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入職邀請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因專柜業務發展需要,茲我有司員工 ,已在我司辦理入職手續,現在貴司申請入職,望貴商場協助辦理相關入職手續!
順祝
商祺!
關鍵詞: 高職高專院校 英語教學 寫作大賽
一、引言
打開百度搜索引擎,輸入“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便能看到有近300萬條相關信息;2012年全國共有610所高職院校參加該大賽。該比賽已經成為高職外語界最有影響力和關注度的賽事之一。它是由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聯合主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協辦的國家級競賽。其目的是加強高職院校間外語教學的交流,展示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水平和改革成果,帶動全國高職院校重視對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從而深化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推動全國高職英語教學的總體發展。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專業寫作大賽是2010年創辦的,已經成功舉辦四屆。常州信息學院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每年都認真組織學生參賽,并以比賽為契機,促進教學改革,力爭做到“寓教于賽,以賽促教;賽教結合,以賽促改;寓學于賽,以賽促學”。從班級比賽到學院初賽,從宣傳、動員到出題、選拔,任課教師認真做好每一個環節,將比賽精神融入日常教學。由于學院的重視,建立了相關的獎勵機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廣大任課教師的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每屆都有選手獲得省級復賽一等獎、國家決賽二等獎和三等獎。比賽成績固然重要,教師感觸更深的是參加比賽對高職英語教學產生的引領作用。
二、大賽題型分析
全國總決賽要求選手們在120分鐘內完成總字數不少于650詞的三篇不同題型的作文,分別是應用文(便條、邀請函及回函、通知、簡短私人和業務信函、簡短傳真和電子郵件、簡短廣告、簡短產品與廠家介紹、簡短產品使用說明等)不少于100詞;圖表作文(柱形圖、線形圖、餅圖、表格)不少于350詞;關鍵詞寫作,不少于200詞。應用文、圖表作文、關鍵詞寫作所占分值分別是20%、50%和30%。賽題內容充分體現高職特色,既貼近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又反映未來工作崗位對英語寫作能力的要求和個人職業發展的需求。
三、引領作用
1.高職英語教學定位:職業英語。
中國高職英語處于初級階段,從教材、教師到課程建設、評價都很不成熟。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沿襲了傳統的中學英語教學模式(師生都很熟悉),有的則是壓縮了的本科教學(國家英語4、6級影響巨大)。雖然近年來上級主管部門強調職業英語概念,但如何貫徹實施到日常教學中,由于缺乏相關支撐,多數教師不知所措。從上文分析的高職高專寫作大賽題型,不難看出高職英語教育的職業特色:突出培養學生寫應用文和說明文(初級技術寫作)的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參賽,出選拔賽試題,輔導學生參賽,筆者感到收獲很大,切實體會到了高職英語教學與普通本科教學的差異,即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突出實用性。
2.高職英語課程建設。
查看目前各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建設網站或總結報告,不難發現“大而空”現象比比皆是,都是“目標、原則、理念、改革”等空洞的內容,而沒有實際操作,特別是量化標準。這是高職英語課程建設的瓶頸問題。高職高專寫作大賽的比賽題型對高職英語課程建設中寫作部分的建設有示范性作用。應用文和圖表作文可以量化范圍和評價指標。應用文范圍包括便條、邀請函及回函、通知、簡短私人和業務信函、簡短傳真和電子郵件、備忘錄、簡短廣告、簡短產品與廠家介紹、簡短產品使用說明等;圖表則主要有餅圖、柱狀圖、線圖、產品介紹圖和表格。
3.教學設計。
中國實在太大,各地區發展也不均衡,各個高職院校的生源、管理制度、教學環境也大不相同。如果任課教師僅局限于教材,則課堂教學完全受控于教材。任何一套教材都會有一些不適用的地方,優秀的教師應當具備駕馭教材,完成本土化設計的能力。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取決于任課教師的教學設計。筆者在多年的高職英語教學中始終堅持本土化教學設計,一直將應用文寫作訓練納入教學設計。筆者的寫作設計受高職高專寫作大賽的啟發,完全脫離所選用的教材,按比賽題型,精心編排,主要包括簡歷、求職信、通知、邀請函、備忘錄、電子郵件、建立業務函、詢價報價函、投訴信、公司或產品簡介及各類圖表。
4.教學評價。
英語寫作一直以來是令師生很頭疼的問題,學生怕寫,覺得實在太難,畢竟語言輸出比輸入要難很多;老師怕改,一方面學生寫得很糟,改起來無從下手,另一方面工作量實在太大,特別對于大班教學的老師來說。因此,雖然知道寫作部分對于培養高職學生的語言實用能力至關重要,但多數老師都選擇回避。即使是期末考試,這一部分也通常省略了。如此實踐,導致學生寫作能力日益萎縮,其結果是嚴重的。幸運的是,現在有不少公司開發了寫作軟件,可以實現網上提交作文和自動批改功能。該類軟件毀譽參半,但筆者相信這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是有意義的,能起到一定的教學輔助作用。筆者近年來一直用“批改網”給學生布置作文,其作業完成情況在學科評價中占一定比例。
四、結語
