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十三五規劃工作思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立足“三個基礎”。一是以工業和信息兩大板塊為基礎,既有分項目規劃,又有“兩化融合”規劃。信息化已經成為推動工業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快速促進“兩化深度融合”,對全面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創新升級能力,踐行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十三五規劃要以做大工業總量和提升綜合競爭力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為途徑,以促進“兩化融合”為重點,推進工業和信息化在行業、企業、區域分別實現關鍵性突破。二是以區域特色為基礎,立足于我區“三產強、二產弱”,但二產不能少,工業是信息化載體和支撐的主體地位,同時要兼顧對接__的地域優勢合理布局產業。我區位于__融城的核心區,作為兩型社會創建的試驗區,工業在調結構、轉方式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拉動投資、促進消費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決就業、創造稅收,促進科研,維護穩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效果明顯,并對我區范圍內的商貿物流、金融服務、文化創意、高新技術等優質產業的發展起著支撐作用。隨著__片區劃歸我區,工業發展也注入了新的血液。要充分發揮我區機械制造、電子信息、光伏產業等重點特色產業的優勢,對產業進行合理布局。三是以“三區建設”發展戰略為基礎,把工業作為“三區建設”的有益補償,把__片區作為工業的主戰場。在全力推進“小康先行區,‘兩型’示范區,文化引領區”的“三區建設”的進程中,工業是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產業倍增,保持經濟平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推動力。因此,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研究開發型的產業,如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食品和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同時,充分發揮__片區的區位和產業優勢,承接__三市的產業轉移項目,突出產業功能集聚,促進__工業逐漸轉型。
(二)注重三個方式。一是要多調查了解。要認真分析和了解國內工業和信息化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企業面臨的困境和技術難題,掌握整個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基礎條件,為工業和信息化的十三五規劃研究制定提供基礎素材。要在全區范圍有針對性地開展十三五規劃調研工作。二是大數據整理。通過理順我區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資料數據,借鑒上級主管部門及兄弟區縣的優秀經驗做法,認真做好“十三五”規劃前期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確保數據、資料真實、完整、準確,進一步促進我區的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新規劃和布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三是引進社會資源。集思廣益是規劃成功的關鍵。動員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行業協會以及其他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機構或組織參與到“十三五”規劃中來,引用社會化市場有關研究成果,不拘束于政府數據,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對我區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
(三)突出四個重點。一是合理測算評估指標。要系統收集__區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的指標數據,進行潛力調查,資源整理,并與上級部門和兄弟區縣主要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指標的變化趨勢,結合我區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提出我區工業信息化發展的指標體系,并對各項指標的當前實現程度、未來發展趨勢和目標值進行預測測算。二是列舉具體措施。要明確十三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主導方向、著力發展的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加快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信息服務基地建設,促進兩化深度融合重點領域、政策措施和體制機制保障等。三是突出新的經濟增長極。信息產業的發展為我區工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要認真分析研究區內信息化發展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提出“十三五”加速推進信息化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實現途徑和保障措施;研究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措施,研究開發和整合信息資源,通過信息化延長產業鏈,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把信息產業做大做強等。四是突出產業間和諧發展,兼顧全區乃至全市產業平衡發展。要把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置于整個__區發展的大戰略、大布局中去思考、謀劃,通過基層調研走訪、課題研究、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認真開展規劃前期研究。要針對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薄弱環節、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制約技術創新的突出矛盾,科學規劃一批重大發展項目。
關鍵詞:本溪市;“十二五”;“十三五”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132072
