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學論文

      醫學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學論文范文第1篇

      1.1研究背景

      簡要說明本課題的研究背景是前言寫作中的重要內容。主要提此研究課題前人的觀點、主張、當前國內外的研究動態,已經解決、尚待解決和今后應致力解決的主要問題。讓讀者了解這一課題領域的歷史背景、發展現狀及研究前景,從而領悟作者的選題思路和研究動機,并達到點明主題和自然引發下文的作用。但介紹研究背景時,只需擇其與本課題密切相關的史料,切勿作過細的歷史回顧和無選擇性羅列過多文獻。

      1.2研究內容及主旨

      概括論文的基本內容,展現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義是前言寫作中的核心部分。應承接研究背景順理成章地說明該研究課題的性質,本文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研究中所涉及的資料來源、方法原理以及此項研究工作在學科領域中的學術地位及影響等。使讀者能透過前言而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實質性內容以及這一研究課題的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從而喚起讀者的注意和通讀全文的熱情,進而實現文章在廣大讀者中的傳播和交流。

      1.3研究時間

      在前言中說明研究工作的起迄年月不僅是編輯、讀者的一般閱讀,更是科研成果可能引發獎勵、專利或其它有關歸屬權問題的重要評定指標,是前言內容中不應忽視的一個要素。

      2前言寫作的基本要求

      2.1文詞要精煉

      文詞精煉而又引人入勝是前言寫作中最基本的要求。依據科技學術論文約定俗成的寫作規則和國內醫學期刊的一般稿約要求,前言部分以200~300字為宜,一段寫成,約占全文篇幅的1/10為限。內容比較單一的論文,其前方有時三言兩語即可。短篇的個案報告也可略去前言。力避冗詞贅句、洋洋灑灑,寫成長篇大論的“文獻綜述”。標題用的“前言”二字通常也無需列出。

      2.2評價要客觀

      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評述研究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是前言寫作中應遵循的主要原則。要選用客觀、含蓄而留有余地的言辭。切忌主觀臆斷,夸張宣染,盲目自詡或作廣告式的自我標榜。除非確有必要和真有把握,不可輕易使用“達到國際水平”、“前人沒有研究過”、“國內外文獻沿無記載”、“填補空白”之類自我炫耀之詞。否則,不但不能提高論文的“身價”,反而會弄巧成拙,招致讀者的反感而引發負面效應。

      2.3內容要切題

      前言是論文標題到正式內容之間的過渡段,其核心作用是回答“為什么進行此項研究”。因此,前言的構思和撰寫要緊緊圍繞這一主線,提綱挈領地概述本研究工作的動機、目的和意義。有的作者寫出的前言內容只有簡單重復論文摘要已給出的信息,也有的作者把方法、結果、討論的內容也寫進了前言,致使文不對題或與下文明顯重得雷同,還有的作者在前言寫作中隨意行事,無所遵循,信筆揮灑,敷衍塞責。所有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論文的學術質量和文章的社會傳播與交流。

      3.總結

      醫學論文范文第2篇

      期刊常用的論文類型有述評、論著(臨床分析、療效觀察、實驗研究、調查報告等)、病例報告、臨床病理討論、綜述等等。 文字表達要求準確、嚴密、簡練、通順,用詞穩妥,語言規范,說理明晰,推理周密,可讀性強,最好還有一定的生動性。一般應用科技語體。 論著類文章最常用的寫作格式為“四段式”,即:前言,方法,結果,討論。

      1.1 題名題名應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不使用標點。題名用詞應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等,也不宜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

      1.2 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是文責自負和擁有知識產權的標志。作者應是:⑴ 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⑵ 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⑶ 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集體署名的文章應注明通訊作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應附其本人同意的書面材料。 論文決定刊用后,需要全部作者簽署《論文專有使用權授權書》,將論文專有使用權授予中華醫學會。

      1.3 摘要 摘要是論文的高度概括、凝練、微型化,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的論著需附中、英文摘要。 作用:讓讀者了解文章; 代替閱讀全文; 便于制作二次文獻及收入數據庫。 格式: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 寫摘要應著重反映新內容和作者特別強調的觀點,力戒空泛,應列出必要的資料和數據,并有明確的結論。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應稍詳細一些(400個實詞左右)。 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題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和國名。 有通訊作者時,應注明通訊作者的姓名、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

