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人類 環境 污染 防治
1.來自建筑裝修的污染與危害
1.1追根溯源,都是甲醛惹的禍
甲醛是一重無色易溶的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甲醛在室溫條件下極易揮發,構成對呼吸系統的刺激作用,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可以致癌與致畸形有毒物質。經過裝修,特別是經過復雜裝修裝飾的環境空氣中的甲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1.主要來自于劣質板材。2.貼墻布、貼墻紙、化纖地毯、涂料等材料亦是室內空氣中的甲醛來源之一。
甲醛污染的減弱和消除措施:
1.完善法規和監管體系,規范建材市場,嚴把建材質量關。
2.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科學實施裝修與購買家具。
3.加強室內空氣凈化。4.加強通風與綠化。
1.2人們身邊的“惡魔”――苯及同系物
對于室內環境,包括辦公場所與居室等處,苯及其同系物主要來自于熔解型涂料中。防治措施:1.家裝設計要科學化。2.施工工藝要符合室內環境質量要求。3.裝修材料要選用低毒、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材料。4.加強通風換氣。5.慎重選購家具。
1.3氨污染
氨是一種無色而具有強烈刺激性惡臭氣味氣體。由于氨的溶解度高,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膚與眼結膜等處,對皮膚、眼結膜會產生刺激和腐蝕作用,發生炎癥。吸入氨氣后,可麻痹呼吸系統的纖毛與損害黏膜上皮組織,有助于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減弱人體抗疾病能力。當氨氣經呼吸道進入肺部后,則通過肺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從而破壞運氧能力。
室內氨氣的來源:室內空氣中的氨氣主要來源于混凝土防凍劑;亦有少量來自于家具或者其他裝修材料。
防治氨污染的措施:1.合理選用混凝土防凍劑。2.加強對建筑設計人員、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的環保培訓。3.加強室內通風換氣。
1.4室內的“魔鬼”――氡
氡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常溫下氡及其子體在空氣中能夠形成放射性氣溶膠,稱為氡射氣而污染空氣,氡氣很容易被呼吸系統截留,并在局部范圍內不斷積累,引發肺癌及其他病變。
室內氡的來源:1.房基下的巖石和土壤中的物質2.建筑材料與裝飾材料。3.從戶外空氣中進入室內的氡。4.從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廚房設備的天然氣中釋放出的氡。
室內防治氡污染的措施:1.正確認識放射性與放射性污染。2.制定標準、法規,嚴防建材的放射性污染。3.加強宣傳,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1.5VOC的污染的危害
VOCS是指空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常溫下可以氣體的形式存在于空氣中。VOC的主要成分有:烴類、鹵代烴、氧烴和氮烴。
當室內中的VOC超過一定濃度時,在短時間內人們會感到頭痛、惡心、嘔吐、四肢乏力;嚴重時會抽搐、昏迷、記憶力減退。VOC傷害人的肝臟、腎臟、大腦和神經系統。
室內VOC的主要來源:有機溶劑、建筑材料、室內裝飾材料、纖維材料、家具、家用電器、清潔劑、來自室外的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光化學煙霧。
預防VOC危害的對策:1.提高認識,加強自我保護。2.謹慎選擇家裝材料。3.加強通風換氣,提高健康環境意識。4.及時對室內空氣質量進行檢查。
2.室內環境中的物理性污染
2.1“綠色之光”引發靜電危害
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產生靜電。一般來說,固體面與固體面、固體面與液體面間的接觸和撞擊,或者固體的斷裂、液體的飛濺都可能產生靜電。
靜電的危害:1.靜電可產生火災。在石油、化工等工業以及通常有可燃性氣體、蒸汽和粉塵等生成的地點易產生火災。2.靜電可造成電擊。3.靜電可引發多種粉塵、可燃性氣體等爆炸。4.靜電可造成產品質量下降,元器件擊穿事故。
防止靜電的有效措施:1.接地。2.防止人體靜電荷的積累。3.使大氣電離。4.增濕。5.非金屬材料的防靜電。
2.2現代城市已成為一個噪聲的世界
噪聲源:1.交通運輸噪聲。2.工業企業噪聲。3.建筑施工與裝修噪聲。4.商業活動、公共場所與社會生活噪聲。5.家電產品工作噪聲。
噪聲的危害:噪聲對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聲可以使人耳聾,還可能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神經官能癥等疾病。噪聲會污染環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特別強烈的噪聲還能損壞建筑物與影響儀器設備等的正常運行。
噪聲控制:1.采用吸聲材料消除或減弱噪聲。2.隔聲 隔聲是指在噪聲傳播途徑中設置一定的隔聲材料或結構,以減少聲能量的傳遞。經常采用的隔聲形式有隔聲罩、隔聲屏、隔聲室、隔聲窗、隔聲門等。4.迅速建立必要的規章制度,防止人為性噪聲污染。
2.3電磁輻射――近代的“隱形殺手”
電磁輻射的危害:1.電磁輻射威脅著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當射頻電磁場的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將使人體體溫或局部組織溫度急劇升高,破壞熱平衡而有害于人體健康。2.手機的輻射危害1>手機輻射對信號干擾的危險性,如干擾飛機導航系統 2>手機輻射危害人體健康 打電話時間太長可能出現頭痛、耳部發熱等癥狀。3.電腦的輻射危害 4.微波爐的輻射危險
電磁輻射污染的控制技術與防護措施 1.環境工程防護 包括屏蔽、射頻接地、吸收防護、加強城市規劃與管理 2.個體防護 對于工作人員或高場強環境中的居民,可以實施個體防護。個體防護包括屏蔽防護服、防護帽子、防護背心、防護馬甲,均有很好的保護效果。
3.現代生活用品的潛在危險
3.1白色污染逼近生活
白色污染的危害:1.白色污染造成環境惡化。2.白色污染危害健康 人們如果長期食用再生塑料袋包裝食品,尤其是屬實等于慢性自殺。
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1.禁用塑料袋 2.制定限制法律,減少使用量。3.實行分類回收與再利用。
3.2身邊的汞污染危害
人們經常用溫度計測體溫,用血壓計測量血壓,使用程度很頻繁。如果不小心打碎,此時就產生了汞污染。汞為銀白色的液態金屬,有急性劇毒,可引起人的頭痛、頭暈、乏力、失眠、發熱等癥狀。此外對生物的危害也非常嚴重。一個體溫計的汞足以使20英畝大的池塘中的魚死亡。
防治汞污染的措施:1.提高意識,謹慎使用 2.選用無汞體溫計與血壓計 3.生產企業對產品實行明示制度。 4.實行限制與禁汞措施。
關鍵詞 :白色污染;限塑令;超薄;有償使用;環保
中圖分類號:E835.7 文章編碼
