反饋、參考文獻等幾大塊;(2)案例的甄選上避免單一重復,選取有全面性、代表性、準確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的案例;(3)英文表述要規范,準確和適合課堂使用。
3 案例庫的維護
案例庫建立應用后,首先對其系統和內容進行反饋評估。再根據評估結果,實施定期維護。維護包括對案例庫系統的維護,以及對案例庫內容的維護。案例庫系統維護包括數據庫系統、檢索系統、目錄更新等的維護;案例庫內容的維護應當包括根據案例應用反饋而定期增加或刪減案例。
4 雙語教學案例庫建設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血清;游離氨基酸;肺表面活性蛋白;肺癌
[中圖分類號] R73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1(c)-009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free amino acids and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cancer.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cancer from July 2015 to May 2016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Wuxi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70 healthy person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n the serum free amino acids and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s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then the serum free amino acids and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ith different types and stages of pulmonary cancer were compared too,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um free amino acids,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s and pulmonary cancer were analyzed by the Logistic analysis.Results The serum free amino acid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worse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serum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s A,B,C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
關鍵詞 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 對糖皮質激素耐藥 氨苯砜
中圖分類號:r978.3; r55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03-0026-04
clinical efficacy of dap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15 adult cases with glucocorticoid resistance
ding tianling*, wu beiqian, zhu ping, chen qinfen**, xie yi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ap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15 adult patients with glucocorticoid resistance of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method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out-patient service with dapsone orally 50~100 mg/d for 12~104 weeks. the bleeding symptoms, platelet count and hemoglobin level were observed and discussed profoundly based on related literatures. results: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treatment with dapsone was 54.9 (range 12~104) weeks; 1 case achieved complete response, 7 cases achieved response, and 7 cases no response. 5 cases showed mild lower in hemoglobin level. conclusion: dapsone provides an inexpensive and well-tolerated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glucocorticoid resistance of primary itp.
key words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glucocorticoid resistance; dapsone
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既往稱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e),是一種獲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約占出血性疾病總數的1/3。成人發病率約為(5~10)/10萬,其中育齡期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而60歲以上老年人是該病的高發群體。原發性itp的臨床表現以皮膚黏膜出血為主,嚴重者可有內臟出血、甚至顱內出血,出血風險隨年齡而增加[1]。一線治療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和靜脈內輸注用丙種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globulin, ivig),但有20%~30%的患者對糖皮質激素耐藥[2]。氨苯砜(dapsone)是麻風病一線治療藥物,國外從1989年開始用于難治性原發性itp治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近年我們用氨苯砜在門診治療了15例對糖皮質激素耐藥的成人原發性itp,現報道如下。
1 病例與方法
1.1 病例
門診求治的成人原發性itp患者15例,其中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齡54.3(40~68)歲,均符合原發性itp的診斷標準[1],但經規范的糖皮質激素一線治療無效或需使用潑尼松≥20 mg/d才能維持血小板計數在安全水平,病程超過3個月。其中,3例在施行脾臟切除術后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仍無效,符合難治性itp診斷標準[1];5例曾合用達那唑(danazol)、1例曾合用長春新堿治療。
1.2 治療方法
