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學生個人實習總結

      醫學生個人實習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生個人實習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學生個人實習總結

      醫學生個人實習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醫學生;實習醫院;臨床實習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001-02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醫學生從課堂走向病房、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過渡階段,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橋梁,臨床實習對醫學生的成長極其重要。實習醫院是接觸臨床工作、將理論聯系實踐的第一個地方,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臨床技能、樹立醫生良好職業道德的的實踐場所,如何正確選擇實習醫院對醫學生實習、工作有著極大的影響。調查了解醫學生關于實習醫院的選擇情況,對指導學校、醫院做好醫學生的實習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作者對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某三甲醫院實習的100名不同學校的大專及本科醫學生于步入臨床前進行了問卷調查,對結果統計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現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某三甲醫院實習的100名大?;虮究频呐R床醫學、護理學、影像學、藥學專業學生,其中女72名,男28名;大專14名,本科86名;臨床醫學專業28名,護理學專業45名,影像學專業14名,藥學專業13名。年齡在22―25歲之間。

      1.2方法

      1.2.1 調查工具 自行設計本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2個部分:①參與問卷調查的醫學生的一般資料;②醫學生實習醫院選擇的情況:選擇實習醫院的首要依據、對將要前往的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進入臨床實習前的心理、對實習醫院的期望值(學生實踐操作方面,帶教老師學歷、工作年限方面)、主要擔憂的問題。其中問題為單項選擇題。

      1.2.2 調查方法 調查者向被調查者說明調查的目的,并逐條講解調查內容,在充分理解問卷內容的基礎上自行填寫。于醫學生到達實習醫院時開始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問卷100份,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統計學方法 所得資料用Microsoft 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描述。

      2 結果 醫學生關于實習醫院選擇情況見表1

      3 分析

      3.1關于選擇實習醫院的首要依據 調查顯示:53%醫學生是根據醫院等級、名稱來選擇實習醫院的、15%根據生源地,32%根據意向地點。醫院等級、名稱,尤其是醫院等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該醫院對實習生的教學能力,跟醫學實習生比較相關的則是醫院實習帶教實力與就業前景。一般說來,醫院等級越高,其規模大、帶教師資力量強大且帶教規范、招收實習生多,帶給實習生就業機會相對增多。53%醫學生選擇實習醫院首要根據醫院等級、名稱,說明很多學生意識到實習與就業的關系,就護理專業而言,近來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要求將護生的畢業實習和就業結合起來,通過實習全面、深入了解和考察護生各方面能力、素質,挑選符合本單位用人標準的優秀人才,減少參加工作后的培訓時間,而有的醫院只在實習學生里招收護士用人單位更加重視實踐和教學環節及實踐教學質量,有在高等級醫院實習的經歷,對學生在其他地方就業提供了一個好的背景[1]。由此可見在等級高的醫院實習對就業的影響極大。無論是根據醫院等級、名稱選擇,實習醫院還是生源地、意向工作地點選擇實習醫院,都體現了醫學生對實習與就業關系的認識,這與高校人才培養上的創新模式――“以實習帶就業” [2]不謀而合。

      3.2對將要前往的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 調查顯示:5%醫學生對實習醫院很了解,44%基本了解,51%不了解。了解實習醫院是醫學生選擇實習醫院應做好的準備之一,對實習醫院的了解,不僅是知道該醫院的等級、地理位置,還應知道該院最強的學科領域、特色領域及在實習帶教方面的水平等,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準確地選擇實習醫院,才能很有目的性的實習,才能更好地掌握臨床基本技能。而調查表示,醫學生對實習醫院的了解還不夠。

      3.3進入臨床實習前的心理 調查顯示:①56%醫學生緊張、擔心不能適應新的環境;②32%醫學生激動、迫不及待;③12%醫學生感覺沒什么想法。56%學生表現的不自信心理及對其社會適應能力感到擔心,而之所以會擔心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其實是對實習的準備不夠充分。32%醫學生表示激動、迫不及待,可以看出醫學生渴望將理論知識投用到臨床實踐中、渴望為患者服務,因積極性高,故醫院在實習帶教中應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并注意防止因其過分的積極性而帶來的差錯、糾紛。12%醫學生對進入臨床實習表示無所謂,此類學生,多數是志不在醫療行業、想轉行,如何做好就業指導是個大問題。

      3.4對實習醫院帶教老師的期望

      3.4.1在讓實習生實踐操作方面:36%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手把手教,59%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者,5%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放手又放眼。

      3.4.2在帶教老師的學歷方面:27%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學歷在本科及本科以上,5%的學生大專學歷,68%的學生表示無所謂、只要經驗豐富就行。

      3.4.3帶教老師工作年限問題:6%醫學生希望帶教老師工作3―5年,36%希望帶教老師工作5―10年,58%表示無所謂、只要帶教老師技術好就行。

      3.4.3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是決定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關鍵[3],帶教老師是實習生模仿的榜樣,帶教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在技能的培養上,還應包括在醫德醫風的影響上。臨床帶教老師是實習生接觸專業實踐的啟蒙者和引路人,帶教老師擔負著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雙重任務[4]。了解醫學生對實習醫院帶教老師的期望值有重大意義。

      3.5主要擔憂的問題 調查顯示85%醫學生擔心自身動手問題,12%擔心與帶教老師及其他醫務人員的溝通問題,3%擔心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方面的問題。醫學是一門很需要實踐能力的學科,基本技能是學生立足本專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擔心自身動手能力表明了醫學生對臨床基本技能的重視;無論哪一行業,溝通都是不可缺少的,美國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開發了一個自愿的醫療事故報告系統,通過對十年搜集信息的分析發現,70%的案例與溝通不暢有關[5],而在醫院,溝通主要是醫務人員之間的溝通、與患者的溝通,從調查可以看出,醫學生更加擔心的是與其他醫務人員的溝通,對與患者的溝通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

