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直播營銷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變應性鼻炎;鼻內鏡;微波
[中圖分類號]R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6(a)-033-02
變應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見多發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有鼻塞、流鼻涕、鼻癢、打噴嚏以及嗅覺功能障礙等。此外,它還可以導致或并發鼻竇炎、咽炎、中耳炎、氣管和支氣管炎、哮喘和眼結膜炎等。傳統的治療方法如電灼、冷凍、激光、翼管神經切斷等在臨床應用上取得一定療效,但方法各有利弊。我們應用微波治療儀在鼻內鏡下熱凝治療鼻丘及下鼻甲治療變應性鼻炎100例,經隨訪1年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變應性鼻炎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14-65歲,平均38.5歲,病程1-16年,平均7.2年。有家族史者14例(占14.0%),伴有鼻竇炎、中鼻甲息肉樣變、鼻中隔偏曲者21例(占21.0%)。按照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1](1997年修訂,海口)進行治療前的癥狀分級和體征分級。本組病例中,噴嚏平均1.76分,流涕1.87分,鼻塞1.65分,鼻癢1.53分,體征1.26分,總評分為8.07分。全部病例均在本治療前應用過抗組胺藥物和激素類藥物等治療,但停藥后很快復發。
1.2 麻醉方法
本組絕大部分病例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手術,對高度緊張、恐懼患者,術前可適當給予鎮靜藥。少數局麻不能合作或患高血壓、心臟病者,在局麻加強化下施行,可于術中進行心電監護。表面麻醉方法是用1%丁卡因加1∶1000腎上腺素棉片填塞雙側鼻腔2-3次,每次間隔3-5 min,充分收縮表面麻醉鼻丘、鼻腔頂及前部、下鼻甲。
1.3 治療方法
患者取半仰臥位或平仰臥位,調節EBH-Ⅳ型微波治療儀微波輸出功率為40-50 W;在鼻內鏡直視下,將針形凝固頭尖端刺入下鼻甲前端及內側面黏膜,深約1 mm,熱凝約4-6 s,每側凝3-5個點;鼻丘部、鼻頂部進針約2-3 mm,熱凝約4-6 s,1-2個熱凝點即可,直到下鼻甲前端及內側面和鼻丘部呈乳白色凝固狀。一側治療結束后再作對側。若下鼻甲肥厚水腫者可適當增加熱凝點和熱凝時間;中鼻甲息肉樣變者,熱凝息肉樣組織全部無炭化凝固。操作中應保持鼻腔清潔,隨時擦凈微波針上熱凝物,以免影響微波功率的輸出。治療術后無出血,故不用填塞。半月內用呋嘛液4 ml、慶大霉素4 ml、地塞米松2 ml配制的混合液點鼻,以收斂、抗過敏、抗炎、消腫,且防止粘連。術后2周內每隔5-7 d復診1次,清理鼻腔內凝固脫落組織和痂塊,1個月后每月復診1次-1年,每次詳細記錄鼻部癥狀改善情況及鼻腔內所見狀況。
2 結果
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通常第1周內有鼻腔阻塞、流涕或有血涕,1-2周后逐漸好轉,1個月后患者自覺癥狀消失,鼻腔黏膜基本恢復正常形態。全部病例無出血、鼻中隔穿孔、鼻干燥、嗅覺減退、鼻腔粘連等并發癥發生。全部病例治療后均隨訪1年以上,按1997年海口會議修訂的療效評定標準對療效進行評定,治療后癥狀和體征總評分為:術后1個月為4.12分,6個月為4.45分,1年為4.47分。與術前比較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從表1可以看出,近期有效率為92.0%,中期為86.0%,遠期為82.0%。遠期療效稍差可能與鼻黏膜神經支配的多元性和神經纖維再支配有關,鼻中隔高位偏曲可能也是一種因素。治療1年內復發14例,8例再次微波治療后顯效,6例合并鼻中隔高位偏曲,行中隔矯正后癥狀緩解。
3 討論