      1.4 關鍵詞 關鍵詞是為了便于作文獻索引、檢索和閱讀而選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一般每篇論文選取2 ~ 5個關鍵詞。關鍵詞應盡量從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印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中選取,其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藥關鍵詞應從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編寫的《中醫藥主題詞表》中選取。未被詞表收錄的詞(自由詞)必要時也可以作為關鍵詞使用。要注意首標詞的選用,首標詞應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內容。

      1.5 前言 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論依據、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和意義等。僅需列出切題的參考文獻,無須進行文獻綜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數據或結論。不要與摘要雷同。一般不超過250字。比較短的論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1.6 方法 應詳細描述研究對象(人或實驗動物,包括對照組)的選擇及其基本情況,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這部分的描述以使讀者能進行重復為度。

      1.6.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病人,需注明病例和對照者來源、選擇標準及一般情況等。研究對象為實驗動物,需注明動物的名稱、種系、等級、數量、來源、性別、年齡、體重、飼養條件和健康狀況等。

      1.6.2 藥品、試劑:使用化學名,并注明劑量、單位、純度、批號、生產單位和生產時間。

      1.6.3 儀器 、設備:應注明名稱、型號、規格、生產單位、精密度或誤差范圍。無須描述其工作原理。

      1.6.4 研究設計:應交代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應交代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屬于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抑或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和剔除標準等。應圍繞“重復、隨機、對照、均衡”四個基本原則作概要說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1.6.5研究方法:個人創造的方法應詳細說明“方法”的細節,以備他人重復。改進的方法應詳述改進之處,并以引用文獻的方式給出原方法的出處。原封不動地使用他人方法,應以引用文獻的方式給出方法的出處,無須展開描述。

      1.6.6 統計學處理:說明統計學方法及其選擇依據。統計學符號按GB 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1.6.7 倫理學描述:臨床試驗研究,應說明試驗程序是否經所在單位或地區倫理學相關機構的批準,研究對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7 結果 報告研究的結果,不應簡單地羅列研究過程中得到的各種原始材料和數據,而必須將其歸納分析,進行必要的統計學處理,得出相應的結論,然后用文字和各種圖表表達出來。結果的敘述應實事求是,簡潔明了,數據準確,層次清楚,合乎邏輯,不能有任何虛假或含混不清,不應與討論內容混淆。

      1.8 討論 討論強調新的和重要的內容,以及從中得出的結論,包括發現的意義及其限度,及對進一步研究的啟示。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聲稱并暗示工作的優先權。如果不能導出結論,也可以進行必要的討論,提出建議、設想、改進的意見或待解決的問題等。應將研究結果與其他有關的研究相聯系,并將本研究的結論與目的相關聯。不必重述已在前言、結果部分詳述過的資料或數據,和過去文獻已報道的內容。

      1.9 圖 圖應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圖、圖題和圖例,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意。圖的內容不要與文字、表格重復。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匹配。線條圖要求線條均勻、主輔線分明,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圖高度與寬度的比例一般掌握在5∶7左右。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層次分明,反差適中,沒有雜亂的背景。病理顯微照片應標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實物照片涉及尺寸者應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標度。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發表的圖須注明出處,并附版權所有者同意使用該圖的書面材料。圖中的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須與正文一致。

      1.10 表制表的基本要求是重點突出,簡單明了;主謂分明,層次清楚;結構完整,有自明性。表的內容不要與文字、插圖重復。表中的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須與正文一致。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一律使用三線表。

      1.11 名詞術語 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尚未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第一次出現時應注明原詞。中西藥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最新版本和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為準,不應使用商品名。 冠以外國人名的體征、病名、試驗、綜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譯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單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桿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 縮略語:文題中一般不用縮略語。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現縮略語時應給出其中文全稱。縮略語應盡量少用,一般不宜超過5個,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不使用縮略語,以免影響文章的可讀性。