      4 對策

      4.1學校應采取的措施

      4.1.1關于實習醫院的選擇,學??梢蚤_展介紹實習醫院基本情況的講座,如為醫院的環境、重點科室、師資隊伍、實習生生活條件等,為實習生提供實習醫院更多信息,增加其對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實習觀,此外,還應為即將實習的醫學生邀請實習結束返校的畢業生參與座談會,由這些剛結束實習的醫學生講述臨床一線工作的感受、引導建立正確的實習觀、及實習醫院、實習地點與工作的相關性,并向學生簡述對實習醫院的真實感受,以幫助學校圓滿完成醫學生實習前關于實習醫院選擇的指導工作。醫學生個人也應積極主動地利用外部條件獲取醫院信息,如通過與其在醫院工作的親朋家屬了解實習醫院情況,通過加深對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以增強其實習目的性。

      4.1.2針對依據生源地選擇實習醫院的醫學生而言,此類學生多有回生源地醫院工作的計劃,要做好離校前的工作,如安全教育、實習積極性。的教育;根據意向工作地點選擇實習醫院,此類學生就業的目的性極強,學校要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對于那些不能前往理想實習醫院的學生,學校要重點做好這類學生的思想工作,告知其將要去的實習醫院突出的一面,以消除其抵觸心理,消除其負面情緒,以防其將負面情緒帶入臨床工作中,影響其實習生活。

      4.1.3學生下臨床實習和配合心理指導:調查顯示醫學生臨床實習前緊張、擔心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的心理占多數,反應了大多數醫學生的實習心理及對實習的社會適應能力,加強對實習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指導其對自身職業生涯的規劃,對于培養心理素質良好、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醫療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4.1.4調查顯示實習前醫學生所擔心的主要問題中自身動手能力占85%。在校期間應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即將下臨床實習的學生開放實際操作訓練室,并配備指導老師進行指導,加強學生操作能力的訓練,使同學們減輕自身動手能力的擔憂。學??梢詳U寬教學、實習途徑,增加課間見習機會,鼓勵學生在學習臨床課程后假期自擇醫院進行社會實踐,使其能及時的將理論與實踐聯系,并注意見習、社會實踐后總結。

      4.2醫院應采取的措施

      4.2.1向學校傳遞更多關于醫院的資料,比如重點學科、師資隊伍、實習生生活條件等,以協助學校更好的完成醫學生實習醫院的安排工作。另外,醫院要與學校做好實習生實習醫院選擇情況的溝通,如了解哪些學生是來到非其所期待醫院實習的學生,對此類學生要做好其思想工作,可以向其展示醫院特別突出的一面,并且在實習輪轉的安排上,將其第一個輪轉科室安排在實習帶教做得最為突出的科室,以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

      4.2.2在醫學生進入臨床之初,做好崗前培訓工作,可以召開臨床一線工作的帶教老師與實習醫學生的座談會,減輕醫學生的緊張情緒,并告知其必須遵守的相關醫療制度,如無菌制度等,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心理狀態下嚴格、規范的學會各項操作、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4.2.3考慮到大部分醫學生擔心自身實踐能力問題,可以在崗前培訓中加強臨床技能的培訓,并開放示教室,方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提高臨床技能。另外,鑒于溝通的重要性,在崗前培訓中還應強調溝通――與醫務人員的溝通及與患者的溝通,良好的溝通利于患者的病情觀察與減少差錯的發生,調查顯示醫學生對醫患溝通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因此,在灌輸醫患溝通重要性的同時,要向醫學生傳授溝通的方法。

      4.2.4在對實習醫院的期望上,考慮到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是決定臨床實習質量的關鍵,醫院應創造符合實習生要求的師資條件,選擇工作經驗豐富、技術好、職業道德良好的醫護人員做為醫學生的帶教老師,上好醫學生醫學生涯的第一課,以通過帶教老師完成向實習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教學,完成培養任務。

      5結論

      如何做好醫學生的實習工作,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教育、管理問題,因此調查了解醫學生關于實習醫院的選擇情況,面對實習的心理狀態,并針對其進行分析,及時準確的作出理論輔導、操作指導及心理疏導,對學校、醫院成功完成醫學生實習工作及醫學生圓滿完成實習任務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玉生.在實習與就業互動模式下本科護理專業實習管理實踐和探索[J].臨床合理用藥.2011.4(8B):165―166:1201―1202.

      [2] 張中興,趙琳杰,趙麗娜,等.搶抓機遇 占領市場 搭建良好就業平臺[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1):133―164.

      [3] 鄭潔,郜玉珍,武文靜,等.臨床實習與帶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中華護理教育.2008, 5(3):99―102.

