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裝飾課程改革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課程改革的背景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的不斷進步,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裝飾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的地位,裝飾材料和裝飾施工技術也日新月異,對從業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原有的授課內容、授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業主的要求。同時現在建筑業界要求畢業生零距離上崗,即一畢業就成為熟練工,沒有實習期,但原有教學模式很難滿足這一要求。且現代裝飾企業、裝飾工作崗位要求學生一專多能,因為裝飾小企業較多,未來發展方向也是住宅裝修多,公共裝修少。一個十幾萬元的家裝項目,一到兩個技術人員就應該完成,所以要求學生設計、施工、材料、預算,甚至檢測知識都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2課程改革的方向
2.1授課內容的增減
經過十幾年對這門課程講授的經驗,通過市場調查及對畢業生的咨詢,了解了當前企業的需求、業主的要求和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調整了課程體系和內容。將裝飾材料的一部分知識、裝飾構造知識、節能規范、內業管理的一部分知識、材料檢測和環境檢測知識融入到《建筑裝飾施工技術》這門課程中,加大了精裝修部分的課時量,如門窗工程、幕墻工程等;減少了初裝修課時數量,如抹灰工程、整體地面工程等。總課時數增加到150學時。
2.2授課模式的改變
根據內容的難易和課時的多少,每一章或每一節都有選擇性精講一到兩個工藝流程,其余相似的內容留做作業,要求學生課下預習、收集資料,待下次上課時,分組上臺演講,其他組學生聽講后給出意見,糾正偏差,最后老師總結。當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課下的學習量非常大,幾乎每一節課都需要自己動手。即使是老師主講的內容,也需要學生首先收集這一施工工藝中所需要的材料圖片、機具圖片以及施工完成后的效果圖,使學生從感官上形成刺激,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之后老師對該施工過程及注意事項詳細講解,尤其是與前面知識點的不同之處或相似之處,使學生頭腦中這一知識點脈絡清晰,不會混淆;最后播放施工視頻或動畫,把抽象概念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掌握。通過這一學習過程,學生對所學知識已經很熟悉,此時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施工中容易出現的質量病圖片,結合課堂講授內容,課下寫出防治措施。由于實訓室內有大量的構造模型、材料和機具,現在下課后同學們不再像以往那樣無所事事、打打鬧鬧,而是會根據授課內容,去材料、機具、模型前仔細觀察,互相討論,使枯燥的課程變得有趣,使學生對今后所要從事的職業、崗位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2.3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調整
課程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信息,采用各種定性、定量的方法,對課程的計劃、實施、結果等有關問題做出判斷的一種活動。課程考核是教師評價教學效果、檢查教學質量、衡量是否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是及時反饋教學效果、調整教學進度、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的手段。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在課程考核方式上,仍然采用以筆試為主,以卷面成績為主要依據的傳統方式,影響了課程改革的效果。為此,《建筑裝飾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根據授課內容、授課模式的變化,改革了考核評價體系,將過去考核重結果輕過程,夸大分數價值;重理論輕能力,考試命題簡單;考核內容依附教材,考試方式單一等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確定考核應堅持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并重的思想。具體調整為注重過程考核,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從30%調整到現在的60%,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占40%。通過這種調整,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避免了以往平時上課不積極,考試前通宵磕書,強制記憶,考完試后90%都還給老師這種現象。
3取得的效果
通過近五年新教學模式的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門課程開在大學二年級,未改革前到三年級學習后續課程時,這門課程知識基本已經忘光。但教學改革后發現,80%的知識都還記得;同時根據對用人單位、畢業生問卷調查可知,這種教學模式使他們離開學校后,對所學知識依然記憶猶新。
作者:任雪丹單位: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