變應性鼻炎的病理機制除了抗原抗體反應外,與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有關。篩前神經是三叉神經眼支的一個分支,為副交感神經纖維和感覺神經纖維的混合神經,孫樹巖[2]等發現篩前神經在鼻腔的分布范圍恰恰是在被證實了的鼻腔黏膜漿液腺高密度區和鼻腔敏感部位鼻丘等部位,由此推斷,篩前神經與變應性鼻炎的主要癥狀噴嚏、水樣涕的產生密切相關;另外下鼻甲黏膜表面有豐富的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末梢構成的微神經網,其黏膜有獨立的副交感神經節,只有阻斷或破壞這些神經,使其興奮性降低或消失,鼻腔噴嚏反射弧的傳入徑路被破壞,使Ⅰ型變態反應不能發生,變應性鼻炎才不會發作。
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微波治療主要是通過微波產生的高頻電磁場變化,在小范圍內使組織中的水分子高速旋轉運動,組織迅速凝固,血管封閉,進而壞死組織脫落,從而達到治療病變的目的。我們用微波熱凝篩前神經分布區,切斷神經供給,同時破壞感覺神經末梢和刺激物的受體,減輕鼻黏膜對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刺激的興奮性,降低神經的敏感性;同時采用微波熱凝下鼻甲可減少下鼻甲體積,改善鼻腔通氣,限制組織胺為主的多種介質釋放,從而限制血管舒張及腺體分泌。
微波的熱凝固作用使鼻腔黏膜表面產生了一層蛋白凝固膜,從而避免了與致敏源的接觸。當這些蛋白凝固膜脫落后,新生的健康黏膜具有正常的防御和屏障功能,阻斷了變應性鼻炎的反射弧。
微波的局部高熱可激活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局部組織免疫反應能力,對鼻黏膜脫敏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有研究表明,鼻黏膜神經肽能使神經的興奮性異常增高,神經肽的大量釋放可能是引起變應性鼻炎的病理基礎,微波可以分解、滅活神經肽,降低神經的興奮性。
微波直接作用于變應性鼻炎局部高敏反應區病變黏膜,熱凝使充血擴張的血管收縮、組織水腫消散、鼻通氣改善。
微波與激光、電刀、射頻、電離子的熱凝作用相比更具優點。微波是以生物體本身作為熱源,屬遞質加熱,作用不擴散到周圍,故不損傷周圍組織,其安全性好。微波針頭可深入鼻腔組織內,其操作性和準確性高,尤其是在鼻內鏡下其定位更加準確。術中無出血、無炭化汽化及煙霧,微波有強大的殺菌作用,術后感染機會極少,組織反應輕、創面愈合快,基本無痛苦,患者易接受。我們體會到本法主要適用于噴嚏發作較重且伴較多流清涕患者,而對于以鼻塞為主伴有較多黏液性鼻涕,或合并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和鼻竇炎的患者,療效相對較差。應用微波時尚需注意:凝固時微波的強度和范圍不宜過廣過深,功率一般不超過50 W,以局部黏膜呈乳白色為宜;治療術后注意及時定期復診,清理假膜及結痂塊,防止鼻中隔與下鼻甲粘連,清理時動作要輕柔,忌粗暴操作,勿傷黏膜。
對于經微波治療后再次發作的病例,考慮有多種原因:①部分病例復發可能與鼻黏膜神經支配的多源性與神經再支配有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變應性鼻炎患者,單純微波熱凝療效欠佳,可能因鼻中隔偏曲影響鼻腔通氣,使鼻腔受到不平穩刺激,誘發鼻腔感覺神經――副交感神經反射,產生有關臨床癥狀,經行鼻中隔矯正術后再次微波治療,亦可獲得滿意效果。與肖旭平報告的效果一致[3]。②變應性鼻炎具有家族遺傳性,可能與其基因異常有關,治療效果可能受到影響,這在我們的研究資料中就發現父子、兄妹關系的病例治療效果均不理想的情況。③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致敏物也越來越復雜,不少具有極高的致敏性,使機體處于高度致敏狀態,給治療造成一定困難。④目前微波治療的功率和部位,還未能達到徹底阻斷神經反射,抑制介質釋放的精確程度及對致敏原無懈可擊的屏障作用。因此,只有通過我們不斷地深入研究發展提高這一技術,才能使該療法更趨完善。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修訂,海口)[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33(3):134-135.
[2]孫樹巖,董震,卜國鉉,等.篩前神經與常年性鼻炎關系的解剖學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0,25(5):216.
[3]肖旭平,王繼華,黎高新,等.微波熱凝術治療變應性鼻炎[J].中華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2,9(1):51-52.