      1.12 計量單位 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可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年出版)。

      1.13 數字用法 數字的使用,執行《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年出版〕。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如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1.13 志謝 志謝用于對參與部分工作、提供技術性幫助、提供工作方便、給予指導但尚達不到作者資格者,以及提供資助的團體或個人表示感謝。文字力求簡練,評價得當。原則上應征得被感謝人的書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謝。

      1.14 參考文獻 列出參考文獻的目的,主要是說明研究所借鑒的科學依據的出處,以供讀者查閱參考;減少對前人文獻的復述,以節省篇幅;同時,也是對他人成果和著作權的尊重。因此,應以嚴肅的科學態度對待。除了會議消息報道等簡訊外,一般每篇論文均應有參考文獻。論文所列參考文獻應是作者直接閱讀過原著的,而不應是轉引他人的。應選擇近年的文獻,除非必要,一般不宜引用10年以前的文獻。應注意引用國內的文獻,使讀者了解國內的有關進展,且易于查找。由于參考文獻的格式較嚴,項目較多,稍不注意即出現差錯,使讀者難以查找,因此必須認真核對原著,對作者姓名、刊名、年份、頁碼等,尤應注意準確。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過3名時,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

      1.15 腳注 腳注常用于注明作者工作單位、郵政編碼、基金資助項目等。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在文章首頁地腳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注明項目編號。基金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可按級別依次列出。

      2 初稿的審查

      2.1 要注意布局結構。“四段式”的各部分都要妥善安排,既要明確分工,避免重復,又要互相配合,防止遺漏。“四段式”是基本結構,但應根據論文的具體內容,作靈活的處理。每篇論文一般均分為幾個部分、若干層次,分別冠以適當的小標題。標題不可過多。同層次標題之間,內容要有聯系,體例應統一。全文的標題要相對均衡。

      2.2 行文要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條理清晰,詳略得當。不應過多地插入枝節問題,羅列一大堆資料和數據,以致擾亂甚至淹沒了主題。材料和方法部分,要著重介紹有關保證科學性和提供重復驗證的必要信息。評價實驗結果、臨床診斷和治療效果等,一定要說明其標準。在結果分析中,絕不要無選擇地羅列所有資料和數據,但要詳述有意義的結果,包括正面的、陽性的結果和反面的、陰性的結果,有時后者更為重要。討論部分要善于運用自己的資料,闡述自己的觀點,以觀點統率材料,夾敘夾議,最能引人入勝。臨床論文尤其應該用自己的病例統計數據和個案來進行論證。

      2.3 要善于將圖表與文字配合使用。三者內容不應該重復。核對圖表在文內是否按序標引。

      2.4 要正確運用語法和修辭。科技文章不同于文藝作品,不要求辭藻華麗,形象動人,而要求準確、簡潔、通順、合乎語法和修辭。

      2.5 要重視規范化和標準化。注意醫學名詞、簡化漢字、計量單位、標點、符號和數字使用的規范化,第一次使用縮略語時是否寫出全稱,核對參考文獻是否按序標引以及著錄格式是否標準。

      2.6 認真通讀全文,檢查有無筆誤、拼寫、打印、計算錯誤。

      醫學論文范文第3篇

      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及標注均有較嚴格的規定,醫學期刊一般采用改良的溫哥華格式著錄參考文獻.近年來發現,一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因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的不規范或引用不當而延期發表或遭到退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1)著錄中的作者名缺少,稿約中明確規定,參考文獻中的前3位作者應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字或相應的外文.在不少來稿中發現只寫1位作者后加“等”的情況,因其他作者無從查證而耽擱了及時發表;2)著錄項目殘缺不全,有些論文缺少題名(書名),亦有缺少刊名、年或卷、期及頁碼等;3)在正文中未標注參考文獻序號,無法證實參考文獻的實際用途;4)引用不當.未公開發表的觀察資料、內部交流資料及涉及保密的資料等均不宜作參考文獻.由于內部資料尚未得到公認且不夠成熟,其原理、論點、論據及論證尚需修改、變更或充實,又因其發行量很少,讀者面窄,無從查考,起不到參考作用[1].

