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模塊式課程體系土木工程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增加,學時大幅壓縮
測繪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日新月異,以3S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技術、INSAR等為代表的現代測繪技術知識大量補充到《土木工程測量》課程中來。近年,幾乎全國所有高校都對原有的專業計劃進行了重新調整,調整的主要特點是增加課程數、壓縮單個課程學時數。非測繪專業的《土木工程測量》課程學時數壓縮尤其嚴重。筆者所在學校大約為32~40學時(包括理論和實驗學時)。目前來說,僅能夠保證基本教學內容,難以真正擴展與深入講述專業測量內容。
2)教學內容嚴重滯后
目前,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仍是以水準儀測高差、經緯儀測角度、鋼尺量距、經緯儀配合量角器測繪地形圖為授課重點,對數字化數據采集、全站儀放樣、GPS定位測量等內容則是淺嘗輒止。教學內容滯后5~10a。
3)教學效果不佳
傳統的“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方法依然普遍存在于《土木工程測量》教學中,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受先進測量儀器設備、高水平教材缺乏等的限制,教師只能以傳統測量知識講授為主,導致教師低水平重復勞動,創新性教學動力不足;學生接受知識方式快速轉變,加上目前學風及專業思想認識等方面的原因,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下降,教學效果不佳。
2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儀器設備老舊,實驗內容無法滿足人才培養要求
動態靜態GPS、全站儀以及遙感技術已經成為國家基礎測繪的主要儀器設備,也是目前測繪應用中主要的技術手段,而學校的實驗內容中,仍然以DS3水準儀高程測量、DJ6經緯儀測角、鋼尺量距、經緯儀測圖為主要實踐內容,顯然無法適應現代測繪技術發展要求。
2)儀器設備數量少,學生無法深入學習
我校為工科院校,工程類的學生數量較多,同時進行實驗、實習的學生較多,基本上6~7人共用一臺儀器,小組成員無法得到充分的鍛煉機會,導致學生動手能力不強;而測量成果基本上是以小組成果提交,學生積極性不高,濫竽充數者也能蒙混過關。另外,由于全站儀、GPS等儀器數量較少,學生只能簡單了解,無法深入學習。
3)無標準化實習場地,測量實習隨意性較大
由于領導重視程度、經費等方面的原因,我校目前沒有標準化實習場地,無法模擬現實測量環境,學生只能利用一些臨時測設的控制點進行測量,其測量的精度和可靠性無法衡量,隨意性較大。學生無法深刻理解測量的內涵,無法真正掌握測繪的精髓。
3創新性教學培養
2013年我校增列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目前學校正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工程技術大學。學校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二三四”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即“一條主線、兩個課堂、三大平臺、四個結合”,不斷強化工程素質。一條主線:即堅持“學以致用”理念,以基本素質、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為主線,貫穿教育全過程。兩個課堂:即抓好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和科研課題立項,創立大學生科研創新創業活動獎勵基金和實踐創新學分。三大平臺:即社會實踐平臺、工程訓練平臺、創新實踐平臺。學校加強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著力培養學生面向工程實際的實踐能力。四個結合:即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相結合。構建創新性《土木工程測量》培養體系,符合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也是培養一流工程技術人才的必由之路。創新性培養體系包括“模塊式”課程體系和“五輪驅動”支撐體系。
3.1“模塊式”課程體系
要實現工程測量知識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構建適應于不同專業的創新性課程教學體系,不同專業既有對基礎測量知識的共同需求,也有基于各個專業的不同測量技能和工程測量綜合素質要求,本文提出“模塊式”課程體系以解決不同專業對相同的測量基礎知識和不同的專業測量技術需求。
1)測量基礎模塊
該模塊為傳統測量技術部分,主要講授測量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方法,是從事任何測量活動、深入學習專業工程測量的必備基礎,適用于各個專業。
2)綜合應用模塊
該模塊為應用工程測量部分,是針對不同專業所涉及的特定測量技術和知識,適用于特定的專業或方向。該模塊結合專業知識,針對各種實際工程測量,著重培養學生的大工程觀,將“測繪意識”“、測繪技術”融入各項工程建設的“勘測-設計-施工-竣工-營運”的全過程。
3)實驗技術模塊
該模塊屬于測量技能模塊,既包括傳統的測量儀器操作,如光學經緯儀、水準儀等,也包含全站儀、GPS等目前流行的比較現代化的測量儀器設備。該模塊針對不同專業設置,力爭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提高動手能力。
4)現代測繪技術模塊