      醫學生個人實習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學生主導型; 病例討論; 教學模式; 臨床實習; 綜合能力

      Research on Student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to Train Interns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JIANG Xiao-gan,LU Wei-hua,JIN Xiao-j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67-07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 appropriate teaching model for clinic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 interns to improve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Method:Sixty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grade 2010 in 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by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model of teacher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model of student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s.The evaluation scores and the questionnaire in dispute to evaluate differen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n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error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result of theory assessment mo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But comprehensive ability contrast analysis,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test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he student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Clinical practice; Comprehensive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by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19

      醫學臨床思維是醫療人員運用臨床醫學專業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結合患者的具體疾病情況所采取的思維活動,也可以認為是醫療人員在臨床實踐中對疾病認識的具體化,并由此指導進行臨床診療活動的思維過程[1]。臨床本科醫學生畢業實習是本科醫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畢業實習的效果直接影響到醫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質量[2]。在醫學生的臨床實習過程中,病例討論無疑是鞏固所學的臨床理論、提升臨床思維能力、培養臨床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3]?,F今的臨床實習教學中,病例討論過程一般以教師為主導,實習生作為旁聽者或者被動接受者參與這一過程,不符合當今教育中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自學能力和終生學習的意識,啟發學生思維的理念[4]。自2012年以來,皖南醫學院重癥醫學科與危重病醫學教研室在保持系統性教學基礎上,創新病例討論模式,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與臨床生產實習過程中病例討論相結合,旨在發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培養學生的獨立的臨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實踐技能,以期增強實習學生綜合素質,并改進臨床帶教方法,提高實習帶教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進入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實習的2010級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學生60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學生各30名。其中對照組采用教師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試驗組采用學生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兩組學生基礎醫學學習成績情況基本相同,實習期間實習環境、管理制度一致,實習期間參照實綱要求,所討論的病例內容及診斷、病例討論次數相同,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教學方法 每組學生在同一科室的實習時間為4周,實習期間由通過教師資格考核的高年資住院醫師直接帶教,上級醫師參與指導。每周選取兩例診斷相同的病例開展病例討論,其中對照組采用教師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病例資料收集、整理、驗證、組織討論與問題提出由帶教老師完成,病例討論時實習生參與旁聽并記錄。試驗組采用學生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病例資料收集、整理、驗證、組織討論與問題提出由學生完成,具體工作步驟包括:(1)資料收集:按照實綱要求選取病例資料,并將相關資料結合實綱要求掌握的內容制作匯報幻燈。(2)病例驗證:小組成員對患者進行體檢和病史收集,帶教老師對采集的病史,體格檢查進行驗證。(3)討論及問題引申:各小組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采取交互式問答方式進行討論,通^對病情特點和發展經過的匯報,發現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小組成員重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有論據的討論,并由帶教老師進行總結。

      1.3 教學效果評價 教學效果由師生雙方共同評價,包括由教師方制定的出科考核和學生方的自我評價兩部分組成。(1)教師制定的出科考核在實習結束后由考核小組進行,考核內容包括理論考核和臨床綜合能力考核,分數各100分。理論考核題目由本教研室制作的題庫隨機抽取,采取閉卷筆試的方式進行。綜合能力不僅包括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還包括病史追問、體格檢查、診療計劃等??己擞杀窘萄惺揖哂胸S富教學經驗的教授、副教授組成的考核小組參照皖南醫學院制定的實習教學大綱考核內容及標準進行,并對評分標準及考核指標量化。同時記錄兩組學生醫療差錯發生率。(2)學生的自我評價在實習結束后,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由學生進行教學效果和教學方法的匿名評價,采用10分制,調查項目以優、良、中、差四種等級評分,每種等級分別對應10、8、6、4分。教學效果評價項目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協作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方面。共發出調查問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100%。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出科考核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試驗組綜合能力成績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對實習效果的自我評價普遍高于對照組,在思維能力、學習興趣、自學能力、知識理解能力、歸納總結能力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現階段,培養實用型人才是我國醫學教育培養的目標[5],這就造成了在教學中重視臨床專業知識及技能的掌握,而對醫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和認識不足[6]。臨床思維能力體現著醫生的臨床診療水平,相對臨床實際操作能力來說,其培養過程更為復雜和漫長[7]。醫學本科階段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基礎扎實,具有較高素質和較強臨床能力的醫生,因此需要不斷進行臨床教學改革提高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8]。而在臨床實習階段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模式,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高效地解決臨床問題,從而提高疾病的診療效果[9]。但目前大部分醫學生的臨床思維存在片面性、表面性以及被動性,對大學階段所學的知識無法系統并正確的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與學兩方面因素[10]。因此,在醫學生的臨床實習帶教中,既要鞏固學生所學的基礎專業知識,還要通過合適的病例帶教,讓學生建立規范的臨床思維模式,提高綜合能力,為將來從事臨床實踐工作打下基礎[11]。

      在醫學生的臨床實習過程中,病例討論無疑是鞏固所學的臨床理論、培養創新意識、提升臨床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比較多見的帶教模式是以“教”為中心的傳統模式,無益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12]。學生長此以往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僅扮演討論記錄者的角色[13]。教學的目標往往僅注重實綱要求的理論知識,而缺乏對系統的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實習生完全按照帶教老師的思路進行診療,無法將理論與臨床技能融會貫通[14],因此會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我實現的滿足感產生打擊[15]。學生往往僅局限于進行開列化驗檢查單,書寫病程記錄等機械性工作,但卻不理解各項檢查的意義和對診斷的價值,更不能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實現個體化治療。長此以往,實習生在學習中得不到樂趣,認為實習就是寫病歷記錄病程開具檢驗申請單和寫病程記錄,同時又因需要經常進行理論考試和對未來工作問題的擔憂,實習倦怠感增強。如何改變這種局面,讓實習生主動學習能力增強,臨床綜合能力提高是實習帶教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16]。

      近年來,筆者教研室在臨床生產實習帶教中,摸索、實踐并推行了以學生為主導的病例討論模式。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執行過程中,病例資料的收集、驗證和問題的提出均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發言既有對未知問題的疑問,也有對已知問題的理解性,還可以是將來問題的探討[17],而教師自始至終發揮了積極的輔助和引導作用。這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帶教老師運用“病史資料收集是否完整”“體格檢查是否遺漏”“實驗室檢查是否合理”“診斷及鑒別診斷依據是否充分”以及“未來的診療方案該如何調整與進行”等多元化的啟發方式,鼓勵學生觀察、思考、探索,從而提高臨床綜合能力。帶教教師適時監督,并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最后進行歸納和總結。