氨苯砜口服,劑量為50 mg/d,如治療8周后患者的血小板計數未≥30×109/l或未增加至基線值的2倍,則提高至100 mg/d。繼續治療4周后仍無效,則停藥;如有效,則持續治療至觀察終點104周或因患者自身原因而停藥。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出血癥狀。要求患者每天自行觀察,每1~2周來門診復診。②血小板計數。每1~2周檢測1次。③血紅蛋白值。每1~2周檢測1次。④肝、腎功能。每4周檢測1次。
1.4 療效判定標準
【關鍵詞】PBL;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
PBL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新型教學模式,倡導以討論式和啟發式教學為主,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PBL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受歡迎的三大教學方法之一[1-2],在國內正逐漸應用于各醫學院校的基礎醫學課程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是醫學生學好臨床、藥理等專業課的前提。病原生物學知識復雜多樣,免疫學內容抽象難于理解[3-4],一直以來,我院由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寄生蟲學和免疫學三個教研室老師共同授課,采用傳統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單一學習模式。我們觀察,在教師“講”、學生“聽”這種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中,創新性思維、自主學習能力等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鑒于此,為了提升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出具有較強醫學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等醫學人才,我們將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知識進行融合,把PBL教學法引入了部分專業的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中,具體教學過程及實踐經驗介紹如下。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選取蚌埠醫學院2013級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實驗班,60人,在入學成績、年齡等方面相近。2.PBL教學實施:理論、實驗課根據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大綱,進行傳統LBL授課。在理論課程進行中,在學生中以自愿申請和教師審核的方式,所有同學分為6個小組,每組配有一名指導老師。指導教師根據課程特點,圍繞知識點,編寫典型案例。教學案例以現有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內容為基礎,緊密結合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如腹瀉、過敏性哮喘、肺結核等,整理病例資料,每一病例盡可能提供最詳細的資料(學習內容),包括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其他學科相關知識等。將病例內容梳理后進行分解,發給學生的病例資料(學生冊)簡明精煉且具備感染性疾病病例的典型特征。教師所持有的病例資料(教師冊)除了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知識點外,具有更多的擴展內容,可供教師提問和參考。具體過程:①將學生冊(病例資料)提前1~2周發放,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討論,學習資源可來源于專業醫學網站、圖書館、教材等,結合案例回答問題并作出書面報告。案例問題可以指導學生針對性學習,課堂上再進行短時間討論,統一組內意見。此過程教師要參與其中進行適時指導。②上課時由教師指定或推薦一名學生圍繞案例后設置的問題進行主講,所在小組其他同學進行相應內容補充,整個過程都有書面記錄,其他組學生若有不同意見或疑問可提出,進行辯論。③問題討論完畢后,教師對案例所涵蓋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要適時,如學生爭論的問題不切題,要引導至主題上;有時候甚至需要幽默精神,如講述些同學們比較關心的熱點新聞,調動起學生積極性;④成果展示。學生課后根據上課討論情況對病例問題進行反思,制作多媒體課件。最后在匯報會上,由團隊主講者向其他同學和全體老師進行展示。整個過程中,教師實時記錄教學效果,及時總結,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正。3.效果評價:問卷調查、卷面成績等構成評價體系。問卷調查內容有小組內評價表、教師評價表、學生自我評價表,回收有效量表各60份。綜合成績由小組內評價成績(占10%)、教師評價成績(占10%)、自我評價(占10%)和期末卷面成績(占70%)等4部分構成。
二、結果
1.問卷調查:在自我評價和組內評價中,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同學認為采用PBL教學模式,通過對典型病例分析,對于提高學習積極性、邏輯思考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團隊溝通協作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表1~2);在教師評價項目中,很大一部分同學在提出和分析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有著很大提高。但同時有6.67%、3.33%的同學在發展高層次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掌控時間的能力方面尚有待于進一步改進(見表3)。2.考試結果:綜合成績結果分析顯示理論課31.67%(19/60)學生優秀(85分以上);實驗課100%(60/60)學生成績在90分以上,表明通過PBL教學法,不僅加深了同學們對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理論內容的理解和融會貫通,而且在實驗課時能夠把理論知識合理地應用到實驗操作中,教學效果較好。討論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McMarster大學首創了PBL,這種基于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又被稱以實踐為基礎學習(Practice-basedlearning)的教學模式。目前,在歐美各國PBL已成為一種流行的教學方法,引入國內后,各大高校都在進行嘗試,逐漸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趨勢[5-7]。PBL教學強調以臨床疾病為導向,旨在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問題背后的相關基礎醫學知識,在案例中實現各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同時,在解決臨床案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實踐能力。本研究將PBL教學法應用于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中,結果顯示,與傳統LBL教學相比,PBL教學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這句聞名遐邇的教育俗語,它反映了學習的根本在于方法,即howtostudy。在大學,我們要培養學生能夠自如地開展自學的能力。未來社會的“文盲”不是那些沒有知識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7]。