      2不求甚解,重復堆砌

      主要表現為參考文獻著錄與使用不對應,標引參考文獻過多,規模龐大,而在文內不完全使用;或是文內使用很多,文后又不標明;或是不按出現順序排列而顛倒使用等.這都是論文完稿后未對參考文獻進行認真整理所致.一般而言,論著類論文的參考文獻數目要控制在15條以內,綜述類文章可略多,但不宜超過25條,且要有明確的引證目的.此外,同篇文章在參考文獻著錄時反復使用現象亦應引起重視,尤其在綜述類文章中屢見不鮮.同篇文獻固然可以在文內引用多次,但無必要每引一次均重新著錄,即不管文內引用多少次,該篇引文在參考文獻欄內只能占一個位置.

      3年代久遠,可信度低

      根據普賴斯指數的原理,相對而言,引用5年內的文獻越多,則普賴斯指數越高,過時的文獻越少,說明論文所涉及的問題越接近當前的前沿課題.實驗性文章的年代距離越遠,參考價值可能越低,因此一般要求所引用文獻的50%~70%應為近5年內發表的文獻[2].若老化的文獻所占比例較大,則說明論文內容也較陳舊,如果論文所涉及的問題是目前國內外正在研究的熱門課題,則近5年內的文獻引用比例應較高,這可反映作者對同行的研究成果了解和掌握的程度.如果發現所引文獻確實過于老化,編輯有責任建議作者查閱較新近的文獻,因為作者在接受新文獻后可能會改變原來的認識或結論.如果所研究的問題的確很有價值,且很難查找到近5年內的相關文獻,當然有必要引用5年前,甚至是幾十年前的文獻.如果在整個研究期間不追蹤查閱有關文獻,就可能忽視近幾年來已被同行證實或解決的某些重大問題,而自己仍停留在課題研究時的認識水平,可見查閱近期文獻和盡可能著錄近期文獻的重要性.有些作者甚至以為引用的文獻越老,越能說明自己的研究結果可靠,這是一種誤解.

      4著錄錯誤及原因分析

      文后參考文獻著錄中作者姓名書寫錯誤,多見于外國作者姓名.文后參考文獻著錄外國作者姓名時應以姓在前,寫全,名在后,用縮寫.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意大利等歐美國家姓名排列順序均為名在前姓在后,例如GeorgPagetThomson,前2個詞是名,第3個詞是姓.在原著中署名時,有時采用縮寫形式,英國人習慣將第1個名字縮寫或2個名字均縮寫,保留首字母并大寫,但排列順序不變,即如G.P.Thomson或G.PagetThomson;而美國人習慣將第2個名字縮寫,即如GeorgP.Thomson.在文后參考文獻著錄作者姓名時應以姓在前名在后的方式著錄,名字縮寫字母之間和最后均不加省略符號“.”,即如ThomsonGP.此外,英國及美國作者署名時常把學位寫在姓名的后面,如GeortPagetThomson,MD或GerryOster,PhD,在文獻著錄時不必將MD,PhD寫出,更不能將它誤為姓或名[3].文后參考文獻著錄錯誤,除上述作者姓名著錄錯誤外,還可舉出一些,例如在正文中未按引用文獻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正文引用文獻序碼與文后著錄編碼不符;標題或摘要中出現文獻序碼;標點符號的錯誤使用等.造成上述諸多著錄錯誤的原因,認為主要有如下幾點:1)作者未認真領會稿約中所規定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或規范要求,或是在稿約中未能詳細提供著錄格式;2)所引用文獻不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一次性文獻,而是轉引抄襲文獻;3)作者對著錄參考文獻的重視程度不夠,以為論文的正文寫完就可以脫稿了,往往把參考文獻欄目一帶而過,導致諸多著錄錯誤.總之,作為醫學論文編輯人員,不僅應向作者強調醫學論文參考文獻著錄格式,規范使用的重要性,而且應對文后參考文獻進行認真細致的審讀及校正,如有條件應對每條參考文獻與原著進行核對,以保證其準確無誤,充分發揮著錄參考文獻的實用價值和作用[4].

