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免疫學本科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通過課堂教學有意識塑造學員的學術興趣
1.1概論的精彩演講是開啟學生對免疫學濃厚興趣的鑰匙免疫學概論是免疫學的第一堂課,是激發學生產生對免疫學學習興趣的關鍵一課。這堂課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求教師對免疫學有著深刻的理解,還要求教師對免疫學有一定的回顧性知識和前瞻性的思想。在免疫學科學史上,出現了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的研究滲透了當前多個免疫學理論;疾病發生發展的免疫機制和免疫學手段治療疾病是免疫學今后的研究熱點,通過對這些內容的介紹使學生認識到免疫學的重要性,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教師在講授這些內容時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激情,老師的激情可以感染學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是使學生“愛上”免疫學的一塊敲門磚。
1.2“設疑”教學盡管免疫學教材的前9章內容所涉及的免疫分子和免疫細胞看似零散,所接觸的概念與學生以前所學的知識完全不同,因此有些抽象難懂,但是免疫學是一門與日常疾病密切相連的學科,免疫學中的各個分支之間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各個知識點之間環環相扣。因而,教師在傳統教學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積極討論免疫學問題的能力,根據實際情況設定一些和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的免疫學問題,并安排適當的時間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教師也可以加入其中。當學生的討論出現較大錯誤時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提醒,確保討論的正常進行。通過這種設疑與討論更能鍛煉學生積極探索的能力,使枯燥的免疫學問題不再神秘與可怕,增長了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這種教學法主要應用于善于主動思考問題、自學能力強的學生。
1.3以動畫課件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免疫學對于一些??茖W生、成人教育學生、非脫產的夜大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一些概念不甚明了,由于學習時間不多,學習效果不佳。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將一些抽象的理論和概念進行動畫演示,在教學過程中播放免疫學知識的多媒體課件,如T淋巴細胞是如何通過MHC-Ⅰ類途徑殺傷病毒感染細胞和腫瘤細胞的。該問題至少存在3個知識點,包括抗原的MHC-Ⅰ類途徑攝取加工和遞呈;CTL的激活和擴增;CTL的殺傷機制。對此可以通過制作動畫在課堂上進行生動的演示,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免疫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免疫學所帶給他們的快樂,而不是痛苦與迷茫。這種教學法是一種集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授課方式,也是學生普遍比較喜歡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適當組織一些有針對性的動畫來調節比較沉悶的課堂,從而不斷提高免疫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這種教學方式也適合于本科生的教學。
1.4“內容向導式”教學在免疫學教學中,許多老師通常都強調課堂教學,而忽視了課前預習的環節。因而學生也就在上課前稍作預習甚或不預習,并且這種預習是在缺乏老師指導的情況下進行的,既沒有針對性,也沒有重難點。內容向導式教學要求老師在講授下一部分內容前給出其中的要點和注意點,提供相關的研究論文,并且在下次授課時進行課堂提問,對某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而無需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從頭至尾講解所有內容。這種方式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學習熱情,同時也節省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這種教學方式適合于有較強自學能力的學生??傊诠餐慕虒W情景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實際上是一種共同學習、共同解決學習中各種問題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是整體、全面的,而不僅是讓學生參與回答問題等局部過程。這有利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取長補短;有利于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良好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活動的有效合作過程。教師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為指導,嘗試運用發現法、探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變式教學,發揮教師的向導作用,創造性地運用提問技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有利于學生產生穩定的探究心向和積極探究的過程。另一方面表現為教師引導之下的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運用討論法、研究法等鼓勵學生相互探討、爭論、交流思維方法,相互啟迪,產生共鳴,使學生的思維由發散而集中,由集中而發散。這種合作必須是人人平等參與的合作,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審視教學中提出的種種問題,讓課堂呈現出“雜音”。同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選擇恰當的合作方式,使合作過程成為一個愉快、歡樂和充滿智能挑戰的過程。
2通過實驗教學加強學員的學術興趣
機會總是青睞善于觀察的人。醫學免疫學發展史上的重大進展均得益于對一些現象或問題的觀察和發現:牛痘接種術的成功來源于對“擠奶姑娘手臂部也得‘牛痘’,但卻不得天花”的觀察;抗體是因觀察到二次感染白喉桿菌者的血清中存在“殺菌素”而發現;補體則是由于觀察到新鮮血清能夠溶解細菌,而經56℃以上高溫持續加熱30min滅活后則不能的現象而得;MHC的最初發現是觀察到移植排斥反應等。