在PBL教學模式中,學生首先要根據案例對問題進行界定,搜尋信息,再通過對信息進行分析、整合、創造性地運用,每一步都需要充分發揮他們主動性、自主性來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如腹瀉案例,首先同學們要查資料明確致腹瀉因素,再根據病史、實驗室檢查、體格檢查等綜合判斷是何原因。可以說,問題貫穿整個過程,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恰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研究結果也顯示了參加過PBL教學過程的學生有著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很多同學甚至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PBL課程結束后積極組成了科研興趣小組并申報了本課程相關的國家級或省級的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進一步加深了相關專業知識的了解。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大多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形成了灌輸式的“老師講,學生聽”模式。它重教輕學,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對于從事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醫學生來講,不僅要有知識更要有能力,勢必使得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時代的要求。而PBL教學法則實現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轉變[6]。老師、學生之間共同組成了一個探索、反思、協作的學習團隊。小組成員之間有分工有合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PBL教學對學生不僅有創新精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鍛煉,還進行了溝通、表達、批判精神等方面的培養,從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本次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PBL實施中,學生反響熱烈。同學們會圍繞臨床病例提出的問題檢索資料,會與指導老師進行探討,會自己制作PPT課件、視頻、影片等進行匯報。有的學生甚至查閱了大量的英文文獻,很多知識點已經超越了教材的范圍,富有進展性。研究結果也表明大部分同學認為PBL教學模式提高了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PBL教學法作為一個新事物,予醫學教育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它不僅要求教師在思維上發生轉變,更對其專業知識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傳統教學中教師起到“教”的作用,而在PBL中老師既“教”又“導”,這不僅是形式的改變,更是在教會了學生書本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綜合能力。教師需要熟練掌握和應用專業及相關知識,在病例選擇、編寫上下功夫,要根據專業特點和具體情況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而且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教學技巧和組織協調能力,能夠在小組討論時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寓教于樂,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學生開展有益的討論,真正實現教與學之問的相互促進,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當然,PBL教學也不是完美無缺的[8-9]。大部分學生認可的PBL缺點主要集中在教學重、難點不突出,案例涉及學科知識點太多。一些同學反映課堂討論時間太短,不能充分闡明自己的觀點。部分同學表示PBL教學評價沒有客觀標準,而且期末卷面考試一般沒有涉及案例分析;某些案例的場景設計限定了疾病方向,以至于在討論時很容易形成共識,構不成討論的氣氛;或者設計病例有難度以及前期查閱資料較費時等。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PBL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小組討論基礎上以近似于自學的方式進行。而我國學生長期接受傳統式教育,容易依賴老師,滿足于獲得的“高分”,很多學生缺乏探究、質疑精神。也可能是由于指導教師經驗不足,案例編寫不完善,未能使學生很好地辨識重點知識。而PBL教學存在的這些缺點則需要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共同努力去克服。醫學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學科,如何使枯燥的醫學知識變得更加有吸引力,激發學習興趣,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PBL教學法在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方面,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但也應認識到其不足之處,結合學科實際情況,不斷地探索與研究PBL教學優勢,與傳統教學模式相互結合,取長補短,更有效地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O.NeillPA.Theroleofbasicsciencesinaproblem-basedlearningclinicalcurriculum[J].MedEducation,2000,34(8):608-613.
[2]Hmelo-silve,CindyE.Problem-BasedLearning:WhatandHowDoStudentsLearn?[J]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2004(16):235-266.
[3]崔金環,滿娜.以病案分析為中心的PBL教學法在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8(4):附頁2-3.
[4]張艷麗,王寧萍,韓梅.PBL教學模式在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實驗課程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7):11-12.
[5]曹博,程志,曹德品,等.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7(1):2.
[6]王沁萍,陳向偉,李軍紀.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中PBL教學模式應用的研究現狀[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2):1071-1074.
[7]文歷陽.21世紀醫學科學和醫學教育發展趨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2):1-2.
[8]譚峰.PBL教學法在醫學寄生蟲學教學中的應用和問題[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12(9):1149-1151.
我女兒身體素質不大好,今年又要小學升初中,學習壓力大,經常感冒。我想給她買點營養品補一補,增強她的免疫力。我看市場上五花八門的補品都標明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怕吃多了反而不好。請問,免疫力越強越好嗎?怎么增強人的免疫力才科學?