      筆者通過學生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為載體的臨床實習帶教實踐中,發現學生可以實現以下三個方面的轉變:第一,主動學習能力增強,即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學生討論學習并經帶教老師歸納總結后的成果極大地滿足了學習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興趣,從而開始了主動學習行為。第二,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即實現了“得魚”向“求魚”的轉變。在這種實習帶教模式下,學生能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問題相結合并實現獨立思考,運用各種醫學資源針對不同患者個體化解決問題[18]。第三,實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轉變,即將“知書”轉變為“獲術”。實習生在個體化解決臨床問題的過程中,自覺將所學的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積極提高臨床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實習生從患者實際出發,通過所學的基礎理論和所掌握的臨床技能探究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實現理論向實踐的轉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主動了解病史、親自進行體格檢查,隨后根據這些資料探究診斷與鑒別診斷,并應用循證醫學的觀念和最新醫學資源來處理臨床問題。從研究結果來看,學生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可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增強知識理解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特別對于提高醫學生臨床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降低醫療差錯發生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醫學本科生臨床實習是醫學本科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學生將多學科復雜的理論知識初步應用于醫療實踐的關鍵一環[19]。研究醫學本科生臨床實習帶教模式,對于提高實習質量,培養學生的臨床思S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20]。學生主導型病例討論模式可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增強知識理解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降低醫療差錯發生率,從而對醫學本科生臨床綜合能力提高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鮑娟,張媛媛,趙曉紅,等.談“角色扮演法”在神經病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6):150-151.

      [2]鄭力峰,葉君健,林建華,等.情境模擬教學模式在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29):137-141.

      [3]劉波,肖際東,毛玉瑤,等.臨床病例討論法在超聲診斷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1):146-147.

      [4]孫曉楠,劉瑩,張靜,等.加強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監控中“教師評學” 環節的研究與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20):11-13.

      [5]倪致雅,成信法,夏. 基于非醫學類專業的《中醫臨床概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浙江臨床醫學,2016,18(12):2357-2358.

      [6]胡青,張高岳,樓國光,等.電子病歷結合PBL教學在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40(7):575-578.

      [7]黃小平,鄧常清.PBL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7):537-539.

      [8]金輝,沈孝兵,方霞,等.自主研學與畢業論文設計的有機-以預防醫學本科教育為例[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30(4):31-32.

      [9]高毅英,馬宏,趙研芳,等.影響醫學生實習質量的因素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1):76-78.

      [10]孟曉燕,譚鶴長,王英,等.PBL結合CBS在腎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20):121-124.

      [11]李凜,任曉燕,張海燕,等.高等中醫藥院校西醫內科教學改革及西醫臨床思維培養的思考[J].中醫教育,2016,35(6):64-68.

      [12]馬聰,陳柱,肖立志,等.PBL與LBL在醫學影像學實習教學中的對比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9):933-936.

      [13]劉勇.PBL與LBL兩種教學方法在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比較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6):182-184.

      [14]王煥勤.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呼吸內科臨床實習中的應用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9):153-155.

      [15]劉繼平,馮素梅.有聲思維病例分析討論法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2):16-17.

      [16]張金榮,韓東亮.醫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1):11-13.

      [17]周海燕,潘央央,王錫萍,等.自主學習和能力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和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29(12):68-69.

      [18]周力,續暢,陳暉.循證醫學應用于心血管內科教學的效果評價與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7):132-134.

      醫學生個人實習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醫學生 關懷能力 尊重 愛 差異

      醫學生的培養應該是全面的培養,讓他們成為好醫生,不僅是讓其學習醫學技術,更要有人文精神和關懷能力,關心和愛護病人。為了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精神,現在我國各醫學院校都開設了醫學倫理學課程,培養醫學生的倫理素質和職業操守。但是由于國家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醫學倫理學主要是針對醫學生對醫學倫理學知識點的掌握,不涉及他們的道德情感能力,導致醫學倫理課程培養過程中只重視醫學生的醫學倫理理論素養,缺乏關懷能力培養。

      一、醫學生關懷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1.對關懷的認知不夠

      醫學生到大學學習醫學以前已經有部分對醫學的樸素認知,比如要做好醫生,救死扶傷;要關心和愛護病人;要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考慮,等等。這樣他們對醫學倫理學課堂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有了“前認知”,教師要更好地培養其關懷能力,首先需要對醫學生的“前認知”進行了解,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點。

      (1)醫學生知道要關心和愛護病人,但是他們不知道具體如何做才能尊重和理解病人,也就是不知道具體情境下如何與病人溝通交流。

      (2)醫學生認為自己要學好醫學技術,但是醫學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該注重對病人的關懷,這需要他們更多的學習。

      (3)醫學生形成的“前認知”是沒有系統的,比較零散,更多的是一種感性認知,理性的分析和系統的理論知識是他們所缺乏的。醫學生在“前認知”水平上有了對病人的關懷,但是由于以上兩個方面的不足,還需要進一步培養關懷能力。

      2.以學習科學知識為主導

      醫學生在探索醫學科學的真理過程中獲得了理性的知識,利用這些醫學科學知識能夠很好地救治病人。但是醫學生在學習醫學科學知識過程中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術學習的同時,喪失了與自身及生命的接觸,從而喪失了深層情感體驗的能力。