【關鍵詞】黃斑水腫;藥物治療;玻璃體腔;曲安奈德
一些眼底病變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等疾病會因血一視網膜屏障的破壞,使黃斑周圍毛細血管滲漏,引起黃斑水腫,導致視功能損害,成為危害老年人視功能健康的一大疾患。傳統的藥物治療、激光光凝等方法,均不能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近年來,全身藥物治療聯合玻璃體腔注射皮質類固醇治療黃斑水腫取得了一定療效[1,2]。我科自2010年1月至今,開展了全身藥物治療聯合玻璃體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療黃斑水腫,取得了良好效果,且方法簡單,易于掌握,易在基層醫院開展實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自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靜脈阻塞引起的黃斑水腫患者109例112眼,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56例58只眼,對照組53例54只眼。
12材料曲安安奈德, 1 ml/40 mg
13檢查方法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均進行了視力、裂隙燈顯微鏡、眼底檢查、非接觸眼壓、眼底熒光造影、光學相干斷層掃描[3,4]檢查。
14治療方法治療組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術前一天用抗生素眼水點眼,注射前用表麻滴眼劑倍諾素眼水點眼3次,間隔5 min,開瞼器開瞼后,先于顳下方角膜緣處穿刺,放出少許房水,然后于顳下方距角膜緣35~4 mm處注射曲安奈德4 mg/01 ml,拔出針頭,壓迫注射處至密閉,典必殊眼膏包眼,術畢。術后取半臥位24 h。對照組只常規單純用藥物治療。
2結果
21臨床觀察技術指標所有患者治療1 d、7 d、半月觀察視力、眼壓及眼內反應。由于治療后短時間內,眼底、FFA、OCT檢查變化不明顯,只對視力、眼壓及暫時性治療反應進行觀察,不作為治療效果判斷。治療后1個月、3個月復查視力、眼底、眼底彩色照像、OCT檢查,根據復查結果進行比較,判斷治療效果。
22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七檢驗;計數資料及率的比較、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χ2檢驗。P
23治療后1 d觀察結果所有患者感覺癥狀無明顯改善。二組患者矯正視力、眼壓變化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有輕度的球結膜充血,未見眼內感染、白內障等并發癥。
24治療后7 d觀察結果治療組視力始上升,觀察組效果不明顯,二組患者矯正視力經統計學處理,P>005,無意義;治療組37 d內觀察有眼壓開高者9例,占1551%,觀察組無變化,經予以降眼壓眼藥滴眼和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劑降至正常。治療組球結膜充血消失,未見繼發性眼內感染、白內障等并發癥。
25治療后1月復查結果矯正視力為001~08,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7930%、515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黃斑水腫是全身性疾病的眼部表現,某些其他系統的物質代謝和功能異常將導致或加速黃斑水腫的發生和發展,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壓、血管負荷過重(充血性心力衰竭、腎功能不良、低蛋白血癥等)都是黃斑水腫發生的危險因素,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近年來,曲安奈德越來越多地被用來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黃斑水腫,且玻璃體腔注射,藥物直達病變部位,可發揮最大生物效應。本研究發現,玻璃體腔注射曲安奈德聯合全身其他藥物治療黃斑水腫,患者視力均明顯提高,達治療前水平者比率較高,眼底檢查顯示治療后黃斑水腫滲出逐漸減輕,OCT檢查顯示治療后黃斑厚度明顯減少或達正常。這一系列觀察均從形態學角度證實了聯合療法大大優于單一藥物治療,且操作簡單,副作用少,僅個別病例引起藥源性眼壓升高,經用降壓藥物控制后降至正常,不失為有效的治療措施,易于在基層醫院開展和推廣,能產生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患者解除痛苦。
參考文獻
[1]陳永信,陸好,馬小華,等.脈絡膜新生血管治療研究展望.中華眼底病雜志,2007,1:8991.
[2]紀惠歉,葉璐,楊新光,等.光動力療法聯合玻璃體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療黃斑區脈絡膜新生血管.眼科研究雜志,2009,1:213251.