本溪市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的宗旨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實施環境污染整治行動,大力推進生態城市建設,重點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切實維護環境安全。目前,從實施效果看,“十二五”規劃進展順利,碩果累累,但同時也暴露一些突出問題。
1 “十二五”回顧
從《本溪市“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實施評估》上看,目前本溪市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1.1 大氣
減排任務十分繁重,產業以鋼鐵、冶金、建材等高消耗行業為主,排放總量居高不下;能源消耗以煤炭為主,清潔能源普及利用率小,煤炭消耗比重過大,導致城區環境空氣污染呈典型的煤煙型污染;現有企業建廠較早,工藝和設備相對落后和陳舊,技術改造資金不足,短期內難以大幅度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減排面臨巨大壓力。
1.2 水
國控興安斷面水質受市區生活污水和本鋼工業污水影響,未達到規劃目標(揮發酚超標);省控細河邱家斷面位于參窩水庫前,由于接納南芬和北臺地區的工業和生活污水,未達到規劃目標(氨氮及揮發酚超標)[1-3]。
1.3 固體廢物
本溪市一般工業固廢主要是尾礦渣和粉煤灰,但目前綜合利用率低下,提高工業固廢利用率的關鍵在于加強本鋼和北鋼的管理;危險廢物方面,本溪市尚無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危廢多為產廢單位自行處置,仍處于低水平的綜合利用和簡單的貯存狀態,已成為環境污染和環境事故的一大隱患。
1.4 生態
保護地建設存在的問題:經費不足,且無固定資金來源;一些保護區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較低,薪材多為山中樹木和雜草;尚無配套法律體系,侵占和破壞保護區的現象時有發生。
水土保持存在的問題:一方治理多方破壞,邊治理邊破壞現象嚴重。開發建設施工周期長,水土流失嚴重。大小礦點遍布全市城區,由于采礦規模小、亂、散,加劇了重力侵蝕的發展,強度和極強度的腐蝕有加劇的趨勢。
礦產開發存在的問題:占用大量土地,破壞地表植被,產生大量的尾礦等固體廢物,誘發地質災害,對空氣、水環境產生污染[4]。
2 “十三五”展望
十有關環保的主題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按照中央及遼寧省統一部署,本溪市“十三五”環境保護發展以兩項內容為檢驗標準,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以人民群眾的客觀感受作為檢驗環保工作的關鍵標準;生態環境是否安全,以長遠發展的環境支撐和保障能力的提升作為檢驗環保工作的基本標準。 “十三五”時期,對于本溪市是難得的機遇。
2.1 本溪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
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納入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為本溪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大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
2.2 本溪市的環境質量已有明顯改善
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明顯提高,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先進的企業生產模式在主要工業企業得到落實,環境管理能力建設得到了加強。
2.3 本溪市已發展成為資源開發成熟型城市
資源開發處于穩定階段。本溪市已培育一批資源深加工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支柱型接續替代產業已現雛形,全市經濟正由高速擴張期向快速平穩、又好又快發展階段過渡。
2.4 本溪市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已經形成共識
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工作進展順利,先后通過了升級驗收和復檢,全市上下正在為通過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驗收做積極的努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為環境保護規劃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全社會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參加生態文明建設,大大提高了全市居民的生態環境意識,為本溪市實施環境保護規劃形成了強有力的社會基礎[5]。
參考文獻
[1] 本溪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本政辦發〔2011〕3號[Z].
[2] 本溪市“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Z].
[3] 關于印發《本溪市“碧水工程”(太子河流域污染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Z].
[4] 本溪市“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實施評估[R].
一、工作思路及規劃任務
1、指導思想
立足縣資源優勢,按照“彰顯特色、突出效益”的原則,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科技為支撐,以集中連片、區域化發展為重點,突破產業瓶頸制約,強化產業升級整合,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增強區域帶動能力,加快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為建設富裕、和諧、幸福、秀美的新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2、基本原則
(1)、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逐步完善。
(2)、本著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確定合理的建設規模。
3、發展目標
“十三五”期間,按照上級安排完成特色經濟林基地和林下種養各項建設目標。
4、主要目標任務
(1)、建立健全森林生態系統。繼續實施好我縣林業產業工作,減少水土流失、風沙危害等自然災害的發生。
(2)、持之以恒抓好森林資源培育,夯實我縣林業經濟發展基礎。一是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責任,進一步推動社會各界投入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二是抓好林業科技推廣、創新工作,努力提高造林綠化的科技水平;三是加強優質種苗、花卉基地建設,依法管理林木種苗市場,全面推廣良種壯苗;四是切實搞好造林后期管理和中幼林撫育間伐。
