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組合作學習與初中生物教學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合作學習的準備
1、耐心培養合作技能。學生在小學階段缺乏合作學習的基礎、獨生子女普遍缺乏與人溝通能力等原因決定了合作技能的形成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生還不了解合作、缺乏合作技能的情況下讓他們去開展合作,而應結合在各種形式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2、合理組建合作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班主任編排座位時一般會將不同性別、學習成績、學習習慣的學生穿插安排,因此,前后桌4人組建的合作小組,既符合學生合作初期的實際,又方便教師的課堂組織。以后可以通過對合作情況的觀察和對學生的深入了解及合作內容的特點,適時加以調整。
3、嚴格要求合作紀律。教學活動本身包含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良好的課堂紀律是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初中低年級學生有好動、注意力不持久、自控力差的特點;少部分學生學習態度較差等都是影響紀律的因素。教師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個人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起其主動學習的意識,適時調控課堂,做到張馳有度,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4、科學選擇合作內容。雖然教師在不同課型的教學中均可能從教材中挖掘出適合合作的內容,但新教材已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討論、閱讀、游戲、觀察、實驗、調查、探究、學習等,教師可根據課標精神優先選擇這些活動來組織合作。對于簡單的知識或者書本上有現成答案的內容,無須合作學習即可完成,如:認識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認識血細胞形態特點等。教材中的許多活動從操作上看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復雜性、開放性,是很好的合作素材,如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調查食品安全、設計一日食譜、討論家庭藥箱中常用的藥品等。
(二)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施
1、合作任務的分配。教師確定合作內容后,應根據學生實際,指導其分配合作任務。有些合作需要組間的任務分配,如“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教師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基礎上適當考慮組間的任務分配,如光照、濕度、溫度等。實施初期,學生的合作意識不強,教師更應重視任務的落實,可用設計活動提綱等方式提示學生。
2、合作活動的開展。合作活動的開展體現了在共同目標下,學生個人獨立活動和小組成員協作交流的有機結合。人人參與、智慧共享、共同發展是合作學習的目的,可見獨立是合作的基礎,在活動中應給個人的思考和活動留下足夠的時間,才可能給學生提供發揮各自所能的機會、實現有意義的合作。如許多探究實驗問題和假設的提出需要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已有知識經過獨立思考后提出,許多角色分配的任務也需學生獨立完成;協作的形式也是根據內容而各有側重,如調查活動的資料交流、實驗活動的擬訂計劃和協同操作等。
3、合作過程的調控。首先,組內成員要分工協作。教師每節課發給各組一份事先設計好的活動記錄單,每個小組分工到位,由負責人把各成員討論形成的共識、見解記錄在案,要求做到人人參與,當上報討論結果時,由組內成員輪流發言,代表組里觀點,也可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養成虛心聽取他人觀點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巡視指導。教師設計的問題拋給學生后,要使合作學習能始終卓有成效,教師必須親自參與、巡視、觀察,發現有的小組開展得順利時,及時給予表揚;對小組的任務不清楚時,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遇小組討論聲音過大時,應及時制止;小組提前完成任務時,教師可開展備用活動。
4、合作成果的交流。組間交流是學生之間互動的重要形式,是合作學習的必要環節。學生可通過它了解到其他組的動態,獲取更廣泛的信息,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可采用自愿和指定相結合,選取有代表性的小組匯報,引導其他學生耐心、禮貌地傾聽,鼓勵組間的提問和組內的互助解答。
5、合作學習的評價。合作學習的評價目標和尺度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并且將評價重心由傳統的鼓勵個人競爭轉向小組競爭。因此,評價從內容上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從對象上應注重對小組的評價,適當將個人與小組的成績掛鉤,激勵學生的責任感,促成合作的進行。教師依據具體合作學習的目標和內容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適當結合學生自評、組內互評和師評。
二、實施效果與分析
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獨立和合作是時代精神的象征,是主體性實現的兩種最基本形式。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為了激起和發展學生的才能,最有效的辦法是依靠他們的獨立性來組織活動”。小組合作學習是集體智慧的互補,智慧常常是在相互交流、撞擊中產生,在相互啟發、補充中完善。
2、有利于構建互助的師生關系。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學習中,學生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寬容與關愛,使學生精神振奮地、生氣勃勃地、活潑愉快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
3、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常常能提出許多創造性的見解,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如能及時得到贊揚和鼓勵,他能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靈感和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感受到莫大的成功感和自豪感,這些積極情感反過來又會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4、有利于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小組合作學習是面向全體學生,提供給每個學生均等的學習機會并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尤其是對每個后進生,做到尊重其人格,不挖苦,不嫌棄,熱情關懷,主動幫助,耐心體貼,循循善誘,鼓勵每個后進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雙邊活動。每節課都為他們創設成功的機會,不斷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幫助后進生樹立學好生物學的心理優勢,使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不斷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奪取學習的成功。小組合作學習是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最好方式,對于生物學的后進生,首先要找到他們的困難所在,然后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求,唯有這樣,后進生才會得到他們該得到的東西,并擺脫后進生的帽子。