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的舉辦理念和比賽內容就很好地體現了高職英語寫作的特點。它促使廣大教學工作者研究與高職英語寫作相關的理論,促進了課程建設、教學設計及教學評價的優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江晗.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對職業寫作課程建設的作用[J].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關鍵詞:工作過程;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41-0063-02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院校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一門集知識和技能為一體、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的應用性課程。對于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能力提高為本位的高等職業教育來說,《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方式方法應基于學生未來的工作過程,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必要的改革,努力縮小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與實際崗位工作要求之間的差異,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工作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一、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對應工作過程的認識
所謂工作過程是“企業(或用人單位)為完成某一任務并獲取工作成就而進行的一個完整活動過程”。職業的不同,決定了其工作對象、工作任務、工作目標、工作方法、運用媒介和組織形式的不同。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所基于的工作過程,往往因學生的專業差異而相去甚遠。這就要求《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師深入企業(或用人單位),對各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摸清不同崗位現在、將來應用計算機完成的各項任務。并從企業(或用人單位)的實際工作任務出發,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以行動導向為原則,以職業能力提高為重點,以企業(或用人單位)典型職業崗位為依托,確定各專業的教學重點和任務目標。在此基礎上實施教學方法改革,對真實的職業崗位進行模仿,整合工作任務,設計與職業工作過程具有一致性的教學過程。通過在模塊構建、任務驅動、案例引導等方面的不斷創新,力求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身臨其境”的工作過程,讓學生在對崗位任務的處理過程中,掌握職業崗位必備的計算機知識、技能,形成較強的崗位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二、從工作過程出發。改革《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
要從工作過程出發,改革《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教師必須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與專業對應的“學中做,做中學”,實現學生“知識――技能――素質”的全面提高。
1.依托不同專業工作過程,構建相關知識模塊
高職各專業對計算機技能的要求側重點不同,泛泛的教學難以體現定向的技能培養,不利于崗位職業能力的提高。應該依托不同專業工作過程,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劃分為與專業需要對應的模塊,教學中依據專業需要,有選擇、有側重。課程模塊構建包括:模塊1:認識計算機,具備簡單的計算機操作和維護能力(①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②認識計算機的各部件,③組裝一臺計算機);模塊2:Windows操作系統,具備對系統的應用能力(①介紹Windows操作系統,②安裝操作系統,③操作系統的備份與還原);模塊3:word文字處理,具備文書編輯和處理能力(①編輯、排版、美化宣傳手冊或文稿,②宣傳手冊或文稿高級應用,③制作邀請函);模塊4:Excel電子表格,具備用電子表格處理數據的能力(①建立美化工資表,②工資表中數字計算,③工資表中的數據分析,④工資表中的數據圖形表示,⑤工資表的打印輸出);模塊5:演示文稿,具備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①產品介紹演示文稿制作,②產品介紹演示文稿美化,③產品介紹演示文稿動畫設計,④產品介紹演示文稿放映);模塊6:Intemen應用,具備網絡應用和搜索的能力(①介紹計算機網絡知識,②介紹Intemen基礎知識,③Intemen上機應用)。
2.把真實的企業項目引入課堂,實施教學中的“任務驅動”
為了促進《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與崗位工作過程的結合,教師應該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布置任務”的方式把真實的企業項目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以“任務”作為驅動,圍繞著具體項目任務展開探究,自己操作計算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評價自己的認知活動,積累豐富的感知認識,探求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法,提高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比如在Word的教學中,可以制作一本企業宣傳冊為具體任務,并將其分解為“構思――制作――排版――美化――目錄編排――邀請函――宣傳推介”等五個階段任務,引導學生搜集企業素材,確定宣傳冊的定位、總體風格,進行企業相關文字和圖片材料的篩選;完成宣傳冊的內容錄入、編輯、排版和美化,構建別具一格的企業形象和產品介紹;設置頁眉、頁腳,生成宣傳冊封面、扉頁、目錄;將圖文并茂的邀請函分發至各界朋友,進行企業推廣。整個教學圍繞具體的項目任務展開,目的性和應用性鮮明,有利于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五部分典型任務的完成,既使學生牢固掌握了Word各知識點的運用過程,提高了操作技能,也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真正體現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思想。
3.對典型項目中的知識點采用案例教學,實現教學與應用的對接
【關鍵詞】高職英語 就業導向 方法與策略