      醫學生在學習各種科學知識和做醫學實驗中,逐漸成為現代醫學知識的主體,而實質上本身的關懷能力發展卻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醫學生在客觀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思考中,容易喪失自己的情感體驗,成為所學科學理性知識的奴隸。舍勒指出:“在現代文明的發展中,人之物、生命之機器、人想控制因而竭力用力學解釋的自然,都變成了隨心所欲地操縱人的主人;‘物’日益聰明、強勁、美好、偉大,創造出物的人日益渺小、無關緊要,日益成為人自身機器中的一個齒輪?!保?]從某方面來說,醫學生學到了很多醫學知識,并成為使用醫學技術的主體,實質上,醫學生自身的生命價值已經被物化了。

      在當今的醫學科學知識教育中,醫學生中有一種很普遍的思維方式,即思考醫學技術的問題時缺少思考與此密切相關的患者的感情。他們認為醫學知識的發展和進步比人的問題更加重要,關懷情感能力的培養不如考試分數重要。這樣導致醫學生忽視關懷情感的培養,甚至主動放棄倫理道德課堂學習。

      3.關懷情感缺乏

      醫學生在醫學院校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主要學習醫學知識。醫學知識是學會了解和應用醫學專業知識,醫學生通過理性的認知來掌握基礎知識。知識可以說是一種信息,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就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關懷知識不同,它不是信息,而是一種情感。

      醫學生在科學知識增長的同時失去了關懷情感。弗洛姆感受到“我們的生活沒有愛、幸福和知足;相反的,在精神上卻充滿紛亂和迷惑,甚至幾乎瘋狂。這不是中世紀那種歇斯底里的瘋狂,而是類似精神分裂的瘋狂,在這種情況下,人與內在的真脫了節,思想與情感分了家”。[2]醫學專業知識的教育如果過分地重視知識的作用,片面地發展學生理性能力,而情感能力卻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情感甚至出現萎縮。這樣的教育結果會導致醫學生只能很好分析醫學專業問題,而對具體情況下病人的需求卻很難理解,因為醫學生自身情感上沒有得到充分發展。

      二、培養關懷能力的意義

      關懷能力主要包括對自己的關懷,對他人的關懷,對社會的關懷,還有對動物和植物的關懷,對地球環境和宇宙的關懷。關懷是一種情感能力,是人的一種內在優秀的表達自己,自己與周圍環境和諧關系的能力。關懷倫理學家瓊?C.特朗托總結了關懷的四種內在的特性:第一,它并不局限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包括了對事物、環境的關懷;第二,關懷不是兩分的和個體性的。人們經常把關懷理解為兩個人之間的關系,這使關懷失去了社會和政治功能;第三,關懷的行為是根據文化來定義的,它也隨著文化的差異而發生變化;第四,關懷是正在進行的。[3]

      中國傳統的醫療行善觀點都十分重視醫生個人的德行修養,強調醫生對病人的“愛”。如儒家的“仁愛”和佛教的“大慈大悲”。傳統的醫療行善觀點關注的是醫生的自我德性和人格塑造,對人的愛。醫學生能在具體的、充滿內容的道德語境中理解各種醫療方式,理解醫患關系。在醫學倫理學課堂上培養醫學生關懷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關懷倫理有助于培養關懷型師生關系

      關懷倫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出培養醫學生的關懷道德責任感、道德意志力及道德行為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單純的教師的德育引導是不夠的,在強調增強學生主體地位的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參與一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的關懷道德責任感得到加深,關懷道德意志力得到鍛煉,形成穩固的道德品質。[4]

      2.關懷倫理有助于醫學生對醫學技術的正確理解

      醫療技術是一種干預和調解人生命和健康的技術。它的主要目的是“治病救人”,任何一項醫療技術如果不能解除患者的痛苦,不能治療疾病或者保持人生命的健康,那么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目的和發展的合理性。醫療技術的內在價值就表現在它治愈了人的疾病和痛苦。這種內在價值本身也是其內在目的和目標,在于保證人們的生命健康。醫療技術的價值就決定了它必須“向善”,需要關心和愛護患者。

      3.關懷倫理有助于醫學生關懷實踐能力提高

      在女性主義關懷倫理中,關懷不僅僅是正當行為的動機,其行為也不是通過理性的計算過程而確定的,關懷首先代表的是行為者具有認知維度的道德能力,這種能力對決定什么行為在道德上是正當的具有必要性。這就代表關懷倫理將關懷表達為一種道德思維的實踐方式。[5]醫學生在以后實習和工作中能更好地理解自我和患者的關系,認識到尊重和關愛患者,并在實踐中去實施。

      三、醫學生關懷能力培養方式

      1.關愛情感提升

      傳統的醫學倫理學教學過程中,強調醫學生對患者的關懷,著重培養醫學生的利他主義精神,而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對醫學生的自我情感。而每個人的自我情感能力是最重要的,沒有自我情感能力,很難說這個人會對他人負責任。弗洛姆的人道主義是使人相信“人的目的是造就自己,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條件是:人一定是自為的人(man for himself)”。[6]因此,醫學生在醫學倫理學課堂上學習人道主義的時候,首先應該是“造就自己”,使得醫學生成為“自為的人”。

      關懷倫理培養中注重醫學生“自我關懷”能力的培養,在醫學倫理學課堂上讓醫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對世界、社會和周圍環境的理解,在表達過程中教師引導醫學生與其自身的內心世界相結合,形成“自我關懷”意識。