      【關鍵詞】參考文獻論文醫學著錄

      醫學論文一般需要引用參考文獻,其目的是給讀者提供檢索信息,尊重他人或自己以往的科研成果,方便同行們進行深入研究.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諸多稿件的參考文獻著錄不規范,差錯較多,現就醫學論文參考文獻著錄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

      【參考文獻】

      [1]陳浩元.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204.

      [2]黃栩兵.科技論文中引用文獻的目的及基本原則[J].中國醫學學報研究,1989,6(2):28.

      醫學論文范文第4篇

          醫學論文是醫學科研工作的最后階段,通過文字形式記錄醫學研究的最新結果。因此,撰寫醫學論文要把握醫學論文的基本要求、選題方法及一般體裁,從而達到主題和形式的和諧統一。

          1 醫學論文的基本要求

          1.1 創新性 醫學論文的創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發展醫學成就,破解醫學問題。醫學論文有無創新,選題是關鍵。選題創新是醫學論文寫作的靈魂,是衡量醫學論文價值的重要標準。可體現在:①理論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見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論方面的獨創見解,又要提出這些見解的依據;②應用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技術等,也就是要寫出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關鍵,或揭示原有技術移植到新的醫學領域中的效果;③創新性還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進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謂選題的可行性,是指能夠充分發揮作者的綜合條件和可以勝任及如期完成醫學論文寫作的把握程度。選題切忌好高鶩遠,脫離實際,但也不應過低,影響主客觀的正常發揮,降低了醫學論文的水平。影響選題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觀條件,包括作者知識素質結構、研究能力、技術水平及特長和興趣等;②客觀條件,包括經費、資料、時間、設備等。

          1.3 實用性 撰寫醫學論文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及應用。要從實際出發,選擇夠指導科研、指導臨床、造福人類的主題,因此,選題的實用性尤為重要。

          1.4 科學性 醫學論文是臨床和醫學科學研究工作的客觀反映,其寫作的具體內容應該是取材客觀真實、主題揭示本質、科研設計合理、論證科學嚴謹、表達邏輯性強、經過實踐檢驗。所以,嚴格遵守選題的科學性原則,是醫學論文寫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選擇有研究價值及發展前途的主題,應積極開發研究新領域、新學科和新理論。

          2 選題的基本方法

          2.1 根據課題研究的結論來確定主題 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為:①以科研的結論或部分結論作為醫學論文的主題;②科研結果與開題時預測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尋找主題;③科研達不到預期結果,可總結經驗,從反面挖掘主題。

      醫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醫學;直接資料;觀察;間接資料

      中圖分類號:N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7-0302-01

      1醫學論文資料積累成因

      據美國科學基金會對科研人員所花費的時間分析,尋找和查閱文獻的時間占50.9%,實驗研究時間占32.1%,計劃思考時間占7.7%,寫論文時間占9.3%[1]。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收集資料和查閱文獻在學術論文寫作中的重要性。

      2醫學論文資料的主要來源

      醫學論文資料的來源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直接資料,即通過實驗、觀察和調查直接獲得的材料,它是科研工作的真實記錄;二是間接資料,即通過查閱古今中外文獻收集的資料,是前人從事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的記錄。

      3醫學論文資料獲取的方法

      3.1 直接資料的獲取①方法。對于直接資料的獲取,目前主要方式有:調查法、觀察法及實驗法。無論哪一種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認真觀察,深入思考,透過現象,探求本質。觀察是借助人的感官,全面、深入、細致地認識客觀事物的知覺過程。觀察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了解事物的外部形態和特征,同時還要進一步通過事物的外部形態透視其內在本質。所以著名的科學家貝弗奇說:“科學工作中養成的觀察習慣往往比擁有大量的學術知識更為重要”。②背景。在病原微生物學尚未被人們充分認識之前,醫務人員在處理產婦分娩時,大都不進行消毒,因而產褥期感染的發病率甚高。但當時的醫務人員,并未認識到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匈牙利的產科醫生捷梅爾維斯,在臨床工作實踐中,通過對大量病例的深入觀察研究,在1894年得出結論,指出當時30%的產婦所患的產褥熱,系因醫務工作者的手和器具傳染所至,于是他在處理產婦分娩前,采用漂白粉水洗手,并用以沖洗醫療器械,從而使產婦的死亡率減少90%[2]。這一生動的事例,得以啟示:觀察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基礎,仔細、敏銳的觀察方可獲得各種發現,觀察是獲取醫學論文資料的重要手段。