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適應社會人才需求。英語教學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必須適應社會發展,課堂教學要圍繞“就業”、“跨文化交流”目標展開,讓學生具備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大膽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一、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職業化”是區別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重要內容,也是職業教育的最主要特點。根據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要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為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聽、說、讀、譯、寫的基本技能,能翻譯簡單的英語工作資料,同時具備日常的口語交際能力,逐漸培養工作必要的語言基礎能力、語言應用能力、實際交流能力。所以在高等職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以職業化為出發點,就業指導為方向,結合企業的人才需求,把英語教學從“基礎性”轉向“應用性”。在英語課堂上不僅注重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更注重英語在實際生活交流的重要性。積極鼓勵學生把英語的聽、說、讀、譯、寫等基本技能運用到日常交流中,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自由發展空間,逐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終身學習理念,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二、安排合理的教學內容
根據社會市場需求合理選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內容及英語教材。我國傳統英語教學的存在明顯的重知識而輕技能、重教而輕學、重知識而輕能力、重書而輕交際、重輸入而輕輸出、重結果而輕過程等問題,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及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所以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語言的實用性,努力提高學生日常生活中英語交流和業務交流的能力,教學內容廣泛涉及個人職業規劃、職業的溝通交流能力、企業的應聘常識、企業的發展歷史和企業文化等內容,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英語溝通能力,另一方面,根據專業合理選擇英語教材。“職業化”英語教學要切實符合就業為導向的原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英語的實用性、職業性特點,既畢業生在就業時具有特定崗位所需要的英語技能。高職院校不同院系培養人才的能力、技術各不相同,制定了不同教學目標,英語老師要依據社會對該專業英語能力的職業要求,有針對性的選擇英語課本,有重點的指導學生學習英語,讓學生意識到社會對英語的需求,注重對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教材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專業的特點及未來發展方向。比如,電子、模具專業畢業生,工作中時常接觸到維修指南、產品說明書、技術指導等文字知識,企業招聘時要求應聘者具有超強的翻譯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文秘專業學生對邀請函、商務報價表使用比較多,未來工作時,工作需要可能要經常與客戶在網絡、電話、商務會談中面對面交流,所以,要該專業畢業生英語聽、說、寫能力非常強。
三、在實訓中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課堂上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和翻譯練習,只是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它并不是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職業化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對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和遷移能力。因此,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設置不同的情景,布置不同任務,將課堂所學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中,實現語言、技能的再輸出,從而培養學生的實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但扎實的“實用”能力必須經過實際的英語交流練習和大量的社會實踐。所以,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同其他專業學科教學一樣,必須要用足夠的實訓時間,充分地把課堂教學與就業模擬實訓有機結合起來。但是,目前我國部分學校英語教學的實訓時間、地點安排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場地原因。我校還是想盡各種辦法為師生創造實訓機會。例如,我校的旅游專業,結合教學要求,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教師的領導下參觀青島棧橋、嶗山北九水等著名旅游景點,參觀過程中學生要注意看每個旅游景點的英文講解詞,旅游完后,學生要根據自己已有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為旅游景點寫導游詞。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把簡單的商務報表,邀請函讓文秘專業學生出處理,增加學生的實訓機會。
四、結合就業導向引入職業資格認證
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不僅是就業導向教學的重點,也是職業化應用能力的重要表現。為了適應企業對于應聘者職業資格的要求,高職英語專業要把相應職業資格考證的考取作為教學計劃重點,把證書課程考試標準同專業教學目標結合在一起,不僅加強學生英語基本技能訓練,而且讓學生畢業時取得學歷證書,也能考取到相應的職業資格證,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就業競爭能力強。
五、結語
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出企業需要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實用性人才。職業化英語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豐富的創造力,把教學的“教”、學生的“學”及崗位的“用”緊密結合起來,將我國的英語教學推入全新時代。