讀者 吳秋琳
吳秋琳讀者:
很多人對免疫力一知半解,主要存在以下四個誤區:
誤區1:免疫力越強越好。免疫力就像血壓和血糖,低了不是好事,容易引起細菌和病毒的感染,太高也是病,對人體有害。免疫反應太強烈,破壞力太大,人容易患上紅斑狼瘡、類風濕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好的免疫力是處在一個均衡的狀態,要有好的自我調節能力。
誤區2:免疫力就是抵抗力。抵抗力包括免疫力、排異能力、修復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等眾多能力,免疫力只是其中的一種。簡言之,抵抗力范疇更大。藥店推銷員“增強免疫力就能提高抵抗力”的說法不正確。
誤區3:老人及亞健康人群需要服藥或保健品來增強免疫力。如果不是十分必要,不必服藥,因為藥物對免疫系統的干擾最大,特別要反對隨意服用激素類藥物和濫用免疫球蛋白。對于一些聲稱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保健品,因為沒有衡量標準,更不必服用。
誤區4: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需要特別保護。孩子在家長的過度保護下,機體的免疫系統變得弱不禁風、不堪一擊,對成長十分不利,因為免疫力需要不斷刺激和鍛煉才能提高戰斗力。
通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處于一種平衡狀態。只有當孩子反復出現感冒、肺炎或腹瀉,成年人出現不明原因的皮疹、發熱長期不退、關節腫痛等癥狀時,才需要去醫院檢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孩子不必過于干凈。免疫系統會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如果下次遇上相同的病菌,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太干凈,會減少感染產生抗體的機會,抵抗力反而減弱。
第二,警惕情緒的影響。中青年人的免疫系統雖然強大,卻容易受不良情緒和壓力的干擾。保持樂觀的情緒有助于增強免疫力。而壓力則會對免疫系統產生抑制作用,使人體受到感冒或其他疾病的侵襲。一旦發現自己的身體有些不適,應從最基本的睡眠、飲食做起。良好的睡眠可使體內白血球增多、肝臟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的細菌和病毒消滅。
第三,均衡補充各種營養。對老年人而言,吃一些增強抵抗力的保健品不如均衡補充各種營養,因為營養是免疫力的基礎。每天吃一個雞蛋,飲用250毫升牛奶,可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增加動物性食品和豆制品的攝入。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和水果,其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第四,運動能增強免疫力。適當的運動對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延緩機體組織的老化和免疫系統功能衰減的進程都有好處。
醫生 劉智藝
假期
如何預防胃病復發?
我有胃潰瘍的老毛病,久治不愈,每到春節假期就發作,非常苦惱。請問,在聚餐較多的春節,要預防胃病發作,我該注意些什么?
讀者 侯海濤
侯海濤讀者:
在中秋節、春節等節假日期間預防胃病發作,建議你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細節。
第一,飲食規律化。飲食應該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不要食用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減少對胃部的刺激。若已經患上胃病,在飲食上更應該注意。盡量做到定時進餐,每日可定時進食5~6次,進食量少,能減輕胃的負擔,避免胃部過度擴張;進餐次數多,可使胃中經常存有少量食物,以中和胃內過多的胃酸。病重的患者最好食用營養豐富又易于消化的松軟食品,如面條、米粥、牛奶等。如果有條件,還可多吃點蜂蜜,因為蜂蜜有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愈合的功能。
第二,少吃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長期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藥物,如紅霉素、強的松等,易造成胃黏膜損傷而出現炎癥或潰瘍。煙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對胃黏膜產生有害的刺激作用,過量吸煙會引起膽汁返流。過量飲酒或長期飲用烈性酒會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慢性胃炎發生率明顯增高。所以,建議你戒煙戒酒。
第三,積極治療口咽部感染灶。除治療外,日常注意勿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導致慢性胃炎。
第四,保持精神愉快。胃是否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系。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郁等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和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進而誘發胃炎、胃潰瘍。
第五,遵醫囑服藥。目前治療胃病尚無特效藥,胃病患者要遵醫囑定時定量服藥。如果癥狀好轉,也不可擅自停藥,最好復查后,在醫生的指導下減藥或停藥。
醫生 羅軍民
什么情況下
再有兩周我就要分娩了,醫生建議我選擇剖腹產,理由是“胎兒情況不理想”。這樣模糊的說法讓我不能接受。請問,什么情況下需要選擇剖腹產?