三、存在問題和對策
1、小組成員個體責任分工問題。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成員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并掌握所分配的任務。然而,學習好的學生焦慮度過低,而學習困難的學生焦慮度過高,從而影響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合作學習的任務最好是團體性任務,而不是個體性任務。
2、社會技能的培養問題。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些是學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樣合作造成的,尤其是初中低年級學生缺乏從事合作學習所必需的有效技能,不能夠自我控制學習過程。小組成員缺乏有效的溝通表現在學習好的學生在討論中包辦代替,而學習差的學生成了聽眾,小組討論成為一言堂。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逐漸培養學生所需要的合作學習技能: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討論問題、學會以友好的方式對待爭議,建立與維持相互信任。
作者:郭安源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九中學
第二篇 一、科學有效地建立合作小組
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教育學生開展多種嘗試方式,運用組與組之間的間隔等原則,也可以形成固定的小組等,實現相鄰小組的合作。小組成員的學習水平層次不一樣,性格差異也不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運用優等生和中等生合作學習的形式,組織相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形成學習小組,在學生學習小組建立以后,鼓勵各個小組制定小組學習目標,可以制定近期和中期、長期的目標,實現小組共同的約定,提高小組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實現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
1.科學合理地安排小組人數。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科學合理地進行2人或者4人一組的學習形式,教育學生形成學習經驗,深化學生的長遠發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重視學生實現教學展示和交流,實現小組成員之間的長期有效的發展。
2.精心選擇小組成員共同學習。合作學習是不提倡學生組合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改變學習意愿,重視發揮合作小組的學習興趣,運用組內相互幫助的原則,形成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性別差別等,教育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優化組合,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要給學生公平公正的學習環境,形成合作學習小組,重視同桌兩個人一個小組,根據學習的內容,完成教學目標,可以重視生物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育學生仔細觀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揮學生的特長,實現學生的長遠發展。
3.科學及時地調整策略。小組合作的成員一般在一段時間內是可以保持不變的,教師應該教育學生相互了解,相互實現優勢補充,根據學生形成學習小組以后,各個小組的發展水平不一樣,會有教學的差異性,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需要,重視學生個體的差異,幫助學生實現人員的調整和搭配,改變學生的學習特征,教育學生發揮優勢,了解學生,增強合作的能力。
4.教育學生形成組內成員的相互合作和分工。教師在公開課的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模式會把課堂激活,學生興趣會高漲,教師應該教育學生學會說笑,學會制造課堂活躍的氛圍,教育學生在全班匯報交流的時候,重視教育學生學會講解。教師應該教育學生學會學習,避免學習中產生矛盾,教育學生明白應該怎樣學習,構造成學習小組以后,教師要幫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明確教學的職責,可以設計組長、記錄員和交流員,也可以進行組織、分工和監督等,實現學生合作學習活動的長期開展。教師可以教育學生形成學習小組,重視探究活動,實現全班的交流,重視向全班進行匯報交流,討論結果,形成好的學習形式,實現小組的討論和探究,教育學生形成長期的奮斗目標,實現小組輪換交流,進行小組角色的互換,增加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有效性。
二、重視合作形式的運用,重視合作內容的擬定
合作學習重要,但是,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和篩選教學問題,例如關于人的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問題,教師可以先設計一些問題,教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重視教育學生提高教學的挑戰性,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1.在學習重難點的時候可以進行合作學習。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掌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育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激發學生能夠運用好合作學習的策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教育學生重視設計一日食譜,嘗試提出一些設計性的計劃,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評選優秀的標準,教師可以這樣反思自己的膳食結構,重視糾正自己不合理不健康的行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知識整理復習的時候,可以建立知識體系,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范圍很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復習和鞏固,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整理,形成知識的網絡。教師可以通過梳理知識點,編寫例題,制作課件,匯報交流等形式,采用競賽的方式,匯報交流各種知識點,實現小組的自評和互評,完善知識體系。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高效實施
作者:孟潔單位:云南師范大學