參考文獻:
高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職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時代在變化,填鴨式的教學已不適應社會的需要,翻轉課堂模式是近年教學改革中經常使用的模式之一,實現了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
翻轉課堂,又可譯為“反轉課堂”、“顛倒教室”等,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自主學習課程,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開展翻轉課堂并不意味著視頻取代了老師,而是老師根據教學的要求將課堂教學內容制成課件,傳到網上,供學生課前學習;學生將遇到的難點問題通過網絡反饋給老師,便于老師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到主動的研究。
盡管教育改革不斷深化,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很多教師還是以“分數至上”,在課堂上大量灌輸知識,留給學生發言的時間很少,重分數,輕能力,師生、生生互動很少。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學生在就業市場中有一席之地提供條件,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據調查得知,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學生超過40%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認為教師教授的知識太過空泛,缺乏實用價值。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為例,《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院校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其教育任務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存在著誤區:《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模式是多媒體理論授課和學生上機操作實踐相結合,現實教學中教師多以多媒體授課為主,留給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很少,而且教學內容簡單、局部,與實際崗位需求還有著差距,另外教師自身缺乏實際的操作經驗,課堂講授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出現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玩的情況,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生專業知識不扎實,無法應對崗位的需要。
2 翻轉課堂模式在《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應用
2.1 依托不同專業工作過程,構建相關知識模塊
身處信息化社會,擁有計算機知識,且能較熟練地操作計算機,成為現代社會對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學好《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其他課程的學習和未來的工作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高職的各個專業不同,就業崗位對于學生掌握的計算機技能要求也不相同,泛泛的教學難以體現定向的技能培養,不利于崗位職業能力的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分為認識計算機、windows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演示文稿、internet應用這6大模塊。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制作側重點不同的視頻教學軟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符合崗位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2.2 把真實的企業項目引入課堂,實施教學中的“任務驅動”
為了促進《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與崗位工作過程的結合,教師要對各專業學生的未來就業崗位進行深入的調查,采用布置任務的方式,設計與職業工作過程具有一致性的教學過程,提高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以word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要在視頻中展示自己的word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給學生布置為企業制造一本宣傳冊的具體任務,并將其分解為“構思――制作――排版――美化――目錄編排――邀請函――宣傳推介”等階段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的搜集企業素材,自主的錄入宣傳冊的內容,排版美化,最后將邀請函發到朋友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牢固掌握了word各知識點的運用過程,提高了操作技能。
2.3 采用案例教學,實現教學與應用的對接
案例教學法是構建于情景學習論、認知彈性論基礎上的新型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以其明確的目的性和突出的實踐性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以excel表格的教學為例,設置企業工資表的實際應用,教師可以先創設一個有些錯誤的工資“案例”,讓學生在課外思考,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找出錯誤所在,通過協作交流的授課形式,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交往能力,挖掘了學生的潛力和個性,有助于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養成。在教師設置的情境中,學生輕松自主的學習,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的內容去學,通過錯誤的辨析和糾正強化知識的掌握,還能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