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生態文明構建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它倡導的是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要求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主動保護客觀世界。既包括尊重自然、與自然同存共榮的價值觀,也包括在這種價值觀指導下形成的生產方式、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水是生態環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和基礎保障,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建設水生態文明,需要把態文明理念融入水資源開發、利用、配置、節約、保護與水害防治各方面和水利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培育水生態文化
在全社會大力倡導人與水和諧發展、共存共榮的水生態意識、價值取向和社會適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對天人關系的認知、感悟和“道法自然”的精神境界和發展理念,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和“取之有時,用之有節”的理念,堅決擯棄人定勝天的思維方式與做法,徹底改變“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誤觀念,倡導節水的文明生活方式,培育珍惜水、愛護水的道德意識和自我約束意識,增強全民節水的自覺性,營造全社會“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節水文化。
2發展水生態產業
把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抓緊確立水利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建設節水型社會,把節約用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產生活和產業培育的全過程。
3優化水生態環境
確定并維護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庫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保障生態用水基本需求,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加強對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和濕地保護,綜合運用調水引流、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推進生態脆弱河湖和地區水生態修復。深入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積極開展生態小流域治理。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設實施、運行調度等各個環節,都要高度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注重加強江河湖庫水系連通,促進水體流動與交換,防止過度“硬化、白化、渠化”。
4完善水生態制度
制度建設是水生態建設的重要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水生態文明,要靠制度先行。在制度建設方面包括5個層次。①加強水生態文明考核評價制度建設,完善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②建設水資源優化配置開發保護制度,統籌考慮水的資源功能、環境功能、生態功能,合理安排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協調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關系。③建立完善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水生態補償制度。④健全水資源水環境流域的市場化機制,完善水權制度,探索水權交易。⑤健全水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和水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推進懲治盜采水資源和破壞水環境行為進入刑法步伐。
作者:生效友單位: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