1902年10月24日,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的塑料袋,而今卻作為“白色污染”的代名詞,并被歐洲環保組織評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國務院的一道“禁塑令”,讓它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1、解讀“限塑令”
既然國家下決心“限塑”,我們都會很關心為何“限塑”,同時更關心的是怎樣“限塑”。
1.1何為“限塑令”
2007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這份被群眾稱為“限塑令”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1.2“限塑令”的由來
國家之所以實行“限塑令”,是為了限制和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
1.2.1什么是白色污染
所謂“白色污染”, 這要從塑料開始談起。塑料是一類高分子材料。以石油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這些物質的分子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反應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們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種高分子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動時聲音發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則較柔軟,抖動時無發脆聲音;發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燒時有濃煙)。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塑料進入廣泛實用階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優點:它取材容易,價格低廉,加工方便,質地輕巧,因此塑料一問世,便深受世界歡迎,它迅速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譽為白色革命。隨著塑料產量不斷增大,成本越來越低,我們用過的大量農用薄膜、包裝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拋棄在環境中,給景觀和環境帶來很大破壞。由于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它們造成的環境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據了解,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一些城市的公共場所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制品。這些“白色垃圾”被人類制造后,由于最終很難被大自然所消納,大大影響了生態環境。對此,塑料袋,被人們公認為“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
1.2.2白色污染的危害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首先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前幾年,有人戲稱我國有兩座萬里長城,一為古長城,二為白色長城,指的是我國鐵路沿線到處是白色的飯盒、塑料袋,這就是視覺污染。在我國學校,隨處可見一次性飯盒、各色塑料袋,起風時候,塑料袋到處飄揚,嚴重影響校園的美觀。
其次,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在環境科學中,一般認為環境是指圍繞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稱。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著巨大作用。大氣、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礦藏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發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自下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為此,我作了調查。
調查時間:2004年4月15日晚。地點:網絡。
調查對象:全球自然生態環境情況。
調查結果:
1。臭氧層被破壞。臭氧層占平流層總量的十萬分之一,雖然含量極低,卻能吸收紫外線的功能,但是由于人類破壞,臭氧層迅速耗減,被極度破壞。如南極的臭氧層空洞。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被破壞的面積達2400萬平方公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在20億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個世紀里就被破壞了60%。歐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因此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空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2。淡水資源危機。地球地面雖然2/3為水覆蓋,但是97%為無法飲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極地冰川之中。在僅有的1%淡水中,25%為工業用水,70%為農業用水,只有5%可供飲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其中28個國家被列為嚴重缺水的國家和地區。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我國5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由于人類的破壞使得地球水資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中國的黃河都已雄風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已成為歷史的記憶了。