2.1啟發學生注重觀察在實驗教學開始前,結合授課內容適當講解相關經典故事和發展前沿,啟發學生的思維,樹立起觀察與發現現象和問題的思想意識,將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由單純的感性興趣引向更加理性的科研興趣。授課內容講求短而精,采用學生邊思維邊實踐的方式,教師與學生互動來討論、闡述實驗目的、步驟和現象等,使學生由被動地機械操作變為主動發現和認識問題,并運用學到的理論來解釋實驗現象。實驗課教學多為青年教師和在讀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承擔,通過與學生共同交流在科研工作中的觀察體驗和實踐成果,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醫學免疫學的興趣,加深對相應理論和實驗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能引導和培養學生注意觀察、敏于發現的良好習慣。
2.2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熱情提出問題既是發現問題的總結,也是解決問題的開端,其承上啟下作用正如愛因斯坦所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首先需要積累,其次需要勇氣,而積累和勇氣又不是盲目的,其來源正是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對觀察現象的綜合分析和對學科發展的正確把握。學生對于提問存在兩種心態,一是不敢,二是不會,直接根源是對概念和理論的理解不深不透。但醫學免疫學的概念新穎繁多,內容抽象深奧,而且更新速度快,單靠理論授課難以達到教學目的。所以不但需要理論教授,更需要實驗的親身體驗。鼓勵并引導學生選擇性地閱讀一些文獻,尤其是針對免疫學基本概念的科研論文,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閱讀后,老師可以和學生針對論文的主題思想、實驗設計、實驗方法以及結論進行互動討論。這篇文獻要說明什么問題?用哪些實驗進行的驗證?結論和不足是什么?這是閱讀每一篇文獻要考慮的問題。另外,實驗課教學不僅將抽象的理論感性化,還可以激發學生提出問題、參與科研的興趣。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可通過以下三個循序漸進的步驟實現:首先,確保驗證性實驗課程,通過預設問題或提出要求,并在實驗操作和結果分析中帶動學生剖析預設問題的來龍去脈,傳授學生總結現象、提出問題的方法,也使其對理論知識內涵有了完整而深入的理解;其次,開設部分設計實驗課程,由實驗教師示教或帶領學生完成前期實驗,然后鼓勵學生綜合利用已有理論知識來分析情況,發揮想象,發現問題或做出假設,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再通過討論、點評,甚或指導學生動手完成進一步的驗證實驗,使其掌握提問的方法,增強提問的信心;第三步,增加綜合性實驗課程,實驗教師在學生學精學透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今后臨床工作和科研發展需要,根據開放實驗室中現有的條件,指導學生選擇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并查找相關文獻資料、通過總結歸納提出難度適中的小型課題、進而論證實施。相信經過三階段的引導和系統教育,會增強學生提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素質。
2.3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是科研工作的最終目標,問題提出以后,必須加以分析和驗證,以達到問題的解決。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往往又會發現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這種周而復始的循環就是一種不斷的創新,也是學科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過程。解決問題不僅需要綜合分析,更需要動手實踐,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有機結合。實驗課教學一方面驗證基礎知識,可以輔助學生深入理解理論,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經典的驗證性實驗課程,教師在演示或學生獨立操作過程中,結合實驗目的、要求和原理,適當講解完成實驗所應考慮選用的條件和器材,以及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步驟,對學生進行研究方法的具體指導,可以使學生對解決問題的程序有一個概括的理性認識。進而在綜合設計性實驗課程中,教師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指導學生帶著問題收集資料、總結文獻,理論聯系實際地給出實驗設計大綱,通過集體討論來論證實驗流程,由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實驗材料、完成實驗內容。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學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和良好工作習慣的養成,督促學生及時總結實驗結果,分析實驗得失,要求學生以論文形式寫出本項實驗的目的、方法、結果和討論。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實驗過程中,不但對理論理解更為透徹,而且鍛煉了實際工作能力,同時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格外珍惜,使學生在實驗課教學中真正體驗科研的苦與樂,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受益終生。通過以上三方面的培養,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醫學免疫學課程的興趣,開拓學生的創造精神,還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驗課教學的熱情,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科研式”教學的本質和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及綜合能力培養是一致的,但同時對實驗教學中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實驗教師隊伍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劉書遜劉娟于益芝王全興單位:第二軍醫大學基礎部免疫學教研室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