讀者 王彩霞
王彩霞讀者:
剖腹分娩即經腹部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當胎兒或產婦出現以下14種危急情況時,醫生會建議產婦選擇剖腹分娩:
1.胎兒窘迫。胎兒由于缺乏氧氣而處于危險狀態,有可能胎死腹中。倘若胎兒心跳少于120次/min,則屬于十分危急狀況,必須剖腹分娩。
2.胎兒過大。胎兒體積過大無法經由骨盆腔生產,必須剖腹分娩。糖尿病母親多會有胎兒過大的分娩障礙。
3.產婦骨盆過小。有些身材過于矮小的產婦,因骨盆過小沒有足夠空間讓胎兒經由骨盆腔生產,只能剖腹分娩。
4.胎位不正。最安全的自然分娩胎位是胎兒頭先露出來,稱為頭先露產式,不正確的胎位包括臀先露產式、面先露產式、枕橫位等。
5.產婦患有輕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有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綜合征的產婦,胎兒無法從胎盤獲得足夠的營養與氧氣,也不能承受生產過程所帶來的壓力,必須選擇剖腹分娩。
6.自然生產無法繼續進行。因產婦子宮收縮程度過小,子宮頸擴張不足,胎兒無法產出,只能選擇剖腹分娩。
7.胎兒未成熟。未成熟的胎兒會較虛弱,通常孕期小于36周,胎兒體重小于5磅(2.3千克),不能承受自然分娩的壓力,必須選擇剖腹分娩。
8.胎兒體積不達標。胎盤不健全使胎兒營養及氧氣供應量不足,結果導致胎兒虛弱,體積達不到實際月份應有標準。
9.前置胎盤。如果胎盤附著在子宮的部位過低,會導致出血以及阻擋胎兒出生通道,必須選擇剖腹分娩。
10.胎盤剝離。通常情況下,胎盤剝離是由產婦高血壓或創傷所引起的,會導致陰道出血,屬十分緊急情況,必須選擇剖腹分娩。
11.卵巢囊腫。產婦的卵巢患有囊腫,阻礙胎兒的出生,需要剖腹分娩。
12.子宮肌瘤。產婦子宮患有肌瘤,阻礙胎兒出生,需要剖腹分娩。
13.產婦有病癥。如果產婦患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正常分娩對母體和胎兒都會形成壓力,多選擇剖腹分娩。
14.產婦曾經接受剖腹分娩手術。以前曾接受剖腹分娩的產婦,子宮較易受傷,選擇剖腹分娩可降低子宮破裂的風險。
遇到以上14種情況中的任何一種,醫生通常建議,甚至替產婦決定施行剖腹分娩,以保護產婦和胎兒的生命。
醫生 萬琳
跑步
會導致關節炎嗎?
我聽到一種說法:人在跑步時,膝蓋承受的重量可達體重的8倍,所以長時間或長距離跑步會對關節造成嚴重損傷;隨著年齡的增加,經常跑步鍛煉的人容易患上關節炎。請問,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讀者 韓湘珺
韓湘珺讀者:
跑步不但不會導致關節炎,相反,跑步能預防人衰老后出現各種關節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對1000個成人進行了21年的跟蹤調查后發現,跑步者和非跑步者的膝蓋健康程度沒什么區別。醫學教授詹姆士·福萊德說:“事實上,功能良好的關節能承受很大的壓力,因為關節軟骨中沒有供血的動脈,它依靠運動產生抽吸作用而獲得氧氣和營養。運動對于維護軟骨健康至關重要。”另一項針對1279位老人的長達9年的研究也表明,愛運動與不愛運動的人患關節炎的風險相同;經常運動的人,膝蓋軟骨更厚實、健壯。
基因和肥胖,特別是肥胖,才是導致關節炎的真正元兇。研究顯示,肥胖者患關節炎的風險比非肥胖者高4倍。運動醫學的研究顯示,單純的跑步對膝關節的損傷并不大。從生物進化理論的角度來看,膝關節足以完成它的終身使命,之所以會出現損傷,主要是因為現代人體重普遍超標,讓膝關節承受的壓力過大,再加上跑步姿勢、關節退行性病變等各種原因,使其受損后難以恢復,才有了“跑步損傷膝關節”的說法,其實這是所有因素加起來導致的結果。所以,建議肥胖、關節有退行性病變的老年人不要單純用跑步的方法來運動,可以跟游泳等其他運動方式相結合。
加強腿部力量練習也很重要。小腿肚(腓腸肌)肌肉力量越強的人,越不容易發生運動損傷。每天做高抬腿12次就足以增強腓腸肌的耐力。另外,跑步要堅持,尤其到了冬季更不能松懈,突然運動和突然停止運動都容易傷害關節。
醫生 師昊君
冬季怎樣治療痛經?
我經期不規律,每到冬天痛經就特別嚴重。醫生診斷我患的是“宮寒”。請問,宮寒是怎么引起的?冬天怎樣治療痛經?