3。土地荒漠化。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到1996年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占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于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全球愛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荒漠化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于愛爾蘭的面積。對于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有生產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4.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制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制造,最終歸結于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于塑料制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盡可能回收,但由于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于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后,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于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5.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礙衛生,影響景觀,危害農作物生長及人體健康的現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業廢渣和生活垃圾兩部分。工業廢渣是指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鋼渣、高爐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廢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張、碎玻璃、金屬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構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嚴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農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氣。工業廢渣中的有些有機物質,能在一定溫度下通過生物分解產生惡臭,從而污染大氣。五是傳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蟲,如果直接用來作為農家肥料,人吃了施用過這種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傳染病。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處理已成為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中的緊迫問題。
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制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制造,最終歸結于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于塑料制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盡可能回收,但由于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于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后,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于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礙衛生,影響景觀,危害農作物生長及人體健康的現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業廢渣和生活垃圾兩部分。工業廢渣是指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鋼渣、高爐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廢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張、碎玻璃、金屬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構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嚴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農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氣。工業廢渣中的有些有機物質,能在一定溫度下通過生物分解產生惡臭,從而污染大氣。五是傳播疾玻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蟲,如果直接用來作為農家肥料,人吃了施用過這種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傳染玻
同學們,你們是否覺察到我們周圍的環境正在日益被嚴重破壞?亂砍樹木,污染生態,破壞生態環境等等。如今無數的事實已經告訴我們,環境保護刻不容緩,保護環境不僅是國家和政府部門的責任,同時也是我們學生的責任。 這幾天,我正在參加環保活動。我圍繞著我們生活的地方周圍的空氣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氣污染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危害等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 我根據自己家周圍的環境特點和身邊所發現的問題,確定了調點。 調點 : 工業造成的空氣污染 生活造成的空氣污染交通造成的空氣污染 調查地點 : 塑料廠、五金廠、鋼廠 工人宿舍區、學校宿舍 長江三座大橋 我登上長江大橋,向四面眺望可以看到23個高聳的煙囪。
其中將近一半的煙囪相繼冒起濃濃的煙,有土黃色的,有黑色的。如晴天,煙是一陣濃,一陣淡,散得比較快。染而在陰天,所有建筑物都被煙霧籠罩著,能看見度很低,連高大的建筑物都在霧中若隱若現了。 我來到居民區,看到居民區雖然沒有高大的煙囪,但也彌漫著煙霧。經過觀察才發現,原來很多居民在生爐子。于是,我通過統計,發現一個才兩百米的街道居然有 63戶人家在生爐子,工人宿舍區一百來戶人家就有47個在生爐子。我想,等到了冬天,家家戶戶都靠生爐子取暖,那煤煙造成的大氣污染將不可想象。 交通運輸又對大氣有怎么樣的污染呢?我先后去了三座大橋,觀察了機動車量的流量和排放尾氣的情況。等到了下午時,汽車流量進入高峰,長江大橋20分鐘通過2百多輛機動車。
機動車排出很濃的尾氣,尤其是公共汽車和摩托車駛過后排出嗆人的黑煙并揚起陣陣塵土。高峰時每5分鐘經過一輛公共汽車,一天要有40輛這樣的汽車經過這里,要知道,這么多的車要排放多少廢氣污染環境啊! 從調查情況來分析,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廠煙囪排放的黑煙、居民使用炭爐,機動車輛排出的尾汽。這些污染源排放出來的什么污染物呢?對人們的健康又有什么危害呢?