      要想獲到豐富的資料,必須要有堅強毅力和韌性,因為論文資料的搜集是一項艱苦而細致的工作,而且最難的是積累材料的長期性和堅持性。在這方面,前人先賢為我們做出了杰出的榜樣。

      3.2 間接資料的獲取

      3.2.1 方法醫學研究與醫學寫作一要繼承,二要發展,離開了繼承就談不上發展。醫學資料的取得不可能全靠研究者自身的觀察,必須查閱醫學文獻資料,獲取間接資料。間接資料實際上是前人或他人的直接資料的總結,是人類在從事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中積累的智慧結晶,是人類的寶貴財富。通過查閱醫學文獻資料,可以幫助了解國內外醫學研究動態和醫學科學發展的最新信息,獲得前人積累的知識、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作為自己研究的根據。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醫學文獻的種類越來越多,既有印刷型文獻,又有縮微型文獻;既有通過電腦處理而產生的電腦閱讀型文獻,又有運用錄音、錄像、攝影等技術直接記錄聲音和圖像的視聽型文獻。這幾種形式的文獻各具特點,互補長短,而后幾種文獻形式正逐漸增加,使用范圍也更加廣泛。

      不管是哪一種文獻資料,凡是我們用得著的,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內容,都要勤于記錄,勤作讀書筆記,勤作資料卡片,如條件充許,也可以隨時進行剪輯。然后再加以分類歸納,分別保存,甚至可以將收集到的某一課題的資料放在一起,以便隨時利用,這樣做不僅利用方便,節約時間,而且顯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2.2 背景以發現元素周期律著稱于世的門捷列夫的治學特點和他在材料收集整理方面所下的功夫,就是一個真實而生動的例子。有人說,門捷列夫之所以能夠發現周期律,只是由于他在玩撲克牌時,偶然靈機一動所致。但事實上并非如此,不獨他本人對這種說法一笑置之,而且他的奮斗過程也客觀地證明了他的發現是經過二十年的艱苦勞動、積集材料、深入思考獲得的。在門捷列夫紀念館中,展示了他的工作情況。他積累的資料、筆記、分門別類,井然有序。他把一萬六千冊藏書、雜志中的許多文章,分類再裝訂成冊,并用上萬張卡片進行登記;在卡片背面,還涂上不同顏色的墨水,以標記不同的內容。這不僅顯示了他那種驚人的刻苦鉆研的精神,還表現了他善于按照一定的科學思維系統地整理資料的嚴謹的工作作風[3]。

      4討論

      醫學論文資料的獲取要根據其來源,采取不同的積累方法。直接資料,要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注意在日常工作、學習中進行有效地觀察,深入地思考,獲取第一手資料;對于間接資料,要注意廣泛地搜集積累,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形成一個自己的“資料庫”。文獻資料的搜集和積累,在于堅持經常,只有平素好學不倦,注意搜集,多閱讀、多記錄、多積累,日久天長,居積日富,才能寫出水平較高的論文來。當然,醫學文獻數量異常浩大,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篇篇閱讀。因此在閱讀時我們要講究方法,有的只需瀏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其大概內容,借以了解本專業的進展概況,尋找自己最需要的文獻信息,以便更深入閱讀。有的只需要粗讀或略讀在了解全部內容的前提下跳過自己不需要的部分,只需掌握其中主要論點和論據。有的則要精讀,要一字不漏的讀完,并系統地消化、吸收全部內容。

      綜上筆者認為,既能提高撰寫醫學論文的水平,同時也促進了整個醫學研究的進展。

      參考文獻:

      [1]周標,劉九勝,朱克兢,主編.醫學論文撰著規范與技藝.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年.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亚洲色图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小说图片视频|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