(3)、加大林業產業建設的投入。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林業產業建設,同時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對其進行投入。
(4)、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提高林業科技水平,推進我縣林下經濟建設一體化的格局。
5、實施重點
(1)、完成全縣特色經濟林基地建設任務,其中新建核桃5000畝,新建木本藥材600畝(木瓜、厚樸);
(2)、完成全縣林下種植200畝(中藥材),林下養殖3萬頭只。
二、可行性和必要性
1、良好的政策環境
縣已制定了一系列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的規劃、實施意見等,對林下產業給與財政補貼,政策環境十分寬松。
2、高漲的發展熱情
發展林下產業,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可以大大促進農民增收,項目區干部群眾有著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強烈愿望,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很高。
3、技術力量有保障
通過邀請省林科院、州林科所的相關專家進行指導,為林下產業項目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
三、效益預測
1、經濟效益:建成后,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這樣能大大帶動項目區百姓脫貧致富,促進農民增收,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同時對縣林下經濟發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2、社會效益:通過實施,有利于推動我縣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結構化升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我縣農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同時,培養和造就一批基層農業專業技術和專業種植能手,培養一大批新型農民,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
3、生態效益:一方面可減少土壤流失,增加土壤有效蓄水量,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使我們的家園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加清新,農村的自然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同時有效改善林業生態環境,促進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可促進農民思想觀念更新,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市場意識增強,文明程度提高,縮小城鄉差距,形成城鄉互動發展的局面。
綜上所述,縣作為國家生態功能區試點縣,發展林業產業和林下產業基地建設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結合11.22地震災后重建工作,有利于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和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通過實施,將引導本地農民搞好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標準化的種植和生產,參與市場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總體要求
緊緊圍繞縣委“133”工作思路,把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以規劃為龍頭、項目為支撐、改革創新為動力,突出重點,做好水源工程建設、城鄉供排水工程建設、防洪保安工程建設、水生態環境建設、基層服務體系能力建設,充分發揮水利在全縣發展中的基礎保障作用。
二、工作目標
力爭到2016年,?河堰水利工程完成總工程量的80%;實施完成“4.20”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渠道恢復重建項目;實施完成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示范縣產業發展(農灌)項目;實施完成五小水利工程項目,實現新增灌面2000畝;解決5000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城區大渡河1.1公里防洪堤建設;實施完成冷磧鎮重點鄉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城市污水管網(一期)工程建設;實施完成德威鄉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做好水利“十三五”規劃。
三、重點任務及措施
(一)強化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1.大力推進骨干水利工程建設,完成順河堰水利工程總工程量的80%。
配合部門:發改局、財政局、審計局、田壩鄉、杵坭鄉、德威鄉、冷磧鎮、興隆鎮。
工作措施:進一步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優化施工組織,倒排工期、加強督導,有序推進骨干水利工程建設。
2.解決5000人飲水安全問題;編制“十三五”規劃,解決1.5萬返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配合部門:發改局、財政局、審計局、全縣10個鄉鎮。
工作措施:完成“十二五”規劃既定目標;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在“十三五”期解決返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3.實施完成“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實現新增灌面2000畝。
配合部門:發改局、財政局、審計局、嵐安鄉、興隆鎮。
工作措施: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確保完成目標任務,不斷提高農業灌溉水平。
4.實施完成“4.20”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渠道重建項目。
配合部門:發改局、財政局、審計局、項目涉及鄉鎮。
工作措施: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確保完成目標任務,不斷提高農業灌溉水平。
