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域農業水利狀況與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袁金林作者單位:蘇仙區水利局
農田水利建設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水是農民生產之本,提高用水效率是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保障。對于農業或產糧縣區尤為重要。渠系暢通安全,控制沿途“跑、冒、滴、漏”,提高供水能力,滿足水資源需求,對于農業持續發展尤為緊迫。
(1)推進“兩型”社會的重要一環。水資源利用粗放、開發過度、成本高額、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水環境難以承受,經濟發展難以持續。蘇仙區石面坦灌區32000畝水田,其中22000畝全靠抽水灌溉。裝機2臺各500W,共2個流量。每年抽水要180天,共3110萬m3,每畝稻田用水量為1520m3。比照江南地區稻田灌溉用水一般定額800m3,水資源過度承載和環境代價太大了。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是資源節約、社會友好、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需要。
(2)落實惠民政策的重要舉措。江河、湖泊、水庫治理是除險保安,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是慧民增效。首先要重點投入,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從農業增產增收、農民受益增效、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出發,全面捕開點多、面廣、線長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讓全國各地的農民都享受到中央水利政策帶來的實慧。
(3)引導全民參與的有效途徑。現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都已運行了40~50年,“老本”急需鞏固,否則日漸脆弱、隱患愈深、危害愈甚。農田水利涉及面廣、項目分散、總量巨大,光靠國家投入有困難,只靠農民自建不現實。要按照“規劃引領、政策引導、村民自建、民主管理、政府驗收”的原則,引導農民籌資籌勞參與工程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受益村民的主體作用,不斷創新建設管理新機制。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初步設想
(1)規劃先行,未雨綢繆。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對照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明確中長期水利建設的目標、任務、措施,將水利建設納入當地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著實解決好小型農田水利與新農村建設及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h區水利部門應組合專門的人員班子,結合“十二五”規劃和水利普查,深入研究、分灌區實地勘察調查,在緊密銜接區域經濟布局、新農村建設、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確??茖W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
(2)明確方向,分步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因地理、水文、氣候、水資源、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等因素而異非千篇一律。地州市要加強指導,區分縣區的實際情況做出特色,因地制宜,明確主攻方向,打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攻堅戰。以蘇仙區為例:水資源相對豐富,水庫、山塘、河壩、電排、渡槽、渠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只是長年失修老化嚴重,利用率低。整體布局應是在現有基礎設施的平臺上實施除險加固、防滲整修工程,除經作、蔬菜基地外絕大部分的水稻田不應盲目推崇管灌、噴灌高效節水工程;重點要把脆弱的骨干山塘除險加固、搖搖欲墜的渡槽推倒重建、幾乎報廢的中小電排更新換代放在第一步。然后以點代面,分灌區實施山塘清淤整修、河壩加固整修、渠系防滲整修、機耕道路建設、生態水系建設等工程,集中人、財、物力抓好一批綜合配套、功能齊全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示范樣板片區。第三就是要引導村民會戰水利,充分發揮群眾自建的主體作用,實行“以獎”,鼓勵村民籌資籌勞大興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直至輻射到每一個小型灌區片區。
(3)循序漸進,整體推進。以總體規劃為綱要,分年度劃片區或灌區編制技術施工設計方案。以現有水利基礎設施的工程布局為基礎,兼顧水土保持、水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農業、排灌渠、機耕道、鹽堿地等綜合改造和治理,確保工程布局協調一致、滿足要求,建一片,成一片,發揮效益一片。形成新型的、現代的、高效、生態環保的農田水利格局。依據蘇仙區的實情,可按以下方式推進并達到預期效果:①工程任務。投資8260萬元對426口骨干山塘除險加固,投資4800萬元對54座8.1km的渡槽實施重建。投資2100萬元對219km主干渠實施加固防滲。在排除險情,貫通主渠的基礎上,計劃5年的時間完成全區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全面任務。以灌區為單元工程,對山平塘、渠、溝、路、耕地、綠化林等按節水優先,兼顧治污排漬、生態環保的原則全面捕開進行綜合改造治理。②預期效益。蘇仙區小型農田水利估算總投資10.146億元。工程完工后,灌溉水利用系數可由0.5提高到0.8,則每年每畝可節水600m3,每年節水效益約2679萬元;新增灌溉面積6.8萬畝,新增稻田收益4900萬元;改善灌溉面積15.7萬畝,可實現每畝增產100kg,創造增產效益4700萬元。全區年度總增收效益為1.2279億元,人平增收效益461元。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還將帶來可觀的社會效益:增加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農業發展后勁,實現農村面貌換新、農業生產環境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標。項目建成后的生態環境效益:有利于水土保持、水資源節約合理利用、防止土壤結構退化、增強旱澇災害抵御能力,對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新型、高效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將產生深遠影響。
(4)保障有力、措施過硬??h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成立領導小組,水利局組建工作班子,配備技術骨干力量,基層組織也要明確相應的人員班子,上下呼應、整體銜接;項目和資金整合,部門協調聯動??h區政府要組織各相關參建職能部門項目對接、優勢互補、落實任務和責任,形成會議紀要,水利部門牽頭同步規劃、設計、實施;保障資金投入,縣區政府要按中央一號文件要求保證財政資金用于水利建設的增長投入,將配套資金、前期工作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并承諾到位;體現群眾主體,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政府包攬不了,要明確村、組、受益村民的責、權、利,發揮群眾的主力軍作用,健全“以獎”的獎勵激勵機制。
幾點初淺建議
(1)加快推進基層水管體制改革。從蘇仙區來看,水利局職工42人,退二線的占了16人,實際在崗上班做事的只有26人,技術人員4名,規劃及建管技術力量嚴重不足;17個鄉鎮水管站各只有1名水利員,且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4個中型水庫的管理所共54名職工,全是自收自支編制。水管體制現狀不適應工作需要,也將制約水利建設的改革發展。
(2)合理推行“集中連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要從“小”字上做文章,范圍與布局應兼顧到分散邊遠片區的整體受益。要從地理環境、區域位置、灌區分布等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來綜合考慮。
(3)合理安排中央資金。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基層組織和老百姓在解讀方面還存在誤區,“等、靠、要”的依賴思想仍然嚴重。小型農田水利要進一步明確以村組自建自管為主,政府投入為輔,實行“以獎”。中央資金投入部分應全部用于工程建設和安全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