      2、尊重差異性

      醫學的本質就是人學。醫學本身是“善”。它不是旨在延長純生物學的生命,它是要推遲人的死亡、預防和緩解人的病癥和畸形、治愈人的疾病,擴大生物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人的能力和關懷人的痛苦。醫學是人的者,它代表人來行事,它受到尊重人的意愿這一職責的限制,并受到對人行善這一目標的指導。[7]醫學生必須有這樣的意識:在未來工作過程中面對的人,每個患者的意愿都必須受到尊重。

      當代社會,多元性成為越來越顯著的因素,在思考方式與行為選擇上,不應過分強調原則,而忽視情境;不應一味地強調公正、權利、理性和自主性,而忽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也不應過多地貫徹一種線性的思維方式和統一化的標準,而忽視差異性和多樣性,以及不同人群的利益。[8]醫學生意識到這種多元化情況,能根據具體情境來關懷患者。

      3.自由創新能力培養

      關懷倫理的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種人道主義倫理學,促成醫學生成為一個全方面發展的醫生。全方面發展的醫生最主要的特征是能關懷自己、他人和社會等,并且能全面、健康、自由地發展。在對醫學生關懷能力的培養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培養醫學生的自我意識,使其盡快擺脫對抽象倫理原則的過分依賴,恢復醫學生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從而讓醫學生真正達到關懷境界。

      參考文獻:

      [1]馬克斯?舍勒著.羅悌倫等譯.價值的顛覆[M].北京:三聯書店,1997:161.

      [2]Erich?Fromm,Osychoanalysis and Region[M].Yale Univeristy Press,1950:1.

      [3]肖巍.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4]趙媛媛.關懷倫理視域下的高校道德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11):33.

      [5]趙勤,羅蔚.淺析當代倫理學的新理論:關懷倫理.江西社會科學,2005,(8):86.

      [6]Erich?Fromm.Man For Himself[M].Fawcett Pulication Inc,1947,(8):27.

      [7][美]H.T.恩格爾哈特.生命倫理學基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276.

      醫學生個人實習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 PBL教學 SP病人 實習 骨科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of PBL Combined with SP Patient

      Assessment in Bone Surgery Teaching

      LIN Huabin, XU Shanghua, GUO Bing

      (Orthopaedics Department, Fujian Nanp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Nanping, Fujian 353000)

      Abstract For the trainees who just enter the orthopedic practice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the basic skills and basic processes of orthopedic surgery in the shortest tim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dapt to the daily work of the orthopedic ward of the hospital in 2011 and 2012,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orthopedic trainees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BL SP patient teaching, and compare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es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knowledge to grasp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PBL teaching; SP patient; practice; orthopedics

      1 PBL教學概述與設計理念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即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以醫學生為主角,自學及教師引導相結合的小組討論模式,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以疾病為線索提出問題,讓學習者自學、查閱文獻、同學間交流,通過討論、合作來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模式將復雜的醫學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與臨床實際問題相結合,在較短時間內提高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培養高素質的臨床醫生。①不推薦學生使用固定的教材,知識主要來源互聯網和數據庫、專業書籍。PBL概念是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其特點:取消常規大班授課、以問題為中心、保證學生個人有選擇課程的自由、實行小組學習的方式、教師只是引導者,不進行系統教授,而是個別輔導。其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醫學知識,以解決問題為驅動力,通過參與、探索,將各種知識融合,更深刻的掌握;二是在解決問題和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現代醫生所必須的能力和素養,包括:終生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臨床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2 PBL病例設計與實施

      要求緊密圍繞既定目標進行,又要與學生整體的學習環境和素養相切合,應把握好病例的時效性(與同期培訓的教學內容相結合,盡快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難度系數、知識點覆蓋,注意病例整體性,既能達到教學效果,又避免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和壓力。如何最大可能將教學要求與學生需求有機統一達到學習意義,“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找到答案”,在當今知識與能力并重終究是發展方向,PBL在國際上許多醫學院校將之作為最有可能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之一,具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點。將PBL應用于醫學教育,無疑是醫學教育的一場革命。PBL教學法實施:2011年和2012年福建醫大預防醫學班本科學生為教學對象,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推選組長1名,具體步驟見圖1:

      圖1 PBL基本流程圖

      3 評估與考核

      骨外科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學科,目標使學生能具有診治骨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知識和無菌操作技能,能對骨外科疾病作出初步診斷和處理,認識其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作出可行的防治措施。骨科疾病復雜,涉及領域較多,臨床實際需要學生有足夠知識寬度和深度來應對,尤其是實際解決問題能力,我們課題采用SP病人進行效果評價。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稱模擬病人,定義:通過對臨床環境和病人問題的逼真和教學指導途徑,能同時起到病人、教師和評估者的多重作用,對醫學生和住院醫師的臨床技能進行培訓和考核,采用百分制賦分值理論考試(60分)和操作考試成績(40分)兩部分。

      4 統計方法

      將兩組學生考核理論成績和操作技能成績統計spss 12.0比較,兩組間計量資料采用均,采用兩組間獨立樣本的t檢驗,以P

      5 結果

      (1)兩組考試測評結果比較,在骨科理論及操作兩項考試成績比較上,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且其差異有顯著差異,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學生骨科理論與操作技能成績

      (2)兩組調查問卷測評結果,實驗組課堂愉悅程度、對教師滿意度、自我感覺知識理解程度、解決本科疑惑的自信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

      表2 兩組學生調查問卷結果比較

      6 討論

      6.1 PBL教學優勢與教學效果

      現有的醫學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與自我知識更新能力的培養,忽視了醫學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其實用性。將PBL教學方法引入骨外科日常教學,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該學科基礎和臨床知識的認知水平。PBL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根本區別在于:更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獲取知識的及其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在教學之中不再占有主體地位。②我們本課題組結果也證實了這種教學方法的實效性:在骨科理論及操作兩項考試成績比較上,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且其差異有顯著差異,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