5.實施完成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示范縣產業發展(農灌)項目
配合部門:發改局、財政局、審計局,項目涉及鄉鎮。
工作措施: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確保完成目標任務,不斷提高農業灌溉水平。
(二)認真做好供排水設施建設
1.實施完成冷磧鎮重點鄉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配合部門:發改局、財政局、審計局、冷磧鎮。
工作措施:進一步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優化施工組織,倒排工期、加強督導,有序推進工程建設。
2.實施完成城市污水管網(一期)工程建設。
配合部門:發改局、財政局、審計局、市政局、瀘橋鎮。
工作措施:進一步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優化施工組織,倒排工期、加強督導,有序推進工程建設。
(三)強力推進防洪堤建設
1、實施完成縣城區防洪堤災后恢復重建項目。
配合部門:發改局、財政局、審計局、瀘橋鎮。
工作措施:進一步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優化施工組織,倒排工期、加強督導,有序推進工程建設。
2、實施完成大壩一、二期防洪堤建設項目。
配合部門:發改局、財政局、審計局、瀘橋鎮。
工作措施:進一步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優化施工組織,倒排工期、加強督導,有序推進工程建設。
(四)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實施完成德威鄉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建設。
一、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一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教育活動,建立流動講堂,在各村、各支部進行巡講,宣傳黨的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八破八立等最新方針政策,將黨的聲音傳達到基層。二是培樹“亮點黨員”,“亮點黨員”家庭活動。通過群眾推優、黨員選舉,在各村推選出一名優秀黨員或一戶優秀黨員家庭,通過對其事跡的宣傳,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帶動全村黨員群眾,培樹新的典型。三是積極發展女性黨員,平衡男女黨員比例,拓寬意見渠道,更廣泛汲取不同方面意見建議。
二、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對接__冀一體化發展,與__城市功能疏解相結合,積極謀劃,加快對接,明確專人積極跑辦,爭取把新項目、好項目引進來。一是依托煤炭物流園區,對接大型煤炭企業進行招商引資,爭取引進一家大型煤炭國企在肅寧建立分公司。二是通過積極跑辦,爭取引進一家清潔煤生產加工企業。三是發展清潔能源,引進一家秸稈燃料深加工企業。四是與北京二商集團積極對接,抓住時機,爭取在我縣建設子公司。
三、發揮市場引領作用,培育壯大經合組織。我鎮將以土地規模性經營為依托,以__養殖公司為平臺,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百畝生態農場的建設,打造農民可復制的生產經營模式,2016年計劃完成5-10個生態農場的建設。同時,培育壯大有特色、有影響力的合作社。及時總結典型合作社的經驗做法,從中提煉出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合作社運行模式和成功經驗,從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帶動全鎮合作社走標準化、品牌化生產之路,從而帶動更多的群眾共同富裕。
四、下大力建設好“四個平臺”。建好“四個平臺”,即建好便民服務平臺、群眾工作平臺、金融服務平臺、生產服務平臺。便民服務平臺依托互聯網實現群眾辦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戶,通過“互聯網+”模式積極推進政務信息平臺建設。群眾工作平臺,整合司法民調中心、公共服務辦公室,成立群眾服務站,進一步規范社會管理,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務。金融服務平臺,找到1-2家涉農銀行、農業生產龍頭企業,鎮經企服務中心實現三者對接,為種養戶提供更多金融服務。生產服務平臺,整合鎮農經合中心,規范服務群眾網絡建設,打造集農資采購、農產品銷售,農業品牌建設的綜合性農業生產平臺。我鎮將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按照上級相關要求,創新方法,率先建設好“四個平臺”。抓住國家扶持農村電商發展的機會,加快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通過“互聯網+”模式,打造農村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一體化相融合的新模式,在解決給群眾辦事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群眾發展致富問題,從而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使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明顯增強。
五、倡導和諧“村風、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鎮將通過結合“善行功德榜”建設,按照知榮辱、講正氣、做貢獻、促和諧的標準層次把各村各戶崇尚的“好家風”語錄制作成標識懸掛在本戶門口顯著位置,經過指導、培樹、輻射、帶動,以點帶面,有目的的培樹道德風尚的標桿,以家風文明促進村風文明,使傳統道德文化得到挖掘,各村形成本村獨有的村風文明,從而有力的推動我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下一步我鎮將成立由選調生、
大學生村官以及大中專畢業生組成的農村宣講團,組織專門的培訓,制定詳實的宣講規劃,深入到農村主要針對農村婦女進行母愛文化、仁愛文化、孝道文化的宣講,培樹婦女自力自強、勤勞致富好典型。同時,對宣講員也要評選出典型代表,作為評先、評優的條件之一。繼續在鎮中小學推廣武術進校園活動,積極培樹自強不息好少年。六、鞏固和完善“文明鄉鎮”的內涵。繼續充分利用尚德愛心協會培樹立志求學、孝老敬親、見義勇為、舍己救人、傳承優秀文化、立志報效祖國應征入伍、農村致富帶頭人、優秀教師等杰出的先進的典型人物,并進一步推進武術進校園工作,在學校中評選自強不息少年典型人物,通過培樹,使更多的典型人物榮膺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好人榜”。對標其他“文明鄉鎮”,鞏固成果,查找差距,以“老樹開新花”的決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樹立小城鎮大戰略的思想,繼續打造__路沿線的生態環境,規劃好、謀劃好中心鎮區的建設,不斷鞏固和完善“文明鄉鎮”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