該模塊為高端測量技術方法,主要面向對測繪科學技術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內容緊跟國內、國際先進的測量儀器及測量技術,學生可自主選擇,以滿足其自主創新或作為其繼續深造的研究方向。
5)各模塊組合具體要求
體系中的各個模塊由不同的項目組成,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教學中可在上述模塊中選擇專業所需要的項目進行組合教學,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同時也擴大學生自主選擇空間,更有專業針對性。“測量基礎模塊”列為專業必修課,各個專業均相同。“實驗技術模塊”列為專業限選課,體現不同層次的能力要求,各個專業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其中2~4個項目。“綜合應用模塊”列為專業限選課,各個專業根據專業培養要求選擇學習項目,安排1~2周的綜合測量實習。這樣更有專業針對性,避免了千篇一律。同時,也避免了目前所有專業在集中實踐環節均是測繪地形圖的局面,又可以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特點靈活安排實踐項目。“現代測繪技術模塊”列為專業任選課,供有興趣的同學選擇學習。各個模塊各項目的內容既要滿足現實需要又要體現時代性,應隨學科發展及技術進步進行動態調整。
6)課程體系學時安排
按照“模塊式”課程體系內容要求,課時安排。對于不同的專業,可選擇不同的模塊項目進行組合。如交通工程專業的學生,可選擇:測量基礎模塊+工程應用模塊(道路工程測量)+實驗技術模塊(三、四等水準測量;水平角及豎直角測量;全站儀放樣),其總學時數為20+6+3+3+4=36。而目前我校交通工程專業《土木工程測量》課程為40學時,學時有所減少,配合2周的道路工程測量實習,專業針對性更強,同時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及專業工程測量能力。對于那些對測繪科學技術有濃厚興趣、有志于提高自己測繪理論與實踐水平的同學,還可選修其他綜合應用模塊項目和現代測繪模塊的課程。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工程素養又符合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要求。
3.2“五輪驅動”支撐體系
“模塊式”課程體系顛覆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在一流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想要走得更遠,需要強大的內部與外部支撐,本文提出了“五輪驅動”支撐體系:
1)建設標準化實習場地。爭取校、院領導支持,建設標準化測量實習場地,擬在學校南北兩區共測設100個平面控制點,40個高程控制點,選擇銅質標準化測量標志,統一進行編號。平面采用靜態GPS進行觀測,按E級GPS網精度進行測量,高程測量使用電子水準儀按二等水準精度要求進行觀測。
2)共建測量實驗室。與相關合作測繪公司共建測量實驗室,這樣可以以較少的投入,獲得更多先進的測量儀器設備。可以以高端儀器展示、測繪技術講座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測繪,熱愛測繪。同時,也能對合作公司進行更好的宣傳,達到雙贏的目的。
3)舉辦測繪技能大賽。進行校企合作,舉辦測繪技能大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強化測繪技能,為工程類學生搭建一個挑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臺。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就業、創業意識。讓測繪成為工院學生的一種習慣,樹立工院測繪品牌。
4)以工程項目支撐實踐課程。我校的工大建筑設計研究院具有丙級測繪資質,每年都有大量工程建設方面的測繪項目。學生實踐環節以測繪項目為依托,進行生產實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實踐效果,同時也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回報。
5)進行測量員培訓認證。與福建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聯合開展中級、高級測量員培訓認證,面向所有工程類專業學生,由我校測量教師進行授課培訓,測繪地理信息局派員進行考核認證,經過培訓考核,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工程測量能力,即懂測繪、會應用、能測繪。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對《土木工程測量》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又為學生就業增加了一個砝碼。
4結語
以我校院系調整為契機,率先在交通工程專業12級學生中進行創新性《土木工程測量》培養體系的實踐,重新制定了專業培養方案,按照“模塊式”課程體系進行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將總結經驗教訓,在其他專業陸續展開。“五輪驅動”支撐體系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標準化實習場地正在建設中,共建的實驗室也初具規模。現代測繪信息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現代化工程建設需要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我們將不斷探索,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
作者:王洪單位:福建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