      塑造學生獨立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運用基礎知識解決臨床問題,提高創新素質是新時期醫科大學培育醫學生的主要目標。我們在總結以往教學經驗,梳理骨科本科專業教學內容選擇了開放性骨折、骨科常見并發癥、上肢常見骨折脫位等作為重點教學內容,由老師和同學代表綜合提出問題,訓練學生發現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臨床思維,立體還原基礎各門學科知識,避免死記硬背,提高課堂趣味性及生動性。實踐證明,PBL教學應用于骨外科教學效果好,具有可行性。

      6.2 PBL教學存在問題及前景

      總結本研究過程存在問題,我們認為應注意以下問題:(1)問題的深度,過于簡單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及興趣,太難太超前結果曲高和寡。(2)文獻檢索:在教學推行過程中,引導學生查閱文獻能力,可以定期開展短期培訓班。否則學生無法短期內獲得高質量文獻來找尋答案。(3)注意培養學生團體及分工協作能力,PBL教學最大的新意就是自主與獨立,要最大限度調動所有學生積極性,使其參與到系統內來。(4)教師知識儲備及引導:指導教師需要足夠知識儲備,文獻檢索來很好引導和掌控整個教學過程。但還存在一個棘手問題:如何讓學生有足夠充分的實踐操作機會體驗?在目前醫患關系緊張形勢下難以解決。

      總而言之,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PBL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③

      注釋

      ① Rideout E,England-Oxford V,Brown B,et al.A comparison of problem- based and conventional curricula in nursing education[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2.7(1):3-7.

      醫學生個人實習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醫教協同;職業道德;主體意識;醫患關系

      專業學位研究生是未來醫療隊伍中的生力軍,醫學的發展和人們的健康不但需要他們具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還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思考和認識醫學。如何加強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從根本上解決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高等醫學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1]。2014年6月印發的《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要求將醫德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和臨床實習等,教育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著力加強職業素質教育;注重人文關懷精神和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使醫學生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和關愛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團隊合作的良好職業素養。

      1職業道德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醫教協同背景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是在臨床一線,以“準醫生”的身份承擔了較重的臨床工作,其教育文化和職業道德培育的范疇,遠遠突破了校園教育文化的界限,成為高度參與社會活動的在校學生,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為必要。但現行的職業道德教育,對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和醫師職業精神倫理本質的忽視,影響了醫學生醫師職業精神教育的效果,[2]大多都致力于構建教育管理者的“應然教育”,而不是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實然教育”,嚴重偏離了教育文化“以人為本”的本質,嚴重損害了受教育者的利益,自然也就只能形成純粹理論化的教育,不能落實到實際。職業道德是個相對化、具體化的概念,總是要與某一職業聯系起來討論。醫療衛生從業人員的醫學職業素養在醫療活動中主要表現為醫德醫風、人文關懷、溝通和服務[3]。醫生的職業道德,就是同醫生職業活動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并符合或者反映醫生職業特點的道德準則、規范、認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總和。相較于其他職業,醫生的職業特點包含了更多的主體意識和更強的道德訴求,它要求醫生具有精誠仁愛之心、公平正義之心和嚴格的道德自律。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培養出具有高尚職業道德情操和良好職業素養是醫學生職業道德培育的根本所在,其效果直接影響到醫師職業道德水平和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的行風建設。同時,這也對學生個人成長成才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良好的職業道德培育,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深化他們對社會和醫療事業的理性認知,處理好各種復雜關系,幫助他們成長成才。

      2研究生教育和醫師培養的雙重屬性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臨床醫生需要終身學習。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生成長為合格臨床醫師的必由之路[4]。醫教協同背景下,專業學位研究生兼有研究生和住院醫師兩種身份,這就意味著,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道德教育具有研究生教育和住院醫師培養的雙重屬性。因此,醫教協同的德育機制,既要嚴格遵循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規律,也要遵循醫師培養的內在發展規律,積極適應社會和時代的變革,主動創新德育方法和途徑,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學生的科學思維和人文精神的共同發展;注重培養良好的臨床思維與人際溝通能力,使學生具有高度的職業道德主體意識、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和嚴格的職業道德自律精神。同時,還必須盡可能提供相應的制度和機制保障。

      3醫生職業道德培育的內在屬性

      醫生職業道德培育過程,要經過醫學生對醫生這個職業進行一定的道德的認知、培養職業道德情感、鍛煉職業道德意志和樹立職業道德信念并在學習和生活及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第一階段是職業道德認知。就是讓研究生對醫生職業道德定義、基本理論、規范準則、有關問題及其內在邏輯關系有全面的學習和深刻的理解。第二階段是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情感是在對職業道德認知基礎上,對醫生職業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關系,主動或被動產生的愛憎好惡等情感,是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深刻內心體驗。它是職業道德培育的關鍵環節,能影響認知的全面性、評價職業行為的道德性、影響個人的職業選擇。培育學生對醫生職業道德的深厚情感,才能支撐整個的學習和執業過程,才能期望好的醫務行為的產生。第三階段是鍛煉職業道德意志、樹立職業道德信念。在對職業道德培育起良好的情感之后,醫學生的職業行為將具備很大的積極主動性,在醫務行為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時,就會因為有著正確的認知和深厚的情感,而表現出頑強的意志力,這就是道德意志的鍛煉過程,再經過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就有可能樹立起堅定的職業道德信念。職業道德培育自然也會牽涉道德反饋和評判的道德效果的問題,但正如我們所困惑的,良好的道德行為并不一定產生良好的道德效果。道德效果既是道德內涵也是道德外延,是非常復雜的社會問題,而且職業道德培育也是就整個培育過程而言,所以可以先不談道德效果。