嬰幼兒支氣管肺炎是兒科臨床常見病,我科2005年2月 ~2007年5月應用鹽酸氨溴索加博利康尼霧化吸入,治療嬰幼兒支氣管肺炎,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我院2005年2月~2007年5月符合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1]的3歲以內的住院患兒12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對照組60例,年齡60天~3歲,平均1.8歲。均有咳嗽、喘憋、氣急,兩肺可聞及喘鳴音、中細濕音,胸部X線表現為雙肺紋理粗亂及不同程度的肺氣腫。兩組間病例數、性別、年齡、病程差異均無顯著性 (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患兒住院后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抗炎、止咳、解痙、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氧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超聲霧化吸入鹽酸氨溴索加博利康尼。用法如下:鹽酸氨溴索7.5 mg/次,博利康尼霧化液2.5 mg/次,加生理鹽水10 ml吸入,2~3次/天。對照組僅給予上述常規治療。
1.3療效評價:治愈:治療7天以內體溫正常,咳嗽、喘憋消失,氣急緩解,肺部喘鳴音及濕音消失,胸片復查病灶明顯吸收好轉或全部吸收好轉;好轉:治療7天體溫正常,咳嗽、喘憋減輕,氣急緩解,肺部喘鳴音及濕音減少,胸片復查病灶部分吸收;無效:治療7天后臨床癥狀無顯著改善,仍咳嗽、氣急,肺部音無減少,胸片復查病灶無吸收。
1.4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治愈率91.7%(55/60),好轉率8.3%(5/60);對照組治愈率66.7%(40/60),好轉率33.3%(20/60),兩組治愈率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P
2.2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見表1。
3討論
支氣管肺炎的病因常為細菌和(或)病毒感染,肺組織病理改變主要以充血、水腫、炎性細胞浸潤為主,使肺泡內充滿滲出物,并向周圍組織蔓延。當小支氣管發生炎癥時,黏膜水腫、充血、纖毛運動減弱,分泌物可導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影響肺部通氣、換氣功能。嬰幼兒由于呼吸系統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及機體免疫功能的不完善,肺部彈力組織發育差,血管豐富,易充血,患肺炎時易被粘液阻塞,痰不易咳出,引起呼吸困難。嬰幼兒咳嗽排痰能力遠比成人差,纖毛運動也遜于成人,一旦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尤其分泌物粘稠時極易造成氣道狹窄,甚至氣道阻塞,嚴重時則危及生命。故及時排出氣管及肺泡內的分泌物對病情轉歸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治療組使用的鹽酸氨溴索,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物學效應的粘液溶解藥[2],作用機理主要有:(1)調節漿液與粘液的分泌,使痰粘性及彈性正常化,增加溶膠層的深度,恢復纖毛的活動空間及物理支持;(2)具有增加氣道內漿液分泌,使痰液稀釋,促進液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同時促進纖毛運動,增加排痰功能[3,4];(3)刺激肺泡Ⅱ型細胞合成及分泌表面活性物質,維持肺泡的穩定,協助無纖毛區粒子的運送,具抗粘著作用,促進痰液運輸;(4)氨溴索在體內達到一定濃度時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5],并且與與抗生素合用可提高其在肺組織的濃度,有利于抗感染。博利康尼是高選擇性β2-受體興奮劑,β2-受體主要位于氣道平滑肌、纖毛上皮、杯狀細胞、肥大細胞、肺泡Ⅱ型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等效應細胞,其數量自上而下越來越多[6]。博利康尼能特異性興奮β2-受體,松馳氣道平滑肌,降低氣道阻力,增強粘液纖毛清除,抑制氣道神經,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肥大細胞,炎性細胞釋放介質。
鹽酸氨溴索與博利康尼聯合用藥,具有協同作用,與對照組相比,其在減輕咳嗽、喘憋、氣急,促進痰液排出,縮短肺部濕音及咳嗽持續時間上有顯著性差異。使用超聲霧化吸入,藥物濃度高,藥物微粒直徑小,能被均勻地送達氣道表面,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藥物在肺部分布好,發揮作用快,使患兒的癥狀、體征迅速得到緩解。使用霧化吸入,吸入時間短,約15分鐘左右,患兒只需被動配合,依從性好。霧化吸入因所需藥物劑量小,本組60例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參考文獻: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75.
[2]張國清,朱光發.大劑量沐舒坦防治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呼吸系統分冊,2003,23(2):76.
[3]朱科明,李深.沐舒坦對危重患者肺功能的保護[J].中國急救醫學,2001,21(1):59.