讀者 仲曉晴
仲曉晴讀者:
天氣變冷,不少女性就會出現痛經,或原有痛經更嚴重的情況,一般是由于女性體質虛寒,或不良生活習慣使喜溫的子宮受涼所致。比如,一些女性冬天還穿短裙,容易受寒著涼,導致子宮和下腹部血液循環不暢、子宮肌痙攣。
中醫稱痛經為“經行腹痛”。痛經有虛實之分,臨床可分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濕熱下注四個癥型,治療方法有所不同。
第一,氣滯血瘀型。癥狀是:經前一二天或月經期內小腹脹痛,拒按,或伴胸肋脹;或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后痛減,經凈疼痛消失;舌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滑。治療思路是理氣、化瘀止痛。
第二,寒濕凝滯型。癥狀是:經前數日或經期內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經色暗黑有塊;或畏冷身疼,舌苔白膩,脈沉緊。治療思路是溫經、散寒除濕、化瘀止痛。
第三,氣血虛弱型。癥狀是:經后一兩天或經期內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及空墜,喜揉按;經量少,色淡質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無華,或納少便溏;舌淡,脈細弱。治療思路是益氣、補血止痛。
第四,濕熱下注型。癥狀是:經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腰骶疼痛;平時小腹時痛,經來疼痛加劇;低熱起伏;經色暗紅,質稠有塊,帶下黃稠;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數或濡數。治療思路是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冬季一般寒濕凝滯型痛經較多見,因此在寒冷的天氣里,女性一定要注意經期保暖,保持身體暖和可加速血液循環,松弛肌肉,尤其是易痙攣及充血的盆腔部位。只要注意下半身保暖,女性可以避免許多婦科疾病。
醫生 馬明云
中醫穴位按摩
能治療性冷淡嗎?
我今年32歲,婚齡6年。我感覺自己性冷淡,卻羞于看醫生。聽說中醫穴位按摩能治療性冷淡,您能告訴我按摩的手法嗎?
讀者 云菲菲
云菲菲讀者:
性冷淡的基本癥狀是對性刺激反應比較遲鈍,不主動要求性生活,甚至可能對伴侶的性要求感到排斥。中醫穴位按摩對治療性冷淡有一定功效,手法有以下四種:
第一,性敏感部位按摩。性敏感部位是指能夠激起與性興奮的體表部位或穴位。女性的敏感部位有耳朵、頸部、、腋下、、等,穴位有會陰、會陽、京門等穴。按摩性敏感部位時要緩慢輕柔,感覺舒坦愜意為佳,可用指尖、掌面按壓,以柔濟剛,達到激發起的效果。每天按摩一次即可。
第二,腰部按摩。直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拇指緊按同側腎俞穴,小幅度快速旋轉腰部,并向左右彎腰,同時雙手掌從上向下往返摩擦,約2~3分鐘,每天2~3次。
第三,神闕按摩。仰臥,兩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掌按在神闕穴上,左右各旋轉200次,以自感深部微熱為度,每天2~3次。
第四,導引體操。兩腿伸直坐好,自然放開,兩手放在身后著地支撐身體,向外開足尖,同時于吸氣時反彎上體,即軀干、頭部后仰;接著足尖扭入內側,同時于呼氣中向前彎曲,但雙手不能離地。這樣前屈、后仰3~4次。
以上按摩療法,可以交替進行,但不可操之過急,應持之以恒,只要堅持1~2個月,性冷淡完全有治愈的可能。
醫生 陳文靜
腎虛
有哪些日常表現?
我今年34歲,在機關辦公室工作,作息不正常,精神壓力比較大。前段時間參加單位的例行體檢,醫生說我有腎虛跡象,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觀察。請問,腎虛有哪些日常表現?
讀者 馬冬
馬冬讀者: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精神易緊張,腎虛逐漸成為現代人,尤其是白領的健康殺手。腎虛的人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神疲乏力、心煩易怒等癥狀。判斷是否腎虛,有三個小妙招。
1.注意健忘程度。如果領導問起讓你辦的事情進展如何,你說“我忘了”,一次、兩次可以,但是如果多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就不僅是件丟臉的事了。健忘程度是判斷是否腎虛的重要標準。如今,因腎虛引起的健忘現象正呈現低齡化的趨勢。不要以為健忘只是個老年病,它應該引起所有年齡段的人注意。
2.觀察氣色。可以經常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氣色。腎虛的人通常情況下氣色差,臉的光澤度、潮濕度明顯不夠。這需要長期調理,才能使身體內部激素達到正常水平,讓面色紅潤、有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