      4職業道德培育的方法和途徑

      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正是職業精神教育的黃金時期。因此醫學院校要切實貫徹全人教育的理念,在重視醫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同時,加強醫學生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5]職業道德教育應該貫穿于專業教育全過程,以職業道德教育與臨床醫療實踐相結合,要充分考慮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特殊屬性,把培養研究生和住院醫師的要求結合起來,要定位準確、目標清晰,特別是要將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和進步,只有這樣才能讓專業學位的研究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得到正確引導,并升華為自己人生成長成才的內在動力,才有可能培育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生,促進醫療衛生事業進步和發展。

      4.1要重點改進“醫學倫理學”的內容和教學

      “醫學倫理學”是培養醫學生、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的一門重要人文學科[6]。但經濟社會的新發展促進了研究生們的個人意識和主體意識的強化,長期以來的單一的教學內容和較為刻板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普遍受到學生們的抵觸和排斥。所以,“醫學倫理學”課程內容要緊扣醫學發展規律,盡量涵蓋政治學、歷史學、文學、哲學、倫理學、美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內容,全面地分析政治經濟社會和人類文明自身的發展的規律;課程教學還要結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在不同科室輪轉的具體情況,走進各科室的病房、走進手術室、走進實驗室、走進救援現場、走進社區和農村,廣泛地與患者和家屬及普通民眾進行溝通對話,進行情景式體驗教學,把醫學倫理學的理論教學和實踐高度融合,促進研究生提升對社會和職業的認知了解,樹立起關心他人、敬畏生命的意識,承擔起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光榮使命。

      4.2要將職業道德教育進行制度化建設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要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遵循研究生教育和醫師培養的內在規律,深入臨床一線調研總結,制定出科學合理、可執行性強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建立科學的職業道德規范體系并納入到研究生日常培養和管理過程中,給導師帶教研究生和研究生自我成長起到規范、引導和監督作用,同時為每一位研究生建立設立職業道德考核記錄制度,真實記錄其在學期間的醫德醫風表現;加大職業道德考核在研究生評優評先的綜合評定中的比重,并直接與獎助學金、臨床津貼掛鉤,運用一定獎懲制度,激勵和鞭策研究生的職業道德培養。

      4.3要重視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內在需要,激發道德主體性

      雖然論述職業道德的時候,多是側重于談論職業特殊屬性,職業道德的培育也強調人對職業需求的適應和滿足,從而會經常性地呈現“人”淪為職業或體制附屬物的狀態。但是,道德的本質屬性還是在于人,在于道德主體的自我意識、自我發動和自我體驗。在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中,要充分重視他們既作為在校的研究生同時也是參加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雙重身份的內在需要,引導和滿足科學合理的需要,排除掉不合理的需要,不斷改進的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以人為本、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始終把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當作一個重要目標,構建適應醫教協同新形勢下的職業道德培養體系。

      4.4要重視導師、帶教醫師和輔導員的作用

      實施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既是知識的傳遞者、智力資源的開發者,又是言傳身教、教書育人的指導者。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醫學道德的理論知識,更要以自己的模范行為給學生做出榜樣[6]。要為研究生選擇醫德風尚好、醫術水平高的導師和帶教醫師,結合臨床一線工作實踐,直接面對患者和家屬,清晰直觀地進行教育;輔導員要關心研究生們的日常生活,能及時地為同學們排憂解難,融入學生群體,深入宿舍、課堂、科室了解同學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綜合利用各種班級會議、座談會、課外活動進行職業道德的培育和引導,對同學們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創造良好的職業道德學習氛圍。

      4.5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保障機制

      在制度設計要充分考慮適應對象的實際情況,而且所有制度的設計都是當時事實情況的綜合應對,即使當時可能是對的,時過境遷之后就可能變得不適合了,就需要變革了,這是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7]。當前,較為復雜的醫療環境下,醫學教育和醫療事業都不是純粹凈土,研究生或者醫生也并非與復雜社會沒有牽連的獨立群體,良好的職業道德培育體系需要相應的保障機制才能良好地運行。醫教協同是醫學研究生教育的新事物,一些原有的研究生教育和醫師培養保障機制,很可能已經不適合醫教協同的新要求,這就需要做出適當的變革,甚至需要建立新的保障機制。比較重要的,一是要建立經費保障機制,要統籌資源,加大對醫學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對研究生的獎勵助學補助力度,讓同學們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從而能夠安心學習;二是建立防范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的保障機制,完善醫療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和處理醫療糾紛的預案,為研究生們創造安全的學習實踐環境。同時,也要深入了解研究生在校學習生活、在臨床一線工作、在輪轉學科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創造條件來解決這些困難。

      參考文獻

      [1]葉穩安,周智美,劉俊榮,等.人文精神視野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8(8):42-43.

      [2]黃朝暉.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實踐體驗教育策略初探[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6,11(4):20-24.

      [3]王洪,林巍,趙玉虹.提升醫學職業素養培養青年醫學人才[J].現代醫院管理,2016,4(2):49-51.

      [4]郭海燕,谷蓓蓓,張新慶,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醫院管理,2015,8(4):10-12.

      [5]王雪.醫學生職業精神教育途徑初探[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12(6):956-958.

      [6]方晨,張潔.簡論如何提高《醫學倫理學》的課堂教學質量[J].赤峰學院學報,2016,12(12):257-258.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av综合日韩|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成人午夜在线|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 综合 国产 欧洲 丝袜|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