[4]楊惠娣,徐彬.氨溴索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2,22(1):44.
[5]Honlfeld J,Fabel H,Halmm H.The role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in-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e[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1997,10:482.
關鍵詞:奧沙利鉑;周圍神經毒性;艾灸;預防;療效
奧沙利鉑(L-OHP)是第三代鉑類廣譜抗癌藥物,國際通用名為草酸鉑,是胃腸道癌常用藥物,是結直腸癌的首選藥物之一。其最主要的不良反應為周圍神經毒性反應[1]。奧沙利鉑的神經毒性反應臨床上表現為急性和慢性兩種[2] ,急性反應的發生率為85~95%,慢性反應的發生率為15%[3]。急性神經毒性反應常發生在用藥的過程中或者用藥后幾天到幾周的時間里,出現外周感覺神經異常,表現為指趾端或口唇周麻木,感覺遲鈍,遇寒冷或冷刺激癥狀加重。奧沙利鉑化療所致周圍神經毒性的預防尚無特效方法。如何防治奧沙利鉑化療致神經毒性反應是腫瘤科醫護人員關注的課題。相關資料表明,奧沙利鉑急性神經毒性反應的發生與受冷有關[4]。基于相關文獻的啟示,我院將2012年11月~2013年2月,2013年11月~2014年2月住院的胃腸道癌行奧沙利鉑化療患者,采用艾灸聯合熱水袋局部加溫防治冬季奧沙利鉑化療致急性神經毒性反應35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1月~2013年 2 月,2013年11月~2014年2月在安康市中醫醫院住院的胃腸道癌行奧沙利鉑化療患者70例。70例中,男42例,女28例,年齡22~68歲。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經細胞學或病理學確診為胃癌或結直腸癌。患者的機能狀況卡氏(KPS)評分>60分,預計生存期6個月以上,無重要臟器功能嚴重受損,化療方案FOLFOX(L-OHP+CF+5-FU)。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原有糖尿病可能引起末梢感覺異常的患者,原有腦血管意外神經系統疾病,曾接受過可能引起周圍神經毒性的其他化療藥物的患者。艾灸部位有皮膚創傷,潰瘍,感染的患者,對艾灸不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將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性質,治療方案等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予FOLFOX(L-OHP+CF+5-FU) 化療方案。兩組患者靜脈化療前,由主管護士向患者介紹化療的目的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用熱水袋予手足局部加溫保暖,告知患者保暖的重要性,避免冷刺激,不吃冷食不飲冷水,不接觸冷物,出門戴口罩,手套,避免吸冷空氣吹冷風。教會患者觀察和判斷局部常見異常情況,如發現局部疼痛或麻木等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1.2.2 干預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給予熱水袋手足局部加溫保暖的基礎上加用艾灸療法。選穴,上肢穴位:八邪,合谷,陽溪,外關,手三里,曲池;下肢穴位:八風,沖陽,豐隆,陽陵泉,足三里,犢鼻;雙側取穴。從化療前一天開始,每次每穴以回旋灸的方法灸5~10min ,2次/d。10d為1療程,共6個療程。對照組患者給予熱水袋手足局部加溫保暖。
1.2.3 觀察方法 治療過程中每日評估并記錄兩組患者口周肢端感覺及其他外周神經毒性反應程度以及持續時間,了解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1.2.4.判定標準 本研究采用奧沙利鉑化專用感覺神經毒性分級評價的Levi標準[5]來判斷:0度為無任何不良反應;Ⅰ度為感覺異常或感覺遲鈍(遇冷引起) 1w內完全消退;Ⅱ度為感覺異常或感覺遲鈍,21d內完全消退;Ⅲ度感覺異常或感覺遲鈍,21d內不能完全消退;Ⅳ度為感覺異常或感覺遲鈍,伴有功能障礙。
1.2.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數據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
2結果
見表1。
注:P
3 討論