前一段時間,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發展改革委要抓緊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超薄塑料購物袋列入淘汰類產品目錄。質檢總局要加快修訂塑料購物袋國家標準,制訂醒目的合格塑料購物袋產品標志。督促企業嚴格按國家標準組織生產。
“通知”規定,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商品零售場所必須對塑料購物袋明碼標價,并在商品價外收取塑料購物袋價款。旅客列車、客船、客車、飛機、車站、機場及旅游景區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購物袋(包裝袋)。同時,提高廢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大力營造限產限售限用塑料購物袋的良好氛圍。
“通知”還指出。對違規繼續生產超薄塑料購物袋的。或不按規定加貼(印)合格塑料購物袋產品標志的,以及存在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相應給予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生產的產品、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處罰。
塑料袋回收價值低,其對環境主要有兩種危害,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廢塑料制品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在我國城市、旅游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均不同程度存在的廢塑料垃圾,這些廢塑料散落在地面上,或隨風掛在樹枝上飄揚。或漂浮在水面上,嚴重污染了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視覺污染。
潛在危害是指廢塑料制品進入自然環境后難以降解而帶來的長期的深層次環境問題。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破壞,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解。這就意味著廢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斷累積。廢塑料隨垃圾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制品很難回收利用。如果將其填埋,200年的時間不降解,會導致大片土地被長期占用,加劇了土地資源的壓力。不僅我們這代要被垃圾包圍。也會使子孫后代失去生存的空間。
超市:在接到通知之后,幾乎所有的超市都在6月1日以后停止使用免費的塑料袋為顧客盛放商品了。然而,超市的商品種類繁多,很多顧客還沒有養成購物時隨身攜帶包裝袋的習慣。對此。超市提供了環保的收費購物袋,價格一般為每個0.1元至0.5元不等。此外,超市還提供了一些售價在幾元的無紡布購物袋,這些購物袋質量較好。可以多次使用。
調查發現,通過“限塑令”的實施,顧客使用塑料袋的數量大大降低了。很多人自備了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忘記攜帶購物袋的顧客。也會縮減所需塑料袋數量,把盡可能多的商品放入同一個塑料袋中。一天下來。超市的塑料袋用量銳減。與從前龐大的塑料袋用量相比。節約了成本。更促進了環保。
另外,我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超市中“可降解垃圾袋”的銷量突然直線上升。其原因是很多習慣使用超市塑料袋當垃圾袋的顧客,也已經逐漸改變習慣,開始購買價格更為低廉、材料更為環保的一次性垃圾袋了。
商場:自“限塑令”實施之后,許多大型商場也將不再提供塑料購物袋。調查發現,在商場專柜購物的顧客。仍然可以得到由商家免費提供的購物紙袋。而原先某些商場提供的塑料購物袋已經不復存在。
北京的宜家家居是北京首家推行塑料袋收費的賣場。顧客購物后,可以選擇由商場送貨上門,也可以自己帶走,而一些小件物品則可以根據需要購買塑料袋。宜家希望通過收費的方式倡導消費者自己帶著購物袋前來購物。自從推廣收費塑料袋以來。來這里的顧客很多已經養成習慣,自帶購物袋或者是購買一次塑料袋多次使用。
集貿市場:與超市、商店相比,集貿市場是使用塑料袋最頻繁的場所,也是不合格的塑料袋聚集的場所。為了節約成本,很多小販沒有通過正當渠道購買環保塑料袋,而是采購了一些質量低劣的塑料袋。這些塑料袋有很大的刺鼻氣味,用它們來包裝食物極不衛生。丟棄之后也難以降解,會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壓力。這種質量低劣的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首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