3.1 奧沙利鉑化療致急性神經毒性反應的發生機制 奧沙利鉑的神經毒性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急性神經毒性現代醫學目前認為有電壓門控性Na+通道障礙引起,慢性神經毒性目前可能的機制為軸突神經病變和脊神經根神經結損傷[6]。奧沙利鉑化療致急性神經毒性反應多以麻木癥狀為主。中醫認為手足麻木屬于血痹范疇, 中醫學者認為人體正氣不足導致腫瘤發生,化療藥物乃大毒之品進一步損傷機體,損傷氣血,而致氣血溫煦不足,推動無力,血行不暢,緩慢澀滯,形成淤血,淤阻血行,陽氣不能達四末,四末失養,陰血內虛不能充盈血脈,故遇寒則營血凝滯,故見指趾末端麻木,感覺減退,口腔,咽喉部位感覺遲鈍[7]。
3.2 艾灸聯合熱水袋局部加溫防治冬季奧沙利鉑化療致急性神經毒性反應的機理 奧沙利鉑化療致急性神經毒性反應多以麻木癥狀為主。中醫學者認為手足麻木屬于血痹范疇,其病機為氣血兩虛,氣滯血瘀,營衛失調,而致經脈失養,絡脈淤阻。治療以溫通氣血,通經活絡,活血化瘀,調理營衛為治療法則。處局部組織代謝,降低患處周圍神經的興奮性。楊華元[8]的研究還認為,艾灸艾灸治療是借艾條燃后煙火的熱力透入肌膚,通過穴位經絡的作用,進而溫通氣血,溫經散寒,通經活絡,補氣活血,活血化瘀發揮治療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灸的作用機制是溫熱效應,光的輻射效應,艾的藥性以及艾燃燒產物和氣味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艾燃燒時產生一種十分有效并適宜于機體的紅外線,其輻射能譜為0.8~5.6um, 屬于近紅外波段[8]。燃燒艾絨時的輻射能譜不僅具有熱輻射--遠紅外輻射,而且還具有光輻射--近紅外輻射,艾灸的能譜近紅外輻射占主要部分,且峰譜在1.5um附近[9]。根據物理學原理,一般遠紅外線能直接作用于人體的較淺的部位,靠傳導而擴散熱量,而近紅外線較遠紅外線波長短,能量強,可直接滲透到深層組織,穿透機體的深度可達10mm左右,并通過毛細血管網傳到更廣泛的部位,而為人體所吸收[8],加強患時的紅外線輻射,既可為機體的細胞代謝活動,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為能量缺乏的病態細胞提供活化能,并有利于生物大分子氫鍵偶極子產生受激共振,從而產生"得氣感",同時又可借助反饋調節機制,糾正病理狀態下的能量信息代謝的紊亂,調控機體免疫功能。本研究取穴,所選穴位多屬上下肢陽明經穴位,陽明經多血多氣,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上肢穴位中:八邪主治手足麻木,外關為八脈交會穴,可治上肢痿痹不遂。下肢穴位中:八風主治足腫痛,趾痛,陽陵泉為八會穴之筋會,可疏通經筋,主治下肢痿痹及麻木。
人體穴位既是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體表的部位。艾灸是中醫傳統的外治方法,通過艾灸的溫熱效應,光的輻射效應,艾的藥性以及艾燃燒產物和氣味,穴位與經絡對機體的調整作用,達到預防和治療冬季奧沙利鉑化療致急性神經毒性反應的作用。
4結論
奧沙利鉑的神經毒性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奧沙利鉑化療所致周圍神經毒性的預防尚無特效方法。我院在2012年開展"以患者為中心,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優質護理服務中,我們將中醫護理特色技術運用于冬季奧沙利鉑化療致急性神經毒性反應的預防中。將中醫護理技術貫穿于化療前,化療中,化療后全程護理中。觀察發現,在操作過程中,通過與患者的語言溝通,患者心情舒暢,感覺舒適,增強了患者治病的信心,樂意配合治療。調查發現,采用艾灸療法,增加了護士與患者的有效溝通時間,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提高。 本組資料顯示,兩組患者急性神經毒性反應的發生率有明顯差異,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有明顯差異。本研究證明,艾灸聯合熱水袋局部加溫預防冬季奧沙利鉑化療致急性神經毒性反應效果顯著,是一種安全可行的預防冬季奧沙利鉑化療致急性神經毒性反應的中醫護理手段。傳統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數千年,但與現代護理學相結合卻不過幾十年歷史。艾條取材方便,操作簡單,不論住院,門診治療期間都可以運用,患者出院后也可以在家中應用,價格低廉,無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方便患者自我護理。將艾灸聯合熱水袋局部加溫防治冬季奧沙利鉑化療致急性神經毒性反應在臨床上推廣應用,不但能解決實際問題,還能使中醫藥在護理工作中煥發生機,推動中醫護理學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金姣. 奧沙利鉑化療所致毒性反應的觀察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0,8(5c):1322-1323.
[2]高燕菁.運用心理學知識強化藥物咨詢效果[J] .首都醫藥,2004,24(1):34.
[3]李晉寶,趙泉,黨宏偉. 奧沙利鉑的不良反應48例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0,31(20:98-99.
[4] 嚴娜萍. 奧沙利鉑聯合氟尿嘧啶初次化療30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442.
[5] Gamelin E, Gamelin L,Bossi L,et al.Clinical aspects and molecular basis of oxaliplatin neurotoxicity:Current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reventive measures[J].Semin Oncol,2002,29:21.
[6] 李鳳君.奧沙利鉑致外周神經毒性反應防治進展[J]. 護理研究,2012,2(C):481-483.
[7]楊兵,梁翠微,杜均祥等.補陽還五湯加味防治奧沙利鉑外周神經毒性19例療效觀察[J]. 新中醫,2007,6(6):81-82.
“公眾號侮辱魯迅”一事近日登上微博熱搜榜,這篇引發眾怒的“公眾號侮辱魯迅”公號文章,堪稱近年來自媒體亂象之典型樣本。近年來,隨著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各種自媒體亂象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加強自媒體亂象治理打擊,亟須提升綜合治理能力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
一、自媒體領域亂象的表現
一是“刷”字當頭,流量造假吹起繁榮泡沫。隨著自媒體的興起,自媒體的營銷價值逐漸得到重視,為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的廣告主將重金砸向微信、微博和新興的直播平臺。點擊率、閱讀量、粉絲數是考量新媒體平臺傳播力的重要依據,因而靠機器刷閱讀量、花錢買微博“僵尸粉”等自媒體亂象開始層出不窮。
二是謠言滋生,危害社會健康穩定發展。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新聞信息需要遵循客觀真實的原則,有其嚴格規范的生產流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自媒體逐漸成為謠言滋生的平臺,有的公眾號惡意對事件進行抹黑,有些網站則用“標題黨”推波助瀾,各種失實報道比比皆是,擾亂了社會秩序,影響了社會穩定。
三是格調低下,為博眼球低俗獵奇。一些網絡直播平臺為了吸引網友眼球進行“奇葩”的網絡直播或涉黃“網紅”直播,這給直播平臺帶來了短暫的用戶流量高峰,但直播平臺在由此獲得暫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走入了內容低俗與高度同質化的死胡同。
二、對策建議
一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營銷行為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目前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網絡營銷的造假問題、侵權問題、安全問題大量涌現,影響了企業和顧客之間的營銷活動的正常運行。建議進一步完善《廣告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配套規章,出臺專門的網絡營銷管理辦法,針對網絡營銷主體登記、網絡消費欺詐、網絡不當廣告行為、網絡格式條款、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問題作出明確的解釋,用法律的手段保障網絡營銷活動正常,以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穩定運行。
二是提高技術監測水平。建立自媒體大數據庫,加強自媒體帳號監測和自媒體平臺運營數據分析,實時演算個人動態數據,借助大數據技術,助推互聯網流量造假問題的解決,幫助企業進一步優化廣告投放效益。
三是加大監管打擊力度。進一步明確工商、文化、經信、公安等監管部門職責,形成協同監管合力,堅決打擊擾亂互聯網經營秩序和信息傳播秩序的現象。以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目標,加強網絡交易監管,加大對售假、虛假廣告等不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營造安全公平的網絡交易環境;以維護公共利益為目標,加強網絡信息監管,各地公安機關設立并普及網警派出所,履行網絡輿情維穩等工作職責。引導市民通過電話、QQ實現網絡空間報警,從而對網絡信息進行直接的干預或控制活動,提高打擊的主動性和時效性。對利用互聯網造謠、誹謗或者發表、傳播其他有害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責任。
四是明確平臺義務。自媒體運營平臺要嚴格遵守國家網信辦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審核賬號的身份和資質,做好分類備案,為不同類型的賬號貼上不同標識,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對違規和直播等行為,視情節嚴重采取警示、限制、暫停更新、關閉賬號、永久封禁等措施,讓低俗化的內容和主播失去生存空間,